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颅脑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因此进行早期诊断确定病变部位与范围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MRI快速体液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颅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查我院近期检查的200例脑缺血灶阳性病例,在T2WI、FLAIR序列上对显示病灶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LAIR序列显示病灶1308个,常规T2WI显示病灶824个;FLAIR序列显示病灶的数目更多、病灶的轮廓更清晰,尤其对显示胶质增生、自由水与结合水及细小缺血灶的鉴别更具有优势,能显示T2WI序列不能显示的小病灶。结论:FLAIR序列对细小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对病灶区的自由水与结合水能做出可靠鉴别,对病灶能做出更确切的定量、定性诊断,可作为中老年人缺血性脑病的一种可靠筛查手段,对预防老年性痴呆及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应作为中老年人颅脑MRI检查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RI与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优劣,为临床选择影像学检查作出指导.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9年2月有MRI及CT影像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20个椎间盘. 结果 MRI诊断椎间盘突出17例20个,其中1例1个椎间盘为脱出;CT诊断诊断椎间盘突出16例19个椎间盘,1例1个椎管占位,其中3例3个椎间盘钙化,5例6个椎间盘真空征. 结论 CT与MRI有互补作用,CT结合临床CT检查应为首选检查,MRI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检查手段,在CT检出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分叉动脉瘤的发生与分叉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铜仁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经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诊断并经手术或三维数学血管造影证实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双干型)分叉动脉瘤患者24例,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三维角度测量工具在容积再现(图像上分别测量患侧与健侧M1段分叉角,分别记为γ1和γ2,使用SPSS20.0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γ1平均值为(129.48±22.38)°,γ2平均值为(111.33±20.90)°;γ1-γ2=(18.15±3.10)°,经配对t检验,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8,P=0.009)。结论较大的分叉角易患分叉动脉瘤,是评估分叉动脉瘤形成风险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低张充气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全组低张充气CT检查均一次成功,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7.9%.结论 低张充气CT检查简单、经济、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对直肠癌诊断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以3D-DSA为参考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所有病例经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144例经过数字减影CTA和3D-DSA检查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所有源图像都发送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大小。以3D-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不同直径(<3 mm,≥3mm且<5 mm,≥5mm且<10 mm,≥10 mm)动脉瘤和前循环与后循环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44例患者中,DSA检查共发现199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发现196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5%和100%。<3 m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100%;≥3 mm的分别为100%和100%。结论:64层CTA是颅内动脉瘤检出的可靠方法,可作为诊断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3例腹腔内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指标有:病灶数目、部位、形态、边缘、大小、平扫密度及三期增强情况、病灶生长方式及其与邻近血管或器官的关系。结果:本组13例患者全为单发病灶,其中发生于肠系膜有7例、发生于网膜有4例、发生于腹膜后间隙有2例。病灶多为圆形、类圆形或轻度分叶,少数呈不规则形。病灶最大直径约为5.5~14.5 cm。平扫病灶均呈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三期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囊变或坏死部分无强化。所有病灶境界清楚,病灶周围器官、血管受压推移。有1例肝脏多发转移。结论:胃肠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33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且伤椎及邻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其中15例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18例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分别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5一36个月,平均10个月,伤椎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有助于伤椎恢复伤前高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减少卧床过久及加重骨质疏松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确定正常成人生理状态下门静脉(hepatic portal vein,HPV)的正常CT范围,为影像学诊断肝脏、门静脉病理变化引起的形态异常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方法与材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院行64排螺旋CT增强检查的健康成人58例(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21岁到78岁),同层面分别测量肝门静脉、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短径及腰椎(lumbar spine,LS)前后径,分别计算门静脉短径/腹主动脉短径、门静脉短径/腰椎前后径的比值,命名为R1、R2,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静脉短径(13.22±1.427)mm,男女之间差异明显(P=0.000),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95%置信区间10.4816 mm,基于均数的变异系数10.8%;门静脉短径/腹主动脉短径为0.73±0.11,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P=0.433),与年龄呈中度负相关性(r=-0.503,P=0.000),基于均数的变异系数15.6%;门静脉短径/腰椎前后径0.45±0.046,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P=0.970),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性(r=-0.280,P=0.03),基于均数的变异系数10.2%.。门静脉短径与腰椎前后径及腹主动脉短径存在中等相关性(r=0.484,P=0.000;r=0.401,P=0.002)。结论:门静脉短径/腰椎前后径比值变异性较小,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较其他指标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