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在80例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通过生物学数据库验证结果。结果 癌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8%、63.8%、62.5%,癌旁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25.0%、15.0%(P<0.05)。癌组织中IL-6与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L-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Cyclin D1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白介素6(IL-6)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结肠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学诊断的48例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IL-6和STAT3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中IL-6的阳性表达率为91.66%,而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仅6.2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为95.83%,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STAT3与IL-6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5,P<0.01)。结论 IL-6和STAT3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可作为结肠癌诊断的重要参考及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组织中IL-17和IL-4蛋白表达特点及其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胸壁肿瘤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切除肿瘤组织及肿瘤旁组织中IL-17和IL-4蛋白表达水平。术后患者均随访超过3年,统计其临床病理特征和3年生存预后。比较不同肿瘤组织IL-17和IL-4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预后并采用Logistic关系分析法分析其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胸壁肿瘤组织中IL-17和IL-4蛋白表达水平预测其预后的价值。结果胸壁肿瘤组织中IL-17和IL-4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70.83%和72.92%,高于其肿瘤旁组织的43.75%和37.50%(P<0.05)。与胸壁肿瘤组织中IL-17阴性表达患者比较,胸壁肿瘤组织中IL-17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直径增大,3年生存率则降低(P<0.05)。胸壁肿瘤组织中IL-4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直径亦较IL-4阴性表达患者增大,3年生存率亦较IL-4阴性表达患者降低(P<0.05)。Logistic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胸壁肿瘤组织IL-17和IL-4蛋白表达水平与其肿瘤直径以及生存预后均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壁肿瘤组织中IL-17和IL-4蛋白表达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良好,其中以两者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最优。结论胸壁肿瘤组织中IL-17和IL-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且均与其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良好。因此,胸壁肿瘤组织中IL-17和IL-4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作为其病理特征和预后的评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2):1183-1186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Livin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豫北地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400例食管癌术后组织标本和40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3、Livin蛋白、VEGF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TAT3、Livin、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 33%(293/400)、66. 75%(267/400)、76. 67%(306/400); STAT3、Livin蛋白、VEGF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 33%(174/400)、43. 33%(174/400)、43. 33%(174/400)。食管癌组织中STAT3、Livin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2. 849、43. 704、90. 750,P <0. 05)。食管癌组织中STAT3、Livin蛋白、VEGF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 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肿瘤部位无关(P>0. 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STAT3、Livin蛋白、VEGF表达增高,且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癌基因STAT3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癌基因STAT3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37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并对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对于正常肠粘膜组织,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的STAT3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STAT3高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早期事件。在癌旁组织中,那些STAT3蛋白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检测结直肠癌中STAT3蛋白的表达可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及其受体IL-23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均行手术治疗,随访2年,其中生存时间≤2年(短期生存组)患者32例,>2年患者(长期生存组)2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23含量、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IL-23、IL-23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短期生存组患者血清IL-23含量、肿瘤组织中IL-23、IL-23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长期生存组(P<0.05).两组患者肿瘤组织IL-23、IL-23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但两组患者癌旁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IL-23R表达在不同性别、肿瘤位置、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和IL-23R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p-STAT1及STAT1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普外科保存的甲状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磷酸化STAT1(p-STAT1)及STAT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其中74例,观察p-STAT1及STAT1蛋白与甲状腺癌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p-STAT1及STAT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8% (23/80)和90.0% (72/80)、85.0%(68/80)和50.0%(4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Ⅰ+Ⅱ期甲状腺癌患者,p-STAT1蛋白在Ⅲ+Ⅳ期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显著下降(P<0.05),而STAT1则无明显变化.p-STAT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STAT1蛋白阳性患者中无复发生存率为100%,而STAT1阳性的患者中为92.65%,提示p-STAT1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p-STAT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无复发生存率相关,检测p-STAT1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和指导临床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38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和72例癌旁组织中IL-38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L-38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6%,在癌旁组织表达率为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8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L-38的高表达与胃癌不良预后有关(P<0.01)。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IL-38、肿瘤TNM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有关,且IL-38、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IL-38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IL-38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IL-38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且IL-38、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本实验明确IL-38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人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及其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具有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间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 STA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1),STAT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联性(P>0.05),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生存时间有关联(P<0.05)。临床分期越高的乳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阳性率越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STAT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TAT3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51.1±4.4)月]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的患者[(86.0±4.9)月](P<0.05)。结论:  STAT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促进作用,并且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的表达,阐明其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乳腺癌患者的和37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不同临床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TAT1强阳性率小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1)。孕激素受体(P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STAT1强阳性表达率高于PR阴性患者(P<0.05)。STAT1强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S)长于弱阳性表达者(P=0.044);而STAT1强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长于弱阳性表达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单因素分析,是否行术后内分泌治疗、STAT1表达状态、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状态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TNM分期、是否行术后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状态是影响患者DF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是否行术后内分泌治疗和PR表达状态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TNM分期、是否行术后内分泌治疗和PR表达状态、Her-2表达状态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TAT1在PR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高,STAT1的表达情况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扭曲蛋白(Twist)、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上皮钙黏素(E-cad)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三者的表达对判断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法检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Twist、STAT3、E-cad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转移及TNM分期等参数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Twist、STAT3、E-cad的阳性率分别为57.3%、64.7%、12.0%,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3%、10.8%和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的表达在肿瘤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浸润深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TAT3的表达在肿瘤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wist、STAT3表达与E-cad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Twist、SATA3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均有一定关系,SATA3的激活可能会增强Twist、E-cad的表达,检测Twist、STAT3、E-cad对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TAT3和MMP-2在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3、MMP-2蛋白和mRNA在8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两者在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两者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维吾尔族乳腺癌的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TAT3和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STAT3和MMP-2蛋白在维吾尔族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STAT3、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STAT3、M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绘制乳腺癌患者术后60个月生存曲线,STAT3和MMP-2 mRNA低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STAT3和MMP-2蛋白和mRNA表达高的维吾尔族乳腺癌可能更具有侵袭性,预后更差。STAT3和MMP2在维吾尔族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10和FOXP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L-10和FOXP3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IL-10在肺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正相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FOXP3在癌组织内淋巴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46.80%;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正相关(P<0.05),与IL-10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中IL-10表达与FOXP3表达及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实验性胃癌大鼠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卡培他滨组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组(联合组),每组12只。采用BGC823胃癌细胞株复制实验性胃癌模型,实验大鼠按分组要求分别给予奥沙利铂(20 mg·kg-1)和(或)卡培他滨(400 m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测定大鼠肿瘤平均质量,TUNEL染色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胃癌组织中P53、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癌组织中P53、STAT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奥沙利铂组、卡培他滨组和联合组大鼠肿瘤平均质量及胃癌组织中P53、STAT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大鼠肿瘤平均质量和胃癌组织中P53、STAT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奥沙利铂组和卡培他滨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能够通过降低大鼠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达到抗肿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的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  相似文献   

16.
陈志  刘云启  潘立平  金林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1):193-198,175
目的 通过检测IgA肾病不同程度肾纤维化患者肾组织IL-37、STAT3的表达,初步探讨IL-37在肾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以及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根据肾纤维化的程度将37例IgA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5例肾脏良性肿瘤切除后远离肿瘤部位的肾组织作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肾组织IL-37以及STAT3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肾组织IL-37及STAT3蛋白的表达,各组间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肾组织IL-37存在初始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肾组织IL-37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IL-37的表达反而下降。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TAT3表达明显增加,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患者肾组织IL-37表达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433,P=0.007);STAT3的表达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499,P=0.001);实验组IL-37的表达量与STAT3呈负相关(r=-0.348,P=0.035);IL-37的表达水平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炎细胞浸润以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随着肾脏病变程度的加重,炎性因子的释放刺激IL-37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保护肾组织,本研究提示这种抗炎作用并不是无限制的。IL-37作为一种炎性保护因子,其变化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或可成为肾脏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雷燕  吴绪峰 《医学综述》2013,19(1):155-158
目的探讨CD44v6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D44v6在50例卵巢癌组织、1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1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①CD44v6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45%,高于在交界性卵巢肿瘤(60%)的表达(P<0.05),显著高于在良性卵巢肿瘤(20%)及正常卵巢组织中(0%)的表达(P<0.01);②CD44v6 mRNA的相对含量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化程度呈反比,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呈正比;③CD44v6 mRNA的相对含量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反比;④Cox多因素分析表明CD44v6相对含量的高低是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①卵巢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高;②CD44v6 mRNA相对含量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③CD44v6 mRNA相对含量的高低有可能成为预测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