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组织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检测动物血压、脑系数、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海马CA1区形态学改变,探讨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与病理组相比,注入心脉灵注射液后1h、6h,动物血压上升,脑系数下降,海马组织NOS活性显著增高,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动物无死亡。提示心脉灵注射液能够改善内毒素休克所致的低血压及脑水肿,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增强海马组织NOS活性,起到抗内毒素休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良Pulsinelli4条血管阻断全脑缺血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动物模型,用Y型迷宫法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计量病理学显著微镜观测其双侧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1);治疗组双侧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说明脑力康对VD大鼠学习和记忆障碍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其海马神经元可能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惠  曾祥龙 《医学争鸣》1997,18(3):263-265
观察大鼠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的另一种形式-细胞凋亡。采用琼酯糖凝胶电泳及原位缺口翻译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是否有凋亡特征性改变。结果;脑缺血损伤后5d,从海马CA1区神经元提取DNA,其琼酯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梯状结构。而采用原位缺口翻译法,发现缺血损伤后3d,海马CA1区开始出现胞核染色体阳性的凋亡细胞,缺血损伤后5d,凋亡细胞达到高峰。结论:海马CA1区尽管  相似文献   

4.
用沙土鼠制作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密度梯度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观察了脑缺血再灌注0~96h海马CA1区含水量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同时还应用侧脑室微量注射技术观察了AVP,AVP抗血清对脑缺血再灌注96h的海马CA1区Ca2+和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VP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损伤(DND)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理可能是通过特异性加压素受体介导的细胞内机理改变,使神经元发生Ca2+超载并抑制Na+-K+ATP酶活力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对大鼠缺血性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兵  章翔 《医学争鸣》1997,18(2):109-112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在造成SD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即刻、30min及1h分别给予1U/kg常规胰岛素及2g/kg25%葡萄糖液。缺血7d后,取脑固定染色,于前囟后3.8mm平面对海马CA1区1mm长范围内正常神经元进行了计数。结果:假手术组(n=6)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74.6±10.7,缺血后即刻(n=6)及再灌注30min给药组(n=6)正常神经元计数分别为8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期探讨大鼠老化的形态学机理。方法:电子显微镜。结果:在老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核周体、核及树突中均存在一种特殊的空泡,且与以往学者所述的“颗粒空泡变性”现象不同。结论:我们认为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变化,称其为“空泡变性”(Vacuolation),并推测此种“空泡变性”现象可能是大鼠老化的形态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清醒SD大鼠4血管阻断(4一VO)前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改良并观察了短时反复缺血再灌流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在9min4一VO脑缺血3d后,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约占50%)出现明显损伤,其受损程度较3×3min4一VO(间隔1h)缺血组大鼠严重(P<0.01);但与3×5min组相比,后者海马损伤更为显著(P<0.01)。提示一定时限内的短时反复脑缺血较持续性缺血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有更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观察阻断脑血流10min后腹腔注射双氟甲基鸟氨酸(DFMO)大鼠海马CA1区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现象的变化。结果显示:DFMO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与DFMO的剂量有正相关关系。DFMO的上述作用只有在脑缺血后及时给药才能出现。实验还提示:多胺及其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在DND的产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及齿状回核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及齿状回核酸的比较。方法:采用改良的PuIsinelli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啶橙染色法血一痴呆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核酸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巴CA1区、CA3区及齿状回的核酸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反映DNA和RNA含量)明显减弱,结论:血管性痴呆导致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核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GABSAA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临床血药浓度异丙娄(3-12μg/ml)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最大电流幅值没有影响。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sIPSC)可被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所阻断。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sIPSC濉有增频作用,但对其幅度没有影响,且其增频作用可被Bic阻断。结论:临床浓度的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sIPSC具有增频作用,说明海马可能是异丙酚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1.
局限性脑皮层挫裂伤后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形态学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大鼠右顶叶局限性脑挫裂伤模型,采用光镜下特定区域坏死神经元计数的定量研究方法,观察脑皮层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害反应,结果表明,伤后6h伤侧海马CA-1区坏死神经元占36.70%,伤后24h则高达77.65%,其后未见进展.海马神经元的这一特征性损害反应可能是脑损伤后记忆和学习能力减退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局限性脑皮层挫裂伤后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形态学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通过大鼠右顶叶局限性脑挫裂伤模型,采用光镜下特定区域坏死神经元计数的定量研究方法,观察脑皮层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害反应。结果表明,伤后6h伤侧海马CA-1区坏死神经元占36.70%,伤后24h则高达77.65%,其后未见进展,海马神经元的这一特征性损害反应可能是脑损伤后记忆和学习能力减退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应激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海马CA1区微注法,旷场试验法,Nissl染色法和细胞计数观察应激大鼠的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及100U、500U、1000U的CNTF对它们的作用。数据以x±s表示,经t检验。结果500U和1000U的CNTF可显著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P<0.05~0.01),明显减少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丢失(P<0.05)。结论CNTF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能通过海马神经元介导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14.
GABA能突触在海马CA1锥体细胞树突分支点和棘颈处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树突树的分支程度及其构筑对神经元的“计算”特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树突计算的形态基础,本文研究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分支点和树突分支点和树突颈的分布。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灌注固定取脑,按免疫电镜程序制 GABA免疫电镜切片,电镜观察和拍照。结果:在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的大多数树突分支(66.7%)和树突颈处(68.3%)有GABA能突触存在  相似文献   

15.
脑溢安颗粒剂对出血性中风大鼠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Rosenberg法复制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细胞形态学、DNA裂解率、流式细胞仪方法,观察脑出血损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结构,DNA完整性,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结果,实施造模手术的大鼠清醒后,均出现偏竣等神经系统病态体征。造模7天时,脑安颗粒剂组(以下简称NYA组)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模型组CA1区仍可见到多量的凋亡锥体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DNA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在海马中的分布及其表达。方法:大鼠颈总动脉夹闭造成脑缺血30min,于6,12,24,72h进行点杂交和原位杂交,72h时进行神经元尼氏小体染色。结果: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死亡,BDNFmRNA表达于6h开始增加,72h恢复正常。24h时齿状回BDNFmRNA表达高于CA1区。CNTFmRNA表达于12h开始持续增加。结论: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海马BDNFmR-NA和CNTFmRNA的表达均增加。BDNF可能有利于齿状回神经元耐受缺血,CNTF可能在局部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尸检脑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30(MAP30)和ubiquitin免疫反应产物在老年性痴呆病(AD)患者海马内神经元的分布及变化,探讨微管相关蛋白与A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MAP30和ubiquitin免疫染色显示海马内神经元的神经纤维缠结(NFT)。MAP30与ubiquiti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密度差异无显著性;二者在CA1和CA2区阳性神经元数密度明显高于CA3及CA4区。结果表明MAP30和ubiquitin参与NFT的形成。MAP30是一种与AD神经元纤维退行性变有关的新的神经元骨骼蛋白  相似文献   

18.
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有强烈的兴奋作用,它不仅对痛觉、摄食行为、内分泌、学习和记忆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还对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腹侧中脑富含CCK受体,主要位于CCK-8与DA共存神经元上。本实验在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静脉、腹侧被盖区(VTA)和伏核(Acb)注射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对阿朴吗啡(APO)诱导的PD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300g,2…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弓状核(ARC)区神经元兴奋对大鼠血浆唾液酸(SA)水平的影响。②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RC区注射不同浓度谷氨酸钠(Glu)对大鼠血浆SA水平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ARC区注射Glu后,血浆S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717~5.208,P均<0.05),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此效应可被静脉注射多巴胺受体阻断剂(螺哌啶酮)阻断。④结论下丘脑ARC区神经元兴奋导致血浆SA水平降低,可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释放多巴胺(DA)有关,且通过DA-D2受体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赤土苓苷(Smiglabran,Smi)对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深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观察了不同再灌注时间(1、3、5d)小鼠的存活率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普通病理改变,同时观察了赤土茯苓苷上述改变的影响。结果:Smi100、200mg/kg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后再灌注3d、5d小鼠的存活率,脑缺血再灌注的早期,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