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in-1,MCP-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及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ES和MCP-1. 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SES和MCP-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均P<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SES和MC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SES和MCP-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MCP-1)和外周血单核细胞MCP-1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 CCR2)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MCP-1和CCR2与ACS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ACS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受试者血清MCP-1浓度和单核细胞上CCR2的表达水平。结果:ACS组血清MCP-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CS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CR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ACS患者MCP-1浓度与CCR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MCP-1和CCR2可能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的变化与AC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硝基四氮唑兰(NBT)显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46例ACS患者(ACS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及30例有胸痛、胸闷等症状但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对照组)血中GA和MCP-1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ACS组血GA、MCP-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1);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高于SAP组(P<0.05);ACS组血清GA与MCP-1水平有明显相关性(r=0.721,P<0.01)。结论:血清GA、MCP-1水平可用于预测ACS的发生,GA和MCP-1在ACS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CP-1、sICAM-1、CD11b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以及其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仪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组(SA组)及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水平。结果:1ACS组、SA组和对照组比较,MCP-1、sICAM-1、CD11b均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ACS组中三种炎性因子水平最高,SA组次之,对照组最低;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MCP-1、sICAM-1、CD11b各检测指标均值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SA组、UA组和AMI组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中炎性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在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两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检测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者25例和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均经冠脉造影术和临床症状等确诊。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CP-1和CCL5水平。结果①AMI组和UAP组血清CCL5和MCP-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②MCP-1和CCL5水平在SAP组和对照组之间、UAP组和AM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冠心病患者血清CCL5和MCP-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MCP-1与CCL5可能作为冠脉病变活动性的标志物,提示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D36+阳性率及变化,研究它与ACS的相关性,探讨ACS易损斑块发生发展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ACS患者52例(急性心肌梗死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22例;正常对照22例.采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研究3组对象CD36+阳性率.结果(1)ACS组患者CD36+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SA组1患者血CD36+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以血CD36+阳性率作为诊断ACS的指标,其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诊断ACS的最佳临界值为76.835%,所对应的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97.1%.结论 (1)ACS患者血CD36+阳性率水平显著升高;(2)CD36+阳性率可作为判断ACS较好的临床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ACS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浆TNF-α及MCP-1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30)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浆TNF-α、MCP-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血浆TNF-α及MCP-1水平下降(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TNF-α及MCP-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炎性反应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TNF-α及MCP-1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体内趋化因子诱饵受体D6的水平变化过程以及D6在心肌梗死后影响心肌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5例AMI患者根据心肌梗死后72 h血清趋化因子CCL2的检测水平分为h CCL2high组(n=18)和h CCL2low组(n=17),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CD14++CD16-炎症单核细胞比例,Q-PCR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诱饵受体D6 mRNA的表达,3周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功能。将30只AMI雄性BLAB/C小白鼠根据血清CCL2的检测水平分为m CCL2high组(n=17)和m CCL2low组(n=13),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中CD11b+单核细胞比例;梗死心肌冰冻切片后免疫荧光染色D6阳性细胞,Q-PCR测定心肌梗死后3 d时间梗死区D6 mRNA的表达。3周后通过小动物超声检测小鼠心脏功能。结果:h CCL2high组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炎症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h CCL2low组(P<0.001),其单核细胞D6受体的表达明显低于h CCL2low组(P<0.001),但单核细胞D6的表达与患者LVEF%未见明显相关性(P=0.16)。急性心肌梗死小鼠m CCL2high组外周血中CD11b+单核细胞细胞比例显著高于m CCL2low组(P<0.001),梗死心肌组织D6 mRNA表达显著低于m CCL2low组(P<0.001),小鼠梗死心肌免疫荧光可见D6表达于CD11b阳性单核细胞和CD31阳性内皮细胞。3周后小鼠心脏超声示LVEF%与梗死区D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组织可表达趋化因子诱饵受体D6,梗死区D6的高表达可抑制心肌梗死后的炎症浸润。梗死区趋化因子诱饵受体D6通过特异性结合CCL2减少心肌梗死后心肌局部的炎症浸润进而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9.
陆卫华  方庆  龚志刚  杨捍卫  程健  丁世芳 《重庆医学》2013,42(7):744-745,748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等炎性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ACS患者1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3例为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58例为AMI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清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CRP、sVCAM-1和sICAM-1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血清CD11b/CD18双阳性表达率、CRP、sVCAM-1以及sICAM-1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CD11b/CD18、CRP、sV-CAM-1和sICAM-1等炎性因子与ACS密切相关,并且是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阿托伐他汀对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70例作为ACS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受试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术前空腹MCP-1及MMP-9血浆水平,ACS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周后再次检测空腹MCP-1及MMP-9血浆水平。结果ACS组血浆MCP-1、MMP-9水平为(24.13±6.24)ng/L、(19.75±4.63)mg/L,与对照组(18.97±5.87)ng/L和(15.45±4.38)mg/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ACS组血浆MCP-1及MMP-9血浆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阿托伐他汀在抑制ACS患者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彭城  李东野 《现代医学》2012,40(2):171-174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7例,20例排除冠心病的成年人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的表达.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的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表达更低(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表达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钙卫蛋白(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8/A9 complex,S100A8/A9)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在中南大 学湘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126例,其中又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UAP组,n=5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AMI组,n=50)、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SAP组,n=25);选择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健康对照 组(NC组)。将ACS患者(UAP组+AMI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又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入院时空腹血清S100A8/A9水平,以及ACS患者(UAP组+AMI组) 在入院规范治疗1周后的血清S100A8/A9水平,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的血清S100A8/A9水平,出院后3个月对 ACS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1)UAP组、AMI组的血清S100A8/A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NC 组(均P<0.05);SAP组血清S100A8/A9水平亦高于NC组(P<0.05);而UAP组与AMI组的血清S100A8/A9水平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2)ACS患者经过1周规范治疗后,复查的血清S100A8/A9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但复查的血 清S100A8/A9水平仍高于NC组的正常水平(P<0.01)。3)三支病变组的S100A8/A9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 组(均P<0.05)。4)血清S100A8/A9与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无关(r=0.012,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显 著升高;ACS患者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S100A8/A9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三烯(leukotriene,LT)B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易患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在ACS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3例ACS患者和132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血清LTB4水平。结果:血清LTB4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分别为(477.97/370.52 pg/ml)和(352.52/255.48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0.57/236.65 pg/ml)(P<0.001);且AMI组的血清LTB4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01)。ACS患者的血清LTB4与吸烟呈正相关(P<0.05),与男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无关(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LTB4水平增高;LTB4水平与吸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和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ACS患者(ACS组)和73例因胸闷(痛)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无冠脉病变者(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用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MCP-1水平。结果 MCP-1基因-2518 G/A位点的AA、GG和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MCP-1水平(M/IQR)AC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63.65/385.78 pg/ml vs 100.71/134.02 pg/ml,P〈0.01);在ACS组和对照组的组内任何基因型之间,血清MCP-1水平(M/IQ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组血清MCP-1水平(M/IQR)与年龄、糖尿病和吸烟成正相关,与男性成负相关,与高血压和高血脂无关。结论在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中,ACS和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MCP-1水平与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无关联,与某些冠心病易患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 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 1,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及全血单克隆抗体标记法 ,检测 6 6例住院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 2P、Pac 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 ;同期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2 2例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的CD6 2P、Pac 1表达率治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1) ,且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 :ACS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血小板活化指标可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稳定性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UAP组再进行Braunwald分级,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MCP-1和hs-CRP。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MCP-1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unwald分级各组别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CP-1和hs-CRP水平与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性有关,并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冠脉事件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亚群Th3细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计算Th3细胞比例(CD4+TGF-β1+/CD4+T细胞),ELISA检测血浆中Th3相关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SAP组Th3细胞比例和TGF—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MI组和UAP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和UAP组Th3细胞比例和TGF-β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3细胞的比例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47,P〈0.01)。结论Th3细胞下调可能与AC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Th3细胞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ACS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3种血清炎性标志物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对381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10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162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