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26例均采用超选择插管栓塞,其4例同时行静脉入路静脉窦内栓塞,联合手术2例,X-刀治疗l例。结果:海绵窦区硬膜动静脉瘘者,17例瘘口完全消失,4例栓塞后瘘口有残留,结合颈动脉压迫法后2例瘘口消失。侧窦硬脑膜动静脉瘘者,瘘口完全消失3例,部分消失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可大大提高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治疗愈率。  相似文献   

2.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很多,其中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较少见的原因,而颅内动静脉瘘(AVF)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报道更为罕见。现将我们诊治的5例颅内AVF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的局部溶栓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5年以来6例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的局部溶栓治疗经验,女4例,男2例,其中均采用一侧股动脉及对侧股静脉Seldinger 穿刺,导管置入一侧静脉窦血栓处后,于颈内动脉及静脉窦血栓处先后各用尿激酶50万U,以每分钟1万U泵入,再于静脉窦血栓处泵入尿激酶持续溶栓,维持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1.0~1.5g/L,同时予全身肝素化,维持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的2~3倍.结果 本组6例痊愈,颅内压正常,神志清楚,无神经功能障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见浅表静脉扩张消失,静脉窦显影较前明显好转,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血管的建立.结论 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采用动静脉系统联合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是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硬脑膜动静脉瘘 (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e ,DAVF)是一类主要累及脑膜及其附属物的血管性疾病 ,其病理特点是颅内外供血动脉直接与颅内静脉窦沟通 ,病灶内血流快 ,正常脑区因低灌流而缺血缺氧 (盗血 ) ,从而引起颅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本文报告 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及评价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男 7,女 1;年龄 2 1~ 5 1岁 ,平均 2 8 3岁。病因 :头部外伤 1例 ;无明显诱因 7例。临床表现 :颅内杂音 8例 ;头皮搏动性包块 3例 ;眼睑静脉怒张伴眼球突出 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 ,牙龈出血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脑膜静脉窦的分型.方法在150例成人硬脑膜标本上解剖观察各窦的走向及其接受的静脉属支.结果静脉窦的分布与硬脑膜结构相适应;各组窦均有各自主要的引流区域,且各组窦之间有大量的交通支.结论硬脑膜静脉窦可分为颅顶、中、底及侧窦4组.  相似文献   

6.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动静脉直接交通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上的一类血管性疾病,也称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1],目前,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病的10%~15%[2],以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及小脑幕多见。血管内治疗是DAVF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病因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CTA检查,并结合DSA造影结果,评价CTA在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价值。结果:128例患者中发现56例(43.8%)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瘤29例(CTA发现31个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2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烟雾病1例。结论:CTA是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19例病人中,17例病人应用微 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对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单纯应用颈动脉压 迫法治疗。结果19例中,10例治愈;4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应用颈动脉压迫法及微导管栓塞技 术是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multiple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mDAVF)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连续的瘘口,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硬脑膜窦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双侧海绵窦瘘除外,因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般为双侧供血)。诊断依赖DSA检查,治疗包括介入、手术、放疗、压迫以及综合治疗等方法,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DAVF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畸形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后颅窝出血、有明确术前影像学诊断和术后病理学诊断的血管畸形患者共24例(动静脉畸形15例,毛细血管扩张1例,静脉畸形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6例),7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为后颅窝血肿,结合手术记录、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静脉畸形11例开颅动静脉畸形切除+血肿清除,2例行栓塞治疗,2例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畸形行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切除;硬脑膜动静脉瘘4例行栓塞治疗,1例行血肿清除+二期栓塞治疗,1例行硬脑膜瘘切除术。本组1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术前深昏迷,术后死亡;1例静脉畸形患者术前脑疝、术后生命体征不稳而自动出院;其余患者术后及随访(3~54个月)示好转或痊愈。结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是后颅窝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治疗趋势,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庆  尹方明  李铁林 《广东医学》2002,23(3):230-232
硬脑膜动静脉瘘 (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 ,DAVF)是常见颅内血管性疾病 ,在国外占颅内血管畸形的 10 %~ 15 % [1] ,在我国占脑血管病患者的 6.2 % ,以横窦 -乙状窦区发生率最高 ,其次为海绵窦区、上矢状窦区等[2 ] 。该病成人多见 ,尤其是 40~60岁年龄组多发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后天性疾病[3 ] 。1 发病机制与病因其病因包括 :①静脉窦炎或栓塞[3 ] 。正常情况下 ,部分脑膜动静脉终止于窦壁附近 ,发出许多细小分支营养窦壁硬膜 ;另外 ,Hamada等[4] 发现该病的病变基础是在硬膜动脉与扩张的小静…  相似文献   

12.
硬脑膜横窦动静脉畸形在颅脑动静脉畸形中比较少见,其病变主要位于邻近横窦的硬脑膜及其形成物——小脑幕和大脑镰内。这种畸形又名硬脑膜动静脉瘘、枕颈部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畸形与血管性耳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DAVF)模型,探讨其血管影像变化。方法 将60只中国本兔分为假手术组(A组)、 单纯结扎组(B 组)、颈外静脉-颈总动脉吻合组(C组)和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吻合组(D组),制作DAVF模型,并对其行血管造影。结果 C组、D组分别有4只和1只动物出现阳性体征,其静脉压力与直径均显著增加;血管造影证实存在DAVF,循环时间延长,尤其是静脉期明显延长。结论 通过手术将颈动静脉直接吻合,可以引起显著的静脉系高压,并诱发DAVF,其影像特点为循环时间延长,尤其是静脉期明显延长,提示静脉窦及整个头面部静脉系统压力明显增高,血液回流受阻。  相似文献   

14.
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19例病人中,17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对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单纯应用颈动脉压迫法治疗。结果:19例中,10例治愈;4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应用颈动脉压迫法及微导管栓塞技术是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脉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选择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冬雷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92-3094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堆结构变异的动脉和静脉交错缠绕在一起的血管团块,动静脉之间形成一至数个瘘道而无毛细血管,血液可由动脉通过动静脉瘘直人静脉,再回流到静脉窦,这种异常的脑血管结构和脑血流改变可导致脑出血、脑盗血等而引起一系列脑功能障碍,因此必须进行积极治疗。依据AVM的不同级别,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栓塞、放射神经外科和显微外科相结合的多种方法,连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多数脑AVM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硬脑膜强化是一种常见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通常被认为是继发于静脉和静脉窦血栓。我们报道了2例有明显和广泛硬脑膜强化的CVST患者,硬脑膜强化的原因一例是硬脑膜炎,另一例为自发性低颅压。硬脑膜炎和自发性低颅压也被确定为CVST的病因。对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在CVST患者,硬脑膜强化并不总是CVST的继发改变,而有可能反应了CVST的潜在病因。一旦在CVST患者发现弥漫性的硬脑膜显著强化,需要进行全面的相关检查以除外能够导致CVST的硬脑膜自身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3例确诊为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策略及结果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经动脉入路Onyx-18一次性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术后血管造影示病变消失,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颅内出血,1例GOS=5分,2例GOS=4分.结论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经动脉入路应用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栓塞可以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脑膜静脉窦的组织结构.方法运用组织化学、ABC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家兔各部的静脉窦加以研究.结果硬脑膜静脉窦有平滑肌存在,其存在部位分布在乙状窦,其它部位未有发现,并且证实了所存在的这些平滑肌接受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支配.结论有平滑肌的硬脑膜静脉窦可参与对颅内容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三维CT血管造影结合DSA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脑三维CT血管造影(CTA)结合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经验。方法 描述16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的诊疗过程。全部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应用64排螺旋CT行CTA,用DSA分析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液动力学,用CTA分析瘘口的解剖学特性。16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有6例患者为介入栓塞不成功后改手术治疗,1例患者为介入栓塞后复发行手术切除。手术入路根据瘘口位置不同而选用经额、经翼点或经枕下经小脑幕入路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两周DSA复查显示,瘘口未再显影,DAVF消失,治疗效果满意。半年后仍无复发。结论 硬脑膜动静脉瘘可在CTA结合DSA下成功地进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3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总结36例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术中处理方法。结果:36例异物、骨片刺入、骨折撕裂等不同原因所致的大小不同的硬脑膜静脉窦损伤,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29例未发现继发出血和窦腔阻塞。结论:对各种类型的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均应及时、准确判断,充分准备,术中根据静脉窦破裂的部位、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可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显著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