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 :检索并筛选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符合以针灸治疗为主或其他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7篇相关文献,处方56首,共涉及55个腧穴,统计了处方中腧穴出现的具体频次,治疗卵巢早衰常用腧穴为关元(34次)、肾俞(29次)、三阴交(28次)、中极(21次)、足三里(19次)、子宫(18次)、脾俞(18次)7个腧穴,关元、三阴交是核心穴位。太溪、太冲、血海、三阴交、子宫穴与关元穴组合是常用穴位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以调理冲任、通经活血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取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特定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探讨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78篇相关文献,其中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28篇,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50篇。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肝俞、脾俞、气海、子宫;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结论:穴位埋线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大体不同,穴位埋线选穴以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艾灸选穴以胸腹部、任脉、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阅针灸治疗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针灸治疗泄泻的临床用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针灸处方大辞典》及现代权威文献中针灸治疗泄泻的处方,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泄泻的选穴规律。结果纳入的136首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腧穴为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神阙、气海;穴位配伍方面,出现频率最多的对穴配伍有足三里、天枢,中脘、天枢,大肠俞、天枢,脾俞、天枢,足三里、中脘,三穴配伍有中脘、天枢、足三里,足三里、天枢、神阙,足三里、天枢、脾俞配伍;足阳明胃经为针灸治疗泄泻的首选经脉,胃经腧穴选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以下肢和胸腹部穴位为主,且常用五输穴、募穴和背俞穴。结论临床必须坚持针灸局部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的重要原则;高频次的选用能代表治疗思路;针灸治疗泄泻以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等为主要穴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针刺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收录的针灸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用穴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186篇文献涉及腧穴165个,主要归属任脉(占22.61%)和足太阳膀胱经(18.32%);其中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是三阴交、关元和足三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三阴交-太冲。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4个核心用穴群以及辨证用穴、重点用穴。结论:单纯针灸在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时,以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并优先选用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太冲、气海进行处方配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产后尿潴留的穴位干预方法及取穴及组方规律。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9年6月)公开发表在期刊的穴位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文献,对干预方法及取穴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干预方法以穴位注射居多,占所纳文献的53.45%,其次为灸法和穴位按摩。取用次数最多的穴位为三阴交(42.78%),其次为足三里、中极、关元。在运用针法灸法(包括单纯针刺、电针、火针、梅花针、温针以及以针刺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等和各种灸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组方中,双穴配伍以关元、中极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支持度79.55%;三穴配伍时以三阴交、关元、中极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支持度40.19%。在运用其他方法(包括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按摩、穴位按压)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组方中,支持度最高的也是关元、三阴交、中极组合,为8.33%。结论:治疗产后尿潴留多用穴位注射等操作比较简单、舒适的方法,以下肢脾胃经穴位为主,取穴组方多为1~3个穴位。  相似文献   

6.
微波针灸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微波针灸仪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取中极,气海,三阴交,会阴穴与肾俞,关元,三阴交,会阴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总有效率93.33%,结果表明,微波针灸仪与穴位具有协同作用,不失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0版本),挖掘和分析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配伍规律,并获得新的处方,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所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穴位处方,并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78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穴位处方,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出现的频次、常用穴位组合的关联规则,并获得5个新穴位处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是一种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近十年中风后尿失禁(post-stroke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及尿潴留(post-stroke urinary retention,PSUR)的针刺选穴规律,用于指导临床。[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Cochrane Library等7个中英文数据库为对象,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使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选穴信息,同时运用不同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206篇,其中PSUI文献147篇,PSUR文献59篇,结果显示针刺治疗两种疾病所取穴位高度相似,分布主要在胸腹、腰骶部,关元穴出现频数最高,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腧穴使用最多。根据关联规则分析,PSUR、PSUI两组关联性最高的腧穴组合分别是“中极-关元”“关元-气海”。复杂网络核心处方显示,两组的核心处方为“关元、中极、三阴交”组合。[结论] 针刺治疗PSUI、PSUR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取穴规律,两者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两者选穴均集中于腹部和腰骶部,循行于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  相似文献   

9.
靖媛  瞿麟  杨雪梅 《西部医学》2018,49(3):17-19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治疗痤疮的经络腧穴应用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痤疮选穴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针灸治疗痤疮的文献报道,收集文献中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提炼穴位、经络配伍方法。结果针灸治疗女性痤疮时多选用关元、气海、中脘穴等;治疗迟发型痤疮多选用大椎、三阴交、曲池穴等;治疗聚合性痤疮多选用大椎、肺俞、丰隆穴等;治疗顽固性痤疮多选用承浆、足三里穴;曲池穴可能是治疗寻常痤疮的特效穴等。结论文献中挖掘出的针灸治疗痤疮选穴合理,所得穴位及经络配伍方法可为现代临床痤疮针灸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阳萎的针灸治疗张炳芬(安徽省望江县医院中医科246202)关键词:阳萎;针灸方法方法取穴:命门、肾俞、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双)、足三里(双)、神阙、百会、大敦、肝俞、脾俞。每次取6~8穴,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针中极、关元、三阴交穴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excel2010及SPSS Clemetine12.0对文献中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4篇文献,治疗方法频次统计依次为:单用艾灸或合并药物(34.38%)、针灸并用或合并药物(51.56%)、综合疗法(14.06%);施灸方法频次依次为:艾条灸(81.25%)、艾柱灸(14.06%)、温灸器灸(4.69%)。使用频次居前10的穴位分别为肾俞、足三里、脾俞、关元、绝骨、命门、太溪、大杼、三阴交、气海。穴位在经脉的分布依次为:膀胱经、督脉、任脉、胃经、胆经、肾经、脾经、肝经。关联规则显示主要的配伍有肾俞、太溪,肾俞、三阴交,肾俞、大杼,足三里、脾俞;聚类分析将主要腧穴分为3类:第1类:肾俞、脾俞、足三里;第2类:三阴交、太溪、关元、气海;第3类:命门、大杼、绝骨。结论: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腧穴注重特定穴的选用及配伍,遵循辨证选穴、循经选穴的原则,基础选方可为肾俞、脾俞、足三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腧穴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在线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合格文献,按照设定表格内容提取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腧穴配伍规律。[结果]纳入161篇文献,提取出221个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处方,复杂网络分析拓扑结构后发现太冲、曲池、足三里、风池、合谷、百会、太溪、三阴交、内关、人迎、丰隆为核心节点,提示头颈部腧穴+四肢部腧穴的配伍方法是临床使用的主要配穴方法。[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腧穴配伍复杂网络分析结果与临床基本一致,复杂网络分析可作为腧穴配伍研究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符文彬教授治疗郁病的针刺选穴规律,并挖掘新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符教授门诊诊治郁病的首诊处方,建立医案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频次统计分析、相关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符教授选穴规律,挖掘有效组穴处方,为针灸治疗郁证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结果]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504例,其中针刺处方所涉及穴位共90个,总使用频次5 176次;最常使用的前5位穴位有百会、印堂、中脘、廉泉、关元;其中以任脉穴位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等,常用的穴位组合共37个。聚类分析结合临床经验得到常用穴位组合5组,分别为“百会、印堂、中脘、太冲、合谷、廉泉”“百会、印堂、照海、廉泉、列缺、中脘”“百会、印堂、中脘、关元、足临泣、外关”“百会、印堂、中脘、气海、关元、下脘”“百会、印堂、阳陵泉、中脘、关元、内关”。[结论]符教授运用针刺治疗郁病着重调神,任督并用,提炼出“疏肝调神,心胆论治”的诊疗思路,不仅调畅气机,亦固本培元,同时根据辨证使用八脉交会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近10年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痛经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200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结果得到相关文献128篇。治疗痛经的同功穴有49个,其中十四经腧穴47个,经外奇穴2个;主要穴位为三阴交、关元、中极,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和腰背部。按照使用频率将腧穴分为3级:一级谱腧穴9个、二级谱腧穴13个、三级谱腧穴27个。结论同功穴的概念进一步诠释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对针灸处方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核心穴位和穴位配伍。方法采用Pubmed、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国内外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近30年的文献资料,建立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处方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腧穴节点进行中心性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并运用Gephi 0.9.1软件对复杂网络进行展示。结果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核心腧穴为三阴交、足三里、太溪、廉泉、睛明、攒竹、四白、风池、合谷、液门、迎香、太冲、百会、照海、中极。处方中的特定穴主要分布在头颈部和下肢部位。配伍权重最高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任脉、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配伍结果显示,关联频度最高的配伍为三阴交配太溪,其次是三阴交配合谷、三阴交配太冲,体现了邻近配穴和远道配穴的原则。结论该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配穴规律,可为临床上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配穴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于月经前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它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的特点.艾灸治疗时常选组穴,如局部关元配伍远端三阴交、足三里.近年来文献报道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亦佳[1],这提示艾灸治疗有可能精简穴位,采用单穴疗法.艾灸单穴是否与组穴具有相同的镇痛效应,需要通过对比研究加以说明,但查阅文献,未见艾灸单穴与艾灸组穴疗效对比的研究.有鉴于此,我们收集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灸关元单穴(治疗组)与艾灸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组穴(对照组)2组进行疗效比较,探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精简穴位的可能性,并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角度,探讨其机制.经过治疗我们发现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PubMed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PCOS伴IR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0.0对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101篇文献,涉及腧穴81个。针灸治疗PCOS伴IR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关元、三阴交、中脘、天枢、足三里等;常用腧穴分布于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五输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24组穴位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其中肝俞-膈俞-脾俞-肾俞-卵巢-水分、天枢-带脉-丰隆-阴陵泉-水分、下脘-中脘-气海-水道组合的关联度较高。聚类分析得到3类腧穴组合:(1)气海、中脘、天枢;(2)归来、太溪、大横、水道、下脘、太冲、血海、带脉、阴陵泉、卵巢、水分、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中极;(3)子宫、关元、三阴交、丰隆...  相似文献   

18.
王蕾  姜国华  张玉瑶 《中外医疗》2008,27(35):83-83
目的 为研究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去势4- 5月龄雌性Wister大鼠为围绝经期模型,选取"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位,针刺治疗30天后,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促卵泡素(FSH)的含量.实验结果 表明,针刺雌性大鼠"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位可使去势大鼠血清雌二醇的水平升高,促卵泡素的水平降低.结论 针刺"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位对大鼠体内雌二醇和促卵泡素水平有调节作用,可以使老年大鼠体内雌二醇水平升高,从而缓解了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主穴进行分析,总结出普遍适用于IBD的穴位。方法:检索200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的针灸治疗IBD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报道文献,提取文献中选用的十四经腧穴,建立IBD的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2.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获取文献190篇,提取穴方244首,涉及的64个腧穴中,天枢、足三里、关元、上巨虚使用频次最高,胃经穴位选用最多。胸腹部穴位选用最多,选穴重视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选用最多的是募穴,下合穴、背俞穴次之。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足三里-天枢。聚类分析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和5对核心穴组。结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IBD时,均可选用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气海、中脘作为基本穴位处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防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整理、分析2006年至2019年的期刊文献,检索记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文献量及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其归经分布。结果有63篇有关针灸防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32个,文献使用频次在5以上的常用腧穴有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下巨虚、关元、内关、气海、太冲、大肠俞、脾俞、胃俞、支沟、大横。共计12个腧穴;文献使用频次在1~5的少用腧穴有支沟、大横、三阴交、中极和公孙等20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腹部的局部选穴与小腿部的远道选穴为其基本规律。结论推荐针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使用足三里、天枢、中脘、上巨虚、下巨虚、关元、内关、气海、太冲等。但穴位选取数量多、范围广,取穴组方无明确规范,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