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任新燕  葛永红 《医学综述》2014,20(18):3409-3410
目的探讨熄风胶囊治疗小儿良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良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熄风胶囊治疗组(30例)采用熄风胶囊治疗,卡马西平治疗组(30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脑电图局灶放电情况以及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0,P>0.05),局灶性放电频数及局灶性放电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71,1.78,P<0.05);两组患儿清醒、快波睡眠以及慢波睡眠的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熄风胶囊治疗组较卡马西平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熄风胶囊治疗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对临床发作的控制程度与卡马西平相似,但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改善程度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 a多来经头部CT或外院MRI检查证实的15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12例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7.64%(12/157),其中部分发作发展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sGTCS)6例,单纯部分性发作(sps)3例,复杂部分发作(cps)2例,癫痫持续状态(SE)1例。2周内癫痫发作7例,占58.33%,均临时或短期用抗癫痫药。2周后癫痫发作5例,占41.67%,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继发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出血和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由于大多数有致痫灶存在,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3.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军  孙毅  邓晓舫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490-490,492
目的: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对1997年至2007年住院3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进行分析。结果:3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中,发作性精神障碍共24例(其中发作时精神障碍5例,发作后精神障碍8例,短暂精神分裂症样发作11例),持续性精神障碍共15例(其中慢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11例,情感性障碍4例)。伴人格改变和智能障碍分别有8例和5例。药物治疗上72%选用卡马西平。结论:早期、正规、系统地控制癫痫是防止发生精冲障碍的关键,卡马西平能有效地控制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对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进行治疗,治疗进行到2、4、6个月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用药2、4、6个月时,托吡酯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卡马西平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托吡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托吡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应用于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治疗效果要强于卡马西平,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推广。  相似文献   

5.
谢明辉  陈燕  丁德谦  杨丽  吴碧珍 《中外医疗》2010,29(36):113-11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对39例确诊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后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71.8%;继发癫痫在大脑皮层梗死多见;早期继发癫痫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预后不同。结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主要发生在皮层,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早期继发癫痫不需长期服用抗痫药,迟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6.
卒中是老年人癫痫的最常见原因,卒中患者中可有10%~20%伴发卒中后癫痫,痫性发作有时甚至是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唯一临床表现,少数卒中以癫痫发作作为卒中首发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医师开始认识到卒中后癫痫在卒中康复中的重要性,而不同卒中后痫性发作类型对患者预后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卒中后痫性发作类型,脑电图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107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长期随访80例,对其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发作控制 68例,显效 8例,有效 3例,无效 1例。智力均正常。71例单一用药,苯巴比妥(PB)的控制和显效率为87%,丙戊酸钠(VPA)为88%,卡马西平(CBZ)69%。控制组中正规治疗者82%于治疗后 6月内,40%于 2~7岁发作停止。提示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预后良好,多数服用 VPA或 PB有效,经正规治疗后病程明显缩短,发作终止年龄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8.
王红坤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66-2367
目的:研究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服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奥卡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对癫痫发作后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非盲方法入选青岛市立医院登记并长期随访的癫痫患者180例,分别为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30例,服用拉莫三嗪的癫痫患者30例,服用奥卡西平的癫痫患者30例,服用托吡酯的癫痫患者30例,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30例,新诊断、既往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癫痫患者30例为空白对照组。用利物浦痫性发作严重程度量表2.0( LSSS2.0)对癫痫患者病情进行评价。抽取与癫痫发作后状态相关项目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6组患者癫痫发作后状态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5,P=0.010<0.05)。拉莫三嗪组、丙戊酸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奥卡西平组、托吡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对改善癫痫发作后状态严重程度有良好效果,其它常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发作后状态改善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继发癫痫32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脑电图(EEG)改变及与临床关系。方法:对32例确诊为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EEG及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早期发作占68。7%,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发作占31.2%,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继发癫痫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普遍性慢活动基础上局限性慢活动明显以及痫样放电,迟发性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痫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诊断及癫痫灶定位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早期癫痫5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早期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920例脑卒中患者中52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5.7%,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卒中是老年性癫痫的常见原因,病灶累及皮层者容易发生。少数病例以癫痫为首发,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针对352例脑梗死病例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共30例,发生率为8.5%。癫痫发作的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见,共21例(占70%)。继发癫痫的梗死部位,脑叶梗死26例,基底节区3例,丘脑1例。早发性癫痫11例,迟发性癫痫19例。系统抗癫痫治疗24例癫痫发作停止。[结论]脑叶梗死较易合并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13.
姜平舟 《中外医疗》2016,(29):132-134
目的:探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用药阿替普酶进行超早期急诊救治。依救治时间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实验组25例,患者发病3 h内用药;对照组25例,患者发病3~6 h用药,对比分析两组用药疗效。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救治成功率10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6.0%)与对照组(9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应用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取随机双盲的方法将患者均分2组(n=30)。常规治疗组给予脱水剂、脑细胞保护类药物,全程监控血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维持酸碱平衡状态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的早期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92例患者的发病年龄,癫痫发作类型,梗死部位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后继发的早期癫痫的病情和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脑梗死病情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而加重、上升。癫痫的发生多继发于脑叶梗死的患者,结论 在脑梗死病情及并发症得到有效地控制后,癫痫亦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刘北向  李迪  罗龙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3-1264,1271
目的 研究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发病12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6例,对照组37例,疗程14d,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 溶栓治疗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91.07%;症状出现后3h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73.6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10.81%,总有效率75.67%。结论 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孙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03-220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治疗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治疗组入院时、治疗1周和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治疗组入院时钾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血清钾浓度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中丘脑病变者血钾浓度下降最明显(P<0.05);(3)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示与血钾浓度变化有明显相关性(r=0.91,P<0.05)。结论: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有关,丘脑病变者最容易出现低血钾;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血清钾离子浓度有一定相关性,低血钾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于血钾正常者,早期补钾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标志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以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按入院时间顺序对60例脑梗死患者、35例脑出血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超早期康复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脑梗死患者55例,脑出血32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2周及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ADL评分。结果超早期康复治疗患者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超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