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心室电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临床上也常称作交感风暴、室速风暴、电风暴或ICD风暴,为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是一类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迅速识别并紧急救援,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电除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等措施。积极地抢救与护理,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张松  刘伟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7):1-3,22
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使用电风暴( electri-cal storm,ES)这一概念来描述在短期内发生以反复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特点的心电不稳定状态。最早的电风暴定义是:反复发生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速)和(或)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而需要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24 h内≥2次的。随着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的应用,电风暴的定义被拓宽为在24h内发生≥3次室速、室颤或ICD正常的放电或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  相似文献   

3.
电风暴又称交感风暴、室速风暴、ICD风暴、儿茶酚胺风暴[1]。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对“电风暴(ES)”明确定义为24 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2]。随着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出现, ES现在定义为24 h内3次以上室速/室颤不同事件的发生,需要除颤器的干预(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击)[3-4]。  相似文献   

4.
心室电风暴的特征与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漠水 《海南医学》2010,21(9):1-2,5
心室电风暴指24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两次或两次以上,需要立即行电复律或电除颤等紧急治疗的急性临床症候群,可见于心脏病或非心源性疾病者,可能机制为交感神经过度激活、β受体的反应性增高、希浦系统传导异常所致。其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以自发、反复发生的室速或室颤及发作性晕厥为特征,电除颤和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能有效控制心室电风暴的发作和减少心室电风暴的复发。有适应证者置入ICD和/或进行射频消融等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电除颤27次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塞致反复室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行电除颤 2 7次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塞致反复室颤1例 ,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患 ,35岁 ,于 9时因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塞由心电室直接接入我科 ,入科后立即进入 CCU病房行循环监护。示室颤 ,血压 13.3/ 9.3k Pa,立即拳击心前区无效 ,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 ,9时 12分以 36 0 J行电除颤 1次 ,心电监护示室速 ,予利多卡因 5 0 mg静推。静推过程中出现室颤。 9时12分再次以 36 0 J电除颤 ,随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并予以肾上腺素 1mg静推 ,心电示室颤。 9时 15分两次电除颤 ,同时气管插管成功 ,行人工呼吸 ,并给予呼吸…  相似文献   

6.
24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称为电风暴(electricalstorm)。不同病因导致的电风暴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现将我科2009年至2011年反复电除颤抢救5例电风暴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七十年代以前,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高达30~40%,其中大部分患者死于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随着冠心病监护病房的建立及抢救设备的完善,一部分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发现及抢救.八十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下降到10%左右,其主要死亡原因为大面积心肌梗塞引起的泵衰竭.但在基层医院,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仍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1982年以来,我们共遇到急性心肌梗塞心跳骤停患者12例,其中4例抢救成功.8例失败,现报道如下,以便同道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室颤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原发性室颤多在24小时内出现,并多发生在院外,往往来不及救治而死亡。现将急性心肌梗塞院外四次除颤成功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57岁,于1987年7月24日下  相似文献   

9.
闫红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22-122
心肌梗死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临床常见病,常并发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室颤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心脏骤停.及早的发现、及早的诊断、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适时的电除颤是救治的关键,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严重并发症,无论是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均多见于起病后24小时以内,室性早搏常导致室速或室颤而致死。缓慢型心律失常也是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室上性心律失常亦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冠脉灌注量减少,并增加心肌耗氧量,因此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除需积极纠正诱发心律失常因素外应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处理:为防止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凡有下列室性早搏应立即处理:①频发性室性早搏(>5次/分);②多形性、多源性室性早搏;③连发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室性早搏;④发生在心动周期的易损期室性早搏,即“RonT ”现象。上述几种室性早搏,亦即所谓“警告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最为广泛。电除颤是治疗血流动力差、突发室性心动和室性颤动的首选手段。个别报道有一夜共除颤43次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的报道。最近收治1名高心病心衰患者反复室颤发生阿-斯综合征,9 d共除颤175次,最终成功救治的病例。有鉴于除颤次数之多、之密集实属罕见,故报告出来供同道参考。人类心脏耐受电除颤的能力可能超出我们的预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植入术中未进行除颤阈值测试的患者,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999年10月至2008年8月间ICD植入术中未进行除颤阈值测试的21例ICD/CRT-D患者临床资料,应用体外程控仪获取存取信息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植入ICD,4例心肌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植入CRT-D,术中均未进行除颤阈值测试。8例术后1周进行除颤阈值测试,其中3例(37.5%)未诱发出室速/室颤。程控随访1~7(4.2±1.9)年,21例未进行除颤阈值测试的患者中16例记录到室速或室颤事件,ICD成功除颤89阵(成功率100%),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室速120阵次(成功率51.1%),低能量同步转复22阵次(成功率59.2%)。术后大多数患者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死亡病例。结论:ICD/CRT-D植入术中不常规进行除颤阈值测试可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可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3.
心肌致密度不全是(Noncompactionofventricularmyocardium,NVM)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根据WHO对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属于未分类心肌病。而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ventriculararrhythmiastorms)系指24h内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在一些二级预防试验的报道中其发生率10%~20%。本文报道1例心肌致密度不全心梗并室速电风暴,因其罕见,电风暴相关因素复杂,特作分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项急救技术,电除颤问世迄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近二、三十年直流电除颤更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电除颤的适应证包括紧急适应证与选择适应证。紧急适应证为心室颤动(室颤)性心搏骤停,也包括室颤的前奏——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扑动(室扑),其模式为非同步;选择适应证则包括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快速性异位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与折返有关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评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工作情况及疗效.方法 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接受ICD治疗者35例,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存储记录的资料共计49例次进行分析,总结随访资料以评价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结果 35例植入ICD的患者随访平均(33±19)个月,ICD记录室速596阵,抗心动过速(ATP)治疗成功478阵(成功率80.2%);高能量除颤(DF)终止25次室颤均获成功;5例误放电18次;4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电风暴;1例术后1月因顽固性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ICD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发生误放电、心律失常电风暴及精神症状,植入后应定期随访,及时调整参数,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给予心理辅导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24例41次心室纤维性震颤(下称室颤)抢救,指出室颤多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缓慢心室率也可诱发室颤。电击复律成功与发生室颤至进行除颤时间的长短、除颤应用的电能、患者全身状态、心功能情况,及预防室颤复发治疗措施有密切的关系。本组病例多为原发室颤,除颤复转成功率达82.9%。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期间,心肌电活动极不稳定,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心室颤动为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病突然,患者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等,如不及时救治,可造成死亡。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ICD电风暴、电风暴。是指24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2次,  相似文献   

18.
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是指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风暴或是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症候群.其来势凶险,瞬息多变,犹如风暴.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及遗传性心律失常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连续电除颤与单次电除颤在长时程心室颤动(室颤)中的抢救效果。方法将24只犬采用体外电击法制备室颤动物模型,室颤维持8 min后,将动物随机分为连续电除颤组和单次电除颤组。连续或单次电除颤后立即进行2min心肺复苏,循环以上抢救步骤,直至动物复苏成功或抢救时间超过15min。记录两组动物的复苏延搁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与连续电除颤组相比,单次电除颤组在整个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复苏延搁时间明显减少(P<0.05),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复苏后的冠脉灌注压和射血分数均较高(P均<0.05)。结论对于长时程室颤的抢救,单次电除颤的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电除颤。  相似文献   

20.
我科用电击除颤成功抢救治疗2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多次室速、室颤。多次电除颤抢救成功,病例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5岁,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于2006-07-09酒后1 h出现持续胸痛伴烦躁出汗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