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临床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依据中药药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的程度,病理机制等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低毒、平和、服用安全,可以久服等,对其用法、用量不够重视,对中药毒性不够认识,导致中药不良反应(中毒增加),成为药品不安全的隐患。为此,应重视中医药对中药毒性认识,充分合理地利用中药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既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也是临床用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以鼻塞、咳嗽等局部症状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极易向下呼吸道迁延而出现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该病在中医学上称为伤风、外感发热,为肺气不足,肾血不纳所致。中医药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分型防治、内外兼治的方式,能扶正祛邪,补阴固阳,具有突出优势。但中药成分复杂,系统地确定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和机制仍有挑战性。目前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小儿外感、反复上感,治疗手段主要集中于外治法,对于内治法中单味中药或复方成分的协同作用、药效作用、抗炎机理、具体靶点通路均不明确。本研究从中医治疗途径、单味中药和临床复方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上呼吸道感染中药治疗进行阐述,就中药活性成分、单味中药提取物、经典名方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寻求有效药物,开发新型制剂,加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调节脂质代谢、改善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化作用、抗氧化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及灯盏花等活血化瘀中药在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过程中的干预作用,提高疗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对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上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存在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高、耐药及不良反应等问题。中药用药灵活辨证,兼容性强,显示出明显的多靶点效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为治疗消化道肿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从消化道肿瘤的中医学总体认识、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机制研究新手段等方面对中药治疗消化道肿瘤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董锡灿 《肇庆医学》2006,(2):138-139
中药(包括中成药和方剂)历史悠久,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具不良反应屡见不鲜。产生中药不良反应有两个因素:一是来自中药的自身,即中药本身含有的毒性成分,中药配方不合理产生的毒性,用量不当产生的毒性,这是药物因素;二是来自中药作用的对象,即人体因素,包括体质、年龄、性别、皮肤等。  相似文献   

7.
很久以来,人们对大多数中药的毒副作用知之甚少,甚至错误的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然而近年来,因为使用中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毒害作用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为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也为了能引起医药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本文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及毒害作用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张彦萍 《医学综述》2014,20(21):3878-3879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放疗和化疗,而这些方法存在治愈率低、不良反应明显等缺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可以明显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该文主要总结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机制及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价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中医药研究发展,中药治疗得到广泛应用。根据近10年中药治疗研究,剖析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调节雌激素平衡、调节微量元素平衡、促进肠钙吸收、影响细胞因子作用、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调节内分泌作用、修复骨质结构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颖  杨静 《中外健康文摘》2007,4(11):232-233
中药内服法是治疗疾病的常用途径,单凭药物作用而忽视护理,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在患者服药期间,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近日病情变化与所用药物的性能、剂量、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及做哪些准备与应急工作等,只有胸中有数,知常达变,才能施予相应的护理。因此,除应做好一般基础护理外,还应重视分类药物服用期间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的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加工而成的无菌制剂,实践表明,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根据有关资料,现总结以下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发病率居第二位的重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中医药在治疗PD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中药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神经免疫炎症反应、抑制蛋白异常聚集、诱导自噬、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延缓或治疗P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佳维  宋高臣  石秀梅  耿显瑜 《医学综述》2012,18(17):2782-2784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化疗药物的治疗常常伤害正常细胞且伴随免疫功能下降。中药多糖具有肯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近年来,中药多糖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中药多糖的直接作用抑杀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力和增效减毒作用等方面对中药多糖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泡脚治疗高血压的机理。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任继学教授拟定的“降压汤”泡脚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取得了较好疗效。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对“降压汤”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任老认为高血压属中医“风头眩”范畴,与肝肾有关。中药泡脚,药物通过足部吸收,通过对足部经穴及放射区的刺激,从而调整阴阳、改善循环、促进代谢、调整体内脏腑、气血、水火、阴阳偏盛偏裹。调畅气机而降压。透皮吸收药物几乎完全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及不良反应。本疗法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绿色降压疗法,值得推广的中医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15.
马英  刘洋  马莉 《医学教育探索》2012,35(3):237-238
《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系统阐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机制和干预,中药不良反应的因果判断和评价,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并收载了大量的中药不良反应案例。该书具有提纲挈领、内容详实、切合实用等特点,对于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现实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临床中药学专著。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西药治疗糖尿病存在低血糖等多种不良反应,不能阻止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竭,部分药物还存在继发性失效的情况。近年来,一些中药被发现具备降糖作用,对胰岛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轻,易于被患者接受,因此临床对中药治疗糖尿病寄予厚望。文中根据中药对胰岛功能保护的机制,从减少氧化应激,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及促进β细胞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增进胰岛素敏感性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其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药注射剂的种类不断增多,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但是关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时有出现。如何充分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这是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现将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及有些商家(药品或保健品)打出“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广告。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错误地认识。由于药物本身具有两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神农本草经》记载:是药三分毒。《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古代《本经》把中药分上、中、下三品之分,上品药之养命,120种,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药之养性,120种,无毒或轻微毒,多为补养兼攻治疾病;下品药125种,多有毒,不可多服、久服,属寒热、破积聚药物,主治病。古代医家均注意到用药适而可止,以防毒副作用。近些年来,随着中药临床的广泛应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广泛认识,本文就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综述如下。1中药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中药不良反应通常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2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2.1中药本...  相似文献   

19.
中药注射剂一般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中药的许多传统组方比较复杂,制成的注射剂质量难以控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与注射剂中未分离出去的植物蛋白和鞣质类形成的致敏原有关。丹参注射剂中的大量鞣酸作为半抗原可引起机体变态反应。鞣酸进入静脉,回流入心脏后与心肌细胞结合,可引起心律失常,诱发并加重心力衰竭而致死[1]。因此,必须除去中药注射剂中的鞣酸以及蛋白质等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传统方法是水煎醇沉法[2]。另外,通过壳聚糖与鞣酸发生静电架桥作用而絮凝[3]、与蛋白质发生吸附…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即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中药作用于机体伴随着中药的治疗作用同时产生的对治疗疾病无关而对机体有害的一些作用。近来,常见一些中药制剂及含中药的其它商品的说明书或广告中,标明“纯中药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无任何副作用”,“老少皆宜”等等。有古训曰:是药三分毒。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都说明了多数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并且,所谓无毒的药物,是指药性平和,在常用量下不能引起毒、副作用者,但用量过大或用之过久,也可能出现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