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腰扭伤是骨科常见疾患,我们应用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43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临床资料本组43例均为本院1996年6月~1998年5月门、急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18~42岁,平均24-7岁,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就诊时间为发病后1~24h,发病原因中搬抬重物时扭伤32例,下楼梯或行路时扭伤5例,打篮球时扭伤6例。临床表现为伤后腰部剧烈疼痛,轻者活动明显受限,重者当即不能活动,卧床休息不能缓解,检查时可见患者腰部僵硬,腰椎前凸消失,脊柱侧弯,骶脊肌痉挛,…  相似文献   
2.
汤志宏 《四川医学》2010,31(5):651-652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双开门棘突植骨造盖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体会。方法选择36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椎双开门棘突植骨造盖术治疗,采用JOA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3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4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9.86分,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3.61分。结论颈椎双开门棘突植骨造盖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方便实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3种方法对脂肪细胞损伤程度的人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剪碎法、注射器法、吸管法取脂对脂肪细胞的损伤程度。方法 分别采用剪刀剪碎、2 2号特制钝头侧孔脂肪抽吸针头抽吸、直径 4mm无菌吸引头负压 (1.0atm)吸引三种方法取脂 ,标本石腊切片、Van Gieson氏染色 ,镜下观察脂肪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剪碎法对脂肪细胞损伤率为 (8.6± 1.8) % ,注射器抽吸法为 (15 .7± 2 .4) % ,吸管法为(6 8.9± 7.4) % ,经统计学分析相互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3种方法中 ,剪碎法对脂肪细胞的损伤最轻 ,注射器法居中、吸管法最重。  相似文献   
4.
王廷江  胡闯  汤志宏 《当代医学》2021,27(34):71-74
目的 探究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修补术、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需外科手段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B组采用关节镜下修补术.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肌力分级、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外展评分、外旋评分、内旋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ASES评分、UCLC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ASES评分、UCLC评分均高于A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修补术或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关节镜下修补术具有微创、术后康复快及疗效更佳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军事训练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陆军体系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军事训练损伤患者100例,为该次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关节镜实施诊断、治疗。结果 100例膝关节军事训练损伤患者经过关节镜诊治,发现39例前后交叉韧带受损、多发韧带受损,51例半月板受损,10例膝关节滑膜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为满意、理想的患者占比95%及以上,行走时无任何疼痛不适感。结论因为军事训练所导致的膝关节损伤,在临床中比较多见,用关节镜诊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膝关节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钛铌锆钽(TiNbZrTa)医用钛合金接骨器对兔骨折端骨愈合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20只分为TiNbZrTa组(Ti组)、普通钢板组(钢板组)。于骨折建模后分别予TiNbZrTa接骨器及普通钢板固定骨折端,随机抽取10只兔于骨折前后、接骨器手术后以及术后的第7、14、28、56、84天测定骨折端骨生物电位。结果与骨折建模前比较,骨折后两组骨生物电位均为负值,安放内固定后电位进一步降低,其中钢板组较Ti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2周钢板组骨折端负性电位开始回升,术后8周接近正常生物电位;而Ti组术后电位虽然波动较小,但始终保持负电位,术后12周在原骨折部仍能测到较低的负电位(P<0.05)。术后84 d镜检,Ti组与钢板组均可见原始骨痂中的新生骨小梁,骨折端的坏死骨被清除,新生骨形成,完成爬行替代过程,Ti组骨折部已完全移行为板层骨,哈佛管排列整齐,血管化明显。钢板组主要由编织骨组成,哈佛管排列较Ti组紊乱。结论钛铌锆钽(TiNbZrTa)钛合金较传统钢板材料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植入材料的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72例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兵基础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SF)的原因,为预防应力性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查询基础训练期间就诊登记,回顾分析某部2008-2010年72例入伍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了解其发生部位和危险因素。结果应力性骨折发病率6.07%。股骨应力性骨折2例占2.78%,胫骨应力性骨折67例,占93.05%,足第二跖骨骨折3例占4.17%。入伍前缺乏运动、带伤训练、循环训练是应力性骨折的高危因素。结论新兵基础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以胫骨多见,与胫骨解剖结构以及训练方法等有关,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区别对待和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固定下移髌腱止点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3—2012—12收治24例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术中行胫骨结节截骨,去除截骨块后髌腱止点下移并用带线锚钉固定,Kessler法缝合髌腱止点,空心钉固定胫骨结节截骨对合面。结果22例获随访16~128个月,平均49.2个月。均无患侧髌骨再脱位,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伸膝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61.95±6.2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95.98±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1);Kujala评分平均(93.52±6.54)分,与术前的平均(62.80±7.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5,P〈0.001)。结论带线锚钉固定下移髌腱止点是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有效方法,具有髌腱止点固定牢固、髌骨脱位无复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具有骨折块小、修复髌腱起点困难等特点,临床如何处理粉碎性骨折块及重建髌韧带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可吸收锚钉联合8字减张带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6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19~65岁,平均42.5岁。患侧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严重,均无法用克氏针及拉力螺钉固定,术中切除粉碎性骨折块,两枚可吸收带线锚钉依次垂直于髌骨下极,沿骨横截面中轴三等分点拧入,Kessler法缝合髌腱起点,膝关节屈曲90°位8字钢丝减张带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并发症。26例中2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0±0.3)分,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与健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侧Lysholm评分优18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6%。结论:可吸收锚钉联合8字减张带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脑的普及、体力活动减少及脑力劳动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针灸、理疗、推拿按摩、局部注射、中药外敷、牵引等治疗方法均被广泛应用,但普遍存在疗程长、需特殊仪器设备及应用侵入性方法等,为探索一种简单、见效快、易于推广的方法,本院从2004年开始采用手法松解前、中斜角肌腱膜的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