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可控心脏死亡(cardiac death,CD)后的大鼠供肾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按热缺血时间长短分成7组,每组20只,供、受者各10只,分别于供鼠心跳停止0、10、20、30、40、50、60 min后进行原位肾移植术,并结扎受鼠的右肾血管,术后观察各组受鼠的生存情况、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其纤维化程度。结果:各组冷缺血时间相同(P >0.05),当供肾热缺血时间在30 min以内时,血肌酐均于术后1~2周恢复正常,各组受鼠存活率及移植肾纤维化程度与0 min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当热缺血时间延长至40 min时,受鼠存活率和移植肾纤维化程度与0 min组比较亦均无显著差异(P >0.05),血肌酐于2周后稳定,但明显高于0 min组(P<0.05);当热缺血时间超过40 min时,受鼠均于1周内死亡。结论:不可控型CD大鼠供肾移植中,供肾热缺血时间应限制在40 min以内,但热缺血时间介于30~40 min的供肾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与标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14例、标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84例的临床资料,并对供/受体进行回访,比较两组供肾移植术后供/受体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及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存活率。结果高龄供体及标准供体间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变化量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在高龄供肾组为(4.2±2.1)d,在标准供肾组为(3.3±1.6)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龄供肾组和标准供肾组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9.8%,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分别为21.4%和11.0%,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9%和98.8%。结论术前对高龄供体进行严格筛选及全面综合评估,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同样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与标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14例、标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84例的临床资料,并对供/受体进行回访,比较两组供肾移植术后供/受体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及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存活率。 结果 高龄供体及标准供体间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变化量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在高龄供肾组为(4.2 ± 2.1)d,在标准供肾组为(3.3 ± 1.6)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龄供肾组和标准供肾组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9.8%,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分别为21.4%和11.0%,移植肾存活率在分别为92.9%和98.8%。 结论 术前对高龄供体进行严格筛选及全面综合评估,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同样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郭泽雄  苏泽轩  钟玲  丁泓文 《广东医学》2004,25(9):1007-1008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的豚鼠到大鼠异种肾移植模型。方法 以豚鼠及SD大鼠为供体、以SD大鼠为受体 ,采用原位肾灌注 ,易位移植 ,供、受体手术交替进行的方案 ,建立异种肾移植模型 ,观察豚鼠到大鼠异种移植肾的组织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经数次训练后 ,30只大鼠肾移植术均获成功 ,手术时间 (90 79±5 11)min ,植肾时间 (15 88± 0 6 4 )min ,供肾热缺血时间 (0 15± 0 0 5 )min ,供肾冷缺血时间 (18 86± 1 2 3)min。移植肾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表现为肾间质出血 ,毛细血管内血小板聚集、附壁 ,肾小球破坏等。结论 经改进的豚鼠到大鼠异种肾移植模型 ,具有血管吻合技术要求难度低 ,成功率高 ,可重复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大鼠肾移植模型中供体肾脏的利用率,对供肾切取、大鼠输尿管吻合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从同一供体切取双侧肾脏分别进行原位肾脏移植的方法。方法:分别切取供体的左、右侧肾脏,经肾脏动脉进行灌注;供肾的肾动脉、静脉分别与受体左侧的肾脏动、静脉血管端端吻合,并应用暂时性内支架辅助的方法进行供肾输尿管与受体输尿管上段直接吻合,同时切除受体右侧肾脏。比较左、右侧供肾受体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并通过病理切片评价移植物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从30个供体大鼠切取52只肾脏,分别施行左、右侧供肾肾脏移植28、24例。与常规单侧供肾相比节约大鼠42%。左侧供肾组5d动物存活率89.3%(25/28),右侧供肾组5d动物存活率91.6%(22/24),采用左右侧供肾对受体存活率、移植物的组织学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这种方法能节省实验时间,减少供体的数量,符合动物实验的经济和伦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 S D 大鼠作为供体, Wistar 大鼠作为受体,供鼠取双侧肾脏,原位灌注,移植肾放置左侧,血管直接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的方法,建立稳定可靠实用的原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大鼠双侧供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首创了一种可以同时取供体的双肾作供肾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以近交系Brown-Norway大鼠和近交系Lewis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的双肾作为供肾,借助静脉支架管,行供体的静脉与受体肾静脉的端端吻合,肾动脉与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手术均于60min内完成。所有的受体均存活超过7天,围手术期死亡数为0。结论:首创双侧供肾大鼠肾移植模型是一种节省、可靠、实用的大鼠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8.
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D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左侧肾脏于灌注修整后,原位的移植至受体左侧肾窝,肾动脉采用端端吻合法,静脉则采用简化的端端吻合方式,输尿管则采用带部分膀胱瓣于受体膀胱吻合,受体右肾使用体外延迟结扎,从而复制出大鼠肾移植的动物模型。结果共行大鼠肾移植45对,模型成功率85%,整个手术时间平均(140±28)min,其中肾动脉吻合平均(10±3)min,供肾热缺血时间约3min。简化的肾静脉吻合平均(21±3)min,与传统吻合方法比较明显缩短了吻合时间(t=4.43,P<0.05)。结论该法有效地建立起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且并发症发生少,动物成活率高,简单实用。简化的静脉吻合方法有效的减少了静脉吻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简便可靠、成功率高的大鼠静脉吻合术建立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 方法 以近交系F344大鼠为供体、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体,从腹主动脉原位灌注,移植时供体肾静脉与受体肾静脉采用内撑法行端端间断吻合,供、受体肾动脉端端吻合,供、受体输尿管端端吻合。 结果 共施行大鼠肾脏移植100例,存活率为95%,24周存活率为92.6%。 结论 用肾动、静脉及输尿管端端吻合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其中采用内撑法行端端间断吻合原路取回内撑管是肾静脉重建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实用的大鼠肾移植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模型,为研究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提供平台.方法:F344近交系大鼠和Lewis近交系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的左肾作为供肾,在裸眼直视下行供体的下腔静脉与受体肾静脉的端端吻合.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进行原位异体肾移植.术后10mg/(kg·d)×10d环孢素口服液灌胃,于4周后分别观察各受体移植.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手术于2.5h内完成,成功率达97.50%.移植术后4周开始出现移植肾CAN的病理改变,12周可见典型慢性排斥反应病变.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直观,简化了显微外科技术的设备要求,建立了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棉签分离技术和水分离技术在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中的优缺点.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各4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受体左侧肾切除后,使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将移植肾移植入左侧肾.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分离供体和受体的血管:A组使用棉签头和镊子钝性分离;B组使用水分离方法.结果 肾脏均移植成功.B组取肾时问和移植时间均比A组短[(15.62 3.15)min vss(21.20±4.02)min,(55.34±6.78)min vs(61.54±7.05)min],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血管痉挛发生率比A组低(10% vs 60%,5% vs 1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分离技术具有安全、快速和创伤小的特点,不需要特殊的设备,要求较少的外科技巧,对其他移植模型的建立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鼠原位异体肾移植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供鼠取双侧肾脏,原位灌注,移肾放置左侧,血管直接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的方法,建立稳定可靠实用的原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为探索其实验室诊断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方法近交系Brown-Norway(BN)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采用原位低温灌洗,左侧供肾,行腹部肾移植模型,供体肾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肾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输尿管采用带部分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结果共构建大鼠肾移植模型58例次,成功49例,手术成功率为84.5%,受体死亡原因主要为输尿管吻合口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动脉血栓形成、麻醉意外等。肾移植术后第1、2、3、5及7天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结论 BN-Lewis大鼠肾移植模型可作为大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构建滇南小耳猪原位肾移植模型.方法 将ABO同一血型、交叉配血正常、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的10对滇南小耳猪,采用供受体动、静脉及输尿管端端吻合法进行腹膜后原位肾移植.结果 有1个有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均导致移植肾功能不能恢复,其余8例术后无大出血、严重感染、输尿管梗阻、尿漏、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移植肾存活率为80%.结论 滇南小耳猪腹膜后原位肾移植的模型有较强的可操作以及较低的并发症,且移植肾的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建立稳定的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 SPF级雄性SD及Wistar大鼠各60只,供体采用SD大鼠,受体采用Wistar大鼠,取左肾作为供肾,受体切除左肾进行原位肾移植,并保留自身右肾,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及输尿管均与受体Wistar大鼠进行端端吻合,管腔均采用间断缝合。结果 本实验每例SD-Wistar肾移植模型总手术时间约为105.54±20.63min,血管吻合时间约为20.42±5.81min,输尿管吻合时间约为5.21±2.42min。移植肾的热缺血时间约为11.24±3.52s,冷缺血时间约为40.35±8.52min。本组共进行SD-Wistar肾移植模型60例,术中发现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24h内死亡1例,成功率达95.00%。结论 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可成功建立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6.
华西Ⅲ号液保存鼠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以UW液为对照,研究华西Ⅲ号液对鼠肾的保存效果。实验采用封闭群SD大鼠,体重200 ̄280g,供受体同性,随机分为对照组(UW液组)和实验组(HX-Ⅲ液组)2组。各组又根据保存48及72小时分为两个亚组,每个亚组各10只大鼠。原位灌注切取供体大鼠左肾后低温保存48、72小时行异体肾移植。结果:UW液保存鼠肾48、72小时移植后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0%;HX-Ⅲ液保存鼠  相似文献   

17.
陆京伯  于立新  叶俊生 《广东医学》2007,28(9):1404-1405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异体异位双侧肾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共30对.原位灌注、切取连带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供体双肾;在受体髂腰静脉水平切除一段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将供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上下开口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断口分别吻合;供体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全层缝合.结果 整个移植过程<180 min,热缺血时间<5 s,冷缺血时间<90 min,血管吻合时间<50 min.30例手术中,25例成功,手术成功率83.3%.在未服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手术成功大鼠术后存活时间均超过1周.结论 大鼠双侧肾移植模型是一种可行性好,成功率高的肾移植动物模型.与单侧模型相比,具有增加取材次数、获取配对资料、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实用的慢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模型,为研究器官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平台。方法:以近交系F344大鼠和近交系Lewis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的双肾作为供肾,借助静脉支架管,行供体的静脉与受体肾静脉的端端吻合,肾动脉与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施行原位异体肾移植。移植后即给与环孢素腹腔注射。并于术后4周后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手术均于60min内完成。所有的受体均存活超过60天,围手术期死亡数为零。受体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4周后可见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结论:建立了大鼠慢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模型。为研究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展和干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型补体抑制剂APT070对同基因大鼠移植肾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应用同基因大鼠肾脏移植模型,供肾移植前分别经观察药物APT070、对照药物APT898及肾脏灌注液灌注,测定术后4-20周移植肾功能及24h尿蛋白含量。结果:肾移植术后4-20周,APT070灌注组移植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24h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PT070作为一种可与肾脏组织结合的新型补体抑制剂,可改善同基因大鼠移植肾的长期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稳定而可靠的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选用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30只SD大鼠为受体.取供体左肾,采用HC-A离体肾保存液原位灌注,将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以输尿管膀胱植入法行尿路重建,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3、6、9周取移植肾观察大体和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 移植肾脏大体和组织形态学呈渐进性变化,至术后9周可出现明显的慢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移植肾脏可顺利存活,部分出现肾积水并发症,但不影响排斥反应病理变化.结论 本方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是研究慢性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