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构建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方法用100μg/0.1ml 博来霉素每天皮下注射6周龄 BALB/ c 雄性小鼠背部皮肤3周,造模组与空白和 PBS 两组为对照组,各组为10只。取注射局部皮肤进行 HE 染色和 Massion 染色,镜下观察和测定各组皮肤厚度、胶原纤维含量,新鲜皮肤组织测定羟脯氨酸和胶原含量。结果3周后造模组较对照组,皮肤增厚变硬,弹性降低,真皮层明显增厚,胶原纤维明显增粗、膨大,毛囊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羟脯氨酸和胶原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符合硬皮病皮肤病理改变,构建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37-41+封三
目的探讨电针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 6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选择16只做空白组,剩余的兔子参照李荟元文献制备增生性瘢痕兔耳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各1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无特别处置,手针组给予针刺刺激,电针组在手针组基础上再予电针刺激,并观察各组瘢痕的颜色、硬度、厚度的变化,于手术后第28、35天每组各随机选取8只兔子处死,切取兔耳瘢痕组织,观察各组HE染色、VG染色、瘢痕增生指数以及RT-PCR法检测TGF-β1、Smad3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比较各组治疗后的变化。结果针刺1周和针刺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在HE染色和VG染色方面,电针组瘢痕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纤维密度的降低程度显著(P0.05),真皮层排列相对规则;在瘢痕增生指数方面和TGF-β1、Smad3的m RNA蛋白表达量方面,电针组明显下降(P0.05)。从治疗时间上看,针刺治疗1周和2周后,各自本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增殖和降低TGF-β1、Smad3的mRNA蛋白表达,因此,通过调节TGF-β1/Smad3信号通路表达是其发生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根醇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Ⅰ、Ⅲ型胶原(COLI、COLⅢ)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4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首次于背部皮下注射纯CCl4每只5 mL/kg,以后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3 mL/kg,每周注射2次,连续8周.8周后将大鼠禁食24 h,然后处死,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黄根醇提物对肝脏组织TGF-β1表达及COLI、COLⅢ水平的影响.结果 黄根醇提物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的Ⅰ、Ⅲ型胶原有少量分布于汇管区、血管壁及胆管壁,着色较模型组少且浅,免疫组化染色呈弱阳性;TGF-β1仅在中央静脉和汇管区有少量浅淡着色,仅微量表达.结论 黄根醇提物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沉积,减少纤维化组织面积,其在肝纤维化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文中关于黄根醇提物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活性氧簇(ROS)成分次氯酸(HCl O)构建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其皮肤纤维化和肺间质病变发生的时效特点。方法 36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至造模组和对照组。造模组随机分3组,每组6只,分别予小鼠背部中央区皮肤皮下注射HCl O 300μl,每日1次,分别持续4、5和6周;对照组随机分3组,每组6只,注射等量PBS,1次/日,分别持续4、5和6周。注射时间结束2周后处死小鼠,取注射部位周围、腹部皮肤及小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和测定各组皮肤厚度、胶原纤维含量,新鲜皮肤组织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3组对照组(4、5、6周)小鼠背部和腹部皮肤均未出现表真皮层增厚和弹性降低,3组间皮肤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连续注射4周HCl O的造模组小鼠背部均出现弥漫增厚,弹性降低,真皮层明显增厚,腹部皮肤真皮层有所增厚;连续注射6周HCl O的小鼠皮肤厚度较4周显著增加(P<0.05),胶原纤维增粗更加明显,并伴有纤维断裂,真皮层炎性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壁增厚甚至闭塞。与对照组相比,连续注射4周的造模组小鼠未见明显肺间质病变,而6周造模肺组织出现肺泡间隔增厚,其间成纤维细胞增生,小血管壁增厚等纤维化表现。3组对照组(4、5、6周)小鼠之间背部皮肤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组织化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背部皮肤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组织化学指数升高,(P<0.05),且6周造模组的表达水平高于4周造模组,(P<0.05)。3组对照组(4、5、6周)小鼠之间背部皮肤的羟脯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背部皮肤的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且6周造模组的表达水平高于4周造模组,(P<0.05)。结论ROS构建的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可出现注射区域外皮肤弥漫纤维化和硬皮病肺间质病变,该模型更加符合硬皮病皮肤和肺部病理改变特点。  相似文献   

5.
阿魏酸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和阿魏酸钠预防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预防组以气管内滴入博来霉素(5mg/kg)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预防组采用阿魏酸钠(150mg/kg)灌胃治疗;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计数,胶原纤维染色检测总胶原纤维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型胶原纤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纤维化模型组肺组织内细胞数、肺内总胶原纤维及Ⅰ型胶原纤维均显著增加;阿魏酸钠预防组与肺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肺组织内细胞数、肺内总胶原纤维及Ⅰ型胶原纤维均显著降低。结论:阿魏酸钠能有效地减轻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对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电灼损伤胆管致胆管瘢痕狭窄动物模型,观察大网膜脂肪组织对胆管瘢痕狭窄的作用.方法 25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A、B、C3组,胆管电灼损伤处未用大网膜包裹A组、大网膜包裹B组及假手术C组,术后30 d通过观察胆管瘢痕大体形态和HE染色光镜下大网膜脂肪对胆管瘢痕狭窄的作用.结果 AB2组胆管在大体形态上均可见损伤处形成狭窄,狭窄以上胆管扩张,而C组胆管无改变;AB2组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均见胆管壁增厚,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纤维排列紊乱,其中B组还可见数个脂肪细胞进入致密的胆管瘢痕胶原纤维组织中并被其包绕,且脂肪组织和胆管瘢痕组织能很好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结论 大网膜脂肪组织对胆管瘢痕狭窄有融合、封堵的作用,为大网膜脂肪组织防治胆管瘢痕狭窄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77年3月至1981年11月收治各种类型阑尾炎共402例。其中单纯型阑尾炎131例和慢性阑尾炎30例,切口愈合全部属Ⅰ/甲;化脓型阑尾炎190例,除1例属Ⅰ/丙外,其余189例均属Ⅰ/甲;坏疽型阑尾炎30例,1例属Ⅰ/丙,其余29例均属Ⅰ/甲;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21例,1例属Ⅱ/乙,20例属Ⅱ/甲。  相似文献   

8.
小白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璃  梁虹 《广东医学》2005,26(12):1642-1643
目的应用8-甲氧补骨脂素(8-MOP)/长波紫外线(UVA 320~400 nm)照射小白鼠,快速、简便、可靠地建立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方法应用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Weigert法),对接受8-MOP/UVA照射24 h的小白鼠进行皮肤表皮、真皮组织结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小白鼠经8-MOP/UVA照射24h,皮肤增厚,表皮组织增生、伴有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真皮层炎性细胞浸润,弹性纤维增粗、增多,排列紊乱或聚集成团,胶原退行性变明显,甚至可见无定形物质,血管不规则扩张,血管壁增厚,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通过8-MOP/UVA可以快速、简便、可靠地建立小白鼠的皮肤光老化模型,为临床进行皮肤光老化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孔德平  陈凯 《重庆医学》2015,(8):1029-1031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 )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外伤性皮肤早期瘢痕增生模型。将12只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设立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5‐FU组(B组)和局部涂抹5‐FU软膏组(C组),观察各组瘢痕改变情况。60 d后空气栓塞法随机处死兔子,切取含创面的兔耳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组织中细胞及胶原等的改变。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TGF‐β、PDGF、bFGF和INF‐γ的表达水平。结果 HE和Masson染色显示,与A组和C组比较,B组真皮层变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数量较少,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无胶原结节或者胶原结节不明显。B组和C组TGF‐β、PDGF、bFGF、INF‐γ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且B组效果好于C组。结论5‐FU对增生性瘢痕有治疗作用,瘢痕组织局部注射5‐FU比局部涂抹5‐氟尿嘧啶软膏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实验旨在观察磁场干预对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瘢痕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SD大鼠80只,均对其行左侧坐骨神经卡压术,造成神经损伤,术后随机分4组,对照组1组,实验组3组,实验组分别给予0.2 mT、0.6 mT、1.5 mT强度磁疗,60 min/d,21 d后测量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之后取材,进行Ⅰ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并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指数更接近正常;神经损伤处Ⅰ型胶原纤维增生少,髓鞘板层厚且走行规则。结论磁场干预可以明显抑制神经瘢痕的形成,促进神经再生及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参提取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探讨其作用的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建立15只大耳白兔的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耳腹侧中段随机做2~3处伤口,并分为空白对照组a,生理盐水注射组b,人参皂苷Rb1 c组(0.2 mg/ml),d组(0.4 mg/ml),e组(1 mg/ml),5组.术后任其愈合,观察创面愈合和瘢痕增生情况.上皮化后26 d按组别进行相应处理,每3d给药1次,共3次,用药后分别于第2,4,6周取材,每次取5只兔子,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测量并计算HI,计算胶原纤维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测Caspase 3的表达.结果: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分别与c,d,e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药物浓度增加HI、胶原密度下降,但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c组和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见于Caspase 3的组织化学结果,高浓度干预组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人参提取物Rb1成分能减少瘢痕组织中胶原的合成,诱发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从而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参皂苷Rg3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3(GS-Rg3)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为其抑制瘢痕增生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大耳白兔24只,切除2 cm×2 cm全层皮肤,每耳4~6处,建立瘢痕动物模型,左右耳自身对照。实验组每3 d局部注射1次GS-Rg3 0.1 mL(浓度3 g•L-1),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用药后2、4及6周切取瘢痕组织,肉眼观察瘢痕组织的厚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兔耳创面上皮化后3周时,增生厚度为兔耳腹侧皮肤全层厚度的3~4倍,镜下可见真皮组织明显增生、变厚,由大量成纤维细胞、胶原组织及血管组成,胶原排列不整齐,呈结节或旋涡状分布,部分可见对应处软骨细胞增生。实验组6周时皮肤变薄,胶原排列较整齐,成纤维细胞及血管数量减少。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有大量PCNA及Bcl-2蛋白质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55±6.07)%和(56.92±10.56)% ,明显高于对照侧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1.18%±1.71%和12.12±2.87%)(P<0.01)。实验组在注射GS-Rg3 2周后Bcl-2蛋白质表达量逐渐下降,6周时明显减少,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注射GS-Rg3 2周后Bax表达量明显增加,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GS-Rg3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抑制作用,可使瘢痕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  相似文献   

13.
王巍  郝立君  王洁  庞建华  刘莺  王辉 《黑龙江医学》2005,29(11):821-823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24只兔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注射他莫昔芬(140μmol/L、70μmol/L、35μmol/L)和生理盐水。HE及天狼星红染色,计算成纤维细胞密度和Ⅰ、Ⅲ型胶原的比例。结果高、中、低3组成纤维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Ⅰ、Ⅲ型胶原比例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结论局部注射他莫昔芬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4.
硅酮凝胶对增生性瘢痕模型中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硅酮凝胶对兔耳瘢痕模型中胶原的影响,探讨硅酮凝胶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在术后28d外用硅酮凝胶喷雾剂,术后56d处死动物切取兔耳瘢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瘢痕中Ⅰ、Ⅲ型胶原的变化情况。结果硅酮凝胶组较空白对照组瘢痕增生明显减轻,硅酮凝胶可以抑制瘢痕中Ⅰ型胶原的形成,并对Ⅲ型胶原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硅酮凝胶可以显著抑制Ⅰ型胶原的形成,调节Ⅰ、Ⅲ型胶原的比例,从而改变细胞外基质的构成,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   构建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正常兔耳皮肤组(A)、瘢痕模型组(B)、DMSO刺激模型组(C)、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刺激模型组(D)。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兔耳瘢痕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p-Akt[S473]和p-Akt[T308]的表达量;免疫荧光双染色评估p-Akt[S473]和p-Akt[T308]的共定位情况;以及TUNEL评估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水平。  结果   D组中瘢痕厚度及成纤维细胞数明显高于B和C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Akt[T308]和p-Akt[S473]在B组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但在D组中显著低于C组。免疫荧光表明,p-Akt[T308]和p-Akt[S473]主要定位于瘢痕组织中的细胞浆内,且在D组中的共表达量低于B组。TUNEL检测结果证实,与A组相比,B组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下调,且D组中细胞凋亡水平高于C组(P < 0.01)。  结论   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Akt磷酸化,导致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上调,进而缓解瘢痕增生进程。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对瘢痕组织中炎性细胞及胶原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局部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及胶原沉积的影响,探讨增生性瘢痕病理性胶原代谢的启动因素。方法 以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后瘢痕为研究模型,采用常规HE、天青-A及VG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局部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及胶原沉积的影响。结果 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后局部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数量及活化程度、胶原纤维分布的面密度都非常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增生性瘢痕组织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留取和制作标本,选择不同浓度的bFGF对标本进行干预,分别测定标本羟脯氨酸(HPr)、Ⅰ、Ⅲ型胶原蛋白(CoⅠ、CoⅢ)mRNA的变化,并记录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调控作用.结果 0 pg/L组、50 pg/L组、100 pg/L组、500 pg/L组,HPr、CoⅠ、CoⅢmRNA变化不明显,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0 pg/L组MMP-1为(22.21±2.52) μg/L,明显低于其他三组,100 pg/L组MMP-1为(35.62±3.23) μg/L,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为含量最高组,可看出,MMP-1含量随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并且在100 pg/L浓度时,上升最明显.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CoⅠ、CoⅢ、HPr含量影响不显著,不会促进瘢痕组织形成,同时可增加MMP-1含量,发挥对胶原蛋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