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茵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12,33(9):1562-1563
目的探讨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6例(1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25只眼(91.9%),视力较术前提高120只眼(88.2%),不变8只眼,下降8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95只眼(69.8%)。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Ⅰ~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57眼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进行最小量单纯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利用三面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明确视网膜裂孔,术中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已冷凝头顶压定位裂孔对裂孔周做适度冷凝并做标记。根据裂孔的大小、位置及形态,使用水平状、放射状海绵、硅胶块及复合加压块(硅胶块+硅海绵缝合为一体)加压缝合。在前房穿刺致眼压降低后只垫压视网膜裂孔区,不做环扎术。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6例(57眼)中包括男25例25眼和女31例32眼,年龄15~74岁。51例的脱离时间不超过1月。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3眼(时间2~90天),包括PVRC1~3 14例、PVRD1级1例。初次手术成功率93%。初次手术后复位失败4眼,虽然视网膜裂孔位于加压嵴上,但玻璃体收缩致裂孔瓣受到牵拉仍然漏水。这4例中2例行环扎外加压术后复位,2例行玻璃体腔注气术,1例复位,另1例因玻璃体腔注气发生严重PVR再次脱离,经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手术和硅油填充术复位成功。结论:最小量单纯外垫压对大多数新鲜性(裂孔较大,位置靠后)、陈旧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视力恢复好,这一术式首选。个别病例因各种因素术后发生牵拉引起裂孔瓣膜漏水,造成手术失败,仍可经环扎、注气或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成功复位。  相似文献   

3.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定位裂孔并对裂孔及变性区进行冷凝,行巩膜外硅胶垫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视力提高17眼.矫正视力<0.3 5眼.≥0.3 12眼.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手术冷凝及巩膜外硅胶垫压术手术视野清晰,放大倍数大,简单易行,术后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109眼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眼底情况分别采用A:巩膜外垫压术,B: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C: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术。术后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三种手术方式在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如果能根据眼底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我们就会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李  黄海 《四川医学》2014,(11):1433-1435
目的探讨定量放视网膜下液联合巩膜外垫压治疗泡状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泡状视网膜脱离58例58只眼行巩膜外垫压术。根据术前观察的视网膜脱离范围估计放液量。视网膜下液由助手用冲洗钝针头在穿刺口附近抽吸定量。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中平均放液量为(0.83±0.35)m L。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7只眼,1只未复位者为人工晶体眼。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1只眼出现视网膜下出血,其它病例无放液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除未复位1眼外,未发现玻璃体增殖较术前进展眼。结论定量排放视网膜下液联合巩膜外垫压治疗泡状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原因、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57例(65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路手术治疗6个月后再脱离的16例患者(1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首次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发生率为2.44%.手术至再脱离的时间为6~45个月,平均(23.87±18.46)个月.16例再脱离患者中,11例出现新的裂孔,5例原裂孔再次裂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4例,C级10例,D级2例;15例接受再次手术,其中4例仍行巩膜外路手术,1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13例再次手术成功.术后随访4~16个月,未出现新的脱离. 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发生率较低,原因可能为PVR的加重或玻璃体基底部的牵引.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状况选择再次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党锐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210-211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39眼简单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冷凝裂孔,硅胶海绵局部垫压,随访6个月-18个月。结果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36眼,巩膜预置缝线时穿透巩膜1例,给予局部冷凝,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过度冷凝现象。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裂孔定位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冷凝及垫压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8.
邵利琴  盛张兴 《浙江医学》2017,39(16):1376-137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5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视网膜下液放液,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环扎,玻璃体注空气等处理,对患者术后视力改善、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眼压、视网膜冷凝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3例视力提高,2例无变化。34例经一次外路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经二次外路手术复位。术后25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视网膜冷凝反应I级29例,Ⅱ级6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缝穿巩膜、眼内出血、视网膜坏死及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随访中未发现有植入物感染或脱出。结论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直肌牵引及单纯巩膜外硅胶垫压不放液手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56眼)RRD术前进行直肌缝线牵引制动,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例(56眼)RRD经直肌牵引制动3~5 d后,52眼(92.9%)的视网膜脱离特别是上方球形脱离有明显后退,视网膜下积液(subretinal fluid,SRF)均有消散,其中28眼(50%)完全复位;53眼(94.6%)均行不放液术达到准确封闭孔源的目的.出院前合计治愈率为96.4%,未愈3.6%.结论 直肌缝线牵引制动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消退、平复,有利于术中准确定位孔源、扣压位置适当,从而有效封闭孔源,扩大不放液手术适应范围,提高RRD不放液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杨俊  区显宁  衷昕 《西部医学》2006,18(6):697-698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19例(19眼)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中17例视网膜复位,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次手术成功率89.47%。术后随访两个月以上,视力≥0.3的有13眼,其中≥1.0的有2眼。结论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本手术应用于早期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或者视网膜裂孔不复杂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激光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于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24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PVR变化。结果24例24眼,随访至少6月,平均7.5个月,经一次眼内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视网膜复住18例占75%(18/24),2例行多次眼内注气术视网膜完全复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总的视网膜复住率达83%(20/24)。4例需要再次手术,3例由于眼内注气术后出现视网膜新裂孔改行巩膜扣带术获得视网膜复位,1例因为PVR发展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住。最终视网膜复住率达100%。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是治疗某些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手术具有简便、易行、耗时少,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与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中裂孔定位良好但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较多时联合气体填充固定或放视网膜下液治疗.结果 38例38眼行巩膜扣带术,其中26眼术中联合行玻璃体腔C3F8气体填充治疗,术后23眼(88.5%)经1次手术后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12眼术中采用放视网膜下液治疗, 术后11眼(91.7%)脱离的视网膜经1次手术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中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代替术中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新裂孔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其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同期一次手术成功50例患眼作对照,回顾分析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54例患眼视网膜脱离相关病情,并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的治疗效果。结果54例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发现原裂孔未封闭或再次裂开19只眼(36.1%),新裂孔或遗漏裂孔30只眼(55.6%)。大部分患眼伴有不同程度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再次手术1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气术,22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成功率分别为72.7%、90.9%和85.7%。结论裂孔封闭不全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或未能复位直接原因,PVR是形成新裂孔、影响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因素。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成功关键仍是可靠地封闭裂孔,应针对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Existing surgical modes for retinal detachment are elaborate and extremely complex. We have treated 20 cases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with pneumatic retinopexy which is Iess time consuming and does not require hospitalization. After pneumatic retinopexy reattachment of retina was achieved in 15 (75%) eyes. In 2 eyes retinal reattachment was achieved after repeating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sulphur hexafluoride gas. Remaining 3 eyes were secondarily treated with scleral buckle surgery. One case needed vitreoretinal surgery. In pneumatic retinopexy there is minimum tissue handling and functional results are good.KEYWORDS: Retinal detachment, Sulphur hexafluoride, Vitreo retinopathy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精益视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治疗组从视网膜脱离术后第2 d开始,连续服用补精益视片及银杏叶片2月;对照组只在术后2天开始连续服用银杏叶片2月.通过对术后7 d、30 d、90 d视力...  相似文献   

16.
韩泉洪  王琳  惠延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64-1166
目的 :探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中将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封闭裂孔的治疗效果 ,讨论其手术的并发症和适应证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中接受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治疗的RRD患者 34例3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后随访 3~ 6mo ,36只眼中 ,视网膜一次手术完全复位 32只眼 (88.9% ) ,视力 >0 .1者 31只眼(86 .1% ) ,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 ,可简化手术 ,操作准确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7.
显微镜下最小量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9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90.45%;视力提高19眼,提高率90.45%。结论: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复位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一种经济、疗效好的方法治疗较大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 ,供不同条件的工作者使用。方法 在视网膜裂孔对应的巩膜处剖切巩膜瓣 ,行巩膜层间电凝 ,缝合巩膜瓣 ,放出视网膜下液 ,在巩膜瓣表面进行外加压。结果 随诊半年以上 ,115眼中 ,10 6眼达到解剖复位 ,成功率为 92 2 %。结论 巩膜层间电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治疗较大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 ,设备要求不高 ,疗效满意 ,适合于各级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19,21
目的观察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裂孔范围及视网膜玻璃体增殖程度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24眼),对14例裂孔范围90°~180°者行常规巩膜外冷凝,环扎及硅胶外垫压术。其余10例裂孔范围〉180°~270°、视网膜玻璃体增殖严重者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采用气液交换平复视网膜,术后8眼眼内填充硅油,2眼眼内填充C3F8气体。结果随访3~12个月,视网膜最终复位21/24眼,复位率为87.58%。结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原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11只眼)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眼底检查、再次手术方式和视力情况,分析复发原因和手术方式选择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原裂孔哆开的为3只眼,新发裂孔的为8只眼,合并人工晶体眼2例2只眼,高度近视3例3只眼,PVR B级的为1眼,C1级的为8眼,C2级的2眼,具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特征的共5例5只眼。再次施行巩膜扣带术1只眼;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C3F8填充1只眼;玻切+硅油填充的9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已复位。术后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1±1.20,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3.26±1.1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95%CI:-0.592~-0.098)。 结论 原裂孔哆开、视网膜增殖导致新发裂孔、术中冷冻过强等原因是巩膜扣带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人,无PVR,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尽量再次选择巩膜扣带术;玻切术中尽量以激光封闭裂孔为主,可预防性眼内嵴后或360°赤道部3~4排激光;PVR C2级以上患者,尽量选择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