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对穿支血管进行CTA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行双侧下肢CTA造影和三维重建,对患者进行术前皮瓣设计并指导术中皮瓣切取;B组术前运用手持多普勒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比较2组穿支定位的准确率、皮瓣切取所用时间,皮瓣切取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皮瓣成活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按计划顺利进行,皮瓣全部存活。B组19例患者术前探测至穿支,其中2例术中穿支定位与实际切开后发现的穿支位置差异大,术中更改切取方案,向近端延长切口,切取横支穿支皮瓣。1例术中未发现可用的穿支血管,向近远端延长切口后因穿支较细,放弃同侧切取,临时改为对侧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设计分页皮瓣,术中发现2例穿支血管未共干,改行组合移植。术后A组和B组各有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此2例均成活,其余皮瓣未出现坏死。结论 CTA和三维重建技术联合使用可协助选择和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可以为术中设计和皮瓣切取提供指导,缩短取瓣时间,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皮瓣设计并指导手术操作,对照组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皮瓣后进行皮瓣移植。比较观察组穿支血管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结果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及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的穿支起始点直径、穿支起始点至髌骨上缘直线距离、穿支起始点至大腿外侧缘直线距离与术中实际测量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和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了解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及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以此设计穿支皮瓣进行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可维持皮瓣良好血运...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86-488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造影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8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应用游离或带蒂的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手术患者20例,其中1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超声三维造影检查:重点获得穿支血管三维解剖和出肌点信息。1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穿支皮瓣,探测穿支血管出肌点。术中将实际观察情况与术前检测结果进行核实比较。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皮瓣均成活,穿支血管均能直观显示三维走行及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出肌点定位精准,术中证实超声所见,术前穿支标记点和术中真实位置的距离在6 mm以内。对照组穿支出肌点与术前定位差异较大,且出现两例假阳性。结论:超声三维造影能准确、清晰地显示穿支血管的解剖学信息,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明显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Multidetectorrow 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DCTA,胰腺血管的多层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在穿支皮瓣的可视化研究与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9年8月深圳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穿支皮瓣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采用多普勒测量和MDCTA测量,依据MDCTA三维重建的位置及供血设计皮瓣。比较多普勒测量和MDCTA测量与术中解剖相符率并分析MDCTA扫描效果,记录本组患者穿支皮瓣一般情况和成活情况。结果本组24个皮瓣包括8例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4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6例足第二趾穿支皮瓣,6例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最小面积为1 cm×0.5 cm,最大面积为20 cm×14 cm;旋转角度最小90°,最大180°。MDCTA术前定位与术中解剖相符率为100.00%,明显高于多普勒测量的75.00%(χ~2=6.857,P<0.05)。经MDCTA扫描可清晰分辨供血、位置、解剖关系。三维重建可立体清晰显示扫描部位血管与周围三维关系,且可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观看。本组患者皮瓣I期植皮率为91.67%,明显高于需II期植皮率(χ~2=33.333,P<0.01)。随访见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两点感觉>0.3 cm。结论 MDCTA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精确、立体定位穿支血管,显示皮瓣血流灌注范围,应用于皮瓣设计指导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腓肠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有效修复髌前与胫骨上端软组织缺损伴骨与肌腱外露的治疗.方法 对16例膝部及胫骨上段软组织严重缺损的创面,采用腓肠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结果本组随访0.5~1.5年,15例生长良好,1例术后发生伤口周围感染,经上VSD负压引流1周后植皮成活.结论 腓肠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膝部及胫骨上段软组织缺损,不吻合血管,是修复膝部及胫骨上段创面的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术前多普勒定位随意型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19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约3 cm×6 cm~6 cm×18 cm.术前进行创面处理及多普勒定位皮瓣穿支血管,以多普勒探测的穿支血管为旋转点,结合创面大小,设计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穿支动脉分别来源于胫后动脉10例,腓动脉6例,腓肠内侧动脉3例.皮瓣面积3 cm×8 cm~8 cm×23 cm.本组11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无皮瓣淤紫及水泡;8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愈合,其中2例经二期植皮覆盖创面.8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11例供区经植皮后完全愈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随访皮瓣颜色红润,质地优良,外观臃肿不明显,弹性良好.结论 术前应用多普勒定位随意型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设计科学、血流符合生理、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临床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013年应用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术前应用多普勒大体测定各穿支位置,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供血特点,选择距创面直线距离最近的穿支点做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2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6个月~2年随访,外观满意。结论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不受蒂部位置艰制,切取灵活,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视化穿支皮瓣制取日益成熟,通过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为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方法。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3岁),术前根据三维重建后的CTA检查结果进行腓动脉穿支的测量,选取符合移植条件的穿支血管,根据术前数据资料在术中对腓动脉穿支进行血管定位后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按时定期进行随访,通过观察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供区小腿运动功能等,来评价患者术区与供区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术中腓动脉穿支均成功进行定位并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移植穿支皮瓣均存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渗血,经急诊探查止血后恢复良好。移植皮瓣平均制取时间为47 min,血管蒂长度平均为6.2 cm。术后9个月,12例患者张口度Ⅲ度,咀嚼、言语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12例患者下肢供区小腿恢复良好,无明显的运动不适。  结论  术前3D-CTA能准确的提供腓动脉穿支的解剖特征,为术中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制取提供良好的影像学支撑,可以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范新宇  汪春兰  赵宇  卓雷 《安徽医学》2013,34(9):1303-1306
目的观察软组织扩张术对穿支血管增生的影响,并探讨扩张后穿支皮瓣在面、颈、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20例患者,其中面颈部及上肢烧伤后瘢痕18例,手部黑毛痣2例。扩张器埋置术后1个月,通过透光试验观测扩张皮瓣穿支血管管径变化情况;分别于扩张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CT血管造影(CTA)观测组织扩张术对体表穿支血管管径影响。结果扩张1个月后行透光实验发现穿支血管开始有增粗现象,3个月后应用CTA可见扩张皮瓣穿支血管明显增粗。管径平均口径为(1.8±0.42)mm,平均增粗(35.0±8.0)%。Ⅱ期术后皮瓣血运较好全部存活,供区切口Ι期愈合,受区皮瓣血运良好。1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满意无臃肿。结论穿支皮瓣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张后,血供更加丰富,皮瓣切取面积增加,皮瓣的成活率得到提高。因此扩张术能促进穿支皮瓣血管的增生,扩张穿支皮瓣是修复面部、颈部及手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反求技术探讨腓骨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经验以及穿支血管的解剖方法.方法:选择行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47例,计算机辅助设计反求模型27例.记录下颌骨缺损原因、缺损长度、麻醉时间、皮瓣缺血时间、术中输血量、皮岛大小及血管蒂长度、切取腓骨长度及截骨段数、血管吻合情况、并发症.随访观察患者颌面部对称性、功能及咬牙合情况.结果:47例患者中下颌骨缺损多由恶性肿瘤(63.8%)所致,缺损长度6.0~17.0 cm,麻醉时间7~15 h,皮瓣缺血时间65~125 min,术中输血0~8 U,皮瓣大小4cm×2cm~20cm×7cm,血管蒂长度4~11cm,切取腓骨长度6.0~22.0cm,截成1~3段,受区血管常用到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舌面颈静脉干、颈外静脉.术后1例患者静脉吻合处血栓.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面部外形、咬牙合关系均恢复正常,语音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下肢功能均在术后1~3个月内恢复正常.受区和供区远期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解剖肌间隔穿支可以保留部分肌袖,缩短手术时间,肌皮穿支尽量揭顶式解剖,避免损伤肌皮穿支,随着计算机反求技术的应用,腓骨复合瓣已成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选择,且术后能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伴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选择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16例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外露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骨质缺损较多行Ⅰ期或Ⅱ期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联合肌皮瓣、腓肠肌内或外侧头肌瓣加植皮,术后常规滴注引流进行治疗。男14例,女2例,年龄17~59岁。皮瓣面积6 cm×4 cm~18 cm×9 cm。结果随访6~24月,全部转移皮瓣一期存活。Ⅰ期植骨2例,Ⅱ期植骨4例1,例慢性骨髓炎复发,植骨失败,经3次清创后感染治愈;其余病例感染均未复发,植骨愈合好,植骨愈合时间3.4~6.7月,平均4.6个月。结论腓肠肌肌皮瓣具有血供丰富、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并骨与软组织缺损,既可以改善病灶局部血液循环、又可以进行创面覆盖,同时还可以进行滴注引流,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费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瓣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共 2 6例 ,其中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 16例 ,未行肌瓣移植 10例。结果 肌瓣移植者中有 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 ;非移植者中有 2例发生切缘皮瓣坏死深部感染 ,3例切口脂肪液化浅表感染。 19例术后平均随访 38个月 ,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 ,≥ 2 3分 6例 ,15~ 2 2分 8例 ,<15分 5例 ,优良率为 73.7%。结论 胫骨近端骨恶性肿瘤保肢术中采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可重建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对一例因外伤上臂皮肤肌肉缺损患者,用胸大肌肌皮瓣转移术覆盖成功,重建了伸肘功能;对一例因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所致胫前不稳定性疤痕切除后的皮肤缺损及一例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皮肤肌肉缺损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术覆盖成功,重建了伸膝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胫前近全长骨外露的软组织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区域皮瓣修复胫骨全长或大部分骨外露的可靠方法。方法 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与腓肠浅动脉逆行筋膜瓣修复胫骨全长外露,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对患肢的影响。结果 所用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皮瓣外观良好、感觉恢复,患肢血运、感觉正常,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或肌瓣)与含腓肠神经筋膜瓣均为经典组织瓣,两者联合修复胫骨外露,同属于区域皮瓣,互不影响,效果可靠,功能满意,不需牺牲主要动脉,为临床上解决复杂胫骨外露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扩大切除+定制铰链型人工全膝假体结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重建术"在膝部恶性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治疗15例膝部恶性肿瘤患者.14例接受这种手术治疗,1例因术中发现肿瘤侵犯腘血管难以彻底切除而改行截肢术.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静脉化疗或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继续静脉化疗.评价术后临床结果,包括术后疗效、生存情况、功能状况、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66个月(平均34个月).早期并发症包括胫骨上段深部血肿1例,足背及小腿外侧麻木1例和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随访中有1例因肺部转移死亡,1例腹腔转移仍带瘤生存,1例局部复发行截肢术,最终保肢率85.7%(12/14).结论 此手术可改善膝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早期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严重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术后功能、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例肌皮瓣移植(2例背阔肌、2例腹直肌、4例腓肠肌),采用带蒂、交腿、带血管蒂岛状的形式,治疗肩部、腕部、膝部等处深达骨、关节组织损伤、外露的严重电击伤创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临床治疗实际,并就肌皮瓣的应用方法等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刘镇  刘立明  曹燕庆 《河北医学》2009,15(2):153-154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严重外伤所致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或因慢性骨髓炎伴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术加游离植皮术修复。结果:19例肌瓣全部成活,植皮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易存活,实用性强,是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程燕波  霍秀英  李瑞平 《西部医学》2013,(11):1618-1620
目的 探究不同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和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16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胸大肌肌皮瓣、游离前臂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三种方法进行修复重建,每组55例,观察修复与重建后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游离前臂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方法进行修复的两组患者皮瓣成活和外形满意情况明显优于胸大肌肌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并发感染情况明显低于胸大肌肌皮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大肌肌皮瓣患者出血情况明显少于游离前臂皮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与重建效果和并发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我院采用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术后6周去长腿石膏后托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随访1年,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结果:13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生硬和跟腱再次断裂等发生;2例肌皮瓣皮肤发生部分坏死,行植皮术后延期愈合。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优9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67%。结论:采用腓肠肌肌腱皮瓣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能较好地恢复跟腱的功能,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腓肠肌肌瓣、肌皮瓣在膝关节深度烧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腓肠肌肌瓣或者肌皮瓣移位修复膝关节深度烧全国各地创面,具有切取方便,操作简单,不需吻合血管的优点,其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切取面积较大,可以有效地闭合创面,消灭死腔,保留膝关节的部分功能,对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膝关节及胫骨上段骨外露极为有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