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输血病历质量改进,完善输血病历书写规范与质控标准,促进临床合理、有效、安全输血.方法 对2011年住院病案中输血相关记录,包括病案首页、输血医嘱、病程记录(含术中输血记录)、护理记录、输血记录单、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前筛查、输血会诊及合理用血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检查、分析缺陷原因,制订质量改进计划,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指导2012年输血病历书写规范.结果 上述输血相关记录缺陷发生率2012年较2011年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0.01),输血病历达标率从74.86%提高到92.26%,质量改进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有效提高输血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次PDCA循环法在改进骨科手术用血合理率及输血病历缺陷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骨科手术用血合理率及输血病历缺陷率进行持续改进,对骨科手术不合理用血及输血病历缺陷、自体输血率低等原因进行分析,从输血指征、现有政策及监管途径三方面对临床医师、麻醉医师、输血科工作人员及相关制度和流程,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和持续改进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启动第二轮PDCA循环,使改进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结果 1) 2015年至2018年,骨科总手术量(1433例比1332例)及高出血风险手术量(70. 62%比43. 62%)逐年升高;改进后所有患者平均异体红细胞输注量(0. 48 U)及血浆输注量(0. 08 U)均低于改进前(0. 57 U、0. 45 U);改进后异体血输血总费用下调;改进后平均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改进前。2)骨科手术用血红细胞合理率由改进前64%提高至94. 53%,血浆合理率由改进前71%提高至91. 67%,病历完整率由改进前42. 2%提高至72. 09%,骨科自体输血率由改进前2. 95%提高至23. 47%。结论持续PDCA循环能更有效提高骨科手术用血合理率及输血病历完整性,相对单次PDCA循环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推行输血全过程表格化管理,规范简化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防范医疗纠纷。方法以《中华人们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依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中医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推行自制表格涵盖整个输血过程记录。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相关知识,规范各种表格的完整、准确的填写。结果推行输血全过程表格化管理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中医医院输血科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显著提高,输血病历缺陷明显减少,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的掌握明显提高。结论科学合理用血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医院医疗质量和输血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表格式规范管理输血全过程,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输血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国家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实施细则有关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对临床输血病历记录的要求,探讨临床输血申请单审核、临床输血病历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以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方法:针对本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临床输血申请单2828份及抽查输血病历1450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在2828份输血申请单中有529份填写不合格,占总数的18.7%;抽查输血病历1023份,占输血病历的70.5%,不合格病例172份,占16.8%。结论: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制定临床用血记录规章制度与流程,加强临床医护人员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规范临床输血病历记录,定期进行临床输血病历检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输血病历现存问题,提高输血病历的质量,规范我院输血行为,降低输血医疗风险。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临床输血病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230份输血病例中,输血病例总合格率为32%。被抽查的不合格病例中,输血前检查占6.5%、输血申请单占27.8%、输血记录单占2.6%、输血治疗同意书占9.5%、输血指征占1.3%、输血相关记录占3.9%、护理记录占20%。结论我院输血病例规范性和完整性存在较大问题,医院输血管理部门及输血科应加强临床输血病历管理,制定相关措施,规范输血行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最大程度地降低输血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输血科在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抽查输血病历各96份,分析实施前后输血前检查、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和输血记录单填写以及输血过程记录等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输血前检查漏检率由20.83%降低至6.25%(P0.0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不合格率由15.63%降低至3.13%,输血记录单填写不合格率由31.25%降低至9.38%(P0.05),输血记录不合格率由46.88%降低至12.5%(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而且有利于规范临床合理用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输血病历的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推进临床科学和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调2014—2017年的480份临床输血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不合格病历的主要原因。结果:480份输血病历中检出不合格病历74份(15.42%),其中输血记录不完整的36份(7.50%),无输血指征12份(2.50%),输血前后的评估不完整10份(2.08%),无大量用血审批和《输血治疗同意书》内容不完整各8份(1.67%)。2014—2017年的不合格率逐年下降,分别为36.67%、12.50%、7.50%和5.00%。与2014年比较,2015—2017年病历合格数逐年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检查临床输血病历对促进临床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PDC A 循环又称质量环,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通用模型[1]。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
  原理提出的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它包括4个阶段,即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
  处理(Action)。输血病历作为临床输血的原始记录,是输血过程的法律依据,保证输血病历的规范完整既是安全输血的需要,更是防范因输血病历记录缺陷而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2]。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开始在输血病历检查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持续改进。经过1年多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31-133
目的探讨在改进临床输血病历质量中应用PDCA循环的具体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6月296例临床输血病历,对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病历检查不合格的原因,并于2017年7~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实施前后病历检查的合格情况、病历等级分布及病历整改次数。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病历检查的合格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病历整改次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病历甲级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丙级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进临床输血病历质量中应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病历质量,减少输血病历各项指标缺陷的发生,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民营三甲医院输血病案缺陷,进一步规范输血病案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临床输血病案1545份,通过统计输血病案缺陷率现状,运用PDCA循环等管理工具,寻找输血病案缺陷的主要原因,并对改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输血病案缺陷对策研究。结果输血病案中缺陷率最高的三个项目是输血后评价缺陷率、输血知情同意书签署缺陷率、输血病程记录缺陷率;通过持续改进,2018年较2017年输血病案缺陷明显降低,从25%降低到5.6%;各环节缺陷率也明显降低,且均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血病案缺陷仍然存在,为减少输血病案的缺陷,需要加强输血病案管理,规范输血病案模板,不断完善临床用血相关规章制度,开展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修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提高我院外科手术科室安全合理用血水平。方法对我院2017年上半年和2016年同期临床输血统计数据以半年为单位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依据各项客观指标评判临床用血情况并对管控后现状分析。结果我院血液总用量、住院患者平均用血量及手术患者平均用血量全面下降;成分输血已经得到全面推广。结论我院修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加强了输血信息系统管理后,增强了临床医生安全合理用血的意识,提高了临床输血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临床输血作为临床急救及危重患者的救治常用手段,为规范临床用血,提高血制品的使用效能,本文就如何科学、合理、节约用血进行剖析,特别是通过对临床输血流程的合理科学的管理,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用血科室的沟通,细化临床用血指针,规范临床用血疗效评估,持续改进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师输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规范临床医师的输血管理也是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按照卫生部文件卫医政发[2010]44号<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之要求,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充分调研找出临床不合理用血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目标,采取整改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自体输血率由2015年的21%上升至2016年的44%,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提高成分输血率效果显著,可提高医院输血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促进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规范、有效。方法:制定临床用血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加强多种形式的培训;从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为协调层、输血科为具体执行层的全程双层监管模式对临床用血科室进行规范管理。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临床成分血使用的增长率低于住院人次和手术台次的增长率,临床用血适应证符合率升高,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逐步提高。结论:运用全程双层监管模式加强临床用血科室的监督管理,是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龙芸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01-1502
目的探讨输血管理对规范临床输血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10月(对照组)及2009年1月-6月(试验组)输血病历各200份,结合输血科登记及回收的资料,对比分析2组病历输血行为规范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合理用血、输血申请、患者知情同意、输血前传染病筛查、医嘱、输血护理操作程序、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等行为均明显较对照组规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输血管理可以减少临床不规范行为,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严格执行和落实临床输血相关法律及规范要求,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临床输血管理中引入TQM管理模式,依照相关要求进行临床输血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综合管理和监测,保障临床输血过程的规范化和严谨性。我院自2014年3月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引入TQM管理模式以来对1983例患者临床输血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临床输血过程符合规范要求、临床输血质量改进明显、无差错事故发生。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中TQM理念和管理模式能够对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管理全过程提供质量保障,加强医务人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患者的输血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3家县级医院住院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各医院成分输血率、用血指征符合率和输血不良反应率以及病历合格率检查各项指标基本符合要求。结论加强血液制品管理,保证临床合理用血和用血安全,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既往输血申请单填写存在问题的分析整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达到强化安全意识,提高申请质量,确保用血安全。方法:分析过往共计1 097份输血申请单,对存在的问题分类,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纠正。结果:强化审核前输血申请单填写合格率较低。经不断持续改进,情况好转。结论:输血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广大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相关法规,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用血安全;基层医院临床用血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输血病历的检查,对临床输血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并督促临床医务人员改进,以达到合理用血及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制作输血病历检查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每月对临床输血病历抽查,现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8月临床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对2010年10月~2012年8月临床输血病历834份进行检查,无缺陷病历588份,占70.5%;缺陷病历246份,占29.5%.结论 通过对输血病历的检查,找出临床输血病历在书写中易出现的错误,督促临床科室进行整改,增强了临床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的风险意识,从而避免和减少了临床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