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痈汤联合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自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消痈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10 d。术前和术后第10天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观察两组肛周疼痛及创面(疼痛、水肿、渗出、肉芽评分)恢复情况,综合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第10天血清hs-CRP、WBC、IL-6、TNF-α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肛周疼痛评分均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0天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0天两组创面疼痛、水肿、渗出评分较术后第1天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肉芽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痈汤联合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临床有效率高,机制可能为消痈汤能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及渗出,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2.
方华瑾  许敏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8):175-178
目的:研究大建中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消胀散穴位贴敷治疗虚寒性肠梗阻腹胀的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78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消胀散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应用大建中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消胀散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腹胀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重度腹胀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轻微腹胀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增加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建中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消胀散穴位贴敷治疗虚寒性肠梗阻腹胀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腹胀不适,还能改善生活质量,利于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气虚型透析性低血压(IDH)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80例气虚型IDH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穴位贴敷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药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BP、DBP增高,穴位贴敷组SBP、D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R、TC水平降低,ALB、Hb水平增高,穴位贴敷组HR、TC水平低于对照组,ALB、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s-CRP均降低,穴位贴敷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左卡尼汀能显著改善气虚型IDH,显著改善营养状态和炎症状态,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附姜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片治疗,观察组使用洛索洛芬片联合黄附姜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膝关节红外热成像低温区直径、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膝关节红外热成像低温区直径、IL-1β及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膝关节红外热成像低温区直径、IL-1β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附姜贴敷治疗能够减轻膝骨关节炎(寒湿证)的临床症状,降低VAS评分、WOMAC评分,缩小膝骨关节红外热成像低温区直径,降低IL-1β、TNF-α水平,对膝骨关节炎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结合内服软肝缩脾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用逐水消臌散穴位贴敷,同时内服软肝缩脾汤;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护肝、利尿、支持等治疗。结果:观察组在缓解临床症状,治疗腹水的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远期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结合内服软肝缩脾汤可以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见效快而平稳,消除腹水彻底,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引痰方穴位贴敷涌泉穴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从70只雌性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12只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作为造模组。造模组小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诱导法构建哮喘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凡士林穴位贴敷组、引痰方穴位贴敷组和布地奈德雾化组,每组12只。连续治疗2周后,显微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1、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凡士林穴位贴敷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匀浆液中IL-17、IL-11、IL-13、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可见明显炎症损伤;与模型对照组和凡士林穴位贴敷组比较,引痰方穴位贴敷组和布地奈德雾化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1),肺组织匀浆液中IL-17、IL-11、IL-13、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大鼠的疗效以及对免疫调制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生白芥子组、炒白芥子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应用卵白蛋白建立过敏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每侧鼻孔5μL;生白芥子组和炒白芥子组分别用生白芥子贴膏和炒白芥子贴膏贴敷;模型组用0.9%氯化钠溶液滴鼻,每侧鼻孔5μL。各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行为学表现,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表达水平,并探讨几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对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法染色,镜下观察鼻黏膜组织肥大细胞形态并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过敏性鼻炎总症状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总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生白芥子组治疗后评分显著降低(P<0.05),炒白芥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治疗后生白芥子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5);炒白芥子组IL-1β、IL-6、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大鼠血清IL-1β和IL-6、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r=0.841、r=0.595,均P<0.05);和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r=-0.818,P<0.05);IL-6和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5);和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r=-0.861,P<0.05);TNF-α和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r=-0.68,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理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肥大细胞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鼻黏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西药组比较,生白芥子组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炒白芥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炒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均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而且生白芥子贴膏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IFN-γ水平,改善鼻黏膜炎性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80例ASOⅡ期(间歇跛行期)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60例,A组单纯予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双下肢具有治疗痿痹功效的穴位每次选10~12个,交替敷贴,每日换药1次,连续应用40 d为1疗程;B组穴位贴敷同A组,同时予前列地尔(靶向制剂)注射液10μg加生理盐水10 mL静注,每日1次,连用15 d休息10 d,再用前列地尔15 d,治疗40 d为1疗程;C组单纯予前列地尔静注,用量、用法、疗程同B组.治疗1疗程后统计各组治疗结果 .结果A组总有效率78.33%,B组总有效率93.33%,C组总有效率80.00%,B、A组,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治疗ASO具有较好的疗效,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联合前列地尔(靶向制剂)静注治疗ASO疗效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4):1897-190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记录不良反应。方法:招募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吸氧、雾化吸入等)+麻杏石甘汤加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外周血炎性因子浓度与免疫功能,评估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4~+、CD8~+、CD4~+/CD8~+、IL-6、TNF-α、TGF-β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CD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4~+/CD8~+、TGF-β1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通过改善免疫功能与炎性反应而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浓度变化,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加味三拗汤纳米贴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92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13水平及治疗前、后记录其症状积分,分析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结果 加味三拗汤纳米贴能明显降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积分,降低血清TNF-α、IL-1β及IL-13含量.结论 加味三拗汤纳米贴能有效改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TNF-α、IL-1β及IL-13含量实现的,经济、安全、方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治1例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并皮肤软组织转移,结合文献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随访3个月未再排黑便.结论胃肠间质瘤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宜行手术切除,根据良恶性程度选择手术方式.确诊胃肠道间质瘤必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0.
以先秦两汉、隋唐、宋金元、明清四个时期,将瘿病的发展总结为理论奠基期、方药汇集期、方药充实期和应用发展期。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学文献中有关瘿病内容的梳理,追溯有关瘿病理、法、方、药认识的历史,厘清前人对瘿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发展脉络,为现今中医药防治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