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与正常志愿者舌苔蛋白质谱的差异,筛选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特征性舌苔蛋白标志物,并建立特征性舌苔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30例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实验组)和30例正常志愿者(正常组)的舌苔,经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验并筛选舌苔蛋白标志物,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在质荷比1 000~15 000范围内检测到189个差异蛋白峰。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的差异蛋白质谱峰表达值较高(P<0.05);通过聚类分析,两组蛋白质谱峰值显示的聚类性质明显不同;利用主成分分析,两组舌苔样本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可有效分离;构建的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特征性舌苔诊断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1.67%,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83.33%。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特征性舌苔诊断模型能对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可为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舌苔脱落细胞在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脾虚证及脾胃湿热证、寒湿中阻证共67例及18例正常人进行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结果各组舌苔脱落细胞的构成比均以角化细胞为主,其次为角化前细胞和完全角化细胞,最后为中层细胞。较之正常人,脾虚证组的角化细胞明显减少,而角化前细胞及中层细胞明显增多(P〈0.01)。各证型组及正常人,除脾胃湿热证组外,各组舌推片都以背景清晰,分布均匀为主,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的分布呈脾虚、正常人、寒湿中阻及脾胃湿热的递增趋势。结论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为中医辨证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102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化学成分检测与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 ,利用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10 2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葡萄糖 6 磷酸脱氢 (G 6 PDH)、琥珀酸脱氢酶 (SDH)、糖原 (PAS)的含量变化。结果 :PAS平均灰度值比较 ,脾气虚弱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P <0 0 1) ,其他各证型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其中肝胃郁热兼肝郁气滞组最高 (P <0 0 1) ;SDH平均灰度值比较 ,除肝胃郁热兼肝郁气滞组外 ,其他各证型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0 0 5 ) ,其中 ,湿浊中阻组较脾气虚弱组升高 (P <0 0 5 )。各证型G 6 PDH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组升高 ,湿浊中阻组、湿浊中阻兼脾气虚弱组、脾气虚弱组明显升高 (P <0 0 1)。提示舌苔脱落细胞化学成分检测可以作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与不同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舌印片及细胞化学的实验方法,检测了120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的成熟指数(MI)和成熟价值(MV)以及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琥珀酸脱氢酶(SDH)、巯基(-SH)含量。结果:各证型MI、MV改变以气滞组为最轻(P〈0.05),阴虚组、湿热组最明显(P〈0.05);LDH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虚寒组最低(P〈0.01),湿热组最高(P〈0.01);SDH含量湿热组高于正常组,其他各组均降低(P〈0.05-0.01);气滞组、虚寒组ACP含量均低于正常组。结论: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可作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苔代谢物与胃镜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慢性胃炎患者160例,胃镜检查其胃部特征;根据其胃镜特征分为对照组(无瘀点和糜烂)、瘀点组(见瘀点、无糜烂)和瘀点+糜烂组(见瘀点和糜烂)。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患者的舌苔代谢物,通过METLIN和HMDB数据库分析3组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对照组、瘀点组和瘀点+糜烂组中以胃窦为主的慢性胃炎分别有46例、31例和83例,以胃体为主的慢性胃炎分别为52例、41例和67例;与对照组比较,瘀点组的舌苔代谢物有9个不同的峰值,分别对应癸酰基-L-肉碱、脱氧皮质酮醋酸酯、L-组氨酸、雄烯二酮、孕酮、氧代己二酸、肌酐、D-乳糖和L-色氨酸9种代谢物。与瘀点组比较,瘀点+糜烂组仅发现3个不同的峰,分别对应烟碱、O-磷酸乙醇胺和L-酪氨酸。结论 不同胃镜特征的慢性胃炎患者,其舌苔代谢物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提示慢性胃炎患者舌苔代谢物与胃镜特征之间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血清蛋白组学进行分析,并探讨慢性胃炎湿证的微观信息。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蛋白质芯片分析仪对18例慢性胃炎湿证、17例非湿证患者及8例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表达谱进行研究。结果: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蛋白质表达谱质荷比为3.2 kD、6.4 kD、8.1 kD,出现高表达趋势,其波峰基本在10个单位以上;非湿证患者与正常人上述波谱峰呈低表达趋势,非湿证患者波峰基本在10个单位左右或以下;正常人波峰基本在5个单位以下。结论:血清蛋白组学分析对探索慢性胃炎湿证的生物学理论基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舌苔微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舌苔微生态变化,为中医辨证论治提出重要依据。方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2 1例,脾虚证2 2例,及健康人2 5例舌苔微生态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病人与正常组比较:( 1 )在舌苔细菌比例中,湿热证组革兰阴性杆菌和阴性球菌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革兰阳性杆菌、阳性球菌明显低于正常组;( 2在舌苔菌群密集度方面,湿热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 3)在舌苔菌群多样性方面,湿热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与脾虚证组比较:( 1 )在舌苔细菌比例中,湿热证组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阴性球菌明显上升;( 2 )在舌苔菌群密集度方面,湿热证组明显高于脾虚证组;( 3)在舌苔菌群多样性方面,湿热证明显高于脾虚证组。结论说明脾胃湿热证舌苔存在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腻苔形成过程中舌苔代谢物质的变化。方法:利用人工与Z-BOX舌象数字化分析仪共同判读的方法诊断受试者的舌苔,其中慢性胃炎患者腻苔40例,非腻苔30例及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20例。采集舌苔样本,经前期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舌苔中的代谢成分,得到代谢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得到潜在的代谢标志物,并利用ChemSpider、HMDB(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网站检索,对潜在标志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慢性胃炎腻苔组、非腻苔组和正常组舌苔的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区域内。进一步分析代谢物后发现,腻苔组和非腻苔组之间差异的化合物有3-酮基乳糖、2-脱氧-D-核糖、UDP-D-半乳糖、变视紫红(质)、抗坏血酸盐、吡啶甲酸、组氨酸;腻苔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的化合物有3-酮基乳糖、UDP-D-半乳糖、白细胞三烯A4、维生素D2等。结论:慢性胃炎腻苔与非腻苔患者及正常舌苔间代谢物质有明显差异,这些代谢物质主要参与能量代谢,以糖代谢为主。糖代谢的变化是腻苔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测定62例慢性胃炎患者和10名正常人的基础胃酸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后的胃酸分泌量,表明慢性胃炎病人的基础胃液量和胃酸量及激发后的胃液量和胃酸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与中医实证与虚证分型有关。实证分型中气虚滞湿明显高于气虚瘀湿,气虚滞热和气虚瘀热。虚证分型中肾气虚型略低于脾气虚型。气虚瘀湿型胃酸的激发率高于正常人和其他各型患者,气虚滞热型激发率最低,说明慢性胃炎的宏观中医证与微观的病理生化变化有一定内在联系,这在胃炎的诊断和疗效考核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胃液及胃粘膜中维生素C、NO、IL-6、IL-8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ELISA方法对40例消化性溃疡,2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液及胃粘膜的维生素C、NO、IL-6、IL-8水平进行了测定。另外,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Hp(+)组较Hp(-)组患者胃液维生素C浓度明显降低,pH值>5组较pH值<5组患者的胃液维生素C含量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控制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中医舌象,证型两个方面探讨了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表现,舌淡白、淡紫、苔厚赋浊滑及脾气虚证,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密切,提示正气虚、湿浊痰饮内停、湿热内是幽门螺杆菌染和生存的条件,为用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清热利湿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的舌象、舌苔脱落细胞的结构。方法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为对象,同脾胃气虚和健康人为对照,采用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成熟价值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脾胃湿热证舌象以红舌黄腻苔为主,舌印片MI、MV变化以红舌和黄腻苔最明显。结论舌象能反应脾胃虚实证候,舌印片MI、MV与舌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液组织胺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56例慢性胃炎病人和10例正常人的基础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后的胃液组织胺分泌量,结果表明慢性胃炎病人的基础胃液和基础胃液组织胺分泌量与实证分型有关。五肽胃泌素刺激后各分型组胃液组织胺分泌量与正常组相似,但胃液分泌量脾虚、肾虚、气虚滞热和气虚瘀热都明显低于正常,提示这4型病人在刺激情况下胃粘膜血液循环和分泌功能明显下降。同时发现慢性胃炎中医各分型病人胃液组织胺对胃液分泌的效应均呈下降趋势,这在临床诊断和疗效考核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胃液及胃粘膜中维生素C、NO、IL 6、IL 8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比色法 ,ELISA方法对 40例消化性溃疡 ,2 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液及胃粘膜的维生素C、NO、IL 6、IL 8水平进行了测定。另外 ,以 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p ( )组较Hp (- )组患者胃液维生素C浓度明显降低 ,pH值 >5组较 pH值 <5组患者的胃液维生素C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消化性溃疡、慢性溃疡组较正常对照组胃液中NO、IL 6、IL 8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胃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和NO、IL 6、IL 8含量升高可能与胃局部炎症病变分泌细胞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液氨浓度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氨测定试剂测定 10 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和 5 7例非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胃液标本中氨的浓度。结果 :Hp感染者胃液氨的浓度显著高于非Hp感染的胃炎者 (P <0 0 1) ;轻度胃炎组与重度胃炎组、中度胃炎组与重度胃炎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结论 :胃液氨浓度与Hp相关性慢性胃炎及其胃粘膜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胃镜下胃黏膜象,以探求慢性胃炎脾气虚证宏观及微观的诊断要点.方法:根据临床辨证和胃镜确诊慢性胃炎患者9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脾胃湿热证三组,各30例.观察各组脘腹疼痛、面色、口渴、饮食、出汗、寒热、二便、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胃镜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镜下不同的胃黏膜象,并作病理活检.结果: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胃脘隐痛、食后胀闷、痞塞、纳呆少食、便溏或腹泻,乏力、四肢酸软,舌淡白或淡胖嫩、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胃黏膜象为:胃黏膜白相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液稀薄而多,色多清白,胃壁蠕动减弱,或有黏膜水肿;病理检查结果:脾气虚证组浅表性胃炎(CAG)、中重度萎缩性胃炎(CAG)分别占46.67%、33.33%,明显高于胃阴虚证组的20.00%和10.00%、脾胃湿热证组的13.3%和3.33%(P<0.05).结论:脾气虚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收集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子分型舌象图像数据信息,观察其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舌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使用TFDA-1型数字舌诊仪采集乳腺癌患者舌象图片,以Matlab为图像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