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治疗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ACS 2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和试验组(替格瑞洛+常规治疗).检测两组PCI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随访30 d,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观察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TIMI血流3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为0.27±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7±0.09(P<0.05);术后随访30 d,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与试验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行PCI的ACS患者,替格瑞洛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按照用药种类的不同上述患者均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变化。并在PCI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聚集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1 h、24 h、48 h,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同时替格瑞洛组的LVEF及LVEDD水平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替格瑞洛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8%,氯吡格雷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风险发生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上,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49-52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本院心内科2018 年6 月~2019 年9 月收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选出155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用药方案分成替格瑞洛组(n=77,心内科综合治疗+替格瑞洛治疗)和氯吡格雷组(n=78,心内科综合治疗+氯吡格雷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0%)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19%)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7.79%)略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7.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出血事件均较轻微,未影响疗程。结论 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应用疗效优于氯吡格雷,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替换替格瑞洛序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9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替换替格瑞洛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心脑血管事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观察组治疗7 d血小板聚集率、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4.56±9.59)%、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27±10.14)%、24.4%(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略高于对照组的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替换替格瑞洛序贯治疗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快速降低AC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发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氯吡格雷低反应(clopidogrel low response,CLR)患者短期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PCI术后经光学血小板聚集(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ation,LTA)法检出的CLR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50例)和替格瑞洛组(50例)。氯吡格雷组予氯吡格雷75 mg/d;后者予替格瑞洛90 mg,2次/d,bid,强化1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75 mg/d;两组患者均联合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1个月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机治疗前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rachidonic acid?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A)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1个月时,替格瑞洛组PLADP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21.27 ± 12.81)% vs.(48.72 ± 10.92)%,P < 0.01],两组患者PLAA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个月时随访,替格瑞洛组心源性再入院患者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6% vs. 20%,P < 0.05),但轻微出血增加(24% vs. 8%,P < 0.05)。结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优于氯吡格雷,对CLR患者PCI术后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可能减少心源性住院事件。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的5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治疗的ACS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时期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行PCI手术的ACS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出血、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替格瑞洛用于行PCI术的ACS病人中,抗血小板效果显著,且能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87例。术前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血管左主干病变或严重弥漫冠脉血管病变的 患者共221例,其中6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例行溶栓治疗,余116例患者因存在急 诊PCI困难或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建议限期行冠脉搭桥手术且获家属同意。随机平均分为替格瑞洛组( 58例)、氯吡格雷组(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脉供血等对症治疗。氯吡格 雷组术前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术后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前加用替格瑞洛口服,术 后予以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心 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12、24小时替格瑞洛组ST段回落程度大于氯吡格雷 组(P<0.05);患者用药 5 d、10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 术后第1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替格瑞洛组优于氯吡格雷组 (P≤0.05 ;心血管不良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CF) ]发生率 ,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显著提高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 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57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并监测服药前和服药后2 h、4 h、24 h、7 d、30 d的血小板聚集率,记录入院30 d内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在2 h、4 h、24 h、7 d和30 d时均低于B组(P < 0.05~P < 0.01),2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 < 0.01)。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ACS患者,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优于氯吡格雷,且疗效更平稳,两者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治疗的14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双倍氯吡格雷组,每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小板聚集率。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呼吸困难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1、3、6、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倍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MACE总发生率较低,但出血事件总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改善携带CYP2C19LOF等位基因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上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且可有效降低术后MACE发生,但可增加术后出血和呼吸困难风险,应用中需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0.
探讨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 月-2014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治疗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最大聚集时间和ADP 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ADP最大聚集时间和ADP 最大聚集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替格瑞洛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 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该院接受PCI 治疗的90 例AC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血 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 配体(sCD40L)、P2Y12 反应单位(PRU)、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经 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组MPAR、sCD40L、PRU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hs-CRP、MMP-9、 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NO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PCI 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未出现支架 血栓、心源性死亡及严重脏器出血;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5/45),观察组为6.67%(3/45),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S 患者PCI 术后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小 板聚集程度,减轻血管内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肿节风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安全有效性。方法: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剂量强的松"方案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肿节风~+小剂量强的松"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33%)低于观察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14 d、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群、CD3~+CD4~-CD8~+、CD19~+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D3~+、CD3~+CD4~+CD8~-、CD3~-CD16~+56~+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高于观察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ITP能更有效地提高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还可避免因使用强的松引起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术后辅助干预对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凝血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辅助干预,对照组患者在PCI术后不给予辅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g T)、活化凝血时间(ACT)、抗凝血酶(AT)、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PAg 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ACT和血浆A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s CD40L、Hs-CRP、MMP-9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 PTT、PT、TT等凝血指标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干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加强抗血小板的作用,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ssed on myeloid cells 1,sTREM-1)、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protein,HBP)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r cell,Treg)的影响。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血清HBP和sTREM-1水平、T细胞亚群、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0,P=0.034)。两组APACHEⅡ评分组间、时点间和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BP和sTREM-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HBP和sTRE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Th17和Treg(CD4+ CD25+、CD4+ CD25high)表达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Th17和Treg(CD4+ CD25+、CD4+ CD25high)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PLT和FIB均显著升高,PT、APTT和TT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P=0.609)。 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sTREM-1、HBP水平及Th17/Treg表达率,改善免疫、凝血功能,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 ITP)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r ITP患者7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利妥昔单抗375 mg/m~2,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m~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变化情况,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和淋巴细胞CD3~+、CD4~+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4.10%、复发率为5.13%与对照组比较53.85%、7.69%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较高(P0.05),PT、a PT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Ig M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Ig A、Ig G、CD3~+、CD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较对照组28.21%显著较低(P0.05)。结论常规剂量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r ITP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复发率低,有利于凝血功能的恢复,小剂量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徐岩鹰  周恕敏  吴军 《河北医学》2016,(12):1937-1939
目的::探讨雷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响,以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二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NSTE-ACS,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S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血清中CD62p及PAC-1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MA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Fib、PT、APTT及TT水平。观察各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CD62p、PAC-1以及MAR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术后血浆Fib浓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PT、APTT及T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凝血活性水平升高可能是PCI术后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检测ACS患者治疗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ICU收治的72例AC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术后并基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的用药。详细记录测量的各数据,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TG、TC、HDL-C及LDL-C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HDL-C及LDL-C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水平(P0.05)。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炎症因子含量(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4(11.11%)、再狭窄2(5.56%)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9(25.00%)、再狭窄5(13.89%)(P0.05)。结论 ACS患者施PCI术后增加瑞舒伐他汀药物的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血脂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并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肖群林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70-71,76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抗血小板和抗炎效果。方法将86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以ACS治疗指南为基础方案,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观察组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治疗30 d,均于用药前,用药7、30 d后检测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与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30 d后,hs-CRP与TNF-α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30 d后,hs-CRP与TNF-α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7、30 d后,观察组hs-CRP与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点的水平(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降低了ACS患者的血hs-CRP及TNF-α水平,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