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冈、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1年4月~2007年4月间13例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孑L患者的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孔血管:前降支7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4例,其中CTO病变5例、C型病变8例.支架释放时因钙化严重致血管撕裂2例、导丝穿出血管11例;10例并发心包填塞.根据穿孔的影像特征进行E11is分型,Ⅰ型穿孔2例,Ⅱ型穿孔7例,Ⅲ型穿孔4例.10例行心包穿刺并置引流管行心包抽液减压,其中4例行球囊扩张压迫,2例因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行处理.出现Q波性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并发症,但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及时诊断、积极处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8例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处理及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 8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过程及近期预后和转归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5 9岁。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导丝损伤所致穿孔 4例 ,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过程中压力过大致血管破裂 4例。 3例行球囊压迫 ,1例行球囊压迫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例行弹簧圈栓堵 带膜支架置入 ,其余 2例小分支穿孔无水乙醇封堵。心包填塞 4例 ,死亡 3例。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较为凶险的一种并发症 ,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心包填塞 ,甚至死亡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斌  郑剑涛  肖国胜  叶涛  江宏飞  王焱 《西部医学》2013,25(9):1371-137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行PCI治疗的5896例患者中发生9例冠状动脉穿孔并发症患者的痛变特点、穿孔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冠脉穿孔发生率为0.15%。据Ellis分型:I型1例,Ⅱ型4例,Ⅲ型4例。受累血管分别为前降支4例,回旋支1例,右冠状动脉4例,其中CT0病变1例,B及C型病变8例,钙化病变8例。9例穿孔事件中与钢丝相关4例,与球囊预扩张相关2例,与球囊后扩张相关2例,与旋磨相关1例。5例并发心包填塞,其中迟发性2例,均成功行心包穿刺引流术,植入带膜支架2例,低压球囊扩张1例,2例仅行床旁心包穿刺引流,3例经密切观察无临床事件发生。无死亡及急诊外科手术病例。从冠脉穿孔并发症发生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出现在2008~2012年期间,可能与复杂病变PCI越来越多有关。结论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严重并发症,与病变复杂程度,尤其是钙化病变关系密切。严密观察,及时心包穿刺及常规备用各种急救装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扩张应用于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造影成功的老年钙化病变冠心病患者107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行常规支架球囊释放支架术,后扩张组55例于支架常规释放后以非顺应性球囊行高压后扩张,观察两组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穿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4420例PCI术中发生冠脉穿孔的情况。结果 11例发生了冠脉穿孔,发生率为0.25%,其中5例发生心脏压塞,进行心包穿刺抽液。11例冠脉穿孔均为三支复杂病变,其中8例有不同血管的慢性闭塞病变。11例中4例经球囊压迫破口处理有效,2例带膜支架成功封住破口,4例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破口,1例带膜支架植入不成功出血量大转心外科急诊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均抢救成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严密监测心电、动脉压、影像,以便及时发现冠脉穿孔,进行积极处理和急救护理;术后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心脏压塞,进行心包引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有效防止冠脉穿孔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或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对行PCI后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7例患者的临床、血管病变特点、手术操作过程和治疗措施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的程度和支架长度,凝血系统激活,民族等多种因素有关。采用直径略大的球囊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同时加强术中和术后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可防止再次血栓形成。结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应用球囊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侯哲  戴军 《中原医刊》2007,34(13):39-40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的无复流现象。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0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行直接PCI,有9例梗死相关动脉(IRA)出现无复流现象,并对其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冠脉病变特点和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02例AMI直接PCI患者9例并发了无复流现象。8例出现了冠脉急性闭塞的剧烈表现。需要升压药,冠脉内硝酸甘油,钙拮抗剂等紧急处理。1例无症状,在冠脉内推注硝酸甘油0.2mg后3min恢复慢血流。回顾分析显示无复流患者大多数为100%闭塞和非血栓性病变(5例),2例血栓性病变,1例已有侧支循环形成。6例发生在球囊预扩成功血流恢复的基础上植入第一枚支架后;1例在植入2枚以上支架和或支架后扩张后发生.1例发生在球囊预扩后出现慢血流片刻出现无复流,无死亡病例。硝酸甘油、合心爽和或替罗非斑或rTPA冠脉内给药有特效。提示PCI术无复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冠脉微血管栓塞并发了弥漫性痉挛或扩张血管壁内膜撕裂激活凝血系统再次形成血栓或血栓急性期(鼻涕样血栓)预扩或支架植入后重新移回病变处所致。结论AMI直接PCI时,100%闭塞和非血栓病变球囊预扩成功再植入支架时易发生无复流现象,治疗应权衡利弊,当即立断,综合处理挽救心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二次血栓形成(ST)的相关因素、预后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3月~2009年12月385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4例二次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情况、预后及预防措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54例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4例病人发生二次血栓形成(0.1%),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其中,男女各2人,吸烟史2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3例,高血压2例。血栓相关血管累及前降支近段4例,累及右冠状动脉近段1例(1例患者为2个支架内均有血栓形成)。最终造影显示TIMI血流达3级3例。停用波立维1例,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1例。结论:二次血栓防治策略是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原发病、充分的预扩张、血管内超声的应用、应用高压球囊使支架贴壁良好及合理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AMI患者在发病 12小时内 ,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梗死相关血管 (IRA) (共 12支血管 ) ,左前降支 6例 (5 0 % ) ,左回旋支 3例 (2 5 % ) ,右冠状动脉 3例 (2 5 % )。结果 :12例患者共置入 12个支架 ,支架置入后TIMI(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 ,心肌梗死溶栓研究方法 )血流 3级 (完全灌注 ,前向造影剂流在 3个心动周期内使冠状动脉完全显影 ) 11例 (95 .5 % ) ,2级 1例 (4 .5 % ) ,残余狭窄 3.2± 2 .9% ,支架置入成功率 10 0 % ,住院期间无 1例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TIMI血流 3级率高  相似文献   

10.
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的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21例,对其中10例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近中段完全闭塞并可见血栓影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行直接或传统支架植入治疗。未抽吸组按常规行PCI术。比较其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抽吸组应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5例即刻恢复TIMI3级血流,5例为TIMI2级血流,均存在60%~90%的残余狭窄。6例采用直接支架置入术,4例行冠脉球囊预扩张后再行支架置入术,前向血流均达TIMI3级,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血管开通率达100%。观察一月内未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心功能均在原基础上有改善。未抽吸组有9例行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后再行支架置入术,2例直接行支架置入术,发生慢血流2例,术后并发心力衰竭2例。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提高直接支架置入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韩雅玲 《海南医学》2002,13(12):40-42
支架放置的标准方法是预先用球囊扩张病变 ,其目的的是扩大冠状动脉狭窄处的管腔 ,有助于支架通过病变 ,避免支架脱载 ;同时也有助于了解病变处血管的反应性 (即可被扩张的容易程度 ) ,防止支架释放时展开不均匀和不充分。预扩张支架置入法是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常规方法。直接支架术 (directstenting)指不经过球囊预扩张直接放置支架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生产的球囊扩张式支架与球囊结和牢固、截面积小、径向支撑力强 ,使直接支架术能被应用于相当一部分冠状动脉病变。1 直接支架术较常规支架术的优越性1.1 减少费用 :1.1.1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5例冠心病行单纯性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3例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6支血管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00%成功,随访2月 ̄8月,无一例发生心绞痛;3枚支架植入冠脉病变血管内,全部成功,随访4月 ̄8月,无绞痛;结论: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缺血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2005年44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分析造影结果。结果:8例有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均有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与表现,1例行支架植入术。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也是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科于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6月施行PTCA 支架术 32例 ,共植入支架 37个 ,现将术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37~ 78岁。共植入支架 39个。其中一次手术植入 1个支架2 7例 ,2个支架 3例 ,3个支架 2例。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 ,局部麻醉后 ,经皮左或右股动脉穿刺 ,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将导管钢丝送入所要扩张的冠状动脉 ,跨过狭窄病变处 ,送至血管远端 ,用特制的球囊导管扩张病变部位 ,以 6~ 8个大气压扩张球囊 30~ 6 0秒后植入支架。然后 ,用耐高温高压球囊加压 12~ 16个大气压 ,…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经历了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两个主要时代,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支架的出现显著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再狭窄,普通球囊扩张术后3-6个月靶血管再狭窄高达30%-50%[1],BMS置入后6个月再狭窄事件也有17%-32%[2],而这些支架内狭窄的临床处理更为棘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治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13例,共置入支架19例(药物涂层支架14例),球囊使用13例。给一般常规护理外还予以强化术前、术中、术后的健康宣教。结果: 通过PCI治疗术后患者病变血管再灌注良好,心电图恢复良好。结论: PCI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可及时有效的疏通血管,保证良好的心肌供血,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加强术后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是保证PCI远期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球囊扩张后在原狭窄部位置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降低PTCA术后的再狭窄,并作为一种急救措施用于PTCA的急性血管夹层闭塞.我院自2008年4月~2009年7月,共为43例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中置入了79支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逆向技术在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3例经造影证实的CTO,均有另一支冠状动脉向远端血管提供良好侧枝循环,造影时CTO血管由远及近逆向显影。正向技术失败后,使用双指引导管法,逆向联合应用微导管和不同CTO专用导丝,导丝通过CTO病变后,继续进入正向指引导管内进行球囊扩张锚定,行逆向球囊扩张,正向导丝通过病变,植入支架。结果:3例成功通过逆向技术植入支架,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并发症情况。结论:逆向联合应用微导管、CTO专用导丝及逆向球囊扩张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发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56例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吸氧、语言安慰、阿托品,多巴胺等积极处理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维持循环血量,避免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正确处理拔除动脉鞘管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的AMI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性或闭塞性病变的33例患者,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抽吸血栓后再行PCI治疗(球囊成形扩张术、置入支架术),最后再抽吸血栓.结果:血栓吸引后置入支架比率为81.82%;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的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无复流发生率低;PCI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3.94%,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未见与该保护系统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封堵球囊平均封堵时间为(171.55±26.84)s,移出体外血栓重量(3.71±1.25)g,以红色血栓多见.结论:联合应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的AMI急诊PCI手术即刻成功率高,未见与该保护系统相关的血管并发症,该方法较安全;AMI若冠状动脉内以血栓性或闭塞性病变为主,应积极联合使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