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摘要捐献器官、捐献遗体是拯救生命、造福人类的壮举,也是解决医学院校教学标本相对不足的重要途径。本文梳理了苏州市遗体捐献工作的进展,对取得成绩的经验及阻碍工作的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影响我国遗体捐献的因素主要有封建迷信思想和传统孝道观念、遗体捐献相关机构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提出我国在遗体捐献工作方面应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建立高效服务体系以及加大教育宣传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省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情况、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贵州省贵阳、毕节、兴义、安顺、黔东南、黔南等六地医疗卫生工作者进行随机访问,并派发问卷,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知识的缺乏导致其从未向他人宣传过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捐献程序的不了解,捐献程序的繁琐以及对接收站点的不信任是导致医务工作者不愿进行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结论要发展遗体捐献事业,应加强遗体捐献知识的宣传力度,树立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同时提供简化、便利、人性化的遗体捐献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4座城市900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公众对人体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率为16.57%,在性别方面,男性较女性捐献率高(P=0.032);同时,捐献意愿与年龄和学历有相关关系(P=0.047;P=0.029)。影响国内公民进行遗体捐献的最主要因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其次不了解国内遗体捐献程序和法规制度。结论:发现公民捐献意愿较以往调查明显升高,可能与当前国内器官捐献工作的全面开展,人们的捐献态度改变有关。影响捐献主要因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不了解遗体捐献程序和法规制度,以及担心同意器官捐献后医院会因此而消极治疗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引用了不伤害原则、死亡后捐献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但以上原则并不能解决我国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心死亡器官捐献在确定死亡后捐献上存在质疑、心死亡器官捐献在临床实践和技术发展上伦理根基不牢固、纯粹的无偿捐献让心死亡器官捐献者的家属身处尴尬境地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梳理,建议在今后实践中实施适当补偿和最大限度利用原则,以促进我国遗体器官捐献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遗体捐献工作在中国发展较为缓慢,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素质普遍不高,很多捐献志愿者及其家属对此不满意,而最终导致捐献失败。因此提高教师在遗体捐献工作中的素质,已成为推动我国遗体捐献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在遗体捐献工作的具体实施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增强教师在解剖教学过程中的模范榜样作用,并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训,做到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居民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意愿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为有效开展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温州地区城镇居民及其中的流动人口进行街头随机问卷调查,分析影响遗体捐献的因素。结果:调研人群中有50.03%对于遗体捐献了解较少;温州地区居民遗体捐献意愿率仅有20.58%,并受年龄、性别、学历等影响;传统思想的制约(38.44%)、对接收站不信任(36.92%)、捐献程序太复杂(15.07%)及个人信仰是导致温州地区居民不愿意进行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结论:要发展遗体捐献事业需加强宣传推广,完善捐献程序,保障捐献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解析遗体捐献瓶颈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倡遗体捐献,实质是在提倡一种奉献精神和科学精神。现代医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医学教育还是许多疑难病症、医学难题都是通过尸体解剖而研究攻克的。但我国的遗体捐献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自愿登记遗体捐献的人数少。实现遗体捐献的人数更少。系统解析形成遗体捐献瓶颈的三大因素,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以遗体捐献为着眼点 实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体捐献是解决遗体标本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造福后人,恩泽社会”高尚行为。以此为切入点对医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整个遗体捐献工作以及解剖操作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尊重捐献者、尊重生命,对捐献者表达由衷的敬意,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汉族对遗体捐献的主流看法,分析云南遗体捐献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云南省做好遗体捐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彝族、傣族、汉族对遗体捐献的了解程度和捐献率较低,其中彝族、傣族比汉族更低.“为医学发展”,“认为是生命的延续”成为影响愿意捐献遗体的主要因素,3个民族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后应人土为安”、“家人社会舆论压力”、“担心被任意使用”、“个人宗教信仰”是影响不愿意捐献遗体的主要因素,3个民族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人认为全社会都应该来关注遗体捐献,认为遗体捐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搞好云南省遗体捐献工作,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沈良华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131-131
志愿捐献遗体接受工作既是人体解剖实验中心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其有利于医学教育和科研进步,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近几年,志愿捐献遗体的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具体流程和经验.方法 对1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程序,并严格按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进行工作.结果 本例供体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所获取供肝成功植入受体.结论 成功获取心脏死亡供体捐献的器官,为推广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的捐献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器官捐献移植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健全法规条例,理顺捐献流程;加快脑死亡立法,保证器官质量;坚持三公三合原则,增强系统透明度;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捐献热情;确立道德原则,提升伦理地位等五项改进措施,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我国器官捐献移植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器官捐献率极低的困境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业界的广泛讨论,而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倡导.其依据是,从伦理角度讲这是国家的必然之义和应有职责;从国际范围讲,国家倡导器官捐献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我国,推动国家倡导器官捐献应从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财政支持、宣传这四个方面着手才能冲破目前的困局.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的问卷调查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了解目前郑州市民对遗体捐献的态度、意愿及影响市民捐献意愿的主要因素。对郑州市区部分居民发放问卷、随机访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观念和法制不健全。因此应该大力宣传遗体捐献知识,更新观念,同时加强法制建设,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可供移植的器官较少是长期困绕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切实有效地增加供体器官的数量成为开展器官移植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我国器官移植的具体实践,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论证了建立器官捐献激励机制的必要性,阐释了器官捐献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并对器官捐献激励机制的实现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余浩杰  胡文魁 《医学与社会》2012,25(10):69-70,84
目前,我国器官捐献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传统文化影响,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完善的器官捐献组织机构,社会信任危机等原因.运用综摄法对器官捐献现状及其深层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我国应完善相关医疗政策,建立系统完善的人体器官捐献渠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设立专用账户,对器官捐献者应注重人文关怀以及推广脑死亡标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在校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对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279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器官捐献认知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器官捐献有所了解,但对具体知识、流程、用途及相关法规等知晓程度较低;有22.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捐献器官的意愿,且仍有66.9%的人还未做决定;大学生整体器官捐献态度呈正向态度,但不同年级、性别、科系类别、风俗习惯及献血习惯者的器官捐献认知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政府、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器官捐献知识和价值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器官捐献的知识水平,促进器官捐献态度的改善和器官捐献意愿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叙述我国目前器官捐献的现状,进而研究了推定同意的概念,并论述了推定同意的意义:推定同意也是知情同意,其在相当程度上能提高器官捐献率,能让器官被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可以使器官捐献的利他与利己完善结合。认为通过国家倡导、进行长期广泛的宣传教育、借鉴国际经验等措施可促进其在我国的推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