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比例辅助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首先进行常规机械通气(SIMV模式),分别于通气1小时后改为SIMV+PAV模式通气1小时,观察人机对抗次数、每分钟通气量(MV)、动态肺顺应性(Cdyn)、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的人机对抗次数明显减少.而MV、Cdyn的数值均呈明显增加,三个指标数值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数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V+SIMV模式,明显减少了人机对抗,提高了新生儿通气的舒适水平,减少了患儿所需的呼吸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模式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特点及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的比较。方法:应用PAV与SIMV观察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两组各27例NRDS患儿两种通气治疗模式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各时间点的循环及呼吸力学参数: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P)、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检测两种不同的通气模式对各个时间点动脉血气结果,计算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以及镇静剂使用影响。结果:PAV组和SIMV组在各个时间点pH值、PaCO2、a/APO2值、VT和MV无显著差异(P>0. 05);机械通气0. 5,4和24 h PAV组Ppeak和Pmean低于SIMV组(P<0. 05),机械通气0,0. 5 h两组患儿的自主呼吸频率(RR)、HR和MAP无显著性差异(P>0. 05),而机械通气1,2,4,8,12,24和48 h开始各个时间点PAV组患儿的RR和HR均显著低于SIMV组,MAP显著高于SIMV组(P<0. 05);PAV组通气后胸廓变形的发生率、镇静剂的使用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SIMV组(P<0. 05)。结论:与SIMV通气模式相比,PAV治疗NRDS患儿具有气道压力低、减少呼吸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人机同步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45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患儿心率、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91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5.8%。平均通气时间(97.3±8.5)h,平均吸氧时间(7.1±1.7)天,平均住院时间(18.2±6.5)天。机械通气后,患儿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0I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V叠加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PPHN患儿12例,采用PAV+SIMV的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85%~93%)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02,25~40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通气后1、24、48、72、96h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B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所有1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通气时间为(107.8±7.9)h;平均吸氧时间为(8.7±1.8)d;平均住院时间为(24.2±7.6)d。机械通气后,患儿HR、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pH值、PaCO2数值和Pa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吸入氧浓度、平均动脉血压(MABP)、呼气末压(PEEP)、弹性卸载(EU)、阻力卸载(RU)、气道峰压(PIP)的数值及SIMV设置呼吸次数,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V+SIMV的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PPHN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比例辅助通气在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云  武荣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34-34,39
目的了解比例辅助通气对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用比例辅助通气模式治疗,观察其通气前后的平均血压、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数值。结果使用PAV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PaO2和pH值明显改善(p〈0.05),而平均血压和PaCO2数值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比例辅助通气对MAS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临床常用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比较,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153例,分为ASV组,SIMV组.ASV组选用ASV通气模式,SIMV组选用SIMV通气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峰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耐受状况、呼吸功、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动脉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频率、潮气量、脱机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SV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道峰压、呼吸功明显低于SIM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ASV模式能够获得与SIMV模式相同的通气、撤机目标,并且在降低气道峰压、呼吸功,改善人机对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方面较SIMV模式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种不同通气模式在ARD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SIMV(VC)+PSV+高PEEP 模式组)和B组(BIPAP组)。将2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的呼吸,心率,PaO2, PaCO2,PaO2/FiO2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后24小时的PaO2,PaCO2,PaO2/FiO2,心率,呼吸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 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SIMV( VC)+PSV+高PEEP模式在ARDS机械通气中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综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通气模式在新生兔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周海燕  武荣 《安徽医学》2011,32(1):23-25
目的观察A/C、CMV、SIMV模式在新生兔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上具体的呼吸机参数变化。方法将18只新生兔按照不同通气模式随机分为3组:SIMV组、A/C组、CMV组。每组通气30 min后记录相关参数。以维持潮气量正常范围(4~10ml/kg)及正常血氧饱和度(85%以上)为准。观察新生兔肺动态顺应性(Cydn)、平均气道压(MAP)、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心率(HR)数值的变化。结果 3种模式间,HR数值和VT数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模式间,RR数值、Cydn数值、MAP数值和MV数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通气模式的呼吸机参数变化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机械性肺损伤的角度来看,SIMV模式可作为治疗重症MAS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持续气道正压-压力支持通气(CPAP-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两种模式在重度中毒患者机械通气后撤机方法的效果。方法: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两种通气模式,在脱机时间、3日内脱机者、PS、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及撤机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两种模式的PS、VT、MV、RR及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F均>0.05)。两种模式均无人机对抗,CPAP-PSV模式脱机时间及3日内撤机较SIMV-PS模式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SIMV-PS为容量控制与自主呼吸自结合模式,CPAP-PSV为自主模式,对于急性中毒患者,CPAP-PSV是一种较佳的撤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治疗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40例,观察并比较不同模式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02、PaC02)及呼吸力学变化,包括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UP))和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并计算平均吸气流速(VT/Ti)。结果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PAV通气时的RR、PIP和VT/Ti与BiPAP(S/T)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Ti/Ttotal明显增加(P〈0.05),MV有所增加,夜间连续通气时间显著延长。结论与BiPAP相比,无创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时气道峰压低、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明显增加,通气依存性好。PAV适宜的辅助比例在40%-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室治疗的颈髓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应用ASV模式机械通气1h后转为SIMV模式。应用每种模式,均待患者呼吸平稳30Min后开始每10min记录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连续记录3次.进行血气分析检测并询问记录患者的主观舒适度。结果:2种通气模式下,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显示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模式与SIMV模式机械通气比较,前者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较高[(2.4±1.2)分比(6.6±2.0)分,P〈0.01]。结论:ASV模式较SIMV模式机械通气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 MAS 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 HFOV 组23例、SIMV 组20例,两组分别于呼吸支持0、2、12、24、48 h时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 APO2),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并重、分娩方式、入院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12、24、48 h 时 PaO2、PaCO2、SaO2、a/ APO2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 组相关肺动脉高压、气漏均低于 SIMV 组(P〈0.05)。结论:HFOV 治疗新生儿 MAS 的效果优于 SIMV。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成比例辅助通气(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 plus,PAV+)与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两种不同的自主通气模式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自身时照、交叉设计的方法,随机选择通气模式,分别采用PAV+与PSV模式进行30 min SBT,监测并记录患者在SBT前与SBT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出潮气量(Vte)、平均气道压(MAP)、呼吸浅快指数(RSBI)等参数,以及SBT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SBT结束时,PAV组和PSV组的呼吸、循环相关参数比较,与PSV组相比,PAV组在Vte较SBT前有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和PSV组增加量分别为(44.25±49.8)ml、(9.25±19.2) ml; PAV组在RSBI显著低于PSV组(P=0.041),PAV组和PSV组分别是(39±10)ml、(53±14)ml.与PSV组相比,PAV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SBT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与PSV模式相比较,PAV+模式下,Vte、MV等参数较SBT前有所增加;RSBI在PAV组显著低于PSV组;循环系统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SIMV组和HFOV组,记录两组血气值和呼吸机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PAL)、Ⅲ~Ⅳ级颅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最终完成试验SIMV组25例,HFOV组23例。 HFOV组改善氧合更明显,6、24小时HFOV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与SI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D、PAL、IVH、PVL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和HFOV治疗NRDS是安全有效的,HFOV的优势是能迅速改善氧合,缩短上机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以及机体的炎症反应。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2例,根据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另一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每组51例。观察患者的呼吸形式、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SV组的潮气量(VT)明显高于SIMV+PSV模式,指令呼吸频率、通气总时间均明显低于SIMV+PSV模式(P<0.05);ASV组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ASV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结论 ASV通气模式有利于降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更快地恢复自主呼吸能力,减少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对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40例,心功能Ⅰ级或Ⅱ级,按年龄分为2组:A组(年龄〈2岁)、B组(2岁〈年龄〈4岁)。分别于切皮前(T1)、胸骨劈开后10min(T2)、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T3)及缝皮后(T4)记录在定容(VCV)和定压(PCV)通气模式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分别作为体外循环前(T1、T2)和体外循环后(T3、T4)的数据,记录时使不同通气模式下的潮气量都维持在10ml/kg。结果:两组患儿CPB后(T3、T4)各模式下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均高于CPB前(T1、T2),动态肺顺应性(Cdyn)有所降低(P〈0.05)。A组患儿在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定容通气模式,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B组患儿在CPB前的呼吸力学指标在不同通气模式下无差别,CPB后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低于定容通气组,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结论:不同年龄先心病患儿在定容和定压通气模式下测定的呼吸力学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对2岁以下及体外循环后的婴幼儿定压通气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联合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效果。方法:24例连枷胸合并严重肺挫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当压力支持通气(PSV)水平降至1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降至2cmH2O时,序贯组拔除气管插管,行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纽仍然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逐渐降低通气频率至5次/min,后减低PSV至7cmH2O、PEEP降至0cmH22O,再脱机拔管。记录序贯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前、序贯组拔管前0.5h与无创通气2h后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值(pHa)、收缩压(SBP)、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记录两组资料接受机械通气总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例数。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纽比较,vAP的发生例数差异有显著性(5vs11,Y〈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15±3)dvs(18±2)d,P〈0.05],入住ICU时间差异有显著性[(17±3)dvs(20±2)d,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可用于;台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可显著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减少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