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病多为重症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抗休克治疗后,3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4.8%(28/33),非手术治疗3例,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占25%;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占13.8%。本组36例病死率22.2%(8/3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62.5%(5/8)。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郭伟  陈远光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84-1285
目的 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治疗72例,治愈59例(78.7%);非手术治疗23例,治愈10例(43.4%),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5例患者病死率为27.4%(26/9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57.7%(15/26)。治疗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比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5.8%(34/95)和30.5%(29/95)。结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体克的治疗对策应首先积极抗体克治疗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注意控制感染并早期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病多为重症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抗休克治疗后,3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4.8%(28/33),非手术治疗3例,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占25%;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占13.8%。本组36例病死率22.2%(8/3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62.5%(5/8)。结论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亚甲兰治疗感染性休克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民 《吉林医学》2008,29(5):412-412
目的:探讨MB预防感染性休克合并MODS及降低感染性休克死亡率的作用。方法:将2004年4月-2005年4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48例感染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予MB。用法:用生理盐水将MB稀释成5mg/ml的溶液,按2mg/kg由周围静脉缓慢注射,注射时间10—20min,然后静脉维持12h后停药,输注速度为0.5mg/(kg·h)。结果:治疗组MODS发生率45.8%,死亡率33.3%。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62.5%,死亡率50%。两组比较治疗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可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作用肯定,且方法简便,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且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其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治疗59例,治愈41例(69.5%);非手术治疗16例,治愈5例(31.2%),两组治疗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75例患者病死率为38.7%(29/7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58.6%(17/29).治疗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比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6%(27/75)和32%(24/75).结论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对策应首先积极抗休克治疗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注意控制感染并早期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革新  周日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02-2203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治方法,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腹症的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87例,手术治愈率93.1%(81/87),非手术治疗9例,均死亡。本组共死亡15例,病死率为15.6%。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共12例,占80%。结论: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首先应抗休克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报告1000例外科急腹症抗菌药物应用及合并休克,体液失衡时用药情况,结果每百人用药次数与总投次数百分比成正相关;氨苄青霉素6种药物占用药总数的91.62%;感染性休克除抗克改善微循环外,应依据菌株培养长经敏试验用药,体液失衡相应调整药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患者IABP使用时间平均为93.6h,其中13例成功地进行介入治疗(13/14,92.9%),2例成功接受外科搭桥,2例在等待搭桥术过程中死亡,1例药物治疗。三支血管病变10例(占52.6%),二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1例(占5.3%),单纯前降支5例(占26.3%),单纯左主干2例(占10.5%)。住院期间总死亡4例(4/19,21.1%),介入治疗病人死亡2例(2/14,14.3%),未介入或搭桥治疗死亡2例(2/3,66.7%)。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和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搭桥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善应  倪剑 《四川医学》2007,28(3):301-302
目的观察输血在救治小儿感染性休克中的独特作用。方法对123例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进行随机分组,输血组68例、非输血组55例。非输血组在一般手术清除原发病灶,纠正酸中毒,应用激素、抗生素、强心利尿治疗基础上,仅利用静脉滴注林格液、中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输血组采用上述治疗措施外加输新鲜全血100~400ral不等。结果输血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成功率82、35%,非输血组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成功率4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是外科感染性休克中较常见的凶险的类型,病死率较高,及时的诊治及恰当的方法.对于提高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对于确诊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我们主张加输新鲜血的方法增强患者抗休克的能力,并提高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其中手术治疗组40例,一般治疗组30例,早期诊断患者急腹症病因并实施相应治疗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急腹证并发感染性休克多好发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发病率为45.7%;手术治疗为解除病因缓解临床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总有效率为97%,高于一般组,所有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多样,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为缓解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峰  胡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462-3464,3467
目的探讨凝血系统紊乱在SIRS/MODS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43例SIRS患儿及19例非SIRS患儿血浆AT-Ⅲ活性、D-dimer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做DIC筛查。结果SIRS组与对照组和非SIRS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组AT-Ⅲ、D-dimer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58.1%、69.8%VS1517%、21.0%,P〈0.05);SIRS合并MODS与SIRS未合并MoDs者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未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32.0%,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83.3%(P〈0.01)。结论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急腹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腹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a来60例妊娠合并急腹症类型、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妊娠结局.结果60例妊娠合并急腹症中,急性阑尾炎20例,占33.33%;卵巢肿瘤蒂扭转16例,占26.67%;急性胆囊炎8例,占13.33%;急性胰腺炎6例,占10%;泌尿系结石5例,占8.33%;肠梗阻4例,占6.67%;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例,占1.67%.60例妊娠合并急腹症患者手术治疗36例,占60%;保守治疗24例,占40%;流产、早产8例,占13.33%,胎儿死亡2例,占3.33%.结论妊娠合并急腹症由于孕妇特殊的解剖生理改变,使得某些急腹症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及危及母婴生命,因而早期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增加对急腹症的认识,提高急腹症的诊断率。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68例急腹症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268例急腹症中外科疾病占58.3%(156/268),内科疾病占31.7%(85/268),妇科疾病占10.0%(24/268)。结论:急腹症病因复杂,包括内、外、妇科多种疾病,表现多样、特征不典型,外科性疾病在50%以上,急诊医生应高度重视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床旁血滤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分析伴ARF的MODS患者床旁血滤疗效。方法该组24例MODS患者,CWH采用赞森尤斯公司生产的F60血滤器,应用Gambro血泵,置换液流量400~1000mL/h,血流量200~300mL/min,超滤100~200mL/h。结果本组24例患者存活7例,存活率29.2%,死亡17例,死亡率70.8%。其中1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2例死于脑疝。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改善MODS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CVVH是抢救MODS非常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抢救重点。方法收集32例老年人AMI合并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老年AMI病死率随受累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增多而增加;老年AMI发生MODS患者中合并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分别为60%、36.8%和33.3%。结论老年AMI患者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是导致老年AMI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小儿吸入性损伤3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 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与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菌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其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菌血症发生率为51.19%。死亡67例,占20.12%;其中39例(58.21%)并发菌血症23例(34.33%)直接死于菌血症。结论 感染是影响吸入性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依据。有效地治疗吸入性损伤、防治休克和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望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力  吴自强  邓小玲 《广东医学》2002,23(10):1011-10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及救治重点。方法:收集31例老年人AMI合并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老年AMI病死率随受累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增多而增加;老年AMI发生MODS患者中合并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和(或)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分别为64%、50%和29%。结论:老年AMI患者易出现MODS,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和(或)呼吸衰竭是增加MODS,导致老年AMI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渗盐水在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刘天录1冯西宁1马秀光2我们对84例创伤出血性休克病人用高渗盐水(7.5%氯化钠液)抗休克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84例,男54例,女30例;年龄12~6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PE)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isfunctionsyndrome,MODS)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20例急性肝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肝功能障碍合并MODS组10例,急性单纯肝功能障碍组(非病毒性肝炎)10例。在统一标准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以PE为主的非生物性人工肝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变化。结果肝功能障碍合并MODS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总胆红素由(240.00±75.53)μmol/L降到(125.00±42.47)μmol/L,直接胆红素由(139.70±54.35)μmol/L降到(75.30±22.18)μmol/L,ALT由(111.10±29.76)U/L降到(72.90±17.80)U/L;病死率为80%。急性单纯肝功能障碍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总胆红素由(207.90±72.68)μmol/L降到(87.60±45.26)μmol/L,直接胆红素由(102.30±55.37)μmol/L降到(45.20±25.85)μmol/L,ALT由(120.20±62.54)U/L降到(58.30±26.70)U/L;病死率为0。两组肝功能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肝功能障碍合并MODS患者,PE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入院时的降钙素原半定量测定(PCT-Q)能否预测脑膜炎球菌感染患儿的病情。方法:对65例(平均年龄2.4岁)脑膜炎球菌感染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均接受抗生素、补液、心肌收缩药治疗,合并休克或呼吸衰竭时接受机械通气。入院时抽血做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NC),C-反应蛋白(CRP)和PCT-Q测定(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33例患儿入院时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其中18例发生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9例死亡。43例PCT-Q水平很高(≥10μg/L),12例为2~9.9μg/L其余10例〈2μg/L。所有PCT-Q水平〈10wg/L的患儿均存活,而所有发生MODS或死亡者的PCT-Q水平≥10μg/L。ROC曲线分析表明PCTQ和NC对MODS及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CT-Q对预测MODS及死亡的敏感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