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宁建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07-110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T2[)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6例Tz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组(A组)和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血脂、BMI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血脂、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A组同时可使Fins水平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优于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人群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4例1GR患者分为三组,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每日加用吡格列酮片38mg和二甲双胍缓释片38mg。分别检测i组干预前及干预两年结束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二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二小时胰岛素(2hlNS)水平。结果干预后三组I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在BMI、2hPG、FINS和2HINS与十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2hPG、FINS和2HINS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取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清RBP4、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Ins)、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再将60例T2DM并发冠心病患者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吡格列酮治疗组用吡格列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测定上述指标。结果①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RBP4水平增高(P〈0.01);吡格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RBP4无差异(P〉0.05)。②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RBP4水平显著降低(P〈0.01),TNpa、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IR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T2DM并发心血管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4.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糖尿病(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30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300mg·kg-1·d-1和吡格列酮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干预12周.观察治疗后5组DM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对照组大鼠FPG,FINS,TC,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oma-β明显下降(P<0.01);二甲双胍组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而TG无明显降低(P>0.05);吡格列酮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TC无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FPG,HbA1C均较DM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比较FINS,Homa-IR明显减低,Homa-β明显升高(P<0.01);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Homa-β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用上述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及对血浆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 初发T2DM并发NAFLD患者44例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半年,观察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肝功能及血清Vaspin水平的变化.结果 初发T2DM并发NAFLD患者血清Vaspin水平高于初发T2DM未并发NAFLD及正常对照组(P<0.01),T2DM并发NAFLD组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r谷氨酰转移酶及Vaspi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对初发T2DM并发NAFLD患者治疗有效,并可以显著降低其血清Vaspin水平,血Vaspin水平可作为T2DM发生NAFLD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64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和自愿结合原则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对照组)、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组(试验组)进行半年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情况,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组治疗均可使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P〈0.05),但试验组同时可使胰岛素INS、HOMA—IR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能降压、减重,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前、后12周测定患者血生化指标、血清RBP-4和AP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5)。吡格列酮组RBP-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二甲双胍组RBP-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的RBP-4、FIns和HOMA-IR水平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P均<0.05),BMI水平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 对于T2DM合并NAFLD的患者,吡格列酮在降低脂肪炎症因子RBP-4、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0.
褚秀英 《中原医刊》2009,(11):29-30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共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口服,每日2次;试验组(30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胰岛素、c肽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餐后2h胰岛素下降(P〈0.05)。试验组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对照组血脂各项较治疗前明显变化(P均〈0.01),两组间比较,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具有相似的降血糖、调脂作用,而吡格列酮还有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及降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治疗组、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联合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各自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血脂、肝酶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症状、体征、肝脏B超表现。结果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体质量下降明显(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对NAFLD的治疗有效,联合二甲双胍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初诊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治疗用药情况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P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IR)水平、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FPG、Hb A1c、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降低(P<0.05),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APN水平没有明显改变,FPG、Hb A1c、HOMA-IR、FIn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FPG、Hb A1c、HOMA-IR及对脂代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IR状态。  相似文献   

13.
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及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未予上述处理的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大鼠按血糖再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枸杞多糖(LBP)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和二甲双胍组,药物干预6周后,处死动物取血测定血脂、空腹血糖,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LBP中、高剂量干预组及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降低(P〈0.05,P〈0.01),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LBP高剂量干预组及二甲双胍组ISI较糖尿病对照组升高(P〈0.05);LBP中、高剂量干预组血清TC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降低(P〈0.05),LBP各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TNF-α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LBP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水平,增加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王宏  叶丹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25-2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3次/d,连用l2周;观察组同时给予吡格列酮30 mg,1次/d,早餐前15 min服用,连用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内皮素(E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显效率达40.63%、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的显效率达31.25%、总有效率达71.88%,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FBG达(6.43±1.16)mmol/L,PBG达(9.24±1.38)mmol/L,HbA1c达(6.67±1.17)%。对照组治疗12周后FBG达(7.95±1.21)mmol/L,PBG达(10.89±1.52)mmol/L,HbA1c达(7.29±1.02)%,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BG、PBG、HbA1c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ET含量为(83.12±12.64)ng/L,HOMA-IR(为2.29±0.12),对照组患者的ET含量为(89.23±11.35)ng/L,HOMA-IR为(3.28±0.7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T、HOMA-I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T2DM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时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吡格列酮治疗肥胖型PCOS 34例12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内脂素、瘦素、脂联素的水平,并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睾酮(T)水平和血脂情况. 结果 34例患者治疗后F-G评分比治疗前下降(P<0.05),卵泡总数及卵巢体积亦显著降低(P<0.01);体重指数、腰臀比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LH和T水平显著下降(P<0.05),FS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和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空腹血糖在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内脂素、瘦素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脂联素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吡格列酮可有效改善肥胖型PCOS的生殖状况、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改善血清内脂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而发挥其治疗PCOS、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方法: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SII,对照组仅皮下注射胰岛素,疗程共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治疗前后均检测脂联素、内脂素,计算HOMA-IR(C-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脂联素均显著升高,内脂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干预,以及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及胰腺β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探讨盐酸小檗碱对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小檗碱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5只,后三组在高脂饲料喂养30 d后,予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0 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盐酸小檗碱组予以盐酸小檗碱180 mg/(kg·d)灌胃30 d,二甲双胍组予以二甲双胍180 mg/(kg·d)灌胃30 d,检测实验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糖、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ISI,并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胰腺β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L-6,TNF-α亦明显增高(P〈0.05)。而二甲双胍组和盐酸小檗碱组的各项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药物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学显微镜下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胰腺β细胞形态,显示用药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盐酸小檗碱可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而起到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