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劣按蚊(原称巴拉巴按蚊)嗜吸人血,自然感染率高,是本岛山林地区最重要的传疟媒介。由于它的野栖习性,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反复采用杀虫剂室内滞效喷洒,都未能阻断这种媒介存在地区的疟疾传播,而成为残存的高疟区,然而,国营农场和一些农村,由于历年来的开垦种植等生产活动改造了环境,使原来有此蚊存在的高疟区逐步稳定地降为低疟区,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流行。1976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指导下,我们选择光雅公社白打村这个地理条件复杂的未经开发的山村作为实验点,观察芟除村周刺竹丛及杂木林防制大劣按蚊、控制疟疾发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昌江县王下乡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季节消长与疟疾发病率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饵半通宵诱捕蚊媒计算按蚊密度和根据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和原因不明的"三热"病人采血涂片境检,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为疟疾感染者。结果当地主要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种群密度高峰在4~5月与9~11月,微小按蚊种群密度高峰在4~5月与8月~10月;同此时间,疟疾发病最高分别为5.10%与7.97%。显然,疟疾发病高峰与传疟媒介种群密度密切相关。结论王下地区以大劣按蚊与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疟疾流行的高危环境因素依然存在,疟疾流行仍然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自1959年大规模开展抗疟以来,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地区,经过室内滞留喷洒已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阻断了疟疾的传播,疟疾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是,以大劣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山林区,由于该蚊种的野栖习性,多年来虽经多种防制措施,仅能降低密度和寿命的作用,这些地区疟疾仍在不断传播,大劣按蚊成为当前海南岛最重要的传疟媒介。为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普洱市传疟媒介按蚊种类、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现况,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选择普洱市所辖10个县(区)内利于疟疾传播媒介按蚊孳生繁殖的老疫区作为监测点,采用流动捕蚊、叮人率、季节消长三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2007-2011年通过三种方法调查结果,在监测区内共捕获按蚊21种47 308只,其中中华按蚊29 408只,占捕获总数的62.163%,为优势蚊种;该地区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904只,占捕获总数的1.911%,分布于所辖10县(区)。结论微小按蚊在普洱市作为传疟媒介的地位仍然值得重视,应继续加强传疟媒介监测,警惕媒介按蚊密度升高而导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5.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我国海南、云南及东南亚丛林地区高效传疟媒介,国内外资料表明:大劣按蚊嗜吸人血、野栖、疟原虫子孢子腺感染率高。据调查,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及越南该蚊的自然腺感染率约1~9%,我国海南岛为1~11%。由于对其尚缺乏有效的防制方法,成为东南亚及我国南方灭疟后期丛林山麓地区疟疾疫点难以有效控制的重要根源。据调查,以大劣按蚊为媒介地区的疟疾  相似文献   

6.
我国嗜人按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传坤 《中国热带医学》2005,5(2):396-398,384
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是我国独有的传疟媒介,主要分布于北纬22°~33°广大低山、丘陵岗地和浅丘平畈区。该蚊喜吸人血,传疟效能高,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疟疾流行严重。近年证实在北纬42.5°的辽宁省法库县有嗜人按蚊,但其生态习性明显别于33°以南地区,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综合应用形态学、遗传杂交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各地的嗜人按蚊作更深入的研究,对我国的媒介防制和疟疾防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是我国南方山区主要的传疟媒介,巴拉巴按蚊(A.balabacensis)则是我国海南岛山林地区重要的传疟媒介.过去主要是从这两种按蚊的生态和自然腺感染率来研究它们与疟疾流行的关系,至于它们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半个世纪抗疟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文江  吴开琛  林明和  李才旭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13-2016,1994
目的评价海南岛半个世纪抗疟成就,为制定今后的抗疟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已收集的有关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对半个世纪抗疟的成就提出初步评价。结果通过全岛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消灭了主要传疟媒介家栖、嗜吸人血的微小按蚊,可能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和森林开垦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使重要媒介野栖的大劣按蚊的分布和危害范围明显缩小,以及疟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和防蚊条件明显改善,导致了媒介能量或疟疾接受性和基本繁殖率稳定地、显著地降低,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南岛的疟疾传播条件,致使疟疾患病率(疟原虫率)和发病率稳固地下降,分别比抗疟前下降了97%和99%以上;大劣按蚊在少数山麓地区导致的上山感染以及兼吸人牛血并偏野栖微小按蚊的广泛存在是主要的存在问题。结论海南岛半个世纪的抗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上解除了疟疾的严重威胁,但疟疾还会持续存在,与疟疾的斗争还会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9.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在20世纪30-4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解放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防治,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小规模暴发不断,南方不少地区恶性疟疾病例未见明显降低。按照疟疾流行的性质、疟疾的类型、媒介(按蚊的差异)可将我国疟疾流行区分为三大区:北纬25度以南的山区为高度疟区,恶性疟多为间日疟;北纬25~32度之间为中度疟区,间日疟与恶间疟均存在;北纬32度以北为非稳定疟区。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地区均有疟疾流行。它的传染源是患者及带疟原虫者,经按蚊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发病多,但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4季都可发病。…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疟疾流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江苏省疟痰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以对江苏省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进行预测。方法收集1973、1983、1993和1999-2003年江苏省各市(县)疟疾发病率资料,在AreGIS8.3软件支持下建立各县(市、区)疟疾病情数据库,疟疾分布资料重叠地理图获完整的各年度全省疟疾流行图。结果江苏省疟疾空间分布图显示,八、九十年代嗜人按蚊地区的发病率左右着全省疟疾发病趋势。近几年全省疟疾发病率普遍较低,但在北纬320以北单一中华按蚊媒介区陆续出现了疫情回升、小暴发或局部暴发流行,且疫情有北移扩散的趋势。蛄论江苏省疟疾高发流行区都分布在80年代原嗜人按蚊分布区,局部暴发与嗜人按蚊的存在有密切的联系。今后几年内在这一区域的疟痰疫情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有可能向毗邻地区扩散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剖析南桥试点半个世纪的抗疟进程,探讨高疟区消除疟疾的规律和经验,为海南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试点的抗疟措施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杀虫剂滞留喷洒后,主要媒介微小按蚊迅速被消灭,致使疟疾大幅度下降;由于仍存在重要媒介大劣按蚊,致使疟疾下降缓慢,长期徘徊;由于土地和森林不断开垦,大劣按蚊密度下降,加之增加了蚊帐使用,减少了人蚊接触,使疟疾得以持续稳定下降,但偶尔出现小幅波动。表明控制蚊媒是控制疟疾的关键,继续减少人蚊接触和降低媒介能量是巩固抗疟成果,成功消除疟疾的关键。近10年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期间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结论南桥试点60年的抗疟成绩巨大,现正进入消除疟疾阶段,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襄阳市襄州区位于鄂西北部,是湖北省疟疾高发区之一.主要传疟媒介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以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自1988年以来,我区在复媒按蚊区和单纯中华按蚊区的疫情发生地,采用了化学杀虫剂灭蚊等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疟疾发病率.为了解和掌握我区传疟媒介按蚊的抗药性现状和变化趋势,我们于2009年8月在复媒按蚊区的峪山镇方集乡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并有多种疟原虫混合流行的高疟区50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统计、分析该县1957-2007年疟疾防治及媒介监测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县疟疾发病率由1957年的186.29/万到2007年控制在1/10万以下,由多种疟原虫种类控制为单一的间日疟,疟疾病人由原来广泛存在控制到目前以单个病人分散存在为主.结论 该县疟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达到卫生部基本控制疟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是北纬25至33度线地区的疟疾病主要媒介蚊种之一。在25度线以南地区其传疟作用未明.上思县百包位于北纬22度,经调查发现雷氏按蚊主栖人房,其密度季节消长与居民疟疾病逐月发病关系密切,解剖该蚊发现孵囊阳性和子孢子阳性,证明该蚊是当地疟疾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恶性疟原虫多种抗药性的不断产生和蔓延,给疟疾防治带来了困难。本文以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疟区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迁作一系统报导。1955年该岛277万人口患疟疾者有286745人,因疟疾而致死者287人。1959年进行了D.D.T.滞留喷洒,效果良好,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由原占蚊群组成67.5%下降到0.9%。此后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65年带虫率已低于0.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哀牢山微小按蚊数量变化与疟疾流行的关系。 方法 收集和分析哀牢山各年疟疾和按蚊监测报表资料和各种农作物种植以及当地气象资料情况并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疟疾发病率与微小按蚊数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r=0.89,P<0.05),微小按蚊数量变化与分层在1100m海拔以上的村委会种植甘蔗有统计学意义(r=0.78,P<0.05)。 结论 半山区种植农作物变化对控制疟疾有重要作用。高疟区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是降低主要传疟媒介的密度,缩小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7.
大劣按蚊(A,dlruS)是海南岛山林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多年来的防制实践证明,DDT和杀螟松室内滞留喷洒对该蚊仅起降低密度和缩短寿命的作用,不能完全阻断疟疾传播,所以山区的疟疾发病仍然较高。因此,寻找以大劣按蚊有效的防制方法,是当前海南岛防疟工作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儋县疟疾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儋县抗疟前是疟疾高度流行区,主要媒介微小按蚊几乎启遍及全县,另一重要媒介大劣按蚊亦在大多数地区存在。1959年及60年代初全面抗疟后微小按蚊被基本消灭,1989—1990年在儋县点面结合调查显示,微小按蚊在丘陵区和山区又有较广泛的分布,但已由过去的家栖嗜吸人血改变为偏野栖,兼吸人牛血的种群,滨海平原区未发现。大劣按蚊仅在山区部分点发现。就全县来说,微小按蚊已成为主要的传疟媒介。血清学和寄生虫学调查显示,滨海平原区基本无疟,丘陵区呈低度流行,但部分外来垦殖居民点呈中度流行,山区呈中度流行,与媒介分布基本一致,疟疾的大幅度下降并保持稳定与家栖微小按坟的基本消灭大劣按蚊的分布大为缩小有关。大劣按蚊分布区的明显缩小与热带经济作物面积迅速发展相关,提示大规模土地开发,改变生态环境,是防制大劣按蚊,减轻其危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澄迈县历史上曾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高疟区。经多年采取综合性灭疟措施后,微小按蚊得到有效的控制,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近年来本地居民本地感染发病率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但仍有一定数量的疟疾病例发生。本文对近三年(1987~1989)发生在本县的所有疟疾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病例感染来源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采取灭疟措施,巩固灭疟成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东南亚及我国海南岛等山林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是我国传疟媒介按蚊中,自然感染率最高的一种。它的自然子孢子率很高。在海南岛的自然感染率(平均从2.2%~6.1%)。国外报导的自然感染率(0.7%~8.7%。)云南亦属疟疾流行区。为了了解大劣按蚊在云南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1981年先后三次从四川医学院及广西医学院引进该蚊种进行了大劣按蚊实验室品系的驯化和养殖工作,以备做云南省疟原虫的感染试验。观察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