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用药剂量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之间的含量及比例差异。方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不同配伍比例(8∶3∶3∶2及5∶3∶3∶2)的葛根芩连汤四中药效组分的含量及比例进行测定,葛根芩连汤中的四种药效组分包括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以及甘草苷。结果当葛根芩连汤中四种药效组分的配伍比例为8∶3∶3∶2时,葛根素的含量和比例比配伍比例为8∶3∶3∶2有所升高,而其余药效组分没有显著性的变化;而在同一种配伍比例关系下,当用药剂量不同时,四种不同药效组分的含量,即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以及甘草苷随着用药剂量的升高而增高,而比例关系并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葛根芩连汤中的四种药效组分,即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以及甘草苷的含量以及比例关系,随着其配伍比例以及用药剂量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变化,这将为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葛根芩连速释微丸中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各指标性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和甘草酸能达到同步释放。方法考察适宜的提高难溶性成分溶出速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备葛根芩连速释微丸,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放曲线。结果黄芩苷、小檗碱、甘草酸与葛根素释放度的f2值分别为52.27、56.13和75.1。结论4种指标性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和甘草酸基本达到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连、黄芩药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肝组织分布规律。方法:黄连、黄芩药对提取物干膏大鼠灌胃给药33 g·kg-1后,应用HPLC测定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在大鼠肝组织中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3%磷酸三乙胺(22∶7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进样体积20μL。结果:建立了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在大鼠肝组织中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该法成功应用于黄连、黄芩药对提取物大鼠灌胃给药后,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灌胃给予葛根芩连微丸后血浆中葛根素、黄芩苷和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单次给药后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方法血浆样品预处理后采用2.5倍乙腈沉淀蛋白,HPLC测定血药浓度。色谱柱为铂金OD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体积分数0.025%H3PO4+体积分数0.035%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结果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79 5~31.795 8、0.084 8~33.915 2、0.055 5~22.200 0μ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葛根素、黄芩苷和小檗碱的定量限分别为0.079 5、0.084 8、0.055 5μg.mL-1。各成分的低、中、高质量浓度溶液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回收率均在75%~120%之间,RSD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葛根芩连微丸血中葛根素、黄芩苷和小檗碱血药浓度同时测定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灌胃给予葛根芩连微丸后血浆中同时测定葛根素、黄芩苷和小檗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 8只SD大鼠灌胃给予葛根芩连微丸后于不同时间取样血样,100μL血浆样品预处理后采用2.5倍乙腈沉淀蛋白,HPLC-UV测定血药浓度。色谱柱为铂金OD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25%磷酸+0.035%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采用DAS3.1.1处理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16.0对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分别在0.0795~31.7958μg.mL-1、0.0848~33.9152μg.mL-1、0.0555~22.2000μ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葛根素、黄芩苷和小檗碱的定量限分别为0.0795μg.mL-1、0.0848μg.mL-1、0.0555μg.mL-1。各成分低、中、高浓度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均在75%~120%之间,RSD均小于15%。葛根素药时曲线为单峰,黄芩苷和小檗碱药时曲线均出现双峰现象。葛根素、黄芩苷和小檗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0.68±0.26)h、(4.49±5.71)h和(3.05±3.29)h,Cmax(1316.85±624.18)μg/L、(7572.07±4059.72)μg/L和(221.52±93.12)μg/L;AUC0→t(7290.70±1284.25)μg/(L.h)、AUC0→t(87038.36±40665.16)ug/(L.h)和AUC0→t(2185.53±386.27)μg/(L.h)。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葛根芩连微丸血中葛根素、黄芩苷和小檗碱血药浓度同时测定的定量分析方法,其药动学研究表明大鼠体内这3种成分,黄芩苷吸收最佳,其次是葛根素,小檗碱吸收较差。  相似文献   

6.
HPLC法同时测定葛根芩连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葛根芩连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45:55),检测波长为264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10.05mg/l~40.20mg/l质量浓度内、黄芩苷在25.20mg/l~100.80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100.5%。结论本方法可用于葛根芩连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37℃下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及其在葛根芩连制剂(汤剂及微丸)中不同pH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为其口服吸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摇瓶-高效液相法测定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及其在葛根芩连制剂(汤剂及微丸)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在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在pH1.2、4.5、6.8条件下,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单一成分的溶解度分别是27.088~ 30.805、0.007~ 11.694、0.181~2.169 mg·mL-1,3种成分在葛根芩连汤剂及微丸中溶解度范围分别是57.518~68.450、11.652~12.416、4.402~5.688 mg·mL-1和2.545~2.922、0.287~0.548、0.332~0.522 mg· mL-1;相应条件下,葛根素、黄芩苷、小檗碱单一成分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范围分别是0.081~0.136、0.689~3.706、0.244~0.579,3种成分在汤剂及微丸中的油水分配系数范围分别是0.290 ~0.603、3.032~10.019、1.110~3.952和0.150~0.217、0.486~8.305、0.440 ~0.838.结论 受到多种成分的相互影响及提取、制剂工艺的影响,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与单一成分相比差异较大.与葛根芩连微丸相比,葛根芩连汤对复方中难溶性成分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可能有利于药物体内吸收,为中药剂改工艺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测定制剂中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为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口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该方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主要成分,考察HPCE指纹图谱的变化,药理指标采用体外抑菌、体内抑菌、解热试验、抗腹泻试验和病理损害模型。结果葛根和黄连降低黄芩苷的含量,黄连降低甘草酸的含量,葛根、黄芩、甘草使小檗碱的含量降低。配伍产生的沉淀,经分析含有黄芩苷、小檗碱、葛根素、甘草酸。各药配伍组合中,以黄连的体内外抑菌活性最强,不同的菌株强度有差异;解热试验中,最佳组合为葛根和黄芩;在抗腹泻试验中,最佳组合为黄连和炙甘草。结论从治疗“协热下利”证来说,全方4味药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加味大柴胡汤煮散,并优选其最佳煎煮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加味大柴胡汤煮散中4种指标成分(芒果苷、芍药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Supfex RP-C18(250.0 mm×4.6 mm, 5.0μm),流动相为甲醇(A)-0.05%甲酸(B),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 mL/min;以4种指标成分含量和得膏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依次考察浸泡时间(min)、加水量(倍)、煎煮时间(min)、煎煮次数(次)等4个因素对加味大柴胡汤煮散煎煮工艺的影响。结果 芒果苷、芍药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试验要求,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1%,97.66%,98.59%,99.09%,RSD分别为0.24%,0.66%,0.19%,0.26%。加味大柴胡汤煮散的最佳煎煮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10 min,加水量6倍,煎煮时间20 min,煎煮次数2次。结论 本试验优选的加味大柴胡汤煮散煎煮工艺合理可行,为加味大柴胡汤煮散及其相关制剂的...  相似文献   

10.
RP-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中黄芩苷和葛根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中黄芩苷和葛根素的RP 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YWG C18色谱柱 (2 5 0mm× 4 6mm ,10 μm) ,黄芩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 -水 -磷酸 (47∶ 5 3∶0 2 )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 :2 80nm ;葛根素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 -水 (2 5∶ 75 )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 :2 5 0nm。结果 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 98 61% ,RSD =2 77% (n =5 ) ;葛根素平均回收率为 10 2 4 % ,RSD =2 70 % (n =5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 ,可作为葛根芩连汤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和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分别考察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温孵时间黄芩苷在0~90 min,汉黄芩苷在0~60 min,黄芩素在0~10 min,汉黄芩素在0~40 min呈线性消除。对照组各成分代谢速率大小顺序为: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对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对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有诱导作用;甘草对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抑制作用,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则呈现诱导作用。结论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可以被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的代谢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泻心汤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2%甲酸水溶液(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6 nm;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这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黄连、黄芩相比,复方中7个成分含量均降低.大黄使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降低,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连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降低,使汉黄芩苷含量增加,对黄芩苷影响不大;黄芩使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降低.结论 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煎液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10 .0统计方法 ,以 HPL C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芩、甘草对方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5 ) ,葛根与黄芩、黄芩与甘草、葛根与甘草对小檗碱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的配伍组皆有沉淀产生 ,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小檗碱。结论 葛根、黄芩、甘草降低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葛根芩连胶囊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 ,乃《伤寒论》葛根芩连汤改剂型而成 ,有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等功效 ,临床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肠炎等症。笔者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方中黄连的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 ,经方法学考察 ,认为本方法准确可行。1 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CS— 930型薄层扫描仪 ,PBQ -Ⅰ型薄层铺板仪 (重庆 ) ,BXT -Ⅰ型薄层点样台 (陕西 ) ,定量毛细管(Deummond) ,硅胶G(薄层层析用 ,青岛海洋化工厂 ) ,盐酸小檗碱对照品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葛根芩连胶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 RP-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的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 SPSS10 .0 ) ,以 HPL 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连对方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葛根、黄连、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不存在两两交互作用。凡是黄连与黄芩的配伍组合皆有沉淀产生 ,并且沉淀中含有较多的黄芩苷。结论 葛根芩连汤配伍中葛根、黄连能降低黄芩苷的含量 ,甘草没有增加黄芩苷的溶出的作用。 p H值的改变可能是含黄连和黄芩配伍煎液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分煎后两药配伍时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黄芩与黄连药材用水分别煎煮提取,分煎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在100℃下加热1 h.离心,取上清液,用甲醇稀释过滤.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水煎液和黄连水煎液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且有新的色谱峰产生.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有明显变化.结论:黄芩与黄连分煎液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成分含量较高的最佳配伍比例分别是1:2和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紫草酸为内标,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三乙胺(22∶7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进样体积20μL。结果: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82.1%~87.1%、80.1%~87.5%,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0%。结论:为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及其主要代谢物对Huh7肝癌细胞株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方法 MTT法确定含药血清组及各代谢物组给药浓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uh7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中各基因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uh7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中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组对P38、JNK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对ERK的表达有下调作用;葛根素组对P38、JNK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对ERK的表达无影响;大豆苷组对P38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对JNK、ERK的表达无影响;大豆苷苷元组对P38的表达无影响,对JNK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对ERK的表达有下调作用(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与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苷元对Huh7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不同,选取葛根芩连汤及其主要代谢物平行研究,更有利于对葛根芩连汤进行深入开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通腑养髓汤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和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通腑养髓汤中芍药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KR100-5-C18柱(25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溶液(B,0.03 mmol/L KH2PO4),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8℃。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色谱图进行分析,并测定主要成分芍药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建立了通腑养髓汤的特征指纹图谱,并指认出了12个共有峰中的2个主要共有峰芍药苷和盐酸小檗碱;芍药苷和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分别为125~4 000μg/m L(r=0.999 9)、18.75~600.00μg/m L(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6%,98.54%,RSD分别为2.29%,1.42%。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为通腑养髓汤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HPLC法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与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Zorbax XDB-C18柱(4.6x150 mm,5um),流动相:甲醇-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比例为0-16.5min,甲醇38%-40%,流速1 ml/min;16.8~18min,甲醇99%.流速1.6ml/min;18.1-22min,甲醇38%,流速1.6ml/min;22.1~23min.甲醇38%,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30℃.结果:盐酸小檗碱在6.8~65.281ug/ml,黄芩苷在31.2-299.521~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7.O%-101.3%,RSD小于2.O%.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蓝芩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