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45例均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HGF及VEGF-A含量,其中合并肝转移15例,并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HGF及VEGF-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分期越晚,HGF及VEGF-A值越高,而其中15例合并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较之无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HGF值明显增高(P〈0.05)。血清中HGF的表达与VEGF-A的表达相关。结论:HGF及VEGF-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血清学指标,为预测早期肝转移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实验性胃癌大鼠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卡培他滨组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组(联合组),每组12只。采用BGC823胃癌细胞株复制实验性胃癌模型,实验大鼠按分组要求分别给予奥沙利铂(20 mg·kg-1)和(或)卡培他滨(400 m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测定大鼠肿瘤平均质量,TUNEL染色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胃癌组织中P53、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癌组织中P53、STAT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奥沙利铂组、卡培他滨组和联合组大鼠肿瘤平均质量及胃癌组织中P53、STAT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大鼠肿瘤平均质量和胃癌组织中P53、STAT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奥沙利铂组和卡培他滨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能够通过降低大鼠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达到抗肿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的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早期低脂肠内营养(EEN)治疗对急性胰腺炎(SAP)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4例SAP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内镜下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1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低脂要素肠内营养,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营养液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谷草转氨酶(AST)、血钙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实验组甘油三酯水平下降更加显著,且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谷草转氨酶(AST)、血钙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加明显,治疗前后血糖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考虑与均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有关。结论低脂EEN能够有效降低SAP甘油三酯水平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100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观察组,n=50例)及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50例),行胃癌根治术后,观察组先予5-Fu+DDP腹腔热灌注化疗4次后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仅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随访.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5年腹腔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降低局部复发率,是目前胃癌综合治疗中较为合理的手术后辅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低脂肠内营养(EN)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4例SAP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内镜下置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16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低脂要素肠内营养,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营养液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钙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酰甘油水平下降更加显著(P<0.05),且WBC、CRP、AST、血钙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血糖下降显著(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均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有关。结论低脂EN能够有效降低SAP三酰甘油水平并减低炎症反应、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灶心土在防治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消化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胃癌、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防治消化道反应(西药组),另一组采用重用灶心土的中药方剂防治消化道反应(中药组)。结果:中药组防止化疗急性呕吐的疗效与西药相当,对化疗引起的延迟性呕吐优于西药,在防治化疗引起的厌食、腹泻方面也优于西药。结论:经临床观察,统计分析得出重用灶心土的中药能减轻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消化道反应,而且在一些方面优于西药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3年前出现间断性腹部胀痛不适,均可自行逐渐消失。入院前半年发作频繁,进食少。入院前1天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既往无腹部手术史及腹膜炎史。查体:生命体征无异常,心肺无异常。腹部微隆起,腹壁薄,可见较多肠型;触诊腹壁柔软,腹痛时全腹有轻压痛,以右下腹为著,腹痛缓解时压痛不明显,未触及明显孤立包块,无腹壁柔韧感;腹部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存在;可闻及高调肠鸣音。腹部X线拍片示:全腹小肠扩张胀气,多发性气液平面,呈阶梯状分布,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血常规:W BC13×109/L,N8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甘肃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35例行D2根治术(全胃切除6例,其余均为切除远侧胃2/3-3/4),1例行胃空场吻合术;6例Ⅰ期患者术后未行化疗,其余患者均于术后12-14天起行CHOP方案化疗6-8周期;随访6个月至5年,随访到32例,失访4例,2-3年存活率86.7%,5年存活率70.4%。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以上腹疼痛不适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症状,CT检查以胃壁增厚为主,胃镜活检多可明确诊断。Ⅰ期患者单纯行D2根治手术治疗;Ⅱ期Ⅲ期患者行D2根治手术+CHOP方案化疗;Ⅳ期患者以化疗为主。预后优于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人胃癌SGC 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和促凋亡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SGC 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水蓟素组(分别给予15、30和60 mg·L-1水飞蓟素),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MTT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水飞蓟素作用SGC 7901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30和60mg·L-1水飞蓟素组细胞贴壁密度变小,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变小,产生大量细胞碎片。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水飞蓟素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G1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迁移距离明显缩短(P<0.05),穿膜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水飞蓟素对人胃癌SGC 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G1期细胞阻滞和早期凋亡引起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