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膝关节及腰背肌筋膜炎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膝关节及腰背肌筋膜炎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针刀治疗1个疗程后,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6例膝关节及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治愈15例,显效21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结论:小针刀术在膝关节及腰背肌筋膜炎治疗上具有手术切开和针灸的双重功效,能够调节力学平衡,通络活络,改善患者局部血运,从而能够快速解除患者腰背部和膝关节的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彭氏分筋推拿疗法与常规推拿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腰背肌筋膜炎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彭氏分筋推拿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疗法治疗。2组每次治疗20 min,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对VAS评分和ODI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彭氏分筋推拿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其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结合Tergumed系统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Tergumed系统训练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及腰背肌后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等长肌力(isometric strength,IM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DI指数、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腰背肌后伸ROM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腰背肌后伸IMS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结合Tergumed系统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腰背肌活动度及肌力。  相似文献   

4.
小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独特疗效。方法把6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为针刀组,对照组为理疗组。结果针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具有疗效持久可靠,费用低,见效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冉维佳  于洋 《中医学报》2019,34(11):2454-2458
目的: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经筋组患者先进行足太阳经筋触诊,确定结筋病灶点部位后按照毫针针刺的流程施治,常见结筋病灶点为环跳次、志室次、肓门次、腰椎横突、白环俞次、中膂俞次、膀胱俞次、小肠俞次、关元俞次、大肠俞次等;对照组选择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委中为主穴辨证施治。两组均每天1次,共治疗8周。观察记录0周、2周、4周、8周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病例完成情况、安全性评价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筋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自第2疗程开始两组VAS、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治疗方案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时间因素发挥的作用在两种方案上有差异,经筋组随着疗程延长(尤其在4周后),评分改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持续治疗时间超过4周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艾盒灸联合筋伤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针刺、艾盒灸联合筋伤膏治疗,对照组予醋氯芬酸分散片口服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身体损害指数(PII)评分;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的复发率(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25/32),治疗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为31.25%(10/32),治疗组为9.38%(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PII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艾盒灸联合筋伤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腰背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动力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力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动力灸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占81.0%),好转5例(占13.9%),无效2例(占5.6%),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25例(占69.4%),好转4例(占11.1%),无效7例(占19.4%),有效率为8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动力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热式银质针(简称内热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热针组36例,电针组36例,21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内热针组愈显率88.9%,总有效率97.2%,优于电针组愈显率58.3%和总有效率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热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电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波形电针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疏密波组及连续波组各40例,针刺得气后,颈夹脊穴上接G9805-C低频电针治疗仪,选择不同波形治疗,疗程20次。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疼痛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疏密波组优于连续波组(P0.05)。各疼痛指标比较:疏密波组PRI、VAS、PPI评分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连续波组(P0.05)。结论:低频疏密波和低频连续波电针法均能改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状况、降低其疼痛程度,低频疏密波电针法对其改善效果优于低频连续波电针法(P0.05),在降低其疼痛程度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扶他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门诊32例慢性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服用扶他林等消炎镇痛药;治疗组给予体外发散式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和服用扶他林等消炎镇痛药。治疗组接受2周的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两周为1个疗程)和扶他林药物口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观察。同时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改良Macnab标准:对照组优良率达到66.7%,治疗组优良率达到85.7%,全部病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具有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患者疼痛更加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体外冲击波联合扶他林治疗慢性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颈夹脊、腰夹脊为主穴的穴组对颅鸣症状的治疗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颅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电针组31例、前列地尔组31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颈夹脊、腰夹脊,头部阿是穴,配合风池、安眠穴治疗,30min/次,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西药组注射用前列地尔,2ml:10μg入壶,加250ml氯化钠注射液,1次/d,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采用颅鸣分级评分、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进行疗效评估及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颅鸣症状均有改善,电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西药组为77.42%。治疗后采用颅鸣分级评分、TCD检查评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电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用颈夹脊,腰夹脊加头针为主穴的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颅鸣患者症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及夹脊穴治疗胸腰段陈旧性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胸腰段陈旧性压缩性骨折疼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刺督脉穴和华佗夹脊穴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每组各25例。疗程均为3周,治疗为每日一次。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督脉及夹脊穴治疗胸腰段陈旧性压缩性骨折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医用三氧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医用三氧联合利多卡因痛点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与复方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混合液痛点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2/5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三氧联合利多卡因用于腰背肌筋膜炎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针刀(浮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刀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未能按要求完成治疗,其余77例均按要求完成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浮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针灸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为9.7%,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枢经推拿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枢经推拿组50例与常规推拿组50例.枢经推拿组选取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下肢足少阳胆经和足少阴肾经循行处施术,并点按环跳、风市、阳陵泉,然谷、太溪、阴谷等穴,最后擦法放松.常规推拿组参照《推拿治疗学》确定推拿方法,两组均隔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7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枢经椎拿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常规推拿组为68.8%(33/48),枢经推拿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组(P<0.05).结论 枢经推拿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配合频谱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频谱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86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注射结合周林频谱仪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3例,与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扶他林乳胶剂外用43例对照,2组均治疗10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2组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4.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可以降低血粘度、TXA2、血小板聚集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频谱治疗肩背肌筋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生物陶瓷火罐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确诊为背肌筋膜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人,一组选取阿是穴2处刺络放血、痛点肌肉起止点及膀胱经吸拔生物陶瓷火罐共10枚,留置10 min,隔天1次,共15次,30 d;另一组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200 mg,日1次,共30 d.结果 疗程结束后及3月后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tthel指数及SF-36、PCS及MCS评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数值有上升趋势.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但治疗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陶瓷火罐结合刺络放血可有效改善背肌筋膜炎症状,减少复发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配合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改善供血、营养神经为主要原则,给予静脉注射治疗,每日1次。7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眩晕评分的对比中,两组治疗后评分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去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在眩晕评分的对比中,两组治疗后评分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能显著改善CSA患者眩晕及头颈部疼痛的症状,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电针夹脊穴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9月来浙江省人民医院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夹脊穴组、核心稳定训练组和电针夹脊穴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组(结合组),每组30例,治疗4周。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6,P=0.204),治疗后,三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三组间治疗后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35.396,P=0.000)。治疗后,核心训练组和电针夹脊穴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结合组治疗后JOA评分和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核心训练组和电针夹脊穴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846),结合组的疗效最佳,其次是电针夹脊穴组和核心训练组。结论相比于电针夹脊穴或核心稳定训练的单一治疗,结合两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更能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神经症状对疗效、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神经症状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基础上电针夹脊穴治疗组(电针夹脊穴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脊髓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和常规治疗组相比,电针夹脊穴组患者的脊髓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电针夹脊穴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0.0%(24/30)(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4/30)、6.7%(2/3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电针夹脊穴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比例53.3%(16/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30.0%(9/30)(P0.05),低比例6.7%(2/3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36.7%(11/30)(P0.05),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比例40.0%(12/30)、33.3%(10/3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神经症状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