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2010年11月,65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病人分为3组,其中1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固定法(A组),32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固定法(B组),14例采用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固定法(C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及矢状面Cobb角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术后1 a伤椎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和C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1 a伤椎前缘压缩比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但与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固定法相比,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固定法和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在后路钉棒术中,于邻椎椎弓根钉牵引复位基础上,经伤椎椎弓根内置钉,并进行撬拨复位,观察对骨折复位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们将83例患者分为2组:A组38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B组45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经伤椎椎弓根钉撬拨复位。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15个月,测量侧位X片上伤椎Cobb角、前缘高度(前高)。分别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测量术前、复位固定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计算椎管侵占率。对所测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效果。结果:2组椎体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椎管平均侵占率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P>0.5),术后1周、12个月后比较差异显著性(P<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伤椎置入椎弓根钉,并对骨折进行撬拨复位,能更好的矫正伤椎前缘塌陷,使侵占椎管骨折块退出椎管,加强固定强度,提高了后路钉棒术对骨折的复位疗效。  相似文献   

3.
韩丹  何志勇  罗季阳  李轩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91-91,9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与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微创骨科行经皮置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伤椎置钉手术组(观察组)及跨伤椎置钉手术组(对照组),各1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的各项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优于跨伤椎置钉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33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且伤椎及邻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其中15例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18例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分别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5一36个月,平均10个月,伤椎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有助于伤椎恢复伤前高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减少卧床过久及加重骨质疏松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辛宏力 《中国现代医生》2012,(29):155-156,158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2月~2011年2月共对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治疗,年龄20~72岁,平均39.6岁,男51例,女9例。其中跨伤椎固定38例,经伤椎固定置钉22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通过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后凸Cobb角比较,显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后,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畸形效果好于跨伤椎组(P<0.01)。经伤椎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跨伤椎组发生断钉1例,松动1例。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较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脊椎骨折患者,使用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行跨伤椎弓根固定手术,研究组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手术,对比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较参照组更低;研究组Frankel分级情况较参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手术能够有效改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与神经功能情况,手术方案可行度高。  相似文献   

9.
谭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67-6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起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6例,设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也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02~2010-11收治的5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3例(6钉组),跨伤椎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18例(4钉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和Cobb's角.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 三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能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s角恢复满意.术后随访1年,6钉组效果优于4钉组(P=0.002).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1.
刘沛  肖少雄  熊伟 《微创医学》2014,(6):711-713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施行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88例,以纠正伤椎的后凸畸形和移位,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7个月,术前术后Denis腰痛分级,定期复查脊柱正侧位X光片,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55.1±10.2)%,Cobb角(17.0±7.8)。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压缩率(15.5±5.9)%,Cobb角(5.5±6.1);术后1年伤椎椎体压缩率(19.3±7.7)%,Cobb角(7.2±5.3);术后18个月伤椎椎体压缩率(20.5±8.7)%,Cobb角(8.5±5.4)。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和骨折的愈合,改善固定强度,防止断钉和脱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植骨置钉对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20例(伤椎处置组),单纯后外侧植骨23例(伤椎未处置组)。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5个月时伤椎处置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小于伤椎未处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置钉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能重建椎体高度且能长期维持,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的31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观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压缩率改变、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495±6.1)%和(16.7±3.2)%,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1±1.3)%和(1.2±0.9)%,Cobb角由术前平均(25.7±4.5)°矫正至术后(3.3±2.1)°,平均矫正19.8。,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0.5)分降为术后(1.9±O.6)分,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序列,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伤椎的高度和强度,避免术后椎体塌陷,有助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融合组(24例)和非融合组(18例)。融合组采取后路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患者自体髂骨进行后外侧融合术;非融合组只进行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和2年进行检查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后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疗效。结果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1±9.7)min和(85.4±8.8)min,出血量分别为(185.6±52.7)ml和(164.5±50.2)ml;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术后即刻Cobb角矫正度分别为(14.8±5.3)°、(14.4±5.6)°,伤椎后凸角的矫正度分别为(10.5±5.4)°、(10.8±4.6)°,椎管矢状面指数矫正度分别为(14.6±6.2)°、(14.9±6.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2年丢失度为(4.2±2.8)°和(6.±±3.2)°,椎后凸角后2年丢失度分别为(3.1±2.4)°、(5.2±2.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面指数术后两年丢失度分别为(4.4±3.4)°和(5.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11.5±6.3)分和(16.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外侧融合可以减少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后矫正丢失等问题,且能一定程度降低腰部疼痛感,为相对较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未行椎体间融合,其中试验组84例为伤椎单侧置钉加伤椎内植骨,对照组114例伤椎未植入椎弓根钉未行伤椎内植骨,术后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断钉率、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Cobb角和椎体高度、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均为断钉发生,试验组断钉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的非融合技术可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吴畏  沈钧国  吴光宇 《海南医学》2014,(15):2222-2224
目的:观察椎弓根植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采用椎弓根植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胸腰段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56例研究对象。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均行X线检查,观察术后植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椎管内占位变化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36±41)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61) ml,术后无感染、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6~60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伤椎高度、Cobb's角、椎管内占位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SIA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获得1~2级改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椎弓根植骨可填补伤椎复位后的椎体缺损,维持前中后三柱稳定性,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日旺 《河北医学》2013,19(5):710-713
目的:评价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分为植骨融合组37例和非植骨融合组30例。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植骨融合组复查结果显著优于非植骨融合组(100.65±3.57)vs.(94.58±3.74),(7.92±2.53)VS.(10.10±4.39),P〈0.05;②植骨融合组术后腰背疼痛VA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非植骨融合组(6.7±1.5)VS.(5.6±1.2),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实现骨折满意复位,恢复椎体高度,减少Cobb角丢失,促进骨性愈合,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