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 构建壳聚糖(CS)包覆异甘草素脂质体(ISL-Lip),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并对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抗肿瘤效果和细胞摄取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ISL-Lip,并利用CS与脂质体(Lip)间的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制备壳聚糖包覆异甘草素脂质体(CS-ISL-Lip)。利用透射电镜观察ISL-Lip和CS-ISL-Lip的形貌,利用纳米粒度仪测定ISL-Lip和CS-ISL-Lip的粒径分布和表面电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ISP的标准曲线,结合超滤法检测ISL-Lip和CS-ISL-Lip的包封率,透析法研究ISL-Lip和CS-ISL-Lip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对CS-ISL-Lip进行荧光标记,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研究肝癌细胞HepG2对CS-ISL-Lip的体外细胞摄取情况。利用MTT法研究CS-ISL-Lip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效果。结果 ISL-Lip和CS-ISL-Lip均呈球形,分散性良好。CS对ISL-Lip进行表面包覆后其平均粒径由(138.4±0.4)nm增加为(147.8±1.6)nm,表面电位由(-12....  相似文献   

2.
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选用不同的脂质材料制备不同电性和粒径的紫杉醇脂质体,考察其体外药物释放特性。通过细胞摄取实验研究不同表面性质脂质体在肝肿瘤细胞系中的摄取。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显示,48 h累积释放量均不超过30%,具有缓释特征。采用MTT法考察了制剂的细胞毒性,发现紫杉醇质量浓度低于50 μg/mL时,细胞48 h存活率不低于80%。比较了两种肿瘤细胞摄取能力的差异,并测定了肝肿瘤细胞BEL-7402细胞和HepG2细胞48 h内对药物的摄取。结果表明,随着制剂粒径的减小和表面Zeta电位的增大,细胞摄取药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基于α-生育酚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EL的眼用混合胶束,并负载抗菌药物伏立康唑(TPGS-EL/VRC),探讨该纳米胶束的眼部药物递送性能及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效果。方法 薄膜水化法制备TPGS-EL/VRC混合胶束,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与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其形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和鸡胚绒毛尿囊膜(HET-CAM)试验评价TPGS-EL/VRC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角膜上皮细胞(HCE-T)对纳米胶束的摄取能力及细胞摄取途径。通过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和抑菌环试验评估纳米胶束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的抗菌能力。结果 TPGS-EL/VRC混合胶束粒径为(109.63±0.25) nm,电位为(-29.3±0.20) mV,呈球形粒子,对VRC具有较好的包封率。纳米胶束对HCE-T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TPGS-EL混合胶束有效提高了HCE-T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为溶液组的5.8倍。在两种体外培养模型中均表现出更好的抗白色念珠菌能力。结论 TPGS-EL/VRC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制剂学性质及生物相容...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疏水性乙酰普鲁兰作为纳米药物载体负载表阿霉素的可行性.②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负载表阿霉素的PA纳米粒,并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特征和细胞摄取进行研究.③结果 载药PA纳米粒为球形,载药量随乙酰基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加,药物体外累积释放量随乙酰基取代度增高及释放介质pH降低而加快;与KB细胞(口腔上皮癌细胞株)温育2h,纳米粒中药物主要位于细胞浆,而游离药物主要位于胞核.④结论 溶剂扩散法制备负载表阿霉素的PA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高,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并可被肿瘤内吞入细胞.  相似文献   

5.
合成叶酸-白蛋白靶向材料,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蛋白包覆阳离子脂质纳米载体(BSA-cNLCs)和叶酸-白蛋白包覆阳离子脂质纳米载体(FA-BSA-cNLCs)。对两者粒径、外观、包封率、载药量、体外细胞摄取、血液和肿瘤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BSA-cNLCs和FA-BSA-cNLCs粒径分别为81.4和79.8 nm,Zeta电位分别为+5.12和+3.74 mV,透射电镜照片表明两者均为圆整的类球形结构。两者紫杉醇包封率都大于97%,载药量在3.7%左右。体外细胞试验证实,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对FA-BSA-cNLCs的摄取显著高于BSA-cNLCs,说明FA-BSA-cNLCs对SKOV3具有明显的靶向性。血液及肿瘤药代动力学显示两者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无明显差异,证实表面修饰叶酸不影响制剂的体内行为。药效学试验显示,BSA-cNLCs和FA-BSA-cNLCs抑瘤率分别为72.08%和80.75%。可见FA-BSA-cNLCs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内外抗肿瘤疗效,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凝胶为纳米载体,荷载抗肿瘤成分槲皮素,以增加药物对MCF-7细胞的毒性和细胞摄取。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PNIPAm合成工艺,红外光谱进行结构确证;单因素试验优化载槲皮素纳米凝胶(Que-PNIPAm)处方及工艺,分别对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进行表征并考察体外释放行为;CCK-8法考察纳米凝胶对MCF-7细胞的毒性;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纳米凝胶的MCF-7细胞摄取作用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抑制剂法考察其细胞摄取机制。结果?Que-PNIPAm的粒径为(166.1±2.87) nm,载药量为3.18%;电镜下纳米粒子呈类球形、粒径分布均匀;载药纳米凝胶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原药,且42℃下显示出更高的细胞摄取效率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秋水仙素与2-去氧葡萄糖对细胞摄取有抑制作用。结论?制备的载药纳米凝胶粒径小,具有温敏特性,能够显著增强药物被细胞摄取能力及肿瘤细胞毒性,MCF-7细胞对PNIPAm的摄取机制为微管蛋白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主动靶向乳腺癌的pH响应负载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的纳米粒子,并考察其理化性质、载药和药物缓释特征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靶向和杀伤效果.方法 采用纳米沉淀法和基于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的表面修饰方法制备主动靶向MCF-7细胞的载DTX的叶酸(folic acid,FA)和PDA修饰的胆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子(DTX-loaded CA-PLGA@PDA-PEG-FA/NPs);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纳米粒度仪分析纳米粒子的粒径和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情况;采用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纳米粒子的载药率、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曲线;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负载荧光探针的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摄取;采用MTT法研究载药纳米粒子对MCF-7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DTX-loaded CA-PLGA@PDA-PEG-FA/NPs呈“核-壳”结构,水合粒径为(166.4±3.9)nm,zeta电位为(-11.7±3.8)mV,载药量为(9.67±0.45)%,包封率为(88.32±3.10)%,在pH5.0的释放介质中药物释放较在pH7.4的释放介质中快,XPS分析结果显示PDA和叶酸在纳米粒子表面的修饰,MCF-7细胞摄取的主动靶向的纳米粒子多于未连接主动靶向配体的纳米粒子,载药主动靶向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明显优于DTX的临床制剂泰素帝(R).结论 主动靶向乳腺癌的pH响应的载药纳米粒子表现出良好的主动靶向性和MCF-7细胞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MSN)作为药物载体已成为纳米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以无序孔道的MSN为载体,以溶剂吸附法负载化疗药物紫杉醇(PTX),从而制备得到PTX@MSN。考察了PTX@MSN的理化性质、药物体外释放行为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TX@MSN载药量为(23.76±1.14)%,在水性介质中分散良好,粒径约为250 nm,电位为-(8.01±1.81)mV。PTX@MSN具有药物缓释特性,24 h后PTX累积释放率为(23.62±2.15)%。细胞毒性结果显示,空白MSN生物安全性良好,而PTX@MSN组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市售Taxol组强。本研究为MSN递送抗肿瘤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化番茄外泌体提取工艺,初步探索番茄外泌体作为纳米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蔗 糖密度梯度法提取番茄外泌体;动态光散射仪和透射电镜鉴定外泌体纳米粒子特征;用MTT 法检测外泌体 对A549、A2780 及HONE1(EBV+)3 种肿瘤细胞的毒性。构建外泌体携带模型药物DiI 和目的基因反义 EBV-miR-BART7-3p 的纳米药物,考察其细胞摄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因药物的沉默 效果。结果 优化工艺可获得具有纳米粒径的高收率外泌体(1.31 g/kg),呈球形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并对细 胞无毒性。外泌体构建的纳米药物可被细胞摄取并分布于胞浆。外泌体负载基因可有效降低目的基因的表达 水平(P <0.05)。结论 多步差速离心法和蔗糖密度梯度法可优化番茄外泌体的提取工艺,番茄外泌体可作 为优良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0.
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表征.方法:以超声-溶剂沉淀法制备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利用激光纳米粒度测定仪、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其形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透析法研究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体外溶出行为.结果: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冻干粉载药量为(14.7±1.1)%,包封率为(88.1±6.4)%.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105.8±5.2)nm,多分散指数为0.21±0.08,Zeta电位为-(15.5±0.1)mV,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18.5±7.4)nm,多分散指数为0.18 4±0.09,Zeta电位为-(15.9±0.2)mV.伊曲康唑以无定形被白蛋白包裹.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36.900 4 t1/2-8.712 2,r=0.997 7).结论: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简便,有望成为其新型注射给药系统. ±6.4)%.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105.8±5.2)nm,多分散指数为0.21±0.08,Zeta电位为-(15.5±0 1)mV,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18.5±7.4)nm,多分散指数为0.18 4±0.09,Zeta电位为-(15.9±0.2)mV.伊曲康唑以无定形被白蛋白包裹.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36.900 4 t1/2-8.712 2,r=0.997 7).结论: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荆制备方法简便,有望成为其新型注射给药系统. ±6.4)%.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在分娩中对第一产程、总产程和中转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016年在我院产科待产的孕妇2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分娩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导乐陪伴分娩.观察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方式可以帮助孕妇建立分娩的信心,从而提高顺产率,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并且有效的缩短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初产妇实施导乐分娩措施后,其分娩方式所受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产检初产妇26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导乐组,每组均为131例。对常规组产妇实施常规分娩,对导乐组产妇实施导乐分娩。结果导乐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及护理质量要明显高于常规组产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采用导乐分娩,使产妇在分娩时感到安全舒适,持续给予生理和情感中的支持以及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让产妇有一个顺利、满意的分娩经历和结果,进一步提升阴道顺产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住院分娩产妇1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对照组给予会阴保护接生技术进行接生,研究组给予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进行接生.比较两组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产伤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感染率,产前、产时、产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程时间和会阴裂伤程度.结果 研究组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产伤率、产程时间及产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时、产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自然分娩产妇进行接生,能降低会阴侧切率及疼痛程度,并且可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对经阴分娩的影响。方法比较118例导乐分娩组及120例传统模式分娩的对照组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导乐分娩组产妇的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导乐分娩有利于促进经阴分娩,有利于母婴健康,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新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产妇侧卧位分娩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分娩的30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侧卧位分娩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和对照组150例(传统助产方式助产),对比两组的分娩结局与护理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会阴结局、产后42 d Oxford盆底肌力测定结果、并发生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侧卧位分娩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术,能够大大改善产妇分娩,提高产妇分娩预后,降低各种不良损伤发生率,且有利于减轻助产士的工作压力,降低其职业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分娩的93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自由体位分娩)和对照组46例(传统体位分娩),对比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在分娩方式与生殖道损伤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技术大大提升了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了生殖道损伤率和剖宫产率,与传统分娩技术进行比较,自由体位分娩的工作难度比较高,因此在分娩时,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和婴儿进行时时观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与产妇进行沟通,对产妇和婴儿进行悉心照顾,从而使母婴安全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宫妊娠产妇资料,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50例,对比组产妇使用剖宫术分娩,研究组产妇采用阴道试产分娩,分析两组产妇使用不同的分娩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生产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明显(P <0.05)。同时研究组的分娩成功率稍微低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使用阴道试产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可行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