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在模型制备前用阿托伐他汀20mg/kg连续灌胃10d,1次/d;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用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连续灌胃10d.以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行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脑梗死体积增大,凋亡细胞数目增多,Caspase-3、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上调脑组织中Bcl-2、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及二者联用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6,生理盐水2ml/d)、缺血再灌注组(n=12,生理盐水2ml/d)、阿托伐他汀组(n=12,阿托伐他汀20mg.kg^-1·d^-1)、吡格列酮组(n=12,吡格列酮3mg.kg^-1·d^-1)、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组(n=12,阿托伐他汀20mg.kg^-1·d^-1+吡格列酮3mg.kg^-1·d^-1)。灌胃1周后,第8d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h后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LDH)及NO;Evance blue、TTC双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吡格列酮组及联合用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梗面积缩小;CKMB、LDH降低,NO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及吡格列酮组相比心梗面积缩小;CKMB、LDH降低,NO增加(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预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联合用药作用更加明显,机制与增加血浆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左前降支冠脉(LAD)穿线不结扎180 min;(2)缺血再灌注组,结扎LAD 60 min后再灌注120min;(3)阿托伐他汀组,结扎LAD前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kg·d)灌胃3 d;(4)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L-NNA)组,L-NNA 15mg/kg结扎LAD前15min尾静脉注入,阿托伐他汀处理同上,后两组缺血再灌注处理同缺血再灌注组.实验结束后测血清CK-MB及心肌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染色法区分缺血区、无复流区及梗死区;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及血管中eNOS、iNOS含量;电镜下观察微血管及心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及血管iNOS表达增加,eNOS表达无变化,心肌NO水平下降,微血管及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阿托伐他汀能抑制iNOS表达,诱导eNOS表达,增加NO水平,减轻微血管及心肌线粒体损伤,减少心肌梗死及无复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可阻断阿托伐他汀上述作用.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eNOS/iNOS-NO途径,激活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和减轻微血管损伤,减少心肌梗死及无复流.  相似文献   

4.
黄雨胜  张英杰 《广东医学》2012,33(7):890-89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左前降支冠脉(LAD)穿线不结扎180 min;(2)缺血再灌注组,结扎LAD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3)阿托伐他汀组,结扎LAD前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kg.d)灌胃3 d;(4)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L-NNA)组,L-NNA 15 mg/kg结扎LAD前15 min尾静脉注入,阿托伐他汀处理同上,后两组缺血再灌注处理同缺血再灌注组。实验结束后测血清CK-MB及心肌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染色法区分缺血区、无复流区及梗死区;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及血管中eNOS、iNOS含量;电镜下观察微血管及心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及血管iNOS表达增加,eNOS表达无变化,心肌NO水平下降,微血管及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阿托伐他汀能抑制iNOS表达,诱导eNOS表达,增加NO水平,减轻微血管及心肌线粒体损伤,减少心肌梗死及无复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可阻断阿托伐他汀上述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eNOS/iNOS—NO途径,激活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和减轻微血管损伤,减少心肌梗死及无复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onga等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SC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LipPC组),在缺血/再灌注前按6 mg/(kg·d)给阿托伐他汀14 d.各组又按再灌注后6 h和24 h分成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各组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稀醇化酶(NSE)含量、脑组织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 LipPC组各时间点梗死体积比ISC组显著缩小(P<0.05),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血清NSE、脑组织TNF-α和IL-1β生成减少(P<0.05或P<0.01).结论 缺血前给予阿托伐他汀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级联反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橙皮苷能否通过其抗炎作用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橙皮苷组,每组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4h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改变,量子点免疫荧光法荧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ELISA法和Weste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HMGB1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橙皮苷能减轻心肌组织损伤程度,降低心肌酶CK及LDH的水平,降低心肌组织炎症指标TNF-α和IL-6的含量及HMGB1的表达(P<0.05)。结论:橙皮苷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其抑制HMGB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予以高脂饮食8周建立高脂血症兔模型.随后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I/R)组;阿托伐他汀+缺血再灌注(ATV+I/R)组;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血脂、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心肌TNF-α mRNA的表迭.结果 ATV+I/R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I/R组和假手术组(P<0.01);ATV+I/R组再灌注后血浆CK-MB、LDH、TNF-α明显低于I/R组(P<0.01);ATV+I/R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观察可见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轻再灌注,心肌的病理损伤;ATV+I/R组心肌TNF-α mRNA的表达低于I/R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可减轻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脂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endoplasmic reticulummolecular chaperon)和GADD153(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gene 153)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凋亡的内质网应激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干预组24只、模型对照组24只和假手术组6只,制作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模型。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再灌注2 h6、h、24 h、48 h分别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6只。通过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RP78和GADD153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偶可见凋亡细胞,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 h缺血周围区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再灌注6 h凋亡细胞有所增多,再灌注24 h凋亡细胞数量达高峰,再灌注48 h凋亡细胞有所减少(P<0.05或0.01)。相同各时间点比较,干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假手术组大鼠心尖部相应区域心肌细胞未见明显GRP78及GADD153阳性表达。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再灌注2 h后心尖部GRP78表达开始增加,6 h达高峰,24 h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在相应时间点,干预组的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缺血周围区GADD153从再灌注6 h开始在神经细胞内明显表达,并逐渐增强,于再灌注24~48 h达高峰(P<0.01)。在相应时间点,干预组的GADD1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内质网伴侣GRP78和GADD153的表达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凋亡的内质网应激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AT+I/R)组,每组12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Evans蓝和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缺血未梗死区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结果 AT+I/R组心肌梗死区与缺血区(缺血未梗死区+梗死区)面积比值低于I/R组[(29.4±8.4)% vs (57.7±6.5)%,P<0.001];AT+I/R组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的比值也低于I/R组[(15.9±5.6)% vs(29.0±8.9)%,P<0.05].AT+I/R组及I/R组左室非梗死区域心肌TNF-α、MDA、MPO、NO含量及NOS、iNOS活性均高于S组(P<0.05),而TSOD活性则低于S组(P<0.05);与I/R组比较,AT+ I/R组心肌TNF-α、MDA、MPO、NO含量及NOS、iNOS活性均降低(P<0.05),TSOD含量升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性反应、激活抗氧化反应、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有关,且iNOS在其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缺血再灌注组(0.9%氯化钠溶液2 ml/d)、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L-硝基精氨酸甲酯15 mg/kg).灌喂3 d后制作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L-硝基精氨酸甲酯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再灌注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凋亡蛋白Fas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NO水平、TSOD活性、MDA水平、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A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O、MD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清除氧自由基,干预Fas蛋白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一氧化氮合酶(NOS)-NO途径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艳芳  王琦  杨廷桐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6):572-574,F0003
目的检测白介素-1、8、1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不同时段的表达,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对MIRI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n=10),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n=30)和甲泼尼龙治疗组(药物组,n=30)。后两组再分设缺血0.5h、再灌注2h、4h、8h、12h和24h共6个亚组。建立大鼠MIRI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动态表达。结果(1)缺血再灌注后HE染色见心肌细胞间大量炎细胞浸润,并呈明显缺血、坏死性改变,随病程不同表现程度有所差异。(2)模型组与药物组的血清IL-1、IL-8和IL-10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高峰出现于IR4h,IL-8峰值在IR8h;药物组较模型组同时相点IL-1、IL-8均降低(P<0.05)。血清IL-10在模型组于IR12h达高峰,药物组较模型组表现为峰值提前到IR8h。结论(1)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是导致MIRI的重要原因之一;(2)IL-1和IL-8对心肌有致损作用,而IL-10则具心肌保护作用;(3)甲泼尼龙预处理有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七叶亭(Esculetin)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IRI)、七叶亭预处理组(esculetin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水平...  相似文献   

13.
山茱萸果核提取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茱萸果核提取液(FCC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和3个山茱萸果核提取液(FCCE)预处理组(低、中、高剂量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建立MIRI模型。用不同剂量FCCE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30min分别做预处理。再灌注结束后采血,测定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改变,测量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MIRI组比较,山茱萸果核提取液预处理组能明显降低血浆中AST、LDH、LDH1和MDA含量,能提高SOD活性,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结论:山茱萸果核提取液对大鼠心肌MIRI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过程中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变化,以及瘦素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探讨瘦素预处理在小鼠MIRI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模型组、MIRI瘦素预处理组(小鼠在MIRI手术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重组瘦素)和MIRI术后瘦素处理组(小鼠于MIRI手术后30 min给予腹腔注射重组瘦素),在MIRI手术后3和6 h分别取小鼠血清及心肌组织,测定小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以及心肌、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RI瘦素预处理组3和6 h IL-6和TNF-α
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IRI模型组比较,MIRI瘦素预处理组3和6 h 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MIRI瘦素预处理组3和6 h心肌、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IRI模型组比较,MIRI瘦素预处理组3和6 h心肌、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瘦素预处理可减轻小鼠缺血心肌中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从而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瘦素预处理可减轻MI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一氧化氮合酶(NOS)在不同时点表达与小动脉形态学改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45min组;缺血再灌注1h组、3h组、6h组、12h组、24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并给与治疗后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同时用免疫组化显示NOS在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1光镜和电镜下缺血45min组小动脉轻微损伤。再灌注后损伤加重,以3h组损伤最显著。脑的小动脉与其它组织相比较,在缺血及再灌后不同时点的损伤较轻,再灌注6h后逐渐恢复。2正常对照组NOS不表达,缺血45min后NOS表达量首先增加,再灌后1h组达到高峰,3h组表达减弱。缺血45min组、IR3h组、IR6h组、IR12h组、IR24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鼠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损伤。2NOS对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葛根素(P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P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改变显著减轻(P<0.05).结论: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琳荃  陆红  郭彦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2,(7):25-26,28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后心肌细胞凋亡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MIRI组)、替米沙坦预处理Ⅰ组(TⅠ组)和替米沙坦预处理Ⅱ组(TⅡ组),每组8只。TⅠ组灌胃替米沙坦5.0mg/(kg.d),TⅡ组灌胃替米沙坦10.0mg/(kg.d),其余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一周。建立MIRI模型,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改变、测定血清CK-MB活性、TUNEL检测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测定NF-κBp65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I组与TⅠ、TⅡ组血清CK-MB活性、凋亡细胞、NF-κBp65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MIRI组相比,TⅠ组血清CK-MB活性明显降低(P〈0.01),凋亡细胞、NF-κBp65表达降低(P〈0.05);TⅡ组血清CK-MB活性,凋亡细胞、NF-κBp65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替米沙坦预处理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清CK-MB的含量,抑制NF-κBp65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而高剂量组的保护作用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8.
张桂武  刘志勇 《现代医学》2012,40(3):305-309
目的:通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异丙酚( Propofo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R)肺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左侧开胸后不阻断肺门)、肺缺血再灌注组(n=10,开胸后左侧肺门阻断45 min再灌注120 min)和异丙酚组(n=10,开胸后左肺门钳闭前30 min时股静脉注射异丙酚5mg·kg-1,继用微量泵以50 m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左侧肺门阻断45 min再灌注120 min).3组在开胸前均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再灌注结束时抽取左心室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获取左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左肺组织和细胞损伤情况,计算左肺湿干重比,评价肺水肿程度;制作肺组织匀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其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肺缺血再灌注组及异丙酚组大鼠肺W/D值、肺组织中的MDA、TNF-α、IL-6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PaO2明显下降,SOD活性减弱明显降低(均P<0.05).异丙酚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大鼠的PaO2升高(P<0.05),肺组织中的MDA、TNF-α、IL-6含量及肺W/D值下降(P<0.05),SOD活性增强(P<0.05).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假手术组损伤轻微,肺缺血再灌注组损伤严重,异丙酚组损伤重于假手术组但轻于肺缺血再灌注组.结论: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SD大鼠的肺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异丙酚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益母草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益母草注射液治疗(LJ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LJ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P〈0.01)及形态学改变(P〈0.05)均显著减轻。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A组)大鼠仅接受麻醉后开腹,游离肝叶及相关血管后关腹;对照组(B组)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门静脉插管和肝下下腔静脉缺口作为灌注道和流出道,用4℃乳酸林格氏液对肝脏进行冷灌注20min;实验组(C组)大鼠术前连续3d给予10mg/(kg·d)雷帕霉素灌胃,手术操作同B组。3组大鼠均于再灌注24h后经下腔静脉采血离心获取血清,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含量。取血后处死大鼠获取肝脏标本,用于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B、C组血清中TNF-α和IL-6的浓度、AST、ALT的含量以及肝组织MDA的水平高于A组,而SOD活性降低(P〈0.05);C组除SOD活性比B组有所升高外,其余指标均低于B组(P〈O.05)。A组肝脏组织形态结构未见异常,B、C组均见肝细胞损伤,C组损伤较B组减轻。结论:术前给予RAPA能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