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4月11日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194例。按照血尿酸程度将IgA肾病患者分为正常血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194例IgA肾病患者中,罹患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49.0%。与正常血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中男性患者比例、伴高血压患者比例、身体质量指数、尿素氮、血清肌酐、胱抑素、24 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反之肾小球滤过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却明显下降(P<0.05)。另外,肾脏病理牛津分型以M1S1E0T0-C0为主,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病理突出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重,肾小球硬化比例高,肾内动脉病变水平重(P<0.001)。结论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比较,IgA肾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其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损伤多较重,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为IgA肾病疾病进展及预后欠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对IgA肾病临床病理和预后有何影响。方法:对于目前已经确诊的IgA肾病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常规性肝功能检查、血清尿酸和48小时的尿蛋白含量,并根据相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血清尿酸中48小时蛋白含量进行详细分析,尿蛋白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些相应的数据病理指标差异(P<0.05),对于高尿酸患者的数据明显高于正常尿酸患者(P<0.05)。结论:通过血清尿酸对IgA肾病有着很大的密切关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黄雯 《大家健康》2016,(5):75-76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对 IgA 肾病临床病理和预后有何影响。方法:对于目前已经确诊的 IgA 肾病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常规性肝功能检查、血清尿酸和48小时的尿蛋白含量,并根据相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血清尿酸中48小时蛋白含量进行详细分析,尿蛋白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些相应的数据病理指标差异(P <0.05),对于高尿酸患者的数据明显高于正常尿酸患者(P <0.05)。结论:通过血清尿酸对 IgA 肾病有着很大的密切关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影响高尿酸血症的因素。方法将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92例,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IgA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40.54%)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20%),P〈0.05;②与高尿酸血症患者与血尿酸正常患者在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正常组中分别进行比较,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血清IgA及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据肾脏Katafuch i半定量评分显示在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不全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总积分、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肾小管间质积分、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平均动脉压是血尿酸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肾脏病理损害密切相关,严格控制高尿酸血症及影响因素,可减低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2010年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31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血尿酸水平,将IgA肾病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 IgA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47.9%;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性别、24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正常组(2.2±2.1)g/d,高尿酸血症组(2.7±2.5)g/d,P0.05]、肾功能水平[血尿酸正常组血清肌酐(83.3±40.1)μmol/L,高尿酸血症组(142.2±114.5)μmol/L,P0.01]以及高血压、肥胖、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与尿酸正常患者比较,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损伤多较重,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北京医学》2012,34(4)
目的 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9-2010年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31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血尿酸水平,将IgA肾病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 IgA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47.9%;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性别,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正常组(2.2±2.1) g/d,高尿酸血症组(2.7±2.5)g/d,P<0.05]、肾功能水平[血尿酸正常组血清肌酐(83.3±40.1) μmol/L,高尿酸血症组(142.2±114.5)μmol/L,P<0.01]以及高血压、肥胖、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与尿酸正常患者比较,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损伤多较重,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伴高尿酸血症的 IgA 肾病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将190例原发性IgA 肾病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 IgA 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3.16%。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在性别、BMI、血压、血脂、血清胱抑素 C(Cys-C)、肌酐(Scr)、尿蛋白量、Lee 分级、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小动脉病变程度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IgA 肾病患者较易发生高尿酸血症,与血尿酸正常者相比,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损伤更为严重,提示高尿酸血症与 IgA 肾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gA肾病新评价标准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的相关性,探讨牛津分型病理指标与IgA肾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7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病理资料,分别按照Lee分级标准和IgA肾病牛津分型标准进行评价,比较两种病理分型方法间的相关性,及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UPro)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根据牛津分型中各个病理指标进行分组,分为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S0组与S1组,T0、T1与T2组,无新月体、新月体〈25%组和新月体25%~75%组,〈25%球性硬化组和≥25%球性硬化组,分别比较各分组间的BUN、Scr、eGFR、24 h-UPro等临床指标.结果: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Lee分级呈正相关,两种方法均与BUN、Scr正相关,与eGFR负相关,而与24 h-UPro均无相关性.牛津病理评分指标M、E、S、T分组,新月体分组和球性硬化分组间IgA肾病患者eGFR有明显差异并呈负相关;M0组与M1组间在BUN、Scr、血尿酸(UA)中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MAP、血脂(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无明显差异.E0组与E1组间BUN、BMI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Scr、血脂等无明显差异.S0组与S1组间BUN、Scr、总胆固醇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MAP等无明显差异.T0、T1与T2组间BUN、Scr、MAP、UA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而BMI、血脂等无明显差异.新月体分组间BUN、Scr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UA、血脂等无明显差异.球性硬化分组间BUN、Scr、MAP、UA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BMI、血脂等无明显差异.T分组间和球性硬化分组间24 h-UPro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其余M、E、S分组及新月体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方法与Lee分级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IgA肾病具有临床适用性.牛津病理分型病理指标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为活动性病变,经治疗可逆转,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则为慢性化指标,可提示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4例原发性IgA肾病的肾组织病理切片采用牛津病理分型标准重新分型,对4个病理指标:系膜细胞增生(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E),节段性小球硬化或黏连(S),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进行评分并分组,分为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S0组与Sl组,T0、T1与T2组,分别比较各组间患者的年龄、平均动脉血压(MAP)、24 h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肌酐水平(S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胆固醇(CH)及甘油三脂(TG)等临床资料。结果①各病理指标的分布情况为M0(14.4%)、M1(85.6%)、E0(99.06%)、E1(0.94%),S0(79.25%)、S1(20.75%)、T0(78.54%)、T1(10.14%)、T2(11.32%),病理类型以M1E0S0T0多见。②临床资料显示,424例l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血尿伴蛋白尿最常见,为213例(50.23%),此外,也可见为肾病综合征103例(24.29%)、单纯蛋白尿85例(20.05%)、单纯血尿23例(5.42%)、合并高血压62例(14.62%)、肾功能不全78例(18.4%)、高胆固醇血症37例(8.73%)、高甘油三酷血症70例(16.5%)。③病理指标与临床资料比较显示,尿蛋白定量与系膜细胞增生有关(P〈0.05);平均动脉血压、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与节段性小球硬化或黏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有关(P〈0.05)。结论牛津病理指标中M、S、T与IgA肾病临床指标有关,对IgA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IgA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并探讨其与IgA肾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74例IgA肾病患者的肾穿活检组织,分为3组:轻度系膜增生组(27例)、局灶增生组(28例)和增生硬化组(19例)。检测患者的血压、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免疫组化及Masson方法观察肾小管间质内α-SMA、Vimentin、TGF-β和胶原纤维的表达。 结果 IgA肾病患者的血压、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随病理分级增加逐渐升高,增生硬化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轻度增生组和局灶增生组(P<0.01),局灶增生组24 h尿蛋白定量与轻度增生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IgA肾病小管间质α-SMA、Vimentin及TGF-β表达及表示纤维化程度的胶原纤维表达随分级增加逐渐增高,各组间有差异(P<0.05或 P<0.01)。IgA肾病组织中α-SMA、Vimentin、胶原纤维与临床指标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中度相关(P<0.05), Vimentin与α-SMA、胶原纤维的表达均呈高度相关(P<0.01)。 结论 IgA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程度与小管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异常具有相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肾脏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ɑ-SMA和Vimentin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临床IgA肾病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病理活检证实的177例LN患者,比较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肾病理的差别,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肾损伤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LN合并高尿酸血症组的高血压发生率、血清尿素氮及血清肌酐水平较正常尿酸组显著升高(P<0.01),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抗U1RNP抗体阳性率较正常尿酸组显著降低(P<0.0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肾病理损伤评分(活动性指数、慢性化指数、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LN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清肌酐、肾病理分型和肾病理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LN患者肾损伤较重,高尿酸血症是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炎的肾内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肾活检病理证实的IgA肾病12例,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11例,膜增生性肾炎10例,正常组15例的肾叶间动脉的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PSV/EDV),进行了检测。结果:IgA肾病组与正常组间,肾内叶间动脉的RI值,PSV/EDV值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gA肾病组与膜增生性肾炎组织,肾内叶间动脉的RI值,PSV/EDV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组与IgA肾病组各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膜增生性肾炎组与正常组相比,各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A肾病肾内血液动力学存在异常,对IgA肾病的发病和进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的IgA肾病病理分级法的相关性,分析牛津病理分类法中各主要病理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aas分级法、Lee分级法和牛津病理分类法对260例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切片评分,比较三种病理分级法及与24-UPro和eGFR的相关性。根据eGFR和24-UPro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eGFR:<60mL/min组和≥60mL/min组;24-UPro:<3.5g/d组和≥3.5g/d组,针对牛津病理分类法的四个主要病理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牛津病理分类法与Haas分级法、Lee分级法均呈正相关(P<0.001);三种分级法与eGFR呈负相关(P<0.001),与24-UPro 呈正相关( P<0.05)。②牛津病理分类法中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在eGFR降低组中病变更重(P<0.05),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在24-UPro增多组中病变更重(P<0.05)。结论:牛津病理分类法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是提示IgA肾病患者预后的慢性化指标,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属于活动性病变,经治疗后病变可以逆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gA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以及两者关系。方法将194例IgA肾病患者,根据血压值分为高血压组(I组)80例,非高血压组(II组)114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情况。结果 I组患者的年龄、病程、24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及血肌酐与II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红蛋白、血胆固醇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I组肾脏病理损害重,系膜细胞增生、肾间质病变、血管病变明显(均P〈0.05);两组肾小球硬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A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病程长,年龄偏大,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24 h尿蛋白定量多,肾脏病理系膜增生、间质损伤、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IgA肾病的实验室指标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了解高尿酸血症对IgA肾病的影响。方法对264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和血尿酸正常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37.9%,合并高尿酸血症者高血压比例、体质指数、血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者(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低于血尿酸正常者( P<0.05),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系膜增生程度、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范围、肾小动脉病变程度等肾脏病理指标显著重于血尿酸正常者( 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尿蛋白水平、GFR、病理病变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慢肾1号方对IgA肾病小鼠肾小球系膜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小牛血清清蛋白(BSA)及酸化水感染的复合法建立小鼠实验性IgA肾病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慢肾1号方对该模型肾小球系膜区内PDGF、TGFβ1因子的表达.[结果]本实验在IgA肾病小鼠肾组织系膜区内检测到PDGF、TGFβ1表达,且与肾脏系膜区的病理损伤呈正相关,提示PDGF、TGFβ1参与并介导了IgA的发生、发展.肾高治疗组PDGF、TGFβ1的表达及病理损伤弱于模型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其中模型组系膜区PDGF、TGFβ1的表达及病理损伤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组中PDGF、TGFβ1的表达较弱,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肾高治疗组PDGF、TGFβ1的表达及病理损伤弱于肾低治疗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肾1号方对IgA肾病小鼠肾小球系膜区PDGF、TGFβ1表达有抑制作用,而抑制系膜区PDGF、TGFβ1的表达可能是慢肾1号方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蒙地区蒙古族与汉族人群IgA肾病患者血清IgA1分子N-乙酰半乳糖胺异常程度与肾脏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60例IgA肾病患者,用ELISA法测定蚕豆凝集素(VVL)与IgA1分子铰链区上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的总结合力,即VVL总结合力,同时计算VVL与IgA1的结合力。将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与膜性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IgA1与VVL结合力的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为界,将IgA肾病组分为正常糖基化与低糖基化,同时进行常规肾活检。结果IgA1肾病组VVL总结合力、VVL与IgA1结合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蒙古族与汉族IgA1糖基化程度、肾脏病理情况、年龄及血肌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蒙地区蒙古族与汉族人群中IgA1低糖基化程度与肾脏病理轻重无明显的相关关系,IgA肾病患者血清IgA1糖基化异常,血清低糖基化程度重者发病年龄较轻但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较重。IgA1低糖基化程度尚不能推测肾脏病理轻重,并且在蒙古族与汉族人群中,低糖基化IgA1对IgA肾病的致病作用亦无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分类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205例,结合其临床和病理资料,按不同条件分组,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按IgA肾病牛津分类对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评价,病理损伤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S1)多见,病理类型以系膜细胞增多(M0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S1型)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0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0型)即M0S1E0T0多见。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①系膜细胞增多(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与肾活检时蛋白尿高度相关(P<0.05);②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肾微小动脉病变与肾活检时平均动脉压(MAP)升高相关(P<0.05);③系膜细胞增多(M)、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与肾活检时血肌酐升高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类型以M0S1E0T0多见。原发性IgA肾病临床表现与IgA肾病牛津分类之间具有相关性,IgA肾病牛津分类与临床特点有关,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脂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3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慢性肾病高尿酸组(高尿酸组)与慢性肾病尿酸正常组(正常组),选择同期尿酸正常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TG、TC、LDL-C、HDL-C及BMI水平及发病率。结果三组比较,TG、TC、LDL-C、HDL-C及BMI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TG、TC、LDL-C及B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肾功能损害、肥胖及脂代谢紊乱均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尿酸水平的改变,并应避免慢性肾病、肥胖及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观察黄芪对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复制IgA肾病大鼠模型,并给予黄芪治疗,分析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FN的表达情况。结果:IgA肾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肾间质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明显加重,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荧光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P〈0.001)和黄芪治疗组(P〈0.0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肾组织有少量α-SMA和FN的表达,而IgA肾病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和FN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α-SMA(P〈0.05)和FN(P〈0.05)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可以抑制Ig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α-SMA和FN的表达,从而干预肾间质纤维化,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延缓IgA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