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非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金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80例作为PCI组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非PCI治疗患者80例作为非PCI组,收集2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PCI组的院内死亡率低于非PCI组(P<0.05),PCI组和非PCI组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肌缺血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住院期间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CI治疗、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不影响住院期间院内死亡情况(P>0.05);1年内,PCI组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低于非PCI组(P<0.05),PCI组和非PCI组再发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不影响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P>0.05);PCI治疗与1年内全因死亡呈负相关(P<0.0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不影响1年内全因死亡(P>0.05)。 结论 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1年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1年内全因死亡率低,PCI治疗是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海拔2260m地区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患者中符合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例共111例。分为急性PCI治疗组和药物溶栓组两组。治疗后观察随访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随访30d,急诊PCI组与溶栓组对比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1.6%vs12.2%(P<0.05),复发心绞痛3.2%vs16.3%(P<0.05),而随访1年,急诊PCI组发生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复发心绞痛依然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且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3.2%vs22.5%(P<0.001)。1年病死率研究发现发病后2h内溶栓成功组病死率为9%,急诊PCI病死率6.5%,死亡风险降低27.8%。发病6h内溶栓成功病死率15.5%。急诊PCI的病死率为8.9%。死亡风险降低11.5%。结论:AMI患者血管再通急诊PCI效果优于药物溶栓,在有条件的医院,应把PCI作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一、PCI治疗应分层酌定当代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有无地位?事实是,SYNTAX研究3年随访结果显示,PCI治疗组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全因病死率、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主要终点事件均无差别,PCI组再次血管重建率较高(20.0%vs 11.7%),但CABG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4.0%vs 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 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 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 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 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袁丹 《中外医疗》2016,(3):119-120
目的 通过比较溶栓后早期冠脉介入治疗与直接冠脉介入治疗对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该院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80例(男238例,女42例),经过冠脉造影检查(CAG)和介入治疗,根据患者之前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PCI组和直接PCI组.其中,早期PCI组110例,采用早期冠脉介入治疗,直接PCI组170例,采用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采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冠脉造影检查与介入治疗结果 中,早期PCI组TMPG2/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直接PCI组(76.4%vs.47.1%,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后早期冠脉介入治疗与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相比,所获得的心肌灌注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重组葡激酶(r-SA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组)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无溶栓禁忌征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r-SAK组)和对照组(r-tPA组)各24例.两组溶栓后90分钟行CAG,以TIMI血流分级法进行再灌注评估,判断血管是否开通.结果 r-SAK组血管开通率(83.33%vs70.83%,p=0.308),TIMI 3级率(75.00%vs 62.25%,p=0.3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AK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r-tPA组(8.33%vs 25.00%,p=0.12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应用r-SAK溶栓治疗具有相当于r-tPA同等效果的IRA血管开通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分析40例经急诊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再通后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组(观察组,n=20)及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对照组,n=20),于溶栓后1、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 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LVEF值较对照组低(P<0.05),心功能NYHA分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溶栓治疗再通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心功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24 h内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40例行静脉溶栓(对照组)和38例行介入治疗辅以静脉注射溶栓(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术前与术后心电图变化和血管造影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迅速改善心肌灌注,良好的心肌灌注可限制梗死范围,减轻心室功能障碍并改善心功能,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2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30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 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5.6%(21/32),常规治疗组为16.7%(5/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3%(2/32),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院前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前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血管再通率75%(9/12例),12例住院2~6周好转出院.结论 尽早静脉溶栓是适合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葛慧娟 《安徽医学》2007,28(6):536-537
目的对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旨在分析STEMI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方法将70例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尿激酶)治疗后患者根据临床溶栓再通指标判定标准,分为静脉溶栓再通组43例及非再通组27例两组。除住院期间死亡4例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30d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价冠脉再灌注情况,分析比较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效果。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总再通率、再通组及非再通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1.4%、83.7%、7.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病死率5.71%。结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冠脉再通率低,且再通者多为TIMI2级的部分灌注,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的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在18例CR患者中,17例(94.4%)发生在STEMI后1周内,其中24~72 h为高峰期;平均年龄>65岁,94.4%为初发AMI,27.8%的CR患者STEMI后曾使用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率分别为27.8%和16.7%.再灌注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晚期溶栓(>6 h)治疗组CR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溶栓(≤6 h)、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CI)(≤24 h)及保守治疗组(P<0.05);早期溶栓和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分别为2.7%和2.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PCI的CR发生率仅为0.8%.结论 高龄、初发AMI和使用正性肌力药为AMI并发CR的危险因素,急诊PCI可降低CR的发生,而AMI发病超过6 h行静脉溶栓可增加C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PCI)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发病12h以内或 12~24h仍有心肌缺血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分为PCI组和溶栓组, 分别给予直接急诊PCI和尿激酶 (150万U) 静脉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发病 2周时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2 5%, PCI组再通率为 93 3%; PCI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 (IRA) 均达到TIMIⅢ级血流; 溶栓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PCI组 (P<0 .001)。溶栓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大于PCI组患者 (P<0 .01)。溶栓组患者AMI发作 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 低于PCI组 (P<0 .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劳国华 《河北医学》2008,14(8):963-964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与延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疗效。方法:48例急性心梗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6h内溶栓组(23例),延迟溶栓组(6~12h,25例)两组,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h内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9%,死亡率为4%,延迟溶栓组则分别为52%、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 I患者发病6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高,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替罗非班+PCI)和对照组(PCI),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术中不良事件、罪犯血管术后TIMI血流分级、PCI术后1 h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出血事件、30 d内不良事件、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猝死)及心功能状态等.结果 两组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1 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50%发生率、30 d内不良事件、1年内再次血运重建、1年后心功能状态NYHA 1级的发生率比较,用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出现出血事件8例(17.0%),对照组3例(7.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脉内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脉内介入穴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熏PCI雪和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穴ST鄄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熏STEMI雪的疗效。方法:对295例STEMI患者行直接PCI穴介入组,158例雪或静脉溶栓穴溶栓组熏137例雪治疗,比较两组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病死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基础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与溶栓组比较,介入组穴98.6%的患者同时置入支架雪具有较高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穴96.2%vs67.2%,P<0.05雪和左室射血分数眼穴63.2±12.3雪%vs穴51.4±3.4雪%,P<0.05演,且住院期间病死率穴3.2%vs5.8%,P<0.05雪、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穴8.2%vs20.4%,P<0.05雪和平均住院天数眼穴10.5±7.3雪dvs穴25.5±12.7雪d,P<0.05演显著低于溶栓组。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PCI治疗STEMI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平顶山煤业集团六矿职工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与观察组(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各34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再通率高于对照组(91.18%比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经静脉溶栓失败后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岁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26例(B组,≥65岁组),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梗死相关动脉(IRA)未能有效开通,即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若IRA血流未达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TIMI 3级,且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PCI禁忌证,即行IRA的补救性PCI.同时与<65岁的33例(A组,<65岁组)STE-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CAG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但IRA经PCI治疗的成功比例两组无显著差异,B组PCI术后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主要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补救性PCI治疗经静脉溶栓失败后的老年AM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用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两组血流变情况,研究组患者临床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在研究组心肌梗死患者中,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发生死亡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在临床中发挥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联合尿激酶静脉滴注、肝素皮下注射溶栓治疗,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出血1例(3.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7例(93.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出血3例(10.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0例(69.0%),死亡1例(3.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