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硬膜外麻醉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一点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观察 5 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麻醉前 (T1)、肾动静脉血流开放前 (T2 )、血流开放后 10min(T3 )和手术结束时 (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和心率 (HR)的变化。结果 T2 、T3 和T1相比 ,MAP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经扩容及小剂量多巴胺 (2~ 5 μg·kg-1·min-1)持续泵入 ,MAP波动小于麻醉前的 2 0 %。T3 与T1相比 ,CVP、HR显著升高 (P <0 .0 5 ) ;T2 、T4与T1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过程中 ,阻滞平面易于调控 ,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 ,是肾移植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血气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电解质、血生化的改变.方法:分析92例肾移植患者麻醉前(T1)、肾动脉血流开放前(T2)、血流开放后15分钟(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电解质、血生化参数的变化.结果:T3和T1比较MAP、CVP、pH、HCO3-、BE有显著降低(P<0.01),K 和GLU明显增加(P<0.01).T3和T2比较CVP、GLU、PH、HCO3-、BE明显降低而HR明显增高(P<0.05).结论:肾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和血生化变化随手术步骤而不同,供肾恢复血供后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相应的麻醉处理。方法 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14例,ASAⅡ~Ⅴ级,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前凝血功能障碍者则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静脉给予眯唑安定、芬太尼、依托眯酯及阿曲库铵诱导,术中异氟醚吸入及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及硬胰外输注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分别监测术前(T0)、无肝前期(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即刻(T3)及新肝期30min(T4)5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观察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治疗。结果 T2的HR与T0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T3时点则明显降低;T2、T3时点MAP与T0时点相比则有显著降低,尤以T3最为显著(P〈0.01)。T2和T3的CVP、PAP及PCWP与T0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从T0至T3时点血小板计数(PLT)呈现进行性减少,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则有进行延长的趋势(P〈0.01),直至T4时点又分别出现PLT回升而PT、APTT及TT则又缩短的趋势。T3的血钾和T0相比有明显的增高,而T3的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T3时点的PH值和BE值与T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 及时、积极、具有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是维持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以及改善其凝血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曹英浩  池萍 《北京医学》2010,32(3):204-206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中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栓弹性图对凝血机能调控的相关性分析。方法2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60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后30min经中心静脉采血测定常规凝血检测指标:PT,APTT,INR,PLT计数,FIB,TEG指标测定:R,K,a,MA。结果无肝期30min与麻醉后60min相比,常规凝血检测及TEG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而新肝期常规凝血检测和TEG指标均变化明显。常规凝血检测PT、APTT、INR从无肝期至新肝期逐渐延长。麻醉后60minPT、APTT、INR分别为(18.98±3.27)min、(64.02±22.48)min、2.97±3.97;新肝期PT、APTT、INR分别为(30.00±7.34)min、(94.59±24.26)min、4.94±2.60,两者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R);P﹤0.01(PT、APTT)],而PLT及FIB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EG中仅R值在新肝期(7.80±3.49)与麻醉后(6.15±2.6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PT和K呈正相关(r=0.476,P﹤0.05),MA和FIB、PLT呈正相关(r=0.465,0.396,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新肝期前后凝血变化明显,TEG指标与传统的凝血指标具有一致性而且TEG监测快速、简单且能动态地反应凝血全过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在换瓣病人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12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即刻(T2)和插管后2 min ( T3)各时点CVP、MAP、HR 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 B组在T1时点MAP、HR明显降低( P<0.05),在T2和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B组MAP、HR、CVP明显降低,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A组无明显变化;与T1时点比较,A组T2时点MAP、CVP明显升高,B组T2时点MAP、HR、CVP明显升高,B组T3时点MAP、HR明显升高(P<0.05);与T2时点比较,B组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异丙酚相比,依托咪酯对心脏瓣膜换瓣手术的麻醉诱导是安全的,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蔡兵  黄晓波  谢东篱  兰志勋 《四川医学》2005,26(12):1414-1415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预充对体外循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明确两种胶体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SA Ⅱ-Ⅲ级二尖瓣置换病人40例,随机分成贺斯组20例或菲克雪浓组20例,分别用两种胶体作为预充液,观察病人手术前、肝素桔抗后20min、术毕2h和术后24h血流动力学(HR、MAP、CVP),以及手术前和术后24h凝血功能(PT、APTT、FIB、ACT、HCT、PLT)指标。结果 两组病例在以上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功能两组组内比较术后24h的PLT、FIB、HCT均低于手术前(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适量贺斯和菲克雪浓应用于CPB作为预充液的一部分,对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血液保护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行TKA手术的患者6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30例.观察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30 min (T2)、术毕(T3)、术后1 d(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血小板(PLC)、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①两组T1~T4不同时点SpO2均未见明显变化,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点MAP、HR均低于T3时点,硬膜外组T3时点MAP、HR水平高于T2时点,硬膜外组T2时点MAP、HR水平高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全身麻醉组T1时点PLC、Fbg、PT、APTT与硬膜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T4时点Fbg、PT、APTT水平低于硬膜外组T4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全身麻醉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36.7%),明显高于硬膜外组的3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涂杰  张炳东  吕静  粱东科  李涛 《海南医学》2011,22(24):21-24
目的比较不同分子量和取代级羟乙基淀粉(6%羟乙基淀粉200/0.5和6%羟乙基淀粉30/0.4)对心肺转流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6%羟乙基淀粉200/0.5组(A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B组)。A组预充6%羟乙基淀粉200/0.5 800ml和复方乳酸钠400ml,B组预充6%羟乙基淀粉130/0.4 800ml和复方乳酸钠400ml。分别于诱导前(基础状态)、CPB15min、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术毕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CVP)和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并同时抽血检测凝血功能(PT、APTT、FIB、ACT、Plt)。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转流后全血高、低切粘度和血浆黏度明显下降(p〈0.05),PT、APTT均有所延长(P〈0.05),FIB、Plt均有所减少(P〈0.05),HR、MAP、CVP、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组间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或6%羟乙基淀粉 130/0。4作为CPB预充液,均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但对凝血功能有可耐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PB瓣膜置换术患者34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房颤分为A、B两组,各17例,A组合并有房颤,B组未合并房颤。检测两组患者切皮前(T1)、给鱼精蛋白后10 min(T2)、关胸时(T3)、术后4 h(T4)4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等凝血相关指标,记录术中至术后24 h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异体血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LT、PT、APTT、TT、FIB、DD、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至术后24 h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异体血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对CPB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的相关性,评价两种方法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8例择期行瓣膜手术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时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常规凝血试验和血常规检测血小板(PLT)计数。分析患者TEG检测中R反应时间、K值、α角、最大振幅(MA)与凝血试验中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PLT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R时间与PT、INR、K值呈显著正相关,与α角呈显著负相关;K值与PT、INR、APTT呈显著正相关,与α、MA呈显著负相关;α角与PT、INR、APTT显著负相关,与MA显著正相关;MA与PLT显著正相关,与APTT显著负相关。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PT、INR、APTT、TT延长,FIB降低,R时间延长,MA降低。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术后TEG指标与凝血试验检测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两者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监测都具有重要作用。心脏瓣膜手术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降低,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相似文献   

11.
角述兰  武雪松  杜斌 《海南医学》2010,21(10):21-22,2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患者凝血功能、电解质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以5ml/kg输注高渗晶胶液,30-45min内输注完毕,输注后行麻醉诱导。分别在输注高渗晶胶液前(T0)、输注高渗晶胶液完毕即刻(T1)、输注高渗晶胶液后30min(T2)、60min(T3)、术后30min(T4)监测:(1)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等;(2)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血清K+、Na+、Ca2+、Hct、Hb及血糖。结果与T0时相比,CVPT3时明显升高(P〈0.05);APTT、PTT1时开始增加(P〈0.05),T2时达到高峰(P〈0.05),T3时恢复正常;输注高渗晶胶液后K+浓度降低,Na+浓度升高,T1时改变最为明显(P〈0.05),T3时基本恢复基础值;Hct、Hb随着输注液体的增加逐渐降低,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输入高渗晶胶液(5ml/kg)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术前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对术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I—II级、FEVI%I-Ⅱ级、无肝肾功能损害手术患者共140例,其中70例作术前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70例为对照组。观察AHHD前(T0),AHHD完毕(T1),术毕(T2),术后第一天(T3)血流动力学、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四项、及电解质变化,两组分别统计术后48h内低血压、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发生例数。结果:AHHD组与对照组之间在血流动力学方面,T2中HR、MAP变化明显(P〈0.05),T1中CVP变化明显(P〈0.05);AHHD组与对照组之间在血常规方面,T1中Hb与Hct变化明显(P〈0.05);AHHD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方面,T1中K+与Ca2+变化明显(P〈0.05);AHHD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凝血功能变化,T1中PT、APTT、FIB变化均明显(P〈0.05),T2中APTF及T3中FIB两组之间均有差异(P〈0.05)。术后48h各并发症中,AHHD能明显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P〈0.05)。结论:AHHD是预防外科术中出血量多,麻醉实施的一种节约用血的方法。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对术后安全性无明显影响,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儿预充6%羟乙基淀粉(HEL)130/0.4对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80例体外循环低温全麻心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6%HEL130/0.4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A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6%HEL130/0.4400ml,B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血浆400ml,体外循环前后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体外循环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1)红细胞比容(HCT),血沉(BSR);(2)血小板计数(PLC),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观察术前、心肺转流15min、回ICU、术后24h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HCT、PLC在体外循环后均显著降低(P〈0.05),BSR均显著加快(P〈0.05),两组HR、MAP、CVP、PLC、ACT、PT体外循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HEL130/0.4作为小儿体外循环稀释液用于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方法和围手术麻醉期的管理与调控。方法:6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术前(T0),无肝前10min(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30min后(T3),新肝期60min后(T4)和术毕(T5),通过桡动脉置管和Swan-Ganz导管获得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动脉血乳酸(ABL)、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血气与电解质分析;同时亦通过血栓弹力图仪(TEG)监测围术期凝血功能及指导输血与凝血因子输注。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适当补充电解质和调整酸碱平衡。结果:与T0比较,T2-5HR增加,在T2时MAP、CI、CVP、MPAP、PCWP急剧下降,SVR增加(P〈0.05或P〈0.01),T3时CI上升(P〈0.05),SVR下降(P〈0.05),T5时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T0水平。T2时DO2、VO2、DO2I、VO2I下降(P〈0.05),ERO2增加(P〈0.05),T3时DO2、VO2、DO2I、VO2I升高(P〈0.05);ABL在T2-5增加(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具有复杂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代谢变化、内环境紊乱及凝血功能不全,术中应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以指导术中麻醉管理,同时注意加强心、肺、肾等系统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凝血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0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儿根据白血病类型分为急淋组58例和急非淋组42例.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63例和非出血组37例,检测各组及对照组凝血指标(PT、APTT、FIB、TT)和PLT数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淋组PT、APTT、FIB、TT和PLT分别为(14.77±1.91)S、(41.82±9.06)S、(16.78+1.92)S、(3.38+1.74)g/L、50.00±109/L,与对照组比较,APTT、FIB、PLT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23、0.027、0.007,〈0.05);急非淋组分别为(17.48±3.12)S、(44.34±9.90)s、(17.37±3.62)S、(2.33±1.30)g,L,19.00±109/L,与对照组比较,Pr、APl旧、TT、PLT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淋组与急非淋组相比,PT、FIB、PLT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比较,P坍、P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1),APTT与TT差异无显著性(P=0.528、0.263)。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数能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分型和出血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6.
银世杰  黄海清 《广西医学》2010,32(12):1481-1485
目的探讨机血直接回输对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机血全部直接回输;B组30例,机血全部丢弃。对比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T1)、给鱼精蛋白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采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游离Ca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中、术后24 h库血的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等临床情况。结果 PLT计数、血浆游离Ca2+、PT、APTT、TT、FIB、D-D、ACT、Hb在各时间点测定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库血用量少于B组(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后直接回输机血不加重凝血功能紊乱,体外循环后采用机血直接回输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7.
伍佳莉  苏松  王晓斌 《海南医学》2009,20(10):19-21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行胆道内引流手术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AHH用于梗阻性黄疸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合理应用代血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均因肿瘤不能切除而行胆道内引流术,患者分为急性高血容量稀释组(AHH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AHH组在麻醉后手术前30 m in快速输入6%贺斯(HES)15 mL/kg,使血容量增加呈高容量状态。同时测量在麻醉诱导后血液稀释前(T0)、血液稀释完毕后(T1)、手术120 m in(T2)、手术结束即刻(T3)的中心静脉压、心率、血压。两组患者于T0、T2、T3以及术后第1天(T4)由颈内静脉取血,分别用于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HH组患者在血液稀释后循环功能稳定,血细胞比容(HCT)降低明显,但凝血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麻醉后手术前急性高血容量稀释可明显降低血细胞比容,同时维持凝血功能的相对稳定,减少术中出血。AHH对该类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