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中华按蚊生命表的特征。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生命表的方法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地区中华按蚊除了不同性别蚊的预期寿命差别有显著性外(P〈0.01),其他各项生命表参数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地理株的中华按蚊生命表特性很接近。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地理株(株)的中华按蚊生殖、存活等生物学特性是否相同。方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同时同条件下对不同株的中华按蚊进行相同的定量研究。结果:求出郑州、上海、福建株中华按蚊存活和生殖特性值,对其各对应值进行了显著性检验。3株中华按蚊生殖,存活特性非常接近,相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在条件相同情况下,不同株中华按蚊的种群数量变动一致。  相似文献   

3.
不同血源对中华按蚊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血源对中华按蚊种群生殖,存活,传疟的影响。方法:在实验条件下,用人血,牛血,猪血,羊血分别饲养中华按蚊,观察记录中华按蚊吸血,产卵,孵化,寿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吸血量:吸猪血者最低,与其他3种血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5),产卵量,吸牛血者最高,吸猪血者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吸牛血才有人、羊血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孵化率、:吸牛血者最高,与其他3者比  相似文献   

4.
血清唾液酸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目的观察各种感染性疾病(急性期)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改变,并与其他炎症标志血C反应蛋白、血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呼吸道炎组、支气管炎组、肺炎组、急性肠炎(细菌性)组、中枢感染组及败血症组患儿血清S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败血症组患儿血清SA含量明显高于呼吸道感染各组和中枢感染组患儿,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急性肠炎(细菌性)组患儿血清SA含量高于上呼吸道炎组,差别有显著性(0.05>P>0.01)。秋季腹泻组患儿血清S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几种炎症标志的改变随感染性质、病种、病情、病程的不同和治疗影响而出现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苏省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全省各县1989-2000年疟疾疫情资料,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或阳性率进行相关分析或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全省年发病率变化趋势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的发病率呈一致关系,中华按蚊地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平均年发病率为 0.10/万;而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86/万,明显高于中华按蚊单一区(p<0.01),且有向毗邻地区扩散的趋势。本地居民友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06%,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5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IFA阳性率与发病率呈相关关系。结论 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及其毗邻地区疟疾潜在流行的危险性较高,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出现较大流行和反复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正常妊娠、妊高征血浆C型利钠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不孕龄妇女血浆C型利钠肽(CNP)水平的变化,探讨CNP在妊高征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门诊及住院的193例正常妊娠妇女、89例妊高征患者和46例正常非孕妇女血浆中CNP浓度检测。结果:早、中和晚期妊娠三组比较,血浆CNP差值有极显著性意义(F=10.84,P〈0.01),早孕组的血浆CNP值显著升高,中晚期无变化。不同程度妊高征组之间血浆CNP水平有极显著差别(F=66.17,P〈0.01)。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轻度妊高征者血浆CNP水平降低,中度者接近妊娠对照,重度者显著高升。正常妇女、正常妊娠、妊高征血浆CNP水平有显著性差别(F=13.61,P〈0.01),主要表现在妊高征血浆CNP值明显高升,正常妇女与正常妊娠组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在生理状态下,CNP以自分泌和  相似文献   

7.
该文测定了97例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3b花环率乳腺癌术后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各组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总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s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别无显著性(P〉0.05),TH/Ts比值降低,比值的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和评估老中青人群肾功能各参数现状与相关性。方法:对1 743 例不同年龄(20 ~85 岁) 人群分成A,B,C,D,E 和F 组,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Alb)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渗透压和血清尿素氮(BUN) 、血尿酸(UA) 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等肾功能参数。结果:尿NAG 和尿RBP 两参数在A,B(20 ~40 岁) 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 0 .05) ;而A 组分别与C,D,E 和F 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 P < 0 .05 或P < 0 .01) ;尿Alb ,A 组与各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均P < 0 .01) ;E 和F 两组比较差别无 显著性( P > 0 .05) ;Ccr 在B,C,D,E,F 组分别比A 组下降8-5 % ,17-8 % ,29-9 % ,42-9 % 和56-3 % ;尿渗透压和血Cr,BUN,UA 在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 均P > 0 .05) 。结论:Ccr 各年龄段都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以50 岁后下降明显,肾小管功能损害在40 岁以前不明显,50 岁后NAG,RBP 显著增高;70 岁后趋向稳定;故41 ~70 岁之间是肾功能下降明显时期。  相似文献   

9.
对121名离退休职工近期血压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表明:左右两上肢的血压无明显差别(P>0.05)。与正常成年人标准血压相比较,男女的收缩压均无差异(P>0.05),而舒张压却有所下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湖医大离退休职工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2825人次应用川芎嗪醋酸盐透析液血透患者透析前后SCR、BUN均值,及维持血透半年以上26例慢性肾衰患者的血SCR、BUN、Na、K、Ca、Cl、P均值,并与1985人次醋酸盐透析患者血透前后SCR、BUN均值,及维持透析半年以上12例慢性肾衰患者的血SCR、BUN、Na、K、Ca、Cl、P均值比较,结果:两组透析前血SCR、BUN均位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透析后川芎嗪醋酸盐组SCR、BUN均值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维持血透半年以上的SCR、BUN透析前均值亦比醋酸盐组均值低,统计学处理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P<0.05)差别。而血清电解质除P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别外,余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认为:应用具有活血祛瘀功用的川芎嗪醋酸盐液透析,与常规醋酸盐透析液比较,有显著提高血透效果的作用,且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株(株)的中华按蚊生殖、存活等生物学特性是否相同。方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同时同条件下对不同株的中华按蚊进行相同的定量研究。结果:求出郑州、上海、福建株中华按蚊存活和生殖特性值,对其各对应值进行了显著性检验。3株中华按蚊生殖、存活特性非常接近,相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提示在条件相同情况下,不同株中华按蚊的种群数量变动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能在自然界大型水体和旷野中对中华按蚊种群进行研究。方法:研制出适合于稻田浅水定量研究的实验简,适合于深水的实验网和接近自然状态的大实验笼。应用这些工具进行了自然界中华按蚊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利用系列研究工具定量研究出1988年第8代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命表。求出各发育历期的死亡数和死亡因素,死亡率,存活率和死亡因素k值,分析出各发育阶段的关键死亡因素,计算下代预计产卵量为8288粒,种群趋势指数I为6.3027。结论:系列研究工具使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郑州中华按蚊第9代种群数量还趋于增加之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源对中华按蚊种群生殖、存活、传疟的影响。方法在实验条件下,用人血、牛血、猪血、羊血分别饲养中华按蚊,观察记录中华按蚊吸血、产卵、孵化、寿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吸血量吸猪血者最低,与其他3种血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其余3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血率吸牛、猪血者高,吸人、羊血者低;吸牛、猪血者与吸人、羊血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牛、猪血者之间,吸人、羊血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卵量吸牛血者最高,吸猪血者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吸牛血者与吸人、羊血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人、羊血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卵率吸猪血者低,但与吸其他3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孵化率吸牛血者最高,与其他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而其余3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生殖营养周期吸人血者最短,与吸牛、猪血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吸羊血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吸牛、猪血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寿命4种血源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证实中华按蚊为嗜吸畜血(牛、猪血),兼吸人血的蚊种。中华按蚊种群与人的接触次数越多,传播疟疾的机率越大,提示多养猪作为生物屏障可减少防蚊不力地区疟疾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华按蚊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变化。方法:于1994年~1995年在郑州地区,对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第5、6、7、8世代的生命表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建立了8个生命表,从中可以看出:进入雨季后,死亡关键因素K值中,K5最高,K9次之。用Valey的图解分析法和Podoler的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关键因素分析。根据1995a的生命表资料绘制了当年5~8代的存活曲线。种群趋势指数I值均大于1,第5代的I值最高。结论:中华按蚊自然种群死亡的第1关键因素是大暴雨引起1~2龄幼虫的死亡,第2关键因素是捕食引起的3~4龄幼虫的死亡。最高死亡率出现在1~2龄幼虫阶段。存活曲线均属于SlobodkinⅣ型。在郑州地区6、7、8月份内,中华按蚊自然种群数量均是增加的,第5代增加的最高(I=34.454 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郑州中华按蚊种群生殖,存活的规律。方法:实验得出郑州中华按蚊的年龄特征存活率和产雌率,建立生命表,分析该蚊实验种群的动态变化。结果:郑州中华按蚊成蚊前期的各期发育历期:卵为2.102 6 d,幼虫期为10.875 0 d,蛹为2.011 3 d,成蚊前期为14.988 9 d。成蚊前期各期存活率:卵为83.251 3%,幼虫为92.189 7%,蛹为95.573 5%。郑州中华按蚊的性别比为1.058:1,平均寿命雌雄分别为13.155 4 d和6.573 5 d,预期寿命雌雄分别为13.828 8 d和8.329 2 d,最长寿命雌雄分别为32.000 0 d和14.O00 0 d。郑州中华按蚊的产卵特性:羽化到第1次产卵的时间为2.570 O d,最大产卵年龄为30.000 O d,每雌平均产卵数为19.084 3个/d,每雌平均产卵总数为515.276 O个。根据以上数据,绘制了该蚊各年龄特征存活率和产雌率的曲线图,编制了雌、雄中华按蚊生命表。结论:郑州中华按蚊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确立,为该蚊种群数量的预测预报和确立预防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选择江苏省13个直辖市各1个乡(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通宵室外帐内人饵诱捕法,观察各监测点中华按蚊的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并按照监测点的地理位置,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江苏省13个疟疾媒介监测点共捕获2044只按蚊,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江苏省中华按蚊季节消长密度高峰为7月下半月,对苏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的中华按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9,P=0.19)。江苏省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在19:00至22:00间的3h,共捕获中华按蚊1388只,占全部12个时间段所捕获中华按蚊数的的67.91%;中华按蚊在清晨时分又出现一个小高峰,5:00至6:00时间段共捕获中华按蚊184只,占全部12个时间段的9.00%。对苏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的中华按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88,P=0.000)。结论应做好傍晚和清晨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蚊虫叮咬,降低疟疾的传播机会。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为消除疟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贵州中华按蚊在四种不同环境下的生命表特性。各组雄蚊的平均寿命明显短于雌蚊,罗甸县牛圈和贵阳饲养室内两组蚊的净增殖率明显较罗甸县人房和普通实验室两组为高,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值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省近5年疟疾流行态势,准确掌握防治,监测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下一个五年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汇总“九五”期间各年全省疟疾防治,监测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媒介地区,不同监测对象发病率变化及防治效果。结果:九五期间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0.064/10万降到2000年的014/10万,未出现乡以上地方性的疟疾暴发流行,嗜人按蚊区发病率(0.276/10万),高于中华按蚊(0.016/10万)和微小按蚊区(0.148/10万),部分疟区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结论:九五疟防规划得到较好执行,措施得当,成效显,但仍需加强对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的疟区,哮人按蚊疟区的防治监测工作,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管理,从而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自然界内对中华按蚊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和自制的工具。结果:求出各项参数值如下:孵化率为69.5294%,雌蚊和雄蚊存活率分别为54.03%和6.17%,发育历期为13.7417 d,雌蚊和雄蚊预期寿命分别为2.1430 d和0.7147 d。结论:自然界内中华按蚊具有极大的传疟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抗药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区分剂量击倒率、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和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结果广水、京山、襄阳等地中华按蚊对DDT抗击倒力最强,区分剂量击倒率分别为4.86%和0,首只蚊虫击倒时间为24min和60min,其次是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击倒率分别为10.31、2.91、3.12%和15.00、4.90、2.16%,首只蚊虫击倒时间为19、25、32min和20、5、33min,。区分剂量死亡率:DDT、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均50%,为高抗群体,马拉硫磷分别为58.66、10.20和25.23%,为抗性群体。结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发展迅猛,对DDT抗性居高不下,可能将成为疟疾媒介控制的最大障碍,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