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8例行肺减容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行胸腔镜单侧肺减容术,4例同期或分期行胸腔镜双侧肺减容术,2例经左侧开胸在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左侧肺减容术,1例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者应用对侧前胸切口行肺减容术,2例经后外侧切口行单侧肺减容术,手术切除每侧肺容积的20%~30%。结果,2例死于呼吸感染;16例术后持续漏气4~15d后自愈。术后1年随访15例患者均不吸氧,能做一般家务劳动,另1例失访。提示肺减容术可改善重度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但需要严格筛选手术病例和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肺减容术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应用。方法对20例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减容术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研究。对照手术前后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均康复出院,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活动耐力增强。分别于术后0.5 a及1 a进行随访,肺功能的各项参数都有好转。结论对于严重的肺气肿患者,采用经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减容术能使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也得到改善,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乔飞 《当代医学》2014,(34):26-27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胸外科收治的32例严重肺气肿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并总结经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且记录手术耗时、呼吸辅助设备使用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的FVC、FVC%和FVC 1.0分别为(2.5±0.5)L、(71.2±12.3)%、(2.1±0.5)L均显著优于治疗前(2.2±0.4)L、(60.2±10.9)%、(1.6±0.5)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60-245 min,平均为(120.6±100.5)min;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为6-50 h,平均为(16.5±10.8)h;手术后住院时间为25-100 d,平均为(41.5±20.7)d。随访4个月,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的有26例,严重肺心病的有5例,死亡1例。结论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对肺气肿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极大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减容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经肺减容术治疗的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及肺功能。结果:死亡1例,呼吸衰竭6例,肺泡漏气7例,好转59例,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肺功能得到改善。结论: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肺功能得到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疗效.方法 对1例46岁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同期行右侧单肺移植和左侧肺减容术.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减容侧肺无明显膨胀,纵隔无移位,移植肺无受压,扩张良好.患者术后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60 h拔气管插管,108 h脱离呼吸机,7 d下床活动,45 d 出院.术后减容侧出现轻度胸腔漏气,胸腔内注入高渗糖数次后治愈.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可避免因单肺移植后导致对侧气肿肺过度膨胀,压迫移植侧肺,从而影响移植肺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问题,提高肺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牧治的30例行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气促症状改善明显.未发生切口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胸腔镜下肺减容术能够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气胸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 21 例行单孔胸腔镜手 术治疗的老年肺气肿合并气胸病人相关临床资料,术后随访 3mo,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全麻单孔 胸腔镜手术,9 例行多发肺大疱切除术,12 例行单侧肺减容术,手术时间 80 ~ 220 min,平均123.47±49.32min,无 围术期死亡,胸腔引流时间 6~ 34 d,平均13.7±4.8d。住院时间 19 ~ 31 d,平均25.4±4.8d。术前 PaO2,PaCO2,6- MWD 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3wk 与术后 3m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老年肺气肿合并气胸病人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或单侧肺减容术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和临床症状, 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65例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胸腔镜下肺减容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肺部情况,术后呼吸机使用情况与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肺减容术胸腔镜下辅助治疗肺气肿患者,手术平均时长为(132.5±16.5)min。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为(19.8±5.8)天,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2.7±6.5)天。随访期间内,无死亡病例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经过全面治疗以后,和之前相比,患者的FVC1.0(L)、FVC(L)、FVC%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结论:在胸腔镜下使用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疾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西宁地区重度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行肺减容术的34例肺功能重度受损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本组34例患者中28例术后半年到两年复查肺功能较前好转,呼吸困难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结论:西宁地区地处中高度海拔,围术期肺气肿患者病情更加危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具有高原特点的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非损伤肌肉小切口肺切除术在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回顾分析改良非损伤肌肉小切口开胸肺切除术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全部在改良非损伤肌肉小切口下完成手术,皮肤切口长度10-15cm,平均13.6厘米;手术时间75-225 min,平均148分钟;术中出血量100-500ml,平均245毫升,术中早期发生1例肋骨骨折。术后除1例老年肺减容术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经呼吸机支持治疗2周后好转外,余21例无一例发生血胸、肺部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术后疼痛较常规开胸肺切除术明显减轻,止痛药物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全部顺利恢复正常出院。结论改良非损伤肌肉小切口开胸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和麻醉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肺功能和上肢功能受损伤小等特点,值得在肺外科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排列术适应症、手术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在我院实行M-A管小肠内排列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均逆行排列。结果 56例患者全部治愈,经随访0.5~10年未再复发。术后并发症:炎性肠梗阻16例,8例肠道出血,6例拔管时M-A管破裂,4例局限性腹膜炎,3例肠间及悬吊口处脓肿。结论小肠排列手术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有效方法;炎性肠梗阻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2年3月~2011年1月接受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的810例尿道下裂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年龄1~17岁,平均2.1岁,均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成形法.结果 术中尿道下裂程度按Duckett分型:前型316例(39.0%)、中间型348例(43.0%)、后型146例(18.0%).阴茎下弯程度按照Dornahoo分级,将尿道下裂阴茎下弯程度分为0~4级.随访6月至2年,746例手术一次成功(92.1%),150例3级阴茎下弯者采用阴茎背侧白膜折叠术纠正完成手术,新建尿道口位于阴茎头部,阴茎外观类似于包皮环切术后形态.术后并发尿道口狭窄11例(1.4%),9例经再手术治疗后治愈,2例行尿道扩张后治愈.并发尿瘘49例(6.0%),39例经再手术修补治愈.尿道憩室4例(0.5%),均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适合于大多数尿道下裂患者,阴茎重度弯曲者若需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则需行背侧海绵体折叠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M-A管小肠内排列术,均逆行排列,观察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未复发。有7例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3例术后发生肠瘘,2例拔管时发生M-A管破裂。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临床疗效以提高尿道下裂矫治的成功率.方法 先天尿道下裂患者265例,年龄1~17岁,平均2岁.冠状沟型25例,阴茎体型163例,阴茎阴囊型55例,阴囊型22例.伴阴茎弯曲261例.采用尿道板切开卷管成形法,75例阴茎头向下弯曲者采用阴茎背侧白膜折叠术纠正.结果 随访6月至2年,TIP术中244例手术一次成功.结论 TIP术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术后阴茎外形美观,是尿道下裂修复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肾折叠和肾固定术在治疗巨大肾积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23侧巨大肾积水患者在解除梗阻的同时实施肾折叠和肾固定术.结果:21例23侧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6月-3年,肾积水均明显减少,患肾不同程度显影.结论:肾折叠和固定术可促进肾形态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对12例机械通气肺心病患者经博利康尼雾化治疗后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生理盐水雾化后30分钟与5mg博利康尼雾化治疗后30、60和120分钟分别测定了气道峰压、间歇压、右房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雾化比较,博利康尼雾化治疗后气道峰压、气道阻力、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明显降低,同时心率、心脏指数、氧运输指数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明显增加。说明博利康尼雾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机械通气肺心病患者的呼吸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和组织供氧,且伴有心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杨康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4,33(12):1788-1789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治疗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39例的经验.方法 1994年6月~2004年6月的39例重症风湿性瓣膜病巨大左室病人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置换术29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左房折叠术10例.结果治愈好转34例(87.2%),术后早期死亡5例(12.8%),术后室颤和严重低心排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合并巨大左室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优选方法,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ICU重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营养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及纠酸等对症治疗;而营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按需求给予补充能量、维生素及矿物质。结果:营养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体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组胃潴留、便秘、吸入性肺炎、应激性溃疡及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ICU患者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蛋白的浓度,增加体重,从而提高心、肺衰竭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观察组以SIMV+PSV模式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三组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指标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MV+PSV模式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提升肺通气功能、改善机体供氧、纠正体内酸碱平衡方面的疗效均优于BiPAP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及高黏血症的影响。方法将55例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及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长期家庭氧疗组(LTDOT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LTDOT组用双侧鼻导管家庭给氧,吸氧流量1~3 L/min,每天吸氧时间15 h以上。分别观察LTDOT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年血常规、血液流变学、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LTDOT组治疗1年后血液黏度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收缩期肺动脉压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年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室负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