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ohn Murtagh,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全科医学系兼职教授和Melbourne大学的全科医学专家。1966年毕业于Monash大学,1986年担任《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杂志主编,198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被Monash大学聘为教授。1995年,鉴于他在医学教育、研究和著作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授予澳大利亚勋章,他的著作《Murtagh’s General Practice》被奉为澳大利亚全科医生的"圣经"。其著作在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Murtagh’sGeneral Practice》中译本已在2010年岁末出版发行。"澳大利亚John Murtagh全科病案研究"自2008年开始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连续刊登以来,受到了广大中国全科医生的关注和好评。Murtagh教授每一个娓娓道来的病案都是他毕生宝贵工作经验的精华,是为《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专门撰写,是中国的全科医生前进的导航和指引。本期John Murtagh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两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的病案。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杨辉教授对本文进行了翻译点评,以飨我国读者。在此衷心感谢Murtagh教授和担任本栏目翻译点评工作的杨辉教授对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巩光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6,9(4):151-152,190
<正>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DM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DN发病率国外报告最高达45%,国内报告为0.9—20%。据专家估测,在全世界1.2亿DM病人中,DIN至少有1200万人,且约有23%的DN已进入肾衰期,许多病人赖透析维持生存。约有1/3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教育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云  武晓泓  刘超 《医学综述》2007,13(24):1978-1980
糖尿病教育管理是糖尿病综合性防治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实际临床工作中常被忽视,导致糖尿病患者总体的治疗达标率较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尝试各种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表明,国内尚缺乏公认可行的教育管理模式,国外学者提出的3种教育管理模式即专业培训模式、有组织干预模式、联合专业培训和有组织干预模式有一定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21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资料、病理改变及治疗结果.结果 2型糖尿病可以合并多种非糖尿病肾损害.有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硬化、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系统性血管炎等.大部分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后可缓解或好转.结论 2型糖尿病可以合并多种非糖尿病性肾损害,当2型糖尿病伴肾脏损害患者具有上述不符合糖尿病肾病特征时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诊断,依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的情况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86例糖尿病(平均病程为5.6年)的饮食治疗后果表明,提高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总热量的50~60%)可以提高疗效,但对肥胖型糖尿病高甘油三脂血症者,则应减少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总热量是根据劳动强度和体型来计算。  相似文献   

6.
商海涛 《中外医疗》2009,28(14):128-129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接受糖尿病教育程度与糖尿病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门诊316例糖尿病人对糖尿病教育接受程度与疾病控制水平比较。结果接受糖尿病教育的病人血糖。血压.BMI等指标控制理想,未重视糖尿病教育的病人指标则逐年恶化,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保证与核心,必须重视糖尿病教育在仙河地区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DM患者的影响。方法对98例住院治疗的DM患者采用以集体授课、个别指导、鼓励看书自学等方式实施DM教育培训。教育前、教育结束时、教育后3个月、6个月分别以相同的试题进行测试、评分,同者在教育培训后知识总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血糖及HbAlc明显下降(P<0.01),但随着时间延长,患者自我监测和自我保护意识有逐渐下降趋势。结论DM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糖尿病患者学习DM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但需长期坚持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塘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脂代谢紊乱、血管话性因子、氧化应激、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与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动力学(mitochondrial dynamics)即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这种动态变化在调控线粒体形态与数量、线粒体氧化代谢、膜电位及能量生成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体罹患糖尿病时,高血糖可显著干扰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平衡态,影响线粒体数量、形态与功能,最终与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探究线粒体动力学在多种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与机制.本文就线粒体动力学在糖尿病溃疡、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心肌病中的潜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1980~1981年期间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4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经验。本组全部采用小剂量胰岛素2.4~12u/h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滴、直至血糖下降至250mg/dl。该法疗效良好、治愈43例(97.73%)、血糖降至250mg/dl平均需6.19±5.29h、胰岛素平均用量为31.9±23.7u,血糖每小时平均下降66.45mg/dl。本文着重讨论以下四点:1.本疗法对多数用过胰岛素治疗和胰岛素抗体存在者仍有效。2.分析了重症病人酮症纠正延迟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法。3.指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处理方法。4 游离脂肪酸测定可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指标,有助于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朱宇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22):11-11
1 1型糖尿病的诊断要点 ①多尿、烦渴、迅速消瘦,伴有随机血糖值>11.1mmol/L。②1次以上的晨起空腹血糖≥7.0mmol/L。③酮血症和(或)酮尿症。 2型糖尿病是一组主要发生于成人偶发于青少年,具有异质性的轻型糖尿病。在美国,超过90%以上的糖尿病属于这一类型。循环中的内源性胰岛素虽可防止酮症的发生,但由于组织敏感性的降低而需要更多胰岛素,所以不能阻止高血糖的发生。对于这型糖尿病的病因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对血脂代谢及肾和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分为糖尿病组(DM,20只)和对照组(NC,16只),两次四氧嘧啶(ALX,80mg/kg)耳缘静脉注射复制1型糖尿病模型,期间进行血糖控制。饲养4周,观察兔一般情况,4周末采血检测血脂变化,包括TG、TC、LDL- C、HDL- C水平、载脂蛋白(Apo)A1、ApoB100、ApoE,处死兔后膀胱穿刺抽取尿液检测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分离心脏和肾脏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实验造模成功率为55%,死亡率为40%。DM组TC、HDL- C、LDL- C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其中TC、TG、LDL- C水平较NC组分别升高97%,48%,130%。DM组TC/HDL- C, LDL- C/HDL- C水平高于NC组(P<0.01),但TG/HDL- C水平低于NC组;两组ApoB100、ApoA1/ApoB100、Apo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M组尿蛋白定量较NC组升高。DM组心肌病理检查出现轻度-中-重度不同程度的心内膜下脂肪变性和沉积,肾脏病理检查提示肾小球血管袢分叶数量增加,基底膜及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体积缩小,部分出现脂肪变替代,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范围变性甚至坏死,腔内可见钙盐沉积。结论1型糖尿病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引起心脏和肾脏病变,需行积极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由糖尿病教育护士实施的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病程进展的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教育干预组88例(入组116例,失访28例),对照组90例(入组104例,失访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DM)治疗和DM基本知识教育实验前和实验后12个月收集相关资料。教育干预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措施外,给予个体化DN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干预,首次干预后1、3、6、9、12个月分别复诊继续接受强化教育指导,以调查评价研究表评价糖尿病肾病教育干预对DN预防的作用。结果DN预防护理教育干预12个月后,教育干预组病人对DN的认知、早期筛查知识、各项指标检测的必要性及DN饮食、运动、药物选择应用均明显改善(P<0.01)。教育干预组D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U-ALB、血脂、血压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由DM教育护士实施的DN的预防护理教育干预是可行、有效的,可以延缓DN(Ⅱ、Ⅲ期)病人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继发性糖尿病是指由已知原发疾病所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是这些原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这些原发病在病理过程中由于本身脏器损害,功能紊乱或代谢失调及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糖代谢紊乱而表现出糖尿病症状.随着糖尿病研究的逐步深入,继发性糖尿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继发性糖尿病常见的有肝性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性糖尿病等.现就继发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眼科检查,以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可能出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盲与低视力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430例患者常规进行包括视力、眼底改变情况,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①并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237例,其中视力≤0.1者24例(10.13%),≤0.3者48(20.25%),>0.3者165例(67.51%).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93例,其中视力≤0.1者2例(1.04%),≤0.3者18例(9.33%),>0.3者145例(89.64%).结论: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患者定期到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可能出现的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减少糖尿病患者致盲与低视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林秀辉 《吉林医学》2009,30(24):3202-3203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40岁后几乎呈直线上升,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典型的糖尿病起病缓慢,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而体重减轻。检查尿糖及血糖可确诊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糖尿病肌梗死的诊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糖尿病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本例患者女性,40岁,因双下肢肿块伴疼痛1个月入院.经详细鉴别诊断,最终确诊为糖尿病肌梗死.后经严格控制血糖,抗血小板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糖尿病肌梗死是糖尿病罕见的并发症,该病的早期识别和正确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成人起病经典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61例成人起病经典T1DM患者,对患者入组时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无微血管并发症组和微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两组在性别、病程、年龄、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起病T1DM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成人起病经典T1DM患者161例,男80例,女81例。T1DM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为27.3%(44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分别为5.6%(9例)、14.9%(24例)和18.0%(29例)。微血管并发症组的男性比例、病程、受访时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尿酸、糖化血红蛋白较无微血管并发症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长病程(OR=1.093,95%CI=1.023~1.168)及收缩压(OR=1.049,95%CI=1.021~1.078)、糖化血红蛋白(OR=1.214,95%CI=1.006~1.464)和血尿素氮(OR=1.487,95%CI=1.113~1.987)水平升高是成人起病经典T1DM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结论:应重视长病程、血糖和血压控制不佳、肾功能受损的成人起病经典T1DM患者,其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机制非常复杂,高血糖和微血管病变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以远侧对称性神经病为主要表现,麻木、疼痛、痛觉过敏、肌无力等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检查手段来区分特异的神经成分病变,但对其疼痛治疗和评估常被忽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联合采用控制血糖、神经营养、改善循环以及合理选择镇痛药物与神经阻滞等措施是治疗和延缓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20.
闫文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19-322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以肾小球肥大,系膜扩张,基膜增厚,高滤过为特征。最终导致毛细血管腔闭塞,小球硬化。常见于病史超过10a的患者,是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2型糖尿病(T2DM),其严重性仅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本文对我院收治的DN 67例作重点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