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蒙特卡洛法仿真辐射式金属换热器内的辐射传热过程,建立了换热器综合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概率论原理,把辐射能迁移过程仿真为一定累积概率分面下的随机过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换热器内传热过程的真实情况,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内烟气、筒壁、空气的温度和壁面热流分布,以及研究烟气进口温度、换热器筒径和狭逢宽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法计算转化炉中辐射传热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种烟气流型(活塞流、抛物流、射流)对转化炉中的传热与转化工艺过程的影响。数学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烟气流型时,炉内的温度场和管壁热流量分布的差别是明显的,但对转化过程计算的总结果影响不大;结果均能与工业实测值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转化炉管内、管外传热热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铸轧过程中的传热特点,建立了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与数学模型,并针对3种典型的铸轧工况进行了温度场的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系统的传热行为及铸造区和轧制区长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针对稠油开采等过程中使用的单支超长重力热管由于结构所限存在的可靠性极低的问题,提出了接力式重力热管系统的概念,并模拟稠油开采环境条件对接力式重力热管系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以验证接力传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力式重力热管系统能完成热量的接力传递,其总体传热性能弱于单支超长热管,但弥补了单支超长热管可靠性极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将流动模型和传热模型耦合,对内置传热圆管的固定床内错流传热进行研究,获得了床层温度分布,并与不考虑床层速度分布的单一传热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错流传热与流体流动方向密切相关,床层被加热的区域在加热管的两侧和后方,出现了较宽的被加热区;与单一传热模型相比较,等温线在圆管附近显得稀疏,温度梯度减小;在加热管前方,耦合传热模型的最高温度大大高于单一传热模型,而在加热管后方,此差异相对降低;颗粒雷诺数Rep对传热的影响程度更强于单一传热模型。耦合传热模型相对误差小于1.5%,耦合模型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6.
采用径向测温方法和拟均相二维模型,对乙烯氧乙酰化合成醋酸乙烯环柱状催化剂在固定床中的传热特性按工业生产条件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催化剂尺寸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对实验数据分别用有限差分法及正交配置法进行处理,得到了固定床一维热系数h,二维径向传热参数Ker,hw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浓缩大黄浸提液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蒸发浓缩中药大黄过程中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各主要因素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与直管降膜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出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压缩模塑法生产GMT制品过程中模腔内的传热行为,对制品内部非稳态传热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学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探索制品冷却速率对其结晶度及弯曲强度的影响,研究了适宜的模温及冷却速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人畜流动性增加,媒介生物传播热带病的风险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加强媒传热带病的监测工作迫在眉睫。本共识组织26家机构29名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专家,通过分析媒传热带病的流行趋势和危害情况,在总结专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一是达成以下专家共识:媒传热带病负担重、危害大。我国防治媒传热带病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监管并积极应对;二是规范了媒传热带病监测的定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内容;三是细化了具体要求,强化早期监测预警的理念,规范媒传热带病监测体系功能、评价步骤以及构建要求;四是提出今后需要研究和强化的重点工作。本专家共识为我国媒传热带病监测路径和监测体系构建提供了规范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强化传热因子、临界循环量和临界结垢浓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烧结型白铜多孔管与白铜光滑管在NaCl溶液中的传热与结垢特性。建立了多孔管在NaCl溶液沸腾传热过程中气泡努塞尔数与气泡雷诺数、普兰特数和溶液浓度之间的关联式。结果表明:与光滑管相比,烧结型多孔管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都能明显提高其沸腾传热系数,最大可达到3.3倍。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只要低于临界结垢质量分数,多孔管都具有抗垢性能。该关联式与实际情况相符,能较好地预测多孔管在NaCl溶液中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 HX)的传热特性搭建了模型实验台,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实验工况下水箱内部的水在竖直方向上呈现温度分层。对比分析不同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发现由Dittus Boelter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内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误差为0.35%;由McAdams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外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水平段和竖直段误差分别为0.55%和3.28%。明确了最适合管内、管外对流的传热计算公式分别为Dittus Boelter公式和McAdams公式。  相似文献   

12.
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出发,结合浮法玻璃熔窑作业特性,提出了浮法玻璃熔窑内三维液流运动及配合料熔化数学模型,建立了火焰与配合料和玻璃液之间的传热过程的半经验模型,模型采用SIMPLEC法进行计算求解,通过计算,研究了浮法玻璃熔窑内流运动特性,发现,在投料池中存在一个独特的循环液流,在配合料层覆盖下的上层玻璃液由两侧池壁流向中心线,与热点处情况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对波形折流杆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和壳程流体阻力性能进行了工业实验研究,管程流体为工业热醋酸,壳程流体采用循环冷却水。通过实验得到了该换热器在设计工况下的总传热系数,并应用修正的威尔逊图解法得到了管程、壳程传热准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工业用8排翅片管束空冷实验装置,讨论了翅片管干式空冷代替光管湿式空冷的可行性,研究低进口风温、风量对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进口风温下,翅片管干式空冷可用来代替光管湿式空冷换热,降低进口风温能有效强化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其换热能力亦随着配风量的增加而提高。实验中翅片管管外换热系数和管束压降实验值与国外关联式计算结果有差别,拟合给出本实验翅片管管外传热关联式及管束压降关联式,为工业应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螺旋管强化传热的CFD模拟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度500 mm的螺旋管中,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椭圆形螺旋管、圆形螺旋管和旋转角螺旋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旋转角螺旋管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在旋转角螺旋管中有0°、15°、30°、45°、60° 5种不同的旋转角结构,其中以30°旋转角螺旋管的传热性能最好。以30°旋转角螺旋结构为基础,模拟了24°、26°、28°、32°、34°、36°等不同的旋转角螺旋结构,得到32°旋转角螺旋结构为最优,该结构螺旋管的出口温度比椭圆形螺旋管提高了19.50%,比0°旋转角螺旋管提高了11.68%。同时通过对椭圆形螺旋结构、圆形螺旋结构和32°旋转角螺旋结构进行压力和速度模拟,计算结果显示32°旋转角螺旋结构有更佳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分方程对称以及其与无穷小生成元的关系,针对几种不同控制目标要求的一类热传导分布参数系统,研究了边界控制问题,设计出不同的边界控制律,分别实现了定点等速升温控制、定点稳态温度控制、边界稳态温度控制。对不同控制目标设计的控制律均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了控制条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文献中灸法补泻的具体方法,并从热力学的角度对灸法补泻的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艾灸补法是使艾绒阴燃,使其热传递速率大于燃烧区的空气流动速率,从而对机体进行一个热量的输入;泻法则是尽量使艾绒产生快速的燃烧,加速燃烧区空气的流动,使燃烧区的空气流动速率远大于热传递的速率,从而使艾灸皮肤表面温度低于上部温度,利用空气流动向上的力度将体内邪气引出。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激光实时全息监测装置,以连续观察水平圆管外的自然对流传热。探索了实验条件,得到了传热系数与时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了固定床传热参数测定的通用计算机处理系统,并给出了国产新型环柱状醋酸乙烯合成催化床的径向导热系数及壁给热系数的测定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