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七氟烷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全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择期行小儿全麻手术4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2组均予静脉快速诱导插管,七氟烷组术中以2%~3%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异氟烷组以2%~3%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比较2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躁动、哭闹等。结果: 七氟烷组患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异氟烷组(P < 0.01);苏醒期出现躁动、哭闹七氟烷组2例,异氟烷组6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七氟烷用于小儿全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小儿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躁动及其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亮  徐志新 《医学综述》2009,15(21):3308-3311
随着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现象日益增多,其引致的不良后果亦受到人们重视。但是,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了各种措施预防和处理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可能机制,及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与处理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并比较低流量异氟烷及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6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分别采用低流量异氟烷及低流量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其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苏醒对间、拔管时间及躁动情况等指标.结果 与麻醉前及七氟烷纽相比,异氟烷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而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心率变化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七氟烷组相比,异氟烷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延长,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流量七氟烷及低流量异氟烷麻醉均可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但前者对血压影响小且麻醉恢复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4.
李强 《当代医学》2021,27(35):31-33
目的 探究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常规麻醉,n=147)和观察组(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n=153).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麻醉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水平较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拔管时、拔管30 min,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具有较高的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小儿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者80例(2014年2月—2015年6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手术开始前5 min治疗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05 u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及苏醒期呼吸抑制.结果 治疗组躁动分级Ⅱ级及以上的例数共8例,对照组2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躁动发生率为5%,对照组2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七氟烷麻醉能减少患儿苏醒期疼痛感,减少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烷,利多卡因治疗组诱导后静注利多卡因15 mg/kg,之后2mg· kg-1· h-1维持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利多卡因治疗组拔管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利多卡因术中持续输注降低了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刚 《医学综述》2013,19(12):2270-2271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东莞市仁康医院诊治的常规手术麻醉患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七氟烷进行吸入麻醉,试验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进行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和清醒时间,并加以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vs 53.3%)(χ2=1.085,P<0.05),且平均躁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0.040,P<0.05);试验组患儿清醒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t=3.054,P<0.05);试验组躁动时间>15 min患儿所占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10.7%vs 49.3%)(χ2=2.14,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可显著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七氟烷。  相似文献   

8.
乔英  谢小伟 《当代医学》2014,(24):28-28
目的 探讨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需行麻醉处理的患儿9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5)。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行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烷进行麻醉处理,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异氟烷进行麻醉处理,比较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在麻醉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对小儿进行临床麻醉处理时,采用七氟烷来进行麻醉处理,其麻醉效果较为显著,且患儿的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相对较短,因此,在对小儿进行临床麻醉处理时,可以对七氟烷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方法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年龄4~7岁,ASAⅠ级,按病例资料中麻醉方法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泵注和吸入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吸入七氟烷全凭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组在患儿躁动评分比例、躁动例数及躁动时间大于15 min患儿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方法可以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优于全凭七氟烷吸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躁动与预防方式,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接诊的手术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七氟烷全身麻醉处理,研究组患儿则在七氟烷基础上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躁动发生率、躁动时间>15 min百分比、躁动评分、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躁动时间>15 min患儿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躁动评分与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躁动比较常见,可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处理,这样可以减少苏醒期躁动,同时缩短苏醒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病人用七氟醚和丙泊酚两种麻醉药在全麻诱导过程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寻找一种更适合老年病人的麻醉诱导.方法选择ASAΙ~Π级拟行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病人40例,年龄60~79岁,体重58~70kg,随机分成两组: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ev组,n=20)和丙泊酚静脉诱导组(Pro组,n=20),组间年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结果(1)Sev组病人的意识消失时间较Pro组显著缩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插管时间Sev组与Pro组相差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ev组病人插管反应较Pro组发生率高.(3)两组病人置喉镜前SBP、DBP、HR与诱导前相比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两组病人之间SBP、DBP、HR、S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与丙泊酚静脉诱导方法对老年病都能实现快速麻醉诱导,但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相对较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更短,但其插管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2.
徐哲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32-133
目的观察并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和异氟醚各6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插管5min后(T1)、切皮(T2)、睁眼时(T3)和拔管前(T4)患者的HR、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七氟醚和异氟醚组T0、T1、T2、T3和T4时刻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和异氟醚组的睁眼时间分别为(7.2±2.5)min和(12.6±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拔管时间分别为(8.7±2.8)min和(14.3±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时间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剂量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了解舒芬太尼防治小儿七氟醚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 S)组、芬太尼(F)组,每组40例,分别在切皮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μg/ kg 或1.5μg/ kg 芬太尼。观察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围术期芬太尼追加量、麻醉苏醒时间、PACU 停留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 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及术后严重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 F 组,S 组需术中追加芬太尼及术后追加芬太尼的患儿明显少于 F 组,S 组患儿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 F 组。结论:与芬太尼相比,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可明显降低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麻醉苏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吸入麻醉药相关的儿童苏醒期谵妄和躁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效吸入麻醉药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等已广泛用于儿童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然而接受吸入麻醉的儿童在麻醉苏醒期常会出现吸入麻醉药相关的苏醒期谵妄(emergence delirium,ED)和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儿童出现ED/EA时,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文中就吸入麻醉药相关的ED/EA的定义、发生率、影响因素、评估方法、预防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外耳再造手术中4种麻醉方法对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2年6月-2013年8月,外耳再造手术860例,分别采用吸入异氟醚53例(Ⅰ组),吸入七氟醚88例(Ⅱ组),吸入七氟醚与静脉复合麻醉152例(Ⅲ组),全凭静脉麻醉567例(Ⅳ组)。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2.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μg/kg。I组术中维持吸入1%~2%异氟醚;Ⅱ组术中维持吸入3%~5%七氟醚;Ⅲ组静脉泵注内泊酚50~70μg·(kg·min)^-1,瑞芬太尼0.2μg·(kg·min)^-1,吸入1%~3%七氟醚,以上3组皆每间隔40min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维持肌松。Ⅳ组采用无使用肌松药物,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45~50μg·(kg·min)^-1,瑞芬太尼03~0.5μg·(kg·min)^-1。苏醒期观察各组EA发生例数,统计EA持续时间。【结果】Ⅳ组EA发生率最低,持续时间最短,与其余3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无使用肌松药物麻醉维持,丙泊酚一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EA发生率低,持续时间短,适用于外耳再造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6.
陈书萍  骆州富  周媛媛 《当代医学》2009,15(30):155-156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低流量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时药代动力学、苏醒过程以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麻醉诱导插管后连接Drager麻醉机,S组吸入七氟醚/O2,挥发罐浓度(Fv)1.2~1.8MAC(2~3%);I组吸入异氟醚/O2,Fv2.2~2.6MAC(2.5%~3%)。术中用麻醉气体监护仪连续监测吸入气浓度(F1)、肺泡气浓度(FA)以及F1O2、PETCO2、MAP、HR。记录肺泡气浓度上升速率(FA/FI)、肺清除率(FA/FAO),诱导期FA/F1=0.5的时间,苏醒期FA/FAO=0.5的时间,术毕观察病人苏醒时间、有无苏醒期躁动。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至气腹前MAP、HR偏低,气腹时略有升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FA/F1=0.5的时间S组较I组短(P〈0.01)。S组FA/F1比值较I组高,上升速度较I组快,FA/FAO降低速度1分钟内较I组快(P〈0.05)。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S组低于I组。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快,苏醒期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对婴幼儿七氟醚全麻后苏醒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0例1~3岁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0),采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5mg/kg、阿曲库铵8mg/kg静脉复合诱导。其中,A组加注咪唑安定0.05mg/kg,B组加注咪唑安定0.08mg/kg,C组不用咪唑安定。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约5min停吸七氟醚,拔管送入PACU。记录七氟醚用药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后躁动评分、苏醒期呼吸道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的例数。结果:围术期患儿呼吸、心率、血压波动均在正常范围,SpO2〉95%,术后所有患儿均无恶心、呕吐、喉痉挛、舌后坠等并发症发生。七氟醚用药量C组明显多于A、B组(P〈0.05);A组与C组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较A组和C组明显延长(P〈0.05);与C组比较,A、B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1),B组较A组亦显著延长(P〈0.01);苏醒后躁动评分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可安全用于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婴幼儿,并能减少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但却不同程度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5-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麻醉维持和诱导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 A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5 min),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10 mL,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以及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苏醒恢复室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分级。结果 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呼吸、循环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术中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髋关节手术患儿全麻苏醒期谵妄(PAED)的影响。  方法  择期髋部手术患儿70例,年龄3~6岁,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右美托咪啶组[D组 右美托咪啶0.3 μg/(kg·h)输入];对照组[C组 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输入]分别持续静脉输入至手术结束前30 min。所有患儿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送入PACU,主要观察患儿拔出气管导管后30 min内PAED发生率、疼痛发生率,评估拔出气管导管后10、20、30、60 min、24 h疼痛评分、PAED评分,其次,记录拔管时间,应急镇痛药使用率和出PACU时护士满意度评分。  结果  与C组相比,D组患儿苏醒期谵妄(PaedED)发生率和疼痛发生率降低[(48.6% vs 22.9%,P < 0.01);(62.9% vs 37.1%),P < 0.05)],D组拔管后不同时点的疼痛评分和PAED评分降低(P < 0.05),但拔管时间延长(P < 0.05)。在PACU期间D组应急镇痛药使用率减少,护士满意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疼痛评分、PAED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术中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啶0.3 μg/(kg·h)可降低髋关节手术患儿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全身麻醉药联合雷米芬太尼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术后镇痛药用量的差异。方法 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组(P组,n=30),异氟醚+雷米芬太尼组(I组,n=30)和七氟醚+雷米芬太尼组(S组,n=30)。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异氟醚/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观察3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躁动评分(RS)和芬太尼用量的差异。结果 I组较P组或S组术后患者血压、心率、RS和芬太尼用量显著增加。P组与S组术后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或七氟醚较异氟醚更适合与雷米芬太尼联合用于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