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对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100例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9例,女性61例。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25例;B组静脉滴注组25例;C组局部注射组25例;D组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组25例;记录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12 h血红蛋白减少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4 d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隐性失血量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5),其中D组最低。术后12 h血红蛋白保持水平B、C、D组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输血量D组明显低于A、B、C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超声检查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氨甲环酸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联合应用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出75例符合诊断及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15例。五组患者均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100 mL。缝合关闭切口后,A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 mL,B、C、D、E组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氯化钠溶液50 mL,然后各组均夹闭引流管;A、B两组于夹闭引流管30 min后打开。C、D、E三组患者分别于夹闭引流管60 min、90 min、120 min后打开,记录各组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及术后第1、3、5天及1个月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术后输血次数及输血量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高于其他四组,A组各项结果与C、D、E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内注入氨甲环酸的各组中,随着术后引流管夹闭时间的增加,术后48 h引流量逐渐减少,C、D、E三组术后48 h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C、D、E三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夹管60 min开始,随着夹管时间的增加,术后48 h引流量D组和E组较C组减少不明显,C、D、E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四组间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A组到E组,术后5组的血红蛋白减少量和红细胞比容减少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5组之间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术后无患者进行输血。结论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氨甲环酸注射入关节腔后夹闭引流管的时间对术后止血效果有影响,夹管60 min再开放引流止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TKA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缝合关节囊完成后仅给予观察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 g,对照组不给于氨甲环酸。观察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及血红蛋白下降率。结果两组患者APTT、PT、纤维蛋白原及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血量、总失血量及血红蛋白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E)、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症状。结论给予TKA患者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失血量,且未提高术后PE、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局部给药结合术后冰敷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8月赣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其中35例患者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术后对术部行冰敷,将其设定为观察组;33例患者术中未应用氨甲环酸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术后对术部进行冰敷,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以及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可见出血量(151.3±31.8)mL,输血量(399.5±24.7)mL,输血8例,术后24 h血红蛋白(93.2±14.6)g/L,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甲环酸局部给药加术后冰敷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显著,可使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给药及关节腔周围注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骨一科共74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7例,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3h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术后失血量分别为(483.62±157.54)mL与(1257.46±226.8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D-二聚体、FIB、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术前静脉给药及关节周围注射能显著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英明  孔荣  禹德万  朱晨 《安徽医学》2015,36(11):1350-135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重度膝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氨甲环酸组术中松止血带前30 min 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0 mg/ kg,并于手术结束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1.0 g 氨甲环酸,夹闭引流管4 h,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的处理为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 引流量并于术后第3天复查血常规。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约220 mL,与对照组450 mL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3天复查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氨甲环酸组降低约12.9 g/ L,明显小于对照组23.5 g/ 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可以明显降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符合准入标准的83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A组)40例及对照组(B组)43例,观察记录两组输血量、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率100%,失血量、术后输血量A组与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安全有效,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240例,分为A组(静脉滴注)70例,B组(局部应用)92例,C组(空白对照)78例。A组术前10 min予氨甲环酸10 mg/kg静脉滴注,缝合伤口前再次给予10 mg/kg静脉滴注;B组于松止血带之前经引流管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2 g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C组在手术开始时予250 m1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3组术前凝血功能、输血比例、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 3组病例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两组术后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血栓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局部应用均可有效地减少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同时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对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同期双侧THA患者42例,关节腔内使用TXA 21例为观察组,使用生理盐水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观察患者3月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结果:观察组术后总的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病例.结论:THA关节腔内使用TXA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并减少输血率,不增加术后PE及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局部注射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2013年12月-2016年0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因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根据在关节腔关闭之前,关节囊局部是否注射氨甲环酸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关节腔关闭之前,关节囊局部注射10 ml(1.0 g)氨甲环酸并放置高负压引流瓶;对照组:在关节腔关闭之前,关节囊囊壁周围局部注射10 ml生理盐水,同样放置高负压引流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第1、4及7天血红蛋白和总失血量,并比较其术后输血率、输血量及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4及7天血红蛋白、HCT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输血率和接受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7%及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负压引流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局部注射可以降低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及输血需求,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齐佳健  马艳辉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21,43(12):1239-1240,1243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年龄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6例,依据术中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和年龄分为4组.A组(39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且年龄≤75岁;B组(34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且年龄>75岁;C组(40例)术中未应用氨甲环酸且年龄≤75岁;D组(33例)术中未应用氨甲环酸且年龄> 75岁.记录4组术前和术后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输入异体红细胞量及是否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成情况,计算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结果 4组患者除年龄外其他一般资料及术前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围术期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相同年龄段,A组输血率低于C组(5.1%比37.5%),B组输血率低于D组(17.6%比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氨甲环酸的病例中,A组输血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少于C组[(601±239)ml比(789±512)ml、(275±133)ml比(483±179)ml和(876±220)ml比(1273±462)ml,P<0.05],B组围术期各失血量均少于D组[(537±315)ml比(938±455)ml、(283±91)ml比(434±156)ml和(820±323)ml比(1372±454)ml,P<0.05],A组围术期各失血量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氨甲环酸疗效确切,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且不同年龄患者应用氨甲环酸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和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及降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80 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组(1 组)和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组(2 组)。1 组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3 次。2 组是在止血带放松前,将3 g氨甲环酸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 溶液,注入关节腔内。术后观察24和48 h 的引流量及48 h内的总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量,同时监测输血及血栓情况。结果所有膝关节置换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坏死、 脂肪液化发生。1 组48 h的平均引流量是(409.5±185.8)ml,平均血红蛋白的下降值是(2.42±0.86)mg/dl,2 组48 h的平均引流量是(386.5±89.1)ml,平均血红蛋白的下降值是(2.21±0.64)mg/dl。两组间的引流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1 组有3 例患者,2 组有4 例患者需要输血。术后14 d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有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的作用等同于通过静脉给予3 次氨甲环酸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采用切开皮肤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0.3±20.7)ml和(310.4±23.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63.5±34.5)ml和(675.3±3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分别为(980.6±28.2)ml和(1 250.3±2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手术失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置换开始前将氨甲环酸15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术后夹闭引流管3h后开放;对照组用100 mL生理盐水静滴,余步骤同观察组.记录2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及输血量,同时观察下肢是否有深静脉血栓的症状.结果 观察组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4d均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的显性、隐性失血量、输血量,降低了输血比率,且没有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老年患者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150例行初次单侧TKA的老年患者,通过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50例。静脉应用组:将1. 5 g氨甲环酸配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术前静滴;局部应用组:关节腔关闭前,向关节腔内注射1. 5 g氨甲环酸;联合应用组:术前静脉滴注1. 5 g氨甲环酸、关节腔关闭前腔内注射1. 5 g氨甲环酸。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和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清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7 d天3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应用组、静脉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例数分别为(857. 7±142. 1) m L、(926. 9±126. 0) m L和(925. 9±146. 0) m L;(239. 9±45. 1) m L、(267. 4±80. 8) m L和(267. 2±81. 6) m L;(432. 8±166. 2) m L、(495. 3±140. 8) m L和(498. 3±154. 2) m L; 1例、7例和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静脉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在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例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KA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失血量,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本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共60例(60膝),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并予关节腔内注入氨甲环酸60 m L(0.6 g)且保持引流管关闭3 h,对照组未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术中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60 m L,并保持引流管开放,两组引流管均于术后48 h拔除。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右侧、体重指数、ASA评分、PT、APTT、FIB、术前HGB和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HGB和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并维持引流管夹闭3 h,能有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121-1124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灌注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出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行TKR的患者180例,根据氨甲环酸使用剂量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1 h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1。手术切口缝合后,对照组患者关节腔内灌注生理盐水100 mL,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关节腔内分别灌注氨甲环酸1.0、2.0 g,夹闭引流管1 h后开放引流。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术前3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高剂量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但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术后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术后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5/60)、10.00%(6/60)、8.33%(5/60),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05)。结论关节腔内灌注与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行TKR患者的失血量,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关节腔内灌注的氨甲环酸剂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止血效果,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18例患者。根据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分为静脉滴注组46例,关节腔内注射组32例,联合应用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TKA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关节腔内注射组、联合应用组TKA术后出血量分别为(832.78±151.20)mL、(845.03±181.72)mL、(557.50±159.71)mL;输血率分别为19.57%(9/46)、15.63%(5/32)、0(0/40)。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3.2±1.5)s、(13.0±1.4)s、(12.9±1.7)s;APPT分别为(32.0±6.7)s、(31.6±4.5)s、(32.5±4.5)s;D-二聚体分别为(1.10±0.22)mg/L、(0.93±0.20)mg/L、(1.16±0.27)mg/L;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8.70%、9.36%、9.53%;联合应用组TKA术后出血量、输血率显著低于静脉滴注组和关节腔内注射组,术后凝血功能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氨甲环酸能显著降低TKA的出血量,且不增加患者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失血量及安全性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3例初次行单侧TH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37例,B组26例.A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引流管内注入2.0 g TXA(溶于10 mL生理盐水).B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引流管内注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和置换后24、48、72 h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以及置换前和置换后24、48、72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 A组患者置换后24、48、72 h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均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置换前和置换后24、48、72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下肢深静脉彩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应用TXA可以明显减少THA围术期的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 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因骨性关节炎( O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 A组,23例),对照组( B组,23例),A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B组注射20 mL生理盐水,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术后6周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或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Hb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3小时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术后2周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形成,术后6周随访未发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发生。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没有增加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