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林敏  钱琦  樊闯  金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84-85,8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1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符合标准的5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寰齿前间距、寰齿后间距、寰齿左右侧间距以及过伸过屈位片寰齿间隙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寰齿前间距与过伸过屈位片寰齿间隙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准确评估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类型及程度以及对临床的治疗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对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和X线片诊断的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894例,分别测量两侧寰齿间隙距离,并取其差值(LADS),同时测量寰齿前间隙(ADI)。结果894例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颈椎张口正位片上LADS均表现为成人>3.0mm,儿童>5.0mm,颈椎侧位片上ADI成人>2.5mm,儿童>4.5mm。结论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是: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关系失常,齿状突偏位,LADS不对称,ADI增大,且不对称情况不能通过头左或右旋转15°来纠正,但须除外骨折、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寰枢关节前脱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张健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201-202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影像表现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300例头颈部有不同临床症状患者采用X线片及CT进行诊断,分析影像表现、结合临床,总结比较可靠的寰枢关节半脱位[1]影像特征。结果:165例单纯寰枢左右间隙不对称,42例寰枢外侧关节间隙及左右不对称伴枢椎棘突偏斜,26例寰齿间隙增宽,后两者影像提示寰枢关节半脱位[2],治疗后复查68例患者原有异常影像表现消失,5例患者表现无变化。结论:结合临床、寰枢关节部分影像表现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为临床提供寰枢脱位、半脱位的确诊依据.②方法行正常人第1、2颈椎序列的CT测量,得出正常数据.另对25例寰枢脱位、半脱位病人的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正常组寰齿关节间隙、齿突与双侧侧块间距差、寰枕线与齿轴线的交角分别为(0.16±0.03)cm、(0.20±0.18)cm、(69.6±5.6)°.25例寰枢脱位、半脱位CT检查表现为寰齿关节间隙>2.0mm,脊椎椎管前后缘连线相错,齿突与寰椎侧块关系双侧不对称,并有寰枢外侧关节位置改变.④结论第1、2颈椎序列的CT扫描对寰枢脱位、半脱位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肉关节振动治疗系统(Pulstar)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Pulstar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改善局部疼痛、减小寰齿前间隙(ADI)及齿状突轴线与寰椎轴线偏移距离等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7%。结论:Pulstar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可有效缓解或消除局部疼痛,其机制可能与纠正局部解剖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观察寰枢关节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影像学解剖,了解寰枢关节的功能特点,为异常病变提供解剖基础。方法:选取6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螺旋CT扫描,体位选择为中立位、最大限度的左旋转位、最大限度的右旋转位,然后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VR重建,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正常中立位,寰枢关节上下关节面基本对齐。轴位53例枢椎齿状突位于寰椎前弓后方的中间位置,两侧距离对称。7例寰齿侧间隙不对称。左旋位寰枢关节吻合面分离2/3。右旋位寰枢关节吻合面分离2/3。结论:颈椎在不同的旋转功能状态下,以寰枢侧关节移动为主,以寰齿关节移动为辅,正常情况下,寰齿侧关节间隙可以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寰枢关节损伤CT征象,探讨其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47例,采用2mm层厚和间隔行寰、枢椎(含寰枢关节)薄层CT扫描,3例行平扫后增强CT扫描,部分病例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三维图象重建,观察骨折情况及椎管内、椎旁损伤受累细节,测量寰枢关节前间隙宽度及齿状突偏移度。结果:13例共见19处骨折,部位分别为齿状突、寰椎侧块、枕骨、枢椎椎板、棘突等,寰枢关节脱位23例,其中单纯性脱位16例,旋转性半脱位7例,11例合并椎旁血肿,2例见椎动脉受压,5例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CT具有快捷、安全、密度分辨率高等优点,可明确急性寰枢关节损伤细节,对制定治疗方案及估价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8,(2):133-134
目的探讨成人外伤后表现为颈部疼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寰齿侧块间距(LADI)不对称与寰枢椎半脱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所有96例急诊诊断为"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行颈椎牵引、颈部支具固定等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寰椎侧块与枢椎齿状突之间的关系。结论成人外伤后出现颈部疼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寰椎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不对称不一定都诊断为"寰枢椎半脱位",须联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的精确测量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齿突侧块间距在儿童寰枢椎固定性旋转半脱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笔者医院收住的42例寰枢椎固定性旋转半脱位患儿及45例正常儿童的寰枢椎CT资料,分析患儿组寰枢椎相对旋转角与齿突侧块间距差的相关性并比较患儿组与正常组齿突侧块间距不对称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患儿组寰枢椎相对旋转角与齿突侧块间距差无明显相关(r=-0.29,P=0.06);正常组与患儿组齿突侧块间距差不对称(≥1mm)发生率无明显差异,x2 =2.52,P>0.05.结论 齿突侧块间距差≥1 mm不适合作为儿童寰枢椎固定性旋转半脱位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32例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与CT片,提出CT在以下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或优于常规X线和断层摄影:1 明确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2 了解半脱位的方向、程度和旋转角度,并作为半脱位的分型依据;3 显示寰枢椎椎管变化对脊髓的压迫以及寰枢椎周围软组织的病损情况;4 寰枢椎横突孔变化对椎动脉供血的可能影响;5寰枢椎发育畸形的直接观察。同时也指出CT的局限性:缺乏对寰枢外侧关节的显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寰枢椎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率。方法:对30例寰枢椎损伤病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MIP、SSD重建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其对寰枢椎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单纯寰枢椎脱位9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2例,枢椎骨折4例,其中骨折伴寰枢椎脱位8例,寰椎前、后弓骨折共5例。结论:MPR可准确测量碎骨片大小、移位、方向和程度,但在立体感和整体感方面较SSD、MIP差,笔者认为三维重建中,MPR应用范围最广,显示效果也最好,着重推荐采用MPR和SSD、MIP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寰枢椎损伤可达到最满意的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12.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2月-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30例得到完整随访资料的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的新鲜锁骨外端不稳定骨折23例,陈旧性锁骨外端骨折骨不连患者2例,Tossy grade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5例。结果:3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46个月,平均27.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疗效优28例,良2例。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固定牢靠,不损伤关节面,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421例7个月以内的婴幼儿(842个髋关节)行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通过观察骨性髋臼、骨性髋臼外侧缘、软骨性髋臼形态及测量α、β角,对髋关节进行Graf分型,探讨高频超声作为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的诊断工具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的价值。结果:检查7个月以下婴幼儿421例(842个髋关节),其中,正常髋关节370例(740个髋关节),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14例(28个髋关节),全脱位8例(16个髋关节),发育不良29例(58个髋关节)。结论:超声波具有无创、无射线的特性,且检查方便,无禁忌证,可以重复应用,可作为对新生儿进行筛查工作的首选检查,还能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锁骨钩钢板(CHP)与克氏针内固定术(TBF)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患有肩锁关节脱位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46例,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患者50例,术后平均随访一年(9—32个月进行随访,平均为12个月)。根据Karlsson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恢复评定。观测两组术后优良率及并发症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P组的优良率为(98.00%)明显高于TBF组的优良率(71.74%),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TBF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相比具有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机率小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有优点,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较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袢钢板在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RockwoodⅢ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带袢钢板(A组)和锁骨钩钢板(B组)治疗,重建喙锁韧带.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35~60d,肩关节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度,术后第1、3个月,A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89.8±6.2)分、(98.3±2.0)分,B组分别为(84.0±5.8)分、(96.2±2.2)分.术后带袢钢板组的肩关节评分高于锁骨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是治疗RockwoodⅢ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性方法,复位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带袢钢板异物反应小,无需取出,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III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的22例RockwoodIII--V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III型7例,IV型10例,V型3例,VI型2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度、X线、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术后3月、6月患肩功能.结果 22例不同分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55 min;无钢板断裂、脱出,再脱位,肩峰撞击、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术后3月、6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值分别为(90.06±3.7)分、(95.12±1.6)分.结论 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III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具有良好疗效,且操作简便迅速,术后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恢复肩锁关节脱位生物学稳定的弹性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9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1例。按Rockwood分型:Ⅲ型21例。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3个月,即10.1±1.4个月,按Lazzcano功能评分:优13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85.7%。无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应力骨折。结论:锁骨钩钢板是一种治疗Rockwood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杨帆  强洪  王仕雄 《西部医学》2009,21(10):1736-1737
目的总结髋关节脱住伴髋臼骨折的诊断经验。方法对38例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的患者,先行急诊Allis法或Bige-low法整复,整复后若复住不良、移位大者,再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或根据病情及合并症情况,选择髓内钉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7年,以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8例中获1~7年随访结果者34例(89.47%),综合疗效评定结果:优27例(79.41%),良3例(8.82%),可2例(5.88%),差2例(5.88%),优良率为88.23%。结论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时,既要处理好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又要处理、治疗合并伤,方可有利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优良率。  相似文献   

19.
唐相君  罗娟 《四川医学》2011,32(5):788-79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风险因素及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A组)。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10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组(B组),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 A组发生关节脱位为7例,发生率为8.3%,B组发生关节脱位为2例,发生率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LARs韧带"(简称LARs韧带)固定治疗肩锁关节急性TossyⅢ型(完全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法国产LARs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10例,所有病例均用LARs韧带固定、修复喙锁韧带。选择Karlsson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规律随访,术后2~3周所有病例肩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优良率100%;术后X线拍片无肩锁关节再脱位;本组患者术后切口未出现明显疼痛、肿胀及渗液反应。结论:应用LARs韧带治疗肩锁关节急性完全性脱位可恢复解剖重建,恢复肩锁关节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