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时间-密度曲线”在肺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向君  张铎  孟恒  陈彪 《吉林医学》2002,23(6):336-338
目的 :探讨“时间 -密度曲线”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2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 ,进行动态和小螺旋靶增强扫描 ,采用层厚 3mm ,螺距 1~ 1 5 ,10 0ml造影剂以 2 5ml/s速度静脉注射。分别于延时后 1min ,2min ,3min ,5min四个时相扫描 ,并测量病灶CT值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结果 :不同性质的病灶增强值不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肺癌的增强值 4 0 5± 4 9Hu ,低度恶性肿瘤增强值 34 3± 5 8Hu ,良性肿瘤增强值 11 0± 5 4Hu ,结核瘤增强值 8 2± 2 4Hu ,炎性假瘤增强值 5 4 4± 6 0Hu。结论 :“时间 -密度曲线”分析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在扫描中 ,根据病灶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扫描方式 ,是提高诊断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包括肺癌18例和肺结核球6例。测量各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中不同时间点(0s、30s、70s、120s和180s)相同层面感兴趣区的CT值,描绘并比较两种结节的CT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肺癌结节CT增强扫描后各时间点平均CT值较增强前增高在30Hu以上,而肺结核强化CT平均值增高在10Hu以下。两种结节的CT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不同。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癌和肺结核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常肝脏CT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CT测量肝脏的血流灌流量的方法。方法 以肝门作为靶层面对 2 3例正常肝行CT灌注扫描 ,从开始注射造影剂 (总量为 3 5~ 40ml,速度 5~ 6 7ml/s)后 7s或 9s开始连续扫描 41或 41 2 5s ,1s(或 0 75s) /层。利用所得图像形成时间 密度曲线 ,根据曲线参数计算灌流量参数。结果 正常肝的肝动脉灌流量为 0 3 78ml·min-1·ml-1,门静脉灌流量 1 12 5ml·min-1·ml-1,肝总灌流量 1 5 0 5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为 0 2 5 ,门静脉灌注指数为 0 75。结论 利用本研究的扫描及计算方法可更简便、可靠地测得肝脏的血流灌流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先对病灶进行平扫,以3ml/s速率注入造影剂80~100ml后30s、1、2、3、4、5、7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T-DC)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82例肺结节中恶性62例(均为肺癌),良性20例。恶性结节强化值(38.5±14.5)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2±16.2)Hu(P<0.01)。在强化特征方面28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状强化,30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4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8例结核球不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3分钟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以中重度结节状强化为主,肺结核球以无强化或轻度边缘性强化为主。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胸部孤立性结节(SPN)的定性价值。方法:对40例胸部结节(其中恶性结节25例,炎性结节8例,良性结节7例)先平扫确定结节范围。以5ml/s和3ml/s两种速率分别在结节中心层面行CT动态增强扫描,记录SPN增强前后的CT值、强化峰值(PH)和峰值时间(PT),结果:恶性结节以中等强化为主,净增值80%(20/25)在20~60Hu之间,20%(5/25)>60Hu或<20Hu。增强峰值和峰值时间分别为(31.31±10.62)Hu、45s。时间-密度曲线(T-DC)呈缓慢升高型;炎性结节呈重度强化为主,净增值均>40Hu。增强峰值(49.25±12.44)Hu,峰值时间为80s和140s。曲线中出现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反映胸部结节血流的动力学特性,可无创性评价和诊断SP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径3cm周围型肺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材料与方法 63例直径3cm胸部孤立性病灶(其中50例肺癌、10例炎性病灶及3例胸腺瘤病例)行定点层面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绘出病灶增强时间-密度曲线(TAC),计算病灶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及血流灌注量(BP)。结果直径3cm肺癌TAC表现为起始阶段曲线逐步上升,约60秒上升至峰值,然后缓慢下降。肺炎性病灶TAC表现为曲线起始段即呈快速上升,然后在上升至峰值的过程中出现少许的波动,120秒达峰值,然后下降。良性胸腺瘤的动态扫描密度变化较小,曲线较平稳。肺癌的平均SS及BP分别为4.91±4.68%/s,1.18±0.74ml/min.ml。肺炎性病灶的平均SS及BP分别为7.92±6.77%/s,1.90±0.97ml/min.ml,良性胸腺瘤的平均SS及BP分别为1.19±0.85%/s,BP为0.19±0.07ml/min.ml。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直径3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特点,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炎肝硬化螺旋CT门静脉造影扫描延迟时间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时间—密度曲线选择正常人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螺旋 CT门静脉造影的合理扫描延迟时间 .方法  2 0例正常人和 1 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于第一肝门水平门静脉主干分叉以下 1 0 mm处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造影剂量 1 .5m L· kg-1 ,注射速率 3 m L· s-1 ,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1 5 s开始扫描 ,以后每隔 5 s扫描 1次 ,持续至 1 2 0 s.分别测量同一层面门静脉、肝脏的 CT值 ,并计算各点门静脉与肝脏的密度差 (P- L) ,描绘时间 -密度曲线 .结果 正常组与肝硬化组门静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 (1 81± 34) Hu,(1 59± 2 9)Hu(P<0 .0 5) ,峰值到达时间分别为 (54± 7) s,(65± 9) s(P<0 .0 5) .肝脏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 (1 1 8± 1 9) Hu,(96±1 3) Hu(P<0 .0 5) ,峰值到达时间分别为 (64± 9) s,(75±1 0 ) s(P<0 .0 5) .门静脉和肝脏密度差最大值两组分别为(9 0± 2 8) Hu,(73± 1 6) Hu(P<0 .0 5) ,其达到最大密度差时间分别为 (50± 7) s,(65± 3) s(P<0 .0 1 ) .结论 行肝脏螺旋 CT门静脉造影成像显示肝内门静脉分支 ,造影剂量为 1 .5m L· kg-1 ,注射速率为 3m L· s-1 ,正常人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为 40 s,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为 50 s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 7例周围型肺癌 ,对结节进行薄层扫描 ,然后以 3 5ml/s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 10 0ml后 40s、2min、5min、8min于相同几个中心层面进行增强扫描。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 ,描绘结节的时间 -密度曲线 ,计算结节的最大增强CT值。结果 :根据病灶的强化特点 ,我们将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分为二型 ,即均匀强化型和不均匀强化型。本组 2 7例肺癌 ,其中 17例 (6 3 % )在注射对比剂后 2min达到高峰 ,另外 10例 (37% )在注射对比剂后 5min达到峰值。本组病例中肺癌最大强化CT值 2 2~ 5 5HU(2 5 / 2 7) ,平均为 (4 1 8± 14 5 )HU。结论 :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能准确判断病灶增强程度及方式 ,对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不同部位和大小的肺癌动态增强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大小和部位对动态增强CT表现的影响。方法 :对 37例周围型肺癌 (直径≤ 30mm组11例 ,直径 >30mm组 2 6例 ) ,2 4例中央型肺癌 (直径均在 30mm以上 ) ,术前行 3min内的动态增强CT扫描 ,术后肺癌组织行Ⅷ RAg的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直径≤ 30mm组的周围型肺癌到达高峰强化的延迟时间均在 90s,峰值后CT值下降快 ;而直径 >30mm组到达高峰时间均在 6 0s,且峰值后CT值下降慢。前者的平均高峰增强值 (4 6 .6 4± 8.0 5 )Hu显著高于后者(32 .6 5± 7.38)Hu (t=5 .13,P <0 .0 0 1) ;前者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后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 (t=2 .12 ,P >0 .0 5 )。 5 4 % (13/ 2 4 )的中央型肺癌强化高峰在 6 0s,平均高峰强化值为 (2 6 .5 6± 3.0 1)Hu ,显著低于周围型肺癌 (t=5 .72 ,P <0 .0 0 1)。 4 2 % (11/ 2 4 )的中央型肺癌的动态增强CT呈缓慢升高 ,且最大强化值均在 16Hu以下。结论 :大小和部位不同的肺癌动态增强表现有区别 ,但它们是有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肺内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 方法:利用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方法对39例肺内孤立性结节(SPNs)患者的不同增强模式进行分析,并绘制SPNs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测量其强化峰值和CT净增值。 结果:良、恶性结节强化后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模式和CT净增值。肺癌的CT净增值[(41.9±2.8)]Hu高于结核的CT净增值[(11.7±7.85)Hu](P<0.01);炎性结节的CT净增值[(43.6±7.7)Hu]与肺癌的CT净增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为初始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最后保持稳定水平;炎性结节曲线呈持续上升(无下降)趋势;肺结核的曲线呈平缓走行,无明显起伏。结论: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是用一种无创性方式对SPNs血流模式提供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快速成像、薄层扫描等优点,探讨肺部常见肿瘤(周围型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结节)强化特征,进一步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3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3 mL/s的流率注入,碘普罗胺300对比剂100 mL)。记录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查找手术病理切片及临床追踪。结果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结核结节,但炎性结节强化峰值提前于肺癌,炎症结节的峰值位于注药后35 s附近,而周围型肺癌的峰值位于1 min~ 3 min.结核结节无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依肿瘤血管峰值时间有助于鉴别周围型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结节,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孤立结节为主要表现的肺癌的螺旋CT动态强化特点,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30例肺癌结节患者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自身CT平扫,重点观察原发灶动态增强各时相的CT值,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结果]30例肺癌结节增强后的CT值均随时间逐渐上升,峰值在1-3min内出现,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最大增强值均数为(31.4±10.3)Hu。[结论]肺癌结节螺旋CT动态强化特点是强化效应较明显,最大增强值多在20Hu以上,其时间-密度曲线为慢升慢降的抛物线型,这些强化特点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对肺错构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CT征象特点.方法统计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的CT特点,并与35例周围性肺癌的CT征象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其中8例肺错构瘤和11例周围性肺癌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肺错构瘤病灶光滑整齐,浅分叶14例,无深分叶征、毛刺征或卫星灶.其中13例有不同程度的钙化,4例为"爆米花"样钙化.7例病灶内有脂肪密度.病灶内出现钙化(尤其是"爆米花"样钙化)及脂肪密度的比例高于周围性肺癌.8例肺错构瘤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其中6例最大CT强化值<20 Hu,2例>20 Hu;11例周围性肺癌行动态增强CT扫描,其中仅2例最大CT强化值<20 Hu,9例>20Hu.结论肺错构瘤病灶光滑整齐,出现钙化(尤其是"爆米花"样钙化)、脂肪密度是其特征性表现.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李增友 《当代医学》2021,27(35):66-68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度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HR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70.00%,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72.73%;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85.00%,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81.82%,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HRCT对周围型肺癌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3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值平均增加(46.18±12.75)Hu,其中34例CT值增加幅度>20 Hu,27例CT值增加幅度>30 Hu,30例强化均匀,10例静脉期扫描时结节中间、边缘点有高密度条状影.结论 周围型肺癌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HRCT检查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HRCT诊断效能更突出,但多层螺旋CT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诊断肺癌有良好参考价值,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结合使用以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小结节20例,术前以2.5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3min后薄层扫描.动态观察其强化形态、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恶性结节明显强化,强化值较高,1min内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强化迥异,无明显峰值出现.结论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62例肺孤立性结节,平扫后,以2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1、2、3、4、5 min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值(49±15)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16)Hu(P<0.01).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2 min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占92.3%.结论 强化值≤15 Hu提示良性结节;强化值>20 Hu考虑恶性结节.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eature of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at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piral CT. 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proved by pathology were studied. Thin-section CT scans were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enhancement 1,2,3,4 and 5 minutes. Results Malignant nodules enhanced (49±15)Hu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benign nodules (18±16)Hu. The major enhancement pattern of peripheral lung carcinoma was complete enhancement, a little show peripheral enhancement. Tuberculoma show capsular enhancement or non enhancement. Conclusions Absence of significant lung noldue enhancement (≤15 Hu) at CT is strongly predictive of benignity.Malignant nodule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benign nodules.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CT is useful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ung carcinoma and tuberculoma.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周围型小肺癌CT平扫具有以下特征:肺小结节边缘分叶征,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动态增强CT扫描周围型小肺癌病灶于增强1~2min扫描其强化峰值最高,随后于3~4min后病灶强化缓慢下降,强化值在20-60HU,其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正确诊断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小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CR、DR、CT平扫后发现的肺内小结节,以2.5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3 min后薄层扫描。动态观察其强化形态、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恶性结节明显强化,强化值较高,1 min内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强化迥异,无明显峰值出现。结论: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家荣  涂忠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2983-2984
目的:探讨利用增强前后CT密度差值反映中央型肺癌血流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分析19例中央型肺癌(伴有一侧肺动脉受侵、狭窄或闭塞)CT图像,比较增强前后相同层面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CT值。结果:(1)肺血流低灌注区与健侧正常区增强后肺组织CT值(-820.53±50.15Hu与-797.81±42.36Hu,t=2.924,P= 0.009<0.05)及各自增加值(11.15±12.73 Hu与33.09±14.88 Hu,t=7.123,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前后肺血流低灌注区与健侧正常区的CT值差别可反映其肺癌血流灌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胰头癌胰腺期胰腺—肿瘤密度差为(67±14)Hu,高于实质期的(36±1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胰头段胆总管癌胰腺期肿瘤—胰腺密度差为(35±21)Hu,低于实质期的(57±1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壶腹癌胰腺期胰腺—肿瘤密度差为(35±18)Hu,实质期为(30±17)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