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查阅针灸治疗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针灸治疗泄泻的临床用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针灸处方大辞典》及现代权威文献中针灸治疗泄泻的处方,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泄泻的选穴规律。结果纳入的136首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腧穴为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神阙、气海;穴位配伍方面,出现频率最多的对穴配伍有足三里、天枢,中脘、天枢,大肠俞、天枢,脾俞、天枢,足三里、中脘,三穴配伍有中脘、天枢、足三里,足三里、天枢、神阙,足三里、天枢、脾俞配伍;足阳明胃经为针灸治疗泄泻的首选经脉,胃经腧穴选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以下肢和胸腹部穴位为主,且常用五输穴、募穴和背俞穴。结论临床必须坚持针灸局部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的重要原则;高频次的选用能代表治疗思路;针灸治疗泄泻以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等为主要穴位。  相似文献   

2.
阳痿又称勃起功能障碍,针灸治疗阳痿有一定疗效。符文彬教授认为,气机郁滞、心神失守、宗筋失养为阳痿的病机,治疗可采用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选穴以任脉、督脉、足厥阴肝经穴为主。“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治疗模式的主要选穴如下:针刺选用百会、印堂、引气归元穴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太冲、合谷、三阴交和水道;精灸选用引气归元穴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肾俞、命门、涌泉等;刺络放血选用双侧心俞、肝俞;皮内针选穴肝俞、心俞、肾俞等,以巩固治疗。“一针二灸三巩固”的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治疗肝气郁滞型阳痿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综述近年来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针灸选穴。结果提示临床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腧穴以背俞穴、腹募穴、八髎穴等为主,大部分学者采用循经取穴,所选腧穴多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督脉,包括背俞穴、募穴、下合穴等特定穴,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关元、中极、八髎、气海、三阴交、阴陵泉、水道、膀胱俞、肾俞、足三里、会阳、天枢、中脘、曲骨等。总结分析其病因病机及腧穴治疗作用机理后提示,脊髓损伤后伴发排尿功能障碍是临床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规范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治疗方案,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是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防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整理、分析2006年至2019年的期刊文献,检索记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文献量及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其归经分布。结果有63篇有关针灸防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32个,文献使用频次在5以上的常用腧穴有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下巨虚、关元、内关、气海、太冲、大肠俞、脾俞、胃俞、支沟、大横。共计12个腧穴;文献使用频次在1~5的少用腧穴有支沟、大横、三阴交、中极和公孙等20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腹部的局部选穴与小腿部的远道选穴为其基本规律。结论推荐针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使用足三里、天枢、中脘、上巨虚、下巨虚、关元、内关、气海、太冲等。但穴位选取数量多、范围广,取穴组方无明确规范,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史记》最早记载了针灸治疗消渴病的医案,以后历代皆有发展.建国后对以针灸治糖尿病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专用穴位增至82个,大多接证循经取穴,常用主穴: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华佗来脊、太溪、中脘、膈俞等;配穴:风池、胰穴(6~8胸椎旁阳性压痛点)、肝俞、胃俞、命门、膀胱俞、曲池、尺泽、内关、列缺、合谷、神门、太渊、阳陵泉、地机、丰隆、悬钟、复溜、内庭、睛明、光明、金津、玉液、承浆、意舍、水道等.一般以针刺为主,或并用灸法.常用手法有平补平泻,  相似文献   

6.
阳萎的针灸治疗张炳芬(安徽省望江县医院中医科246202)关键词:阳萎;针灸方法方法取穴:命门、肾俞、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双)、足三里(双)、神阙、百会、大敦、肝俞、脾俞。每次取6~8穴,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针中极、关元、三阴交穴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 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文献,建立单纯性肥胖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现代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所选经脉以胃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任脉与脾经;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为中脘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天枢次之.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曲池-丰隆-气海-中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9个核心用穴群及重点用穴、辨证用穴两类.结论 本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excel2010及SPSS Clemetine12.0对文献中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4篇文献,治疗方法频次统计依次为:单用艾灸或合并药物(34.38%)、针灸并用或合并药物(51.56%)、综合疗法(14.06%);施灸方法频次依次为:艾条灸(81.25%)、艾柱灸(14.06%)、温灸器灸(4.69%)。使用频次居前10的穴位分别为肾俞、足三里、脾俞、关元、绝骨、命门、太溪、大杼、三阴交、气海。穴位在经脉的分布依次为:膀胱经、督脉、任脉、胃经、胆经、肾经、脾经、肝经。关联规则显示主要的配伍有肾俞、太溪,肾俞、三阴交,肾俞、大杼,足三里、脾俞;聚类分析将主要腧穴分为3类:第1类:肾俞、脾俞、足三里;第2类:三阴交、太溪、关元、气海;第3类:命门、大杼、绝骨。结论: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腧穴注重特定穴的选用及配伍,遵循辨证选穴、循经选穴的原则,基础选方可为肾俞、脾俞、足三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尿潴留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网、Pubmed从建库至2016年,以针灸疗法为主的脊髓损伤尿潴留临床文献,进行描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尿潴留以电针为主,常结合其他中西医康复疗法。使用频次高的临床常用穴为关元、中极、次髎、三阴交等16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穴相关性最高。有效腧穴聚类群集为下髎、上髎、中髎、次髎,关元、中极、气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膀胱俞,水道、曲骨、命门、会阳。结论 针灸治疗(尤其是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尿潴留在临床日益受到重视。临床治疗和选穴思路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薛红梅  金萍 《中医学报》2020,35(6):1248-1251
李月梅教授根据女性特点,在"通元针法"基础上拟定了女性不孕针灸基础方,即"通元针法"基本处方:A组:强间、脑户、大椎、百会、心俞、膈俞、肝俞、肾俞、次髎、委中、涌泉(常用灸法);B组:百会、生殖区、印堂、中脘、天枢、关元、中极、卵巢/子宫交替刺激、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辨证分期治法:卵泡期:隔日1次,A组、B组交替刺激,采用飞针法进针,操作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A组肝俞/肾俞交替温针灸,B组气海、关元和卵巢/子宫交替温针灸,涌泉加用灸法,留针30 min;排卵期:在卵泡期处方基础上,A组加用阳陵泉、白环俞;黄体期:在卵泡期处方基础上,A组加用命门,毫火针点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变化,评价针刺结合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对BMI的影响。方法:61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进行饮食调整和有氧运动的基础上,针刺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脾俞、胃俞等腧穴。结果: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在各个疗程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结合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可降低BMI,且作用优于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内耳眩晕症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5例观察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及脉象分为五种类型来辨证施治;以晕听区、百会、内关、足三里、太冲为主穴,按五种类型临症加减,髓海不足者加神门、听宫、三阴交;上气不足者加气海、关元;寒水上犯者加肾俞、膈俞、脾俞;肝阳上亢者去百会、足三里加太冲、行间;痰浊中阻者加中脘、阴陵泉、丰隆等穴位。针刺手法为属虚证的采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灸治疗内耳眩晕症只要认真辩证并掌握好补泻原则就可以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电针 神灯照射治疗阳痿。方法:取关元、气海、长强为主穴,湿热者配丰隆、足三里、阴陵泉,肾阳虚者配曲骨、肾俞、命门,肝气郁结者配三阴交、太冲、肝俞。得气后通电针,用锯齿波加神灯照射。结果:8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2%。结论:使用电针 神灯治疗阳痿效果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 1 998~ 1 999年开展针刺减肥 837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37例肥胖者 ,女 745例 ,男 92例。年龄 8~ 73岁。其中超出标准体重 2 0 %~ 30 %者 41 4例 ,30 %~ 40 %者 32 5例 ,40 %以上者 98例。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等慢性病者 31 7例。1 2 治疗方法  (1 )取穴 :脾经穴阴陵泉、血海及三阴交 ;胃经穴天枢、伏兔、足三里及丰隆 ;大肠经穴曲池与合谷。腹部胖者加中脘、梁门、气海、关元、大横 ,脾胃气虚者加脾俞、胃俞。针刺上述穴位 ,均可疏导经络 ,通畅肠胃 ,健脾利湿 ,化痰消脂。 (2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取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特定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探讨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78篇相关文献,其中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28篇,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50篇。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肝俞、脾俞、气海、子宫;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结论:穴位埋线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大体不同,穴位埋线选穴以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艾灸选穴以胸腹部、任脉、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穴规律,优化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腧穴配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选择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腧穴归经、在人体各部的分布及处方取穴。结果:共纳入针灸处方93首,涉及腧穴39个,总取穴频次476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关联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穴对是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支持度最高的是大椎-肺俞,聚类分析显示可分为4类群。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肺俞、大椎、脾俞、肾俞之间的配伍是常用组合。  相似文献   

17.
靖媛  瞿麟  杨雪梅 《西部医学》2018,49(3):17-19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治疗痤疮的经络腧穴应用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痤疮选穴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针灸治疗痤疮的文献报道,收集文献中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提炼穴位、经络配伍方法。结果针灸治疗女性痤疮时多选用关元、气海、中脘穴等;治疗迟发型痤疮多选用大椎、三阴交、曲池穴等;治疗聚合性痤疮多选用大椎、肺俞、丰隆穴等;治疗顽固性痤疮多选用承浆、足三里穴;曲池穴可能是治疗寻常痤疮的特效穴等。结论文献中挖掘出的针灸治疗痤疮选穴合理,所得穴位及经络配伍方法可为现代临床痤疮针灸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 :检索并筛选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符合以针灸治疗为主或其他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7篇相关文献,处方56首,共涉及55个腧穴,统计了处方中腧穴出现的具体频次,治疗卵巢早衰常用腧穴为关元(34次)、肾俞(29次)、三阴交(28次)、中极(21次)、足三里(19次)、子宫(18次)、脾俞(18次)7个腧穴,关元、三阴交是核心穴位。太溪、太冲、血海、三阴交、子宫穴与关元穴组合是常用穴位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以调理冲任、通经活血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胃下垂胃下垂是指因胃壁肌肉无力,使全胃部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本病多见于体型瘦高的人,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多数病人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胃痛(无规律性)、腹胀(进食后更明显,平卧后可减轻)等。病人可伴有全身乏力、心慌、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脾胃不健、中气下陷所致。按摩以健脾和胃、益气举陷为原则。按摩选穴百会、百劳、四神聪、中脘、气海、关元、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按摩方法1.用拇指指端叩击百会、四神聪3~5分钟。2.按揉百劳、中脘、气海、关元、胃俞、脾俞、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主穴进行分析,总结出普遍适用于IBD的穴位。方法:检索200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的针灸治疗IBD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报道文献,提取文献中选用的十四经腧穴,建立IBD的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2.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获取文献190篇,提取穴方244首,涉及的64个腧穴中,天枢、足三里、关元、上巨虚使用频次最高,胃经穴位选用最多。胸腹部穴位选用最多,选穴重视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选用最多的是募穴,下合穴、背俞穴次之。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足三里-天枢。聚类分析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和5对核心穴组。结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IBD时,均可选用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气海、中脘作为基本穴位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