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8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第一部分脑死亡判定标准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适用年龄范围:29 d~18岁。1判定的先决条件(1)昏迷原因明确(2)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2临床判定(1)深昏迷(2)脑干反射消失(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2.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儿童质控版)》(以下简称儿童质控版)于2014年10月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1],本期《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也进行了转载,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首次正式发表的关于儿童脑死亡诊断标准的文件.为帮助儿科医生更好地理解指南,本文就儿童质控版发表的背景以及与国外指南的差别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在危重症哮喘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机械通气应用时机、模式选择、参数调节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21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气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通气模式:辅助/控制(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SIMV+PSV)、双气道正压(BiPAP),根据患儿病情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采用小潮气量肺保护策略,比较存活组患儿行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改善情况。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后,17例患儿成功撤机,动脉血气pH值、PO2、PCO2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儿因脑电静息退院死亡,2例因并发纵隔气肿及气胸致循环衰竭死亡。结论机械通气可迅速改善危重症哮喘患儿状态;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避免气压伤及其他并发症;设定合适的PEEP可以有效改善肺部通气状态,为尽早撤机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高,主要致死原因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肺衰竭,故及时进行高危因素的判断及处理尤为重要。目前虽无规范治疗方案,但阶段性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2)指导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液体治疗的价值。方法:血乳酸升高的重型TBI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监测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ScvO2≥70%者予以降低氧消耗治疗,ScvO2<70%者予以液体+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观察组监测患者Pcv-a CO2,Pcv-a CO2≥6 mmHg者予以液体+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Pcv-a CO2<6 mmHg者予以降低氧消耗治疗。比较两组液体+强心治疗病例数,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24 h、48 h人均液体平衡量,多巴酚丁胺人均使用量,24 h、48 h颅内压(ICP),14天GCS评分以及28天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1例(47.8%)采用液体+强心治疗,少于对照组的18例(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 h、24 h血乳酸分别为3.5±2.7 mmol/L和2.3±2.1 mmol/L,低于对照组的5.2±3.2 mmol/L和3.7±2.1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48 h人均液体正平衡量分别为1 556.5±589.7 mL和356.5±125.7 mL,少于对照组的2 156.5±713.7 mL和798.5±376.1 mL,观察组人均多巴酚丁胺用量244.5±65.3 mg,少于对照组的432.7±87.9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48 h时ICP分别为11.9±5.6 mmHg和10.8±5.7 mmHg,低于对照组的15.3±4.3 mmHg和13.8±6.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4天GCS评分及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a CO2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液体治疗,能减少液体、多巴酚丁胺使用例数及用量,乳酸更快恢复,能优化液体、强心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于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与其他具有相同或类似临床表现及体征的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有4种常见的肠炎,其发病季节和临床特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目前的营养支持虽不能显著逆转或防止危重疾病状态下机体的代谢变化,但若不能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会导致已存在的营养问题加重或直接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各项炎症指标、检测病原体及分析预后与转归,探讨合并脓毒症对判断肺炎患儿病情轻重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急救内科病房住院的1个月至13岁的73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病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所有患儿于入院24h内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糖、心肌酶及其他生化指标,并进行细菌培养。积极给予患儿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及时进行抗生素调整,动态观察患儿的器官衰竭情况。结果 (1)非脓毒症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为15.4%,其中无死亡病例,而脓毒症组患儿器官衰竭发生率为38.2%,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有4例发生了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例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且有5例为死亡病例。(2)非脓毒症组病例中,23.08%CRP升高,25.64%血乳酸升高,7.69%血糖升高。脓毒症组有85.29%CRP升高,73.53%血乳酸升高,58.82%血糖升高,两组之间炎症指标异常情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非脓毒症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脓毒症组细菌培养阳性15例,其中痰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2岁,体质量80kg,急性起病,因"阵发性腹痛伴间断呕吐1 d"入院.患儿于入院当日晨起出现上腹痛,为阵发性剧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里急后重,腹痛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