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脂滴是细胞内中性脂的重要储存场所,参与细胞多种活动,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细胞器。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后能够利用脂滴获取脂质而满足能量需求;脂滴也能为病毒复制提供组装平台,以利于病毒的复制和增殖。同时,脂滴释放的炎症介质以及其表面的病毒抑制蛋白、组蛋白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脂滴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作简要概述,并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脂肪分化蛋白(adipophilin)是PAT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内的脂滴表面,它能促进脂质蓄积和细胞内脂滴的形成,在泡沫细胞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动脉硬化脂质蓄积的一个标记物。其表达调控受多种药物、修饰性脂蛋白和脂蛋白、低氧的影响。敲除鼠adipophilin基因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文概述了adipophilin在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蓄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AT家族蛋白(PAT)是脂质代谢中的一类小蛋白分子,它们定位于细胞质脂滴的表面,介导着脂质代谢.PAT家族蛋白并不直接参与脂质的合成和分解,它们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而介导脂质代谢.本文将阐述PAT家族蛋白的发现、命名和成员组成,并重点介绍成员围脂滴蛋白(perilipin)和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philin,ADRP)的代谢调控和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围脂滴蛋白2(perilipinin-2,PLIN2)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改善脂肪变性HepG2细胞脂滴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0.2 mmol/L棕榈酸处理HepG2细胞24 h,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使用0、10、20、40、80 μmol/L RSV及转染PLIN2 siRNA或PKI过表达质粒后,再用40 μmol/L RSV干预24 h,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形成情况,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以及细胞外游离甘油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LIN2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PLIN2 mRNA表达.结果 RSV可以降低脂肪变性HepG2细胞脂滴蓄积程度,促进脂滴的脂解.RSV可以通过促进磷酸化增强PKA的活性,并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LIN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抑制PKA活性或下调PLIN2表达后,RSV促进脂肪变性HepG2细胞脂解的作用显著减弱(P<0.05).结论 RSV通过激活PKA-PLIN2通路促进HepG2细胞脂滴脂解过程,从而可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通过对脂类代谢的影响、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顺应性的作用、抗血栓生成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原因,PI3K/Akt信号通路是影响AS诸多因素激发胞内信号的汇聚点。中医学认为肝失疏泄是脂质代谢异常引发AS的主要原因,前期研究表明疏肝清脂法可有效干预AS的发生和发展。借助信号转导网络研究策略,以影响AS发生的诸多因素的共同调控点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以AS动物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生物学、血清药理学等技术,研究疏肝清脂法对VSMC信号相关蛋白及其底物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内在联系和反馈机制,探讨疏肝清脂法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VSMC增殖和迁移在AS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证明PI3K/Akt信号转导调控作为改善脂质代谢延缓AS发生的新靶点的可行性,为筛选具有选择性干预PI3K/Akt信号转导而延缓AS发生的中药提供可靠实验手段和理论依据,同时为丰富AS的发生机制与治法理论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脂联素(adiponectin APN)是一种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大量研究发现,脂联素及其受体与心血管疾病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脂联素参与血管内皮修复,心室重构、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病理生理过程。脂联素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标志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异黄酮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通过对脂类代谢的影响、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顺应性的作用、抗血栓生成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9.
脂联素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脂肪源性特异性蛋白,研究显示脂联素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及黏附、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改善糖脂代谢等方面与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潜在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常伴有脂代谢异常,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且为主要的致死原因。研究资料表明,脂质过氧化与动脉粥样硬化(As)有密切关系。过氧化脂(LPO)增高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有关,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过氧化增加引起以脂滴形式存在的胆固醇酯(CE)在巨噬细胞(Mφ)、内皮细胞和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内堆积,这些细胞变为泡沫细胞,形成As的早期特征性病理变化;此外还可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损伤内皮细胞。因此LPO与氧化-LDL是As发生机制的重要因素。糖尿病的LPO明显增高且与心血管并发症明显相关。据本实验室过去的研究,诺衡系强有力的调脂药,但是否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  相似文献   

11.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信使,对各种血细胞、血管壁细胞、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具有多种特异性作用。循环中的LPA主要由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并引起血小板的聚集。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LPA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从而可能加重心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发展。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LPA增加血管内膜的通透性,使内膜的屏障功能异常,并在发病的后期加重血小板在内膜上的聚集及黏附,动脉内血栓形成,甚至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闭塞,以致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LPA还具有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等作用,加重了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肥厚,因此,LPA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发病率日趋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心肌缺血时,由于供氧或供血不足,必然引起心肌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心肌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该文主要从心肌缺血状态下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乳酸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代谢组学在该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旨在阐述心肌缺血引起的相关代谢变化,为心肌缺血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Recently, studying myocardial energy metabolism pathways or improving myocardial metabolism through drugs is another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reating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any active componen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Ms) have been found to modulate energy metabolism in myocardial cells, cerebral vascular cells, endothelial cells and tumour cell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CHMs that modulating energy metabolism in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等重要部位,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已知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的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CD40—CD40L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就CD40-CD40L介导的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铁死亡是近十年来提出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是一种铁依赖的、以脂质过氧化物积累为特征的细胞死亡过程。铁死亡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中已有较多研究,但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少有阐述。该文着重综述铁死亡在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为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核蛋白质,其可由坏死细胞以及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至细胞外而具有细胞因子的活性,继之启动免疫反应和引发炎性反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HMGB1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等疾病有密切关系,通过研究HMGB1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找到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脂质运载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一类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机体发生代谢异常时的病变组织细胞内。NGAL可作为多种与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标志物,在肥胖-炎症-代谢综合征及其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目前,西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仍以干预脂代谢为主,他汀类调脂药物作为西医主要的抗动脉硬化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会造成肝损伤和肌溶解等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一定局限。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葛根芩连汤是一个传统的中医经典方,能够调节血脂和控制炎症,还对肠道菌群有非常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文章通过对经典方葛根芩连汤的中药组成、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以及该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药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心脏淋巴管的生理病理作用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近年来,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 1,LYVE-1)、果蝇同源基因转录因子(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肾小球足细胞膜黏蛋白(podoplanin)等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的发现,心脏淋巴管的研究迅速发展。心脏淋巴管引流淋巴液,其功能异常可引起心肌水肿、动脉硬化、心律失常、间质纤维化等。深入认识心脏淋巴管的生理病理作用,对于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心脏淋巴管的发生、分布以及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高尿酸血症(HUA)不仅是痛风的主要致病因素,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HUA还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HU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进程中起直接和(或)间接作用,大多数研究表明HUA是CAS、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UA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MS)、糖尿病及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HUA与MS各指标间存在密切联系,HUA可能是糖代谢紊乱、血脂代谢异常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