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湿疹溻渍方"外用对湿疹模型小鼠皮损中γ-干扰素受体(IFN-γRa)、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的影响。方法将7%的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均匀涂抹于小鼠腹部脱毛的皮肤上,制作小鼠接触性湿疹模型,以中药汤剂湿疹溻渍方进行溻渍洗浴治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个小组中小鼠腹部皮损组织中IFN-γRa、IL-2及IL-4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CD4~+T和CD8~+T的水平。结果 "湿疹溻渍方"对DNCB致小鼠腹部湿疹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能够让湿疹小鼠皮损组织中的IFN-γRa和IL-2量增加,而IL-4的表达降低,且能够减小湿疹小鼠外周血中CD8~+T、升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论 "湿疹溻渍方"外用可以明显地改善小鼠湿疹模型,具体的作用原理与其参与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继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53-54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机制。方法选取120例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咪唑斯汀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西替利嗪口服治疗,同时全部予以自拟中药外洗散进行外洗治疗,为期3周;另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3mL静脉血,采用ELISA法对患者的IL-4、IL-5、IFN-γ及TNF-α血清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4、IL-5及IFN-γ细胞因子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在IL-4、IL-5及IFN-γ细胞因子水平方面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TNF-α水平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咪唑斯汀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组胺等多重功效对湿疹及特应性皮炎进行有效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止痒颗粒对特应性皮炎(AD)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影响。方法: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服用健脾止痒颗粒和氯雷他定片,疗程1个月。另设正常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观察。采用Flowcytomix流式检测技术对各组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进行芯片式集成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两组AD患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显著降低(P<0.05);Th1型细胞因子IL-1α、IL-2、IFN-γ、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GM-CSF、IL-1α、IL-2、TNF-α、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IFN-γ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IL-4、IL-5、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IL-4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健脾止痒颗粒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发挥对AD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老年湿疹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湿疹的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本科确诊为老年湿疹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h的特征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7A(IL-17A)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Th细胞相关因子在急慢性,或泛发和局限型湿疹中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老年湿疹患者血清IFN-γ、IL-4、IL-17A显著升高(t=10.570,10.874,14.611;均P<0.001)。其中老年急性湿疹患者血清IFN-γ、IL-4及IL-17A显著高于慢性期(t=3.787,3.815,5.338;均P<0.001);泛发型患者血清IFN-γ、IL-4及IL-17A明显高于局限型(t=2.458,2.139,3.019;均P<0.05)。结论血清IFN-γ、IL-4及IL-17A参与老年湿疹的进展与预后,并且Th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不同可作为反映临床类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次碱对特应性皮炎模型鼠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吴茱萸次碱对特应性皮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外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反复刺激Nc/Nga小鼠建立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观察吴茱萸次碱治疗后(以地塞米松软膏为治疗对照)皮损组织病理学、血浆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外用DNCB可以引...  相似文献   

6.
卡介苗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病人Th1/Th2失衡状态的调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及其疗效.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BCG-PSN治疗组和息斯敏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同时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病人组PBMCs上清液中IL-4、IL-5、GM-CSF含量显著增高,而IFN-γ含量显著减少.BCG-PSN治疗后病人组上清液IL-4、IL-5、GM-CSF水平明显降低,而IFN-γ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息斯敏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个月后疗效评定,BCG-PSN治疗组显效率为66.7%,优于息斯敏对照组(40%) (P<0.05).结论 BCG-PSN能纠正变应性鼻炎病人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疗效也表明BCG-PSN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湿疹患者外周血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7A(IL-17A)水平及其与湿疹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老年湿疹的6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并选取本院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内IFN-γ、IL-4及IL-17A的表达水平,比较其在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湿疹患者与慢性湿疹患者,局限型湿疹患者与泛发型湿疹患者中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老年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及IL-17A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及IL-17A水平均明显高于老年慢性湿疹患者(P0.05);泛发型组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及IL-17A水平均明显高于局限型组湿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及IL-17A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反映临床类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体外法测定曲尼司特各剂量对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曲尼司特给药浓度大于等于30μg/mL各组可剂量依赖性抑制上清液中IL-2、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尼司特可能通过抑制IL-2、IFN-γ水平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爽  赵艳  张欣  张海萍  冯霞  闫惠平 《北京医学》2012,34(3):185-18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水平,了解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重症HFMD患儿34例,根据病情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2组;选择1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总结HFMD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检测3组患儿血清中的8种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结果重型组25例,危重型组9例。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IL-2和IL-10明显升高(P0.05);除IL-8外,危重型组中的7种细胞因子与重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05,P0.001);脑炎合并肺炎组(13例)与脑炎组(17例)比较,IL-6显著升高(P0.05);EV71阳性组(8例)与病原学未检出组(16例)比较,IL-2、IL-4、IL-6、IL-10、GM-CSF、IFN-γ和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HFMD重症病例的发病和发展,产生严重的炎症和抗炎反应。EV71阳性病例具有更加明显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辐射损伤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32只C57小鼠分对照组、单纯辐射组、IL-18 辐射损伤组和辐射损伤 IL-18组进行辐射损伤,2周后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用试剂盒测定其培养上清中IL-2、γ干扰素(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IL-4和血清中IgG的含量,观察IL-18对辐射损伤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组人IL-18能够提高辐射损伤前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GM-CSF和IL-2的能力,辐射损伤后应用IL-18组细胞因子的水平高于辐射损伤前应用IL-18组;但对IL-4分泌能力和血清中IgG含量没有调节作用。结论重组人IL-18具有促进辐射损伤小鼠脾细胞因子分泌IL-2、IFN-γ和GM-CS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炎冲剂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组,皮炎冲剂大、中、小剂量组(51. 8%、25. 9%、2. 95%),每组10只,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和激敏建立小鼠ACD模型,在激敏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测定各组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脾指数、胸腺指数,并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耳部皮肤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情况,并进行炎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皮炎冲剂中、高剂量组IFN-γ、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IL-4水平显著升高(P 0. 05,P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皮炎冲剂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脾指数均降低(P 0. 05,P0. 01); HE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表皮增厚程度减轻,伴轻微或轻度角化过度,个别细胞水肿,血管周围轻度炎细胞浸润,中、大剂量炎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 0. 01)。结论皮炎冲剂对小鼠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炎洗剂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北京医学》2012,34(3)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水平,了解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重症HFMD患儿34例,根据病情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2组;选择1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总结HFMD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检测3组患儿血清中的8种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结果 重型组25例,危重型组9例.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IL-2和IL-10明显升高(P<0.05);除IL-8外,危重型组中的7种细胞因子与重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 0.005,P< 0.001);脑炎合并肺炎组(13例)与脑炎组(17例)比较,IL-6显著升高(P< 0.05);EV71阳性组(8例)与病原学未检出组(16例)比较,IL-2、IL-4、IL-6、IL-10、GM-CSF、IFN-γ和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HFMD重症病例的发病和发展,产生严重的炎症和抗炎反应.EV71阳性病例具有更加明显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观察针灸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FN-γ、IL-4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的相关性,探讨针灸治疗的免疫学机制.选择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针灸治疗组,在治疗前、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定,分别检测血清IFN-γ、IL-4的含量.并设3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①治疗前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二者比值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2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且二者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IL-4比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升高且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IFN-γ水平与患者症状、体征呈明显负相关(P<0.01),IL-4水平与患者症状、体征呈明显正相关(P<0.01).提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IFN-γ、IL-4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ACD小鼠模型,分离纯化小鼠脾淋巴细胞,并和不同浓度的IP-10共培养,RT-PCR法检测与IP-10共同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FN-γ及IL-4 mRNA水平,2-△△CT法分析结果.结果:IP-10高、中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小鼠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IP-10低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小鼠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10 3个浓度组之间比较,IFN-γmRNA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IP-10 3个浓度组之间及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的ACD小鼠淋巴细胞IL-4 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10可诱导IFN-γ生成增多,促使T细胞向Th1细胞趋化,使Th1/Th2分化失衡,促进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皮炎洗剂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 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ACD。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CD组、阳性组、皮炎洗剂大剂量组(0.4g/mL)、中剂量组(0.2g/mL)、小剂量组(0.1g/mL),每组10只,于致敏后给药,观察各组小鼠第4次激发24h后皮损炎症程度、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细胞数量改变及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结果 皮炎洗剂中、大剂量能有效减轻ACD小鼠引起的免疫器官肿大、皮损炎症程度,减少皮损组织炎症细胞数量,调节ACD组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论 皮炎洗剂对小鼠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炎洗剂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对刀豆素蛋白A (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炎症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刀豆素蛋白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酶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内细胞因子(TNF-α、IFN-γ IL-4及IL-10)含量.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小鼠肝脏内细胞因子TNF-α、IFN-γ、IL -4均明显减少(P<0.01).细胞因子IL-10较ConA对照组有所升高(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能降低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内炎症介质TNF-α、IFN-γ、IL-4的分泌,增加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减轻肝脏细胞的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在体外对全血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全血加入不同浓度FK506,经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刺激后,用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以及G-CSF的水平。结果同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FK506(20ng/ml)能显著抑制IL-2、IL-6、IL-12、IL-17、IFN-γ、TNF-α、GM-CSF和G-SCF的分泌(P<0.05);中浓度组FK506(5ng/ml)能有效抑制GM-CSF的分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K506对全血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IL-6,IFN-γ和TNF-α的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IL-2,IL-12,IL-17以及集落刺激因子因子GM-CSF,G-CSF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FK506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分泌各类细胞因子来实现。同时,由于FK506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剂量依赖关系,有望可以通过FK506浓度水平与细胞因子的抑制水平的依赖关系来评估临床病人FK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拘束应激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样小鼠皮肤炎症的影响。方法:将28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4组: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拘束应激组、DNCB诱导-对照组、丙酮诱导-拘束应激组和丙酮诱导-对照组,每组7只。第14天评估小鼠皮肤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Q-PCR方法检测皮损组织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DNCB诱导-拘束应激组的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数为42.710±3.944个,DNCB诱导-对照组的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数为26.000±2.410个,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对于DNCB诱导-对照组,DNCB诱导-拘束应激组皮损组织中IL-4、IL-13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拘束应激加剧AD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皮损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简称"凝胶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复制慢性湿疹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均经皮外涂相应药物,比较各组大鼠的皮损评分及血清IL-4、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皮损评分及血清IL-4含量均明显降低,INF-γ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凝胶中、高剂量组大鼠皮损评分及血清IL-4含量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凝胶低剂量组,INF-γ含量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凝胶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能明显改善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皮损,降低大鼠血清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其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对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十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西替利嗪+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肌肉注射O.9%氯化钠注射液。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对外周血IFN-γ和IL-4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FN-γ、IL-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FN—γ及IL-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通过有效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IFN-γ、IL-4表达异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治疗慢性湿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