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手段。方法37例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均行头颅CT、MRI扫描证实,并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高血压病是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病的首位因素,MRI是诊断无症状性脑梗塞可靠而敏感的手段。结论强调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对预防本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75例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现高血压,年龄增生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以腔隙 梗塞为最多见。其产现灶小,多位于脑血管的深度支供血区,如基 底节及侧脑室周。高血压性微务在管病是腔隙性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无症状性脑梗塞之所以无症状,与梗塞灶位于脑的静区或非优势侧半球,梗塞造成的扣同伤程度缓慢发展而产生了代偿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无症状脑梗塞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需  李源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7,10(11):484-485,493
本文分析老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探讨无症状脑梗塞无症状的原因。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同期住院的32例有症状的老年脑梗塞患者为对照,观察32例头颅CT确诊的老年无症状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CT特征。结果显示无症状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CT表现梗塞灶的范围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无症状组梗塞灶小于15mm占96.08%,症状组梗塞灶大于15mm占76.6%。结果提示腔隙性脑梗塞是无症状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30例冠心病与无症状性脑梗塞并存的老年患者的诊治体会。结果表明:冠心病和无症状性脑梗塞可单独发病,也可并存,两者同时发生预后较差。认为,在动脉硬化基础上,高龄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无症状性脑梗塞较危险的因素,故对老年人冠心病的治疗需同时考虑脑梗塞,以免漏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新乡市第一附属医院114例无症状脑梗塞(SCI)患者与92例有症状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卒中家族史、嗜好烟酒等多项因素以及血液流变、血脂、血糖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梗塞灶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病变部位直接影响脑梗塞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转归。结论通过对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调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无症状脑梗死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脑梗塞MRI,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1 例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头 M R I改变及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全部病人均进行头 M R I扫描,记载有关病史,并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M R I改变 T1 加权低信号, T2 加权高信号,病灶直径在5m m 以上者诊断为无症状性脑梗塞。结果: M R I检出率 902% 。 M R I梗塞灶主要位于半卵圆中心(6142% ),侧脑室周围(2165% ),基底节区(87% )。有高血压病史者检出的梗塞灶最多(7736% ),其次为糖尿病(3012% ),心脏疾病(2578% )。并且随着年龄增加, M R I检出率增高。结论: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基本相同,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无症状性脑梗塞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急性脑卒中400例中发现无症状性脑梗塞(ACI)124例(31%),并就ACI的发生率、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等进行分析,认为ACI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等与其他类型脑卒中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低灌注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8例急性低灌注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急性低灌注性脑梗塞均有明确病因和持续急性低灌注状态,15例合并有侧支循环不良危险因素占83.3%,临床表现和头颅CT或MRI的特点与其他脑梗塞相似;治愈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例,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持续急性低灌注合并有侧支循环不良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急性低灌注性脑梗塞,该病临床表现和头颅CT或MRI的特点与其他脑梗塞比较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好,重视该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无症性脑卒中的特点,方法报告无症状性脑卒中89例,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占66%,其中无症状性脑梗塞88例,无症性状出血1例,无症状脑梗塞中,82.96%为腔隙脑梗塞CI病灶小,56.17%位于基底节区,78.9%累及左侧半球;非腔隙性无症状性脑梗塞的病变部位以额叶多见,74%累及右侧半球。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性脑梗塞50例临床分析朱明霞朱济修王恰如(广西柳州铁路局中心医院内科柳州市545001)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分析我院自1994年以来,由于CT应用于临床,无症状性脑梗塞(SBI)的发现日渐增多,现将我院经CT确诊的50例患者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裕芬  陈萍 《海南医学》2004,15(12):17-18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6例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15例,伴高脂血症8例,高粘血症10例,糖尿病5例,风心病4例,冠心病1例,高心病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产褥期2例,嗜酒者12例,嗜烟者13例,原因不明者7例,占19.4%。治疗无效及自动出院3例。结论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与老年人不完全相同,由多种原因引起,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风心病是本组中青年脑梗死的常见病因,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嗜烟酒等,早期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望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杨国栋  杜莉莉  王士烈  敖钦 《吉林医学》2012,33(8):1574-157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9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种心律失常总检出率为67.9%;92例健康体检者各种心律失常总检出率为31.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建议对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并及早施行心脏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和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外伤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用脑血管多普勒(TCD)检测MCA Vm,同时测定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含量,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外伤组术后第1天,MCAVm、LWBV、HWBV、PV和Fi含量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第1、3、5、7、14天的MCA 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者术后5个时间点MCA Vm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者(P〈0.05)。ROC曲线对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浆Fi含量尤为灵敏,TCD检测大脑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预测外伤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53.1%。结论脑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检测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可明显提高外伤性脑梗死预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香丹合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丹合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变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以香丹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30天,对照组予以脑复康注射液合胞二磷胆硷注射液治疗30天.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颅多谱勒脑血流、血液流变学、测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香丹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合用能明显改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速,在改善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液流速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降低血液流变指标,两组比较(P<0.05).结论:香丹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改善脑血流量,提高血液流速,降低血液流变指标,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降低血黏度,扩张血管,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附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福  王辉 《黑龙江医学》2002,26(7):493-494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31例不同原因所致的大面积脑梗死均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31例中 ,15例死亡 ,死亡率 4 8 4 %。其中 ,外伤性脑梗死死亡率为 37 5 % ,自发性梗死的死亡率为 36 4 %。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而结扎所致者的预后最差 ,死亡率为 80 %。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在不同原因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中所起作用及预后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塞P-选择素改变及阿斯匹林治疗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P -选择素改变及阿斯匹林的治疗作用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 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 -选择素 ,在阿斯匹林治疗前后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P -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用阿斯匹林治疗后血浆P -选择素显著降低 (P <0 .0 1)。认为血小板活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P -选择素水平与梗塞灶大小无关。P -选择素参与急性脑缺血脑损伤病理过程 ,阿斯匹林具有减少血小板活化、减轻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型肥胖与脑梗死及其病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脑梗死病人304例,正常对照282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体质量指数(BMI)和腹围进行比较。并比较脑梗死合并腹型肥胖254例与脑梗死非腹型肥胖50例的基线资料,以及两组按照TOAST分型各病因分型的构成比。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脑梗死组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者所占比例及收缩压、空腹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37.958~78.690,t=2.253~12.199,P<0.05),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t=2.409~7.109,P<0.05)。两组腹型肥胖所占的比例、BMI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所占的比例、腹围及BM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梗死病人腹型肥胖组男性所占的比例低于非腹型肥胖组(χ2=5.531,P<0.05),有糖尿病史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LDL及尿酸在腹型肥胖组明显多于或高于非腹型肥胖组(χ2=7.240,t=2.000~4.004,P<0.05),两组的血压和HD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按照TOAST病因分型未发现各型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型肥胖与脑梗死的发病及病因无明显关系,脑梗死合并腹型肥胖病人更多地存在代谢紊乱情况。  相似文献   

18.
报道17例经 CT 证实为腔隙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其中10例为脑出血,7例为脑梗塞。并对两种原因的腔隙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寻求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住院的外伤性脑梗死56例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外伤性脑梗死56例中,小面积梗死(小于3cm)25例(44.64%),中面积梗死(3~5cm)18例(32.14%),大面积梗死(5cm以上)13例(23.21%)。手术治疗20例,颅骨牵引颈部制动6例,保守治疗30例。治疗:良好38例(41.45%),中残12例(21.42%),重残2例(3.57%),植物生存1例(1.79%),死亡3例(5.36%)。结论认真观察脑外伤病人的病情,及时复查脑CT,早期发现外伤性脑梗死并早期恰当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伍全安 《中外医疗》2010,29(13):4-4,7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寻求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住院的外伤性脑梗死56例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外伤性脑梗死56例中,小面积梗死(〈3cm)25例(44.64%),中面积梗死(3~5cm)18例(32.14%),大面积梗死(5cm以上)13例(23.21%)。手术治疗20例,颅骨牵引颈部制动6例,保守治疗30例。结果良好38例(41.45%),中残12例(21.42%),重残2例(3.57%),植物生存1例(1.79%),死亡3例(5.36%)。结论认真观察脑外伤病人的病情,及时复查脑CT,早期发现外伤性脑梗死并早期恰当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