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能.方法 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10 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将丝素.壳聚糖混合膜制作成神经导管,用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面神经修复段的解剖形态,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随时间推移,兔面神经缺损成功再生.结论 丝素-壳聚糖神经导管可有效促进兔面神经缺损修复并引导神经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有效地反映神经缺损修复的功能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几丁质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在16只新西兰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上分别造成8mm缺损,左侧用管腔内注入NGF的几丁质管修复,右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8周和16周分别取8只动物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的再生神经已通过近远中吻合口,神经纤维密集成束;术后16周,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神经纤维束增粗,形态接近于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轴突总截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GF几丁质管可为免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含神经营养因子NTN的几丁质涂层的PGLA神经导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雄兔的两侧面神经下颊支分别造成10 mm的缺损,右侧用管腔内注入NTN的几丁质涂层的PGLA导管修复,左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5、10、14周,分别对兔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5周,实验侧神经传导速度未测出;术后10周和14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的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侧术后10周,再生神经中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术后14周,再生神经中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形态接近正常神经.结论:含NTN的几丁质涂层的PGLA导管可为兔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用人发角蛋白(HHK)制成的导管对大段缺损的周围神经的修复效果。方法将25只新西兰兔分成3组,对照组不接受手术;另2组切除胫神经10mm,分别用缝合线(无HHK组)和HHK导管(HHK组)连接神经两断端,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92d经电生理检查,HHK组较无HHK组功能恢复快。解剖观察发现,神经两断端之间以及HHK导管的腔隙被白色新生组织充满,人发部分消失,残余的人发易脆易断。在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大量再生的雪旺细胞和较幼稚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无序排列,人发被初步降解。术后1年,人发被完全降解,神经缺损部位修复完好。结论 HHK导管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跨过10mm的缺损间隙,从而修复神经缺损。HHK是制作神经导管的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生物型神经导管桥接兔面神经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生物型神经导管在桥接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自体腓神经移植组,B组为神经导管组,各组24只,每组内设3小组,每小组8只.术后观察动物面部胡须及肌肉运动情况并进行评分,第4,8,16周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后处死动物取标本行组织HE及神经纤维染色.结果:术后早期各组动物患侧面瘫表现,上唇运动明显减弱,患侧胡须由水平垂向后下方,2 wk左右患侧面部轻度萎缩,但自8wk后A组及B组动物上唇及胡须运动部分有改善,至16 wk时两组动物患侧的上唇胡须运动幅度、节律及肌萎缩现象基本恢复.两组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在第10,12,14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体解剖发现B组术后8 wk神经导管部分吸收,与周围粘连不明显,术后16 wk神经导管大部分吸收,可见新生神经纤维.术后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16 Wk时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随时间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及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均逐渐增加,且两组变化趋势不同,A组增长趋势较快.HE染色及神经纤维染色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B组再生神经纤维逐渐趋于成熟,结果稍逊于A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结果显示各组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经纤维数目逐步增加,在8,16 wk时A组神经纤维数目高于B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型神经导管对面神经短距离缺损能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有可能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经生物工程处理的静脉导管为支架,应用兔为动物实验对象,观察该方式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特点。【方法】54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实验兔分别应用静脉导管及自体神经移植吻合修复面神经损伤,手术后行大体观察、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切片组织学检查。【结果】活体动物手术后观察,静脉导管侧胡须运动、上唇口轮匝肌运动及其运动幅度比自体神经组稍多;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术后10周和15周时静脉导管侧和自体神经侧均可引出神经动作电位,静脉导管侧的神经传导速度平均值均高于自体神经侧;术后10周,各兔再生神经组织化学染色,静脉导管侧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并见分裂成熟的面神经结构,自体神经侧染色的神经纤维分布稍稀疏,再生的有髓神经结构不完全成熟。【结论】利用生物性天然静脉导管,经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克服了天然生物材料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比应用自体神经移植更有利于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去抗原同种异体静脉套接修复兔面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经生物工程处理的静脉导管为支架,应用兔为动物实验对象,观察该方式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特点?【方法】 54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实验兔分别应用静脉导管及自体神经移植吻合修复面神经损伤,手术后行大体观察?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切片组织学检查? 【结果】 活体动物手术后观察,静脉导管侧胡须运动?上唇口轮匝肌运动及其运动幅度比自体神经组稍多;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术后10 周和15周时静脉导管侧和自体神经侧均可引出神经动作电位,静脉导管侧的神经传导速度平均值均高于自体神经侧;术后10周,各兔再生神经组织化学染色,静脉导管侧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并见分裂成熟的面神经结构,自体神经侧染色的神经纤维分布稍稀疏,再生的有髓神经结构不完全成熟? 【结论】 利用生物性天然静脉导管,经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克服了天然生物材料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比应用自体神经移植更有利于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稳定、制作简便、重复性好的兔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结合动物行为学观察、神经电生理及组织染色技术进行评价,为探讨面神经损伤后促进面神经再生修复的相关因素提供模型基础。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0只,设动物两侧自身对照,分为两组,各组10侧:左侧为健侧对照;右侧为患侧制作面神经上颊支缺损,即节段性切除该神经使其缺损6 mm。术后观察动物面部两侧胡须及肌肉运动情况,2周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组织HE染色。结果 术中解剖面神经所见:面神经干于腮腺前缘或稍前方分出上、下颊支,二者前行于咬肌筋膜表面,面横动脉伴行,横跨咬肌前缘和面前静脉,向前下发出数支细小分支,分布于鼻部、上下唇部及面部表情肌。术中测量面神经上颊支直径约为 (1.8±0.5) mm。术后动物右侧啜唇及胡须运动较健侧明显减弱,2周时可见右侧面部轻度萎缩。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患侧分值为0.14±0.33,与健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2周电生理检查刺激患侧面神经断端中枢侧,不能引起同侧上唇方肌收缩。健侧组正常面神经阈强度(0.83±0.27) V,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最大波幅为(8.85±1.31) mV,神经传导速度为(37.66±3.14 )m/s。组织染色显示健侧组正常面神经上颊支纤维呈长条形,平行排列,其外被有髓鞘、雪旺细胞及基底膜,神经纤维束被束膜包裹,神经纤维有神经内膜包裹。患侧组面神经断端可见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少量雪旺细胞增生,断端部分脱髓鞘改变,神经束内的神经纤维轻度回缩。 结论 建立的兔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稳定均一,可重复性好,制作简便实用,结果与自身对照,较其他模型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误差,评价方法系统、可靠,为进一步研究面神经损伤后促进面神经再生修复的相关因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雪旺细胞和壳聚糖复合胶原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拟探索一种实验性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质量和速度的方法。术后8周、12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神经示踪等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术后8周、12周实验组大鼠新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缺损部位,手术局部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Ⅱ及对照组Ⅲ,与对照组Ⅰ相近。结果提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面神经缺损后,经自体静脉桥接修复,并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神经再生所受到的影响.方法 面神经缺损模型采用大耳白兔加以建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人造兔面神经缺损,采用其自体静脉桥接,然后在桥接体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经人造兔面神经缺损,采用其自体静脉桥接,然后在桥接体内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后l00d将2组兔处死,并对修复的兔面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测,进而进行组织学观察,以达到对缺损神经再生情况进行评价的目的.结果 神经再生及修复表现在2组实验动物均有存在,知识在程度上显现出不同.电生理检测显示,实验组神经传导的速度更快;而组织学检查则显示,实验组无论是再生神经纤维数量还是质量上,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对缺损面神经的再生、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活性的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大鼠面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 HD  Zhou L  Tian HB  Tia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6):3302-3306
目的探讨胶原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基因转染的许旺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管复合构建的人工神经导管在修复面神经缺损方面的优势。方法利用乳鼠臂丛神经和坐骨神经取材,双酶消化法培养许旺细胞,PcDNA3.1(+)/GDNF质粒通过脂质体转入许旺细胞。与PLGA管构建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神经导管。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直接缝合(A组),未转染的许旺细胞与PLGA管(B组),转染的许旺细胞与PLGA管修复面神经缺损(C组)。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面神经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髓鞘厚度测量。结果C组的面神经肌电图较A,B组恢复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之间神经肌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髓鞘厚度均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NF基因转染的许旺细胞复合PLGA管构建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神经导管在修复面神经缺损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LGA神经导管内移植雪旺氏细胞(SCs)对猫颅内段动眼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2只家猫随机分为3组,导管组10只,SCs组10只,对照组2只。右侧动眼神经制作4 mm缺损后,分别用PLGA导管、PLGA导管+SCs悬液修复,对照组不修复。14周时处死动物,取远端再生神经,用光镜、电镜观察及轴突图像分析评估修复效果。结果:术后14周时,导管组有7只猫,SCs组有8只猫右侧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神经连续性恢复;对照组无恢复。导管组及SCs组再生神经有髓纤维的数目分别为(8 760±597)(、10 255±1 271),导管组及SCs组再生神经平均轴突直径为(4.16±0.30)um、(4.59±0.34)um;两组间纤维数目、轴突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A导管内移植同种异体雪旺氏细胞悬液能促进猫颅内段动眼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3.
人发角蛋白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索用人发角蛋白(HHK)制成的导管对大段缺损的周围神经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25只新西兰兔分成3组,对照组不接受手术;另2组切除胫神10mm,分别用缝合线(无HHK组)和HHK导管(HHK组)连接神经两断功能恢复快,解剖观察发现,神经两断端之间以及HHK导管的腔隙被白色新生组织充满,人发部分消失,残余的人发易脆易断。在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大量再生的雪旺细胞和较幼稚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无序 排列,人发被初步降解,术后1年,人发被完全降解。神经缺损部位修复完好。结论 HHK导管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跨过10mm的缺损间隙,从而修复神经缺损,HHK是制作神经导管的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1β(IL-1β)激活后的许旺细胞与人发角蛋白复合培养构建人工神经桥接体,修复神经缺损.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的许旺细胞经IL-1β激活前、后与细胞外基质凝胶修饰的人发角蛋白进行三维方向的共培养而构建成人工神经桥接体,移植入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许旺细胞,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许旺细胞与人发角蛋白共培养情况,原位杂交法观察人发角蛋白降解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坐骨神经内的表达,移植术4周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结果 经IL-1β激活后的许旺细胞能更好地黏附于人发角蛋白表面,进行分裂、增殖.3~4周,桥接体内的人发角蛋白开始降解,其周围可见IL-1β激活后的处于增殖分裂期的许旺细胞NGF表达强阳性,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提前.结论 经IL-1β激活后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修饰的人发角蛋白复合培养构建成人工神经桥接体,具有修复神经缺损的同时还能够加速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将经化学去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预血管化处理后移植修复兔长段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以及早期血管化移植体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雪旺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后种植于经化学去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段中,形成预血管化的神经复合体并将其用于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组),对照组移植体中单纯种植雪旺细胞无血管内皮细胞.术后4、8、16周对2组动物行肌电图检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然后,手术取材,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坐骨神经再生和髓鞘形成情况,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髓鞘厚度以及有髓神经纤维轴突的直径、数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大体观察,术后4、8、16周2组动物全身及局部均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无论是在足部溃疡恢复,还是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超微结构的恢复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预血管化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移植体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能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Zhang WG  Lü DC  Fu CY  Qü 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65-1068
目的观察壳聚糖复合他克莫司(FK506)缓释鞘管结合3mm小间隙桥接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坐骨神经再生室模型,并保留断端间隙为3mm。实验所用得桥接材料分别是:硅胶管、壳聚糖鞘管、壳聚糖复合FK506缓释鞘管。分别于术后6、8、12周观察桥接材料周围的瘢痕形成及吸收情况,并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腓肠肌湿重检测比较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大体标本观察显示:对照组再生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壳聚糖鞘管组、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神经桥接处较易与周围组织剥离,粘连轻微。6周时各组再生室均尚存;8周时壳聚糖鞘管组、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桥接材料开始吸收;12周时壳聚糖鞘管组、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桥接材料不完整或仅有碎片残留,神经连续性建立,且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评估神经再生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检测指标,壳聚糖复合FK506鞘管组(10.2m/s±0.8m/s、4.3mV±0.3mV、1.9ms±0.4ms)明显优于对照组(4.2ms±0.5ms、1.2mV±0.3mV、7.5ms±0.4mV)、壳聚糖鞘管组(9.5ms±0.3ms、2.7mV±0.3mV、3.1ms±0.4ms),P<0.05。壳聚糖鞘管组虽然各指标均数优于对照组,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壳聚糖复合FK506缓释鞘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在体内稳定2个月以上开始降解,能够明显促进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且降解产物为多糖类,不影响神经再生微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京尼平交联的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为实验组共5只,缺损组对照共5只。术后6个月行电生理学检测,并对再生神经组织和靶肌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术侧均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而缺损组术侧均未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抗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再生神经中段再生轴突分布密集。肌肉三色染色显示,实验组腓肠肌无明显萎缩,亦未见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缺损组腓肠肌明显萎缩,同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术后6个月,京尼平交联含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神经导管,能较好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实现靶肌神经功能的重支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胎盘羊膜包裹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技术的可行性。方法:12只犬分为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和人胎盘羊膜包裹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B)组,每组6只,均建立坐骨神经缺损动物模型。制备人胎盘羊膜和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A和B组分别行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术和人胎盘羊膜包裹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术。术后16周运用电生理学、髓鞘HE染色等观察2组犬移植段神经比目鱼肌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时限、双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术后16周,A组犬足部及小腿红肿;B组犬神经功能恢复,小腿肌肉肌力恢复,犬右后肢能够站立。A和B组犬移植段神经连续性好,B组犬移植段神经周围炎症反应轻。B组与A组相比可见较多雪旺细胞增殖及大量再生的神经纤维。B组轴突密度和比目鱼肌诱发电位波幅、时限明显高于A组(t=10.195、4.825和6.323,P<0.001)。结论:人胎盘羊膜包裹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术可改善神经形态学变化,提高移植神经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神经膜(旧称许旺细胞)与人发角蛋白复合培养构建人工神经桥接体。方法用10μmol/ml BrdU标记体外培养纯化的许旺细胞与ECM凝胶修饰的人发角蛋白进行三维方向的共培养而构建成人T神经桥接体,移植入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皮下、骨骼肌中。S-100蛋门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许旺细胞,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许旺细胞与人发角蛋白的共培养.石蜡切片抗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体外培养纯化的许旺细胞在体内的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能黏附于人发角蛋白上进行良好的生长,移植入神经缺损处4周后,坐骨神经缺损处、皮下、骨骼肌中的桥接体内的人发角蛋白开始降解.黏附于该人发角蛋白上的许旺细胞均见成活并分裂增殖。结论许旺细胞可与人发角蛋白进行三维培养.构建成人工神经桥接体.填补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