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颈丛神经阻滞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40例18岁至75岁择期行臂丛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及颈部手术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 1%罗哌卡因10mL+0. 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实验组: 1%罗哌卡因10 mL+舒芬太尼10μg(1 mL)+0. 9%氯化钠注射液19 mL。比较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运动阻滞评分及镇痛作用时间。结果 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后5 min, 1、2和4 hVA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10~30 min,实验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之间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神经丛阻滞麻醉,镇痛起效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腰丛神经阻滞技术与硬膜外阻滞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接受腰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阻滞。结果①观察组股神经、隐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②麻醉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60 min,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丛神经阻滞技术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具有起效快、血压变化幅度小、镇痛时间长、术后消化系统功能恢复快、尿潴留发生率更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下肢骨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单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麻醉前)时,两组SBP、DBP、H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麻醉后15 min)、T2(麻醉后4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时,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单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术中给予罗哌卡因麻醉.术中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5 min(T1)、30 min(T2)、60 min(T3)时间点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值,同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时的心率及其血液动力学、呼吸指标参数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时的HR、SBP和DBP值均明显高于T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T1、T2、T3时的HR、SBP和DBP值均明显低于T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RR和SpO2在T0、T1、T2、T3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SS值在T1、T2、T3时均明显高于T0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患者心率和并发症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的高龄髋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髋关节手术的8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于脊椎和硬膜外联合麻醉下手术,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作为术后镇痛。观察两组髂筋膜阻滞的成功率及完成时间;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等应激反应;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成功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完成时间、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组内HR、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组间HR、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有助于提高麻醉效率和成功率,减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高,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单号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均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3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及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臂骨折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优势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平面内技术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壁神经阻滞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规范化培训的24名住院医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名,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法教学;试验组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引导下胸神经阻滞教学.后考核两组间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阻滞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教学问卷调查等.结果 试验组的镇痛优良率(91.7%)比对照组镇痛优良率(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胸壁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血管刺破发生率和壁层胸膜刺破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学满意度评分和能力提高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超声引导的平面内技术有利于提高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胸壁神经阻滞的教学满意度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宫缩疼痛、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红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程处理,研究组进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比两组疼痛情况、产程时间及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宫口全开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能够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秀斌  刘志强 《上海医学》2012,35(8):663-667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SEA)用于子痫前期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各选取20例于2010年9月-2011年5月间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子痫CSEA组和子痫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CEA)组,另选20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健康孕妇作为健康CSEA组。记录麻醉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基础值,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和胎儿娩出后即刻各时间点的SBP、DBP及HR的下降值,麻醉开始至神经阻滞平面达第8胸椎的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头痛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子痫CSEA组、子痫CEA组和健康CSEA组的年龄及体质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前的SBP、DBP及HR的基础值与子痫CE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和胎儿娩出后即刻各时间点的SBP、DBP及HR的下降值与子痫CE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开始至神经阻滞平面达第8胸椎的时间为(4.3±0.8)min,显著短于子痫CEA组的(16.6±2.2)min(P<0.01)。子痫CSEA组的补液量与子痫CE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发生低血压2例,子痫CEA组为4例,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麻醉前的SBP和DBP的基础值均显著高于健康CSEA组(P值均<0.01),但两组间HR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麻醉后即刻的SBP、DBP及HR的下降值与健康CSE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麻醉后5和10 min时间点的DBP的下降值均显著大于健康CSEA组(P值均<0.01),而两组间麻醉后5和10 min时间点的SBP的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CSEA组胎儿娩出后即刻的SBP和DBP的下降值均显著大于健康CSEA组(P值均<0.01),但两组胎儿娩出后即刻的HR的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麻醉开始至神经阻滞平面达第8胸椎的时间与健康CSE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CSEA组的补液量为(600.0±66.9)mL,显著少于健康CSEA组的(1 062.5±101.1)mL(P<0.01)。子痫CSEA组发生低血压2例,健康CSEA组为3例,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头痛。结论子痫前期患者采用CSEA与CE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相似的,且CSEA用于子痫前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PCIA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及镇痛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术后行PCIA,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PCIA。对比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_(0)时刻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刻研究组患者的MAP、HR水平状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8h静息和咳嗽时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24h静息和咳嗽时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患者镇痛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呕吐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PCIA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循环稳定,术后镇痛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少朋 《当代医学》2021,27(13):121-122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手术患者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手术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 min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H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30 min后,观察组SBP、DBP、SpO2、H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手术患者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骨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疼痛管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需进行TKA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使用单纯注射股骨神经阻滞联合口服镇痛剂,对照组使用关节腔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口服镇痛剂。比较2组在术后6h、12 h、24 h VAS评分,吗啡类药物使用剂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眩晕的情况。记录患者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时关节最大被动屈伸活动度。结果 术后12 h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术后24 h吗啡类药物平均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48 h吗啡类药物使用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均适用于TKA术后疼痛管理,可根据医疗条件选择适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手术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n=37)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麻,对照组(n=37)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_0)、意识消失后(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气管插管后2min(T_3)、拔管时(T_4)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术后6h、12h、24h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T_0、T_1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DBP、SBP水平均于T_2时明显升高,研究组T_2~T_4间的HR、DBP、SBP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4间的HR、DBP、SBP水平变化明显(P<0.05),且T_2~T_4时研究组HR、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并发症,因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泵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T1)、静脉给药后5(T2)、10(T3)、30(T4)、6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评估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0~T2时,2组患者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6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T3~T6时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T0时(P<0.05),对照组T3~T6时患者MAP和HR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6时,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神经阻滞组(55例)和全身麻醉组(53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与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程度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神经阻滞组与全身麻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补液量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12个月,2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较,神经阻滞麻醉对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血压和心率影响更小,术中补液量更少,其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肩关节镜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按麻醉方法不同将33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定义对照组,将27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前(T0)、手术开始5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和拔除气管导管15min时(T4)各时间点的SBP、DBP和H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术中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 (1)两组患者T2、T3的SBP、DBP及HR较T0、T1相比有所下降(P<0.05)。T1、T2、T3时点,研究组SBP与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的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术中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6、12、24、36、48h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有利于术中循环稳定、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3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麻醉差异分为两组,均1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肋间神经阻滞,研究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镇静评分。结果:术后6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 05,但术后12h、24h、48h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在术后6h、12h、24h、48h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胸腔镜手术可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临床镇痛效果较为明显,术后镇静情况良好,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高龄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威海市立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实施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生命体征指标、神经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皮前后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高龄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能稳定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延长神经阻滞时间,有利于提升术后镇痛作用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后路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0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患者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后路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30例),传统神经阻滞组(B组,30例)。观察2组患者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1(T1)、5(T2)、10(T3)min,手术结束时(T4)的RR、心率(HR)、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VAS评分等情况。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神经阻滞所用时间及肋间血管刺中率(回抽时有血)和并发症(气胸、局部麻醉药中毒)发生率、阻滞失败后麻醉方式改变的例数等。结果 A组患者在T1、T2、T3、T4时RR、HR、SBP、DBP、MAP、SpO2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在T1时VAS评分较B组显著降低(P<0.05)。A组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无一例(0.0%)肋间血管刺中,B组有6例(20.0%)肋间血管刺中,B组较A组明显增多(P<0.05);B组因神经阻滞效果不佳导致麻醉方式改变较A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后路肋间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