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住院天数。方法回顾分析535例间隙感染患者并对其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患糖尿病将其分成2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人群在患单间隙感染和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发热情况及住院天数问的差异。结果10年间共诊治的535例患者,其中82例是糖尿病患者,453例为非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及发热患者分别占36.6%,18.3%和89.0%,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分别占19.0%,6.0%和64.9%;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4.87±9.18)d,而非糖尿病患者为(10.58±7.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时感染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对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马祥平 《中外医疗》2009,27(9):168-168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临床口腔科的常见疾病。并由于颌面部血运较丰富,如治疗不当,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常危及患者的生命[1]。本文对116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防治并发症进行了分析。我科与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颌面部间隙感染1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095-1096
颌面部间隙感染根据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大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感染是很容易被控制和治愈的,但如果处理不及时,常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我科2001年1月—2008年10月间在门诊治疗和收住院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165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面部及颌骨周围包括颈上部软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常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与宿主的防御功能。若治疗及时、方法恰当,可缩短疗程,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如若误诊或延误治疗时机,处理不当,可因呼吸道阻塞或扩散至重要生命器官(如纵隔、颈动脉鞘或中枢神经系统等)而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收治的28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7—2007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36例,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感染与年龄的关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结果感染以牙源性最常见,其次为腺源性,最少为血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最多。本组35例痊愈,3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2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口腔颌面部的局部解剖特点、患者年龄和机体抵抗力以及原发灶的不正确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并发症颌面部间隙感染,一般情况下,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但如果处理不及时,常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我科1996年1月~2006年4月间收住院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290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志勇 《当代医学》2014,(16):67-6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2012年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158例,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糖尿病组(n=55)和非糖尿病组(n=85),分别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牙源性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CT检查结果显示,2组受累间隙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应注意牙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不及时治疗、正确护理,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现将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常规治疗方法为抗生素抗炎治疗加脓肿切开引流[1]。应用微波辅助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能大大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缩短治疗时间。通过MRI可以预测或解释病变对颌面部功能的影响,指  相似文献   

9.
<正>颌面部间隙感染,根据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大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感染很容易被控制和治愈,但如果处理不及时,常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在门诊治疗和收住院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165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不及时治疗、正确护理,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现将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84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群分布,感染来源,易联合感染的组织间隙,治疗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72例痊愈,12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1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应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基本原则,首选广谱抗生素,经药敏试验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及时行切开引流术,若出现气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等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1例诊断为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28例)和非糖尿病组(33例).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性别、年龄、病因、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受累间隙数),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治疗变量(住院天数、并发症).2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对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糖尿病组(28例)与非糖尿病组(33例)相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组感染间隙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感染来源方面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感染的主要来源为牙源性,其次为腺源性.2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进行比较(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上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大,受累间隙多,入院时血糖浓度高,住院时间长,更易发生并发症,且后果严重.结论 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时,患者的面部感染程度更重,相对住院天数长,并发症多,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合并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40例采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纵膈感染死亡,实验组中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治愈率均为97.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部感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使患者痛苦小,创面愈合快、更换敷料次数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并且具有美观、安全、手术创伤小、可保护重要组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卓  杨杰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09-210,220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血糖偏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对近几年入住我科的56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伴有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引流,其中10例患者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整个治疗期间严格监测调整血糖,全程足量使用抗生素,除1例伴有明显呼吸困难,准备气管切开,患者家属放弃抢救死亡外均痊愈出院。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合并血糖升高,感染不易控制。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病程延长,治疗应控制感染和降糖并重,采取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15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bg和D-D含量。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初发未转移患者治疗前血浆Fbg、D-D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bg、D-D含量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口腔颌面部肿瘤复发转移患者治疗前血浆Fbg、D-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Fbg及D-D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仍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血浆Fbg、D-D含量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高血糖的分类和管理。方法考察住院患者35例,包括高血糖组(HG)17例,糖调节正常组(NGT)18例。结果高血糖有4种:糖尿病8例(组成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3例、应激性高血糖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继发高血糖2例(后三种组成非糖尿病高血糖组,NDH)。比较平均治疗日及平均治疗费,HG和DM均分别高于NGT(均P〈0.05);DM分别高于NDH(均P〈0.05)。结论成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发的高血糖有四种;随着血糖升高,平均治疗日和平均治疗费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感染内科收治的24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6例发生院内感染,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4.7%(86/248),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患者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30d以上、侵入性操作、并发合并症等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49.6%比16.2%,57.4%比12.7%,54.9%比18.7%,51.3%比19.4%,均P〈0.05或P〈0.01)。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较高,且常见多重耐药。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耐药率高,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术前凝血试验应用于口腔颌面患者手术出血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的凝血试验将其分成两组:凝血功能异常35例(异常组),凝血功能正常65例(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相关临床事件的关系。结果:正常组术中出血量为(388.7±225.3)mL,异常组为(397.8±223.6)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手术时间(3.2±1.2)h,异常组为(2.4±1.3)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临床事件方面,正常组改变或延缓手术0例,因出血使用的全身性止血剂2例(3.1%);异常组分别为22例(62.9%)、20例(57.1%),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相关临床事件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凝血试验对预测口腔颌面手术出血量及相关临床事件没有相关性,但可以预测口腔颌面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有关出血性并发症情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观察组6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常规每天换药冲洗;观察组患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行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和脓肿大小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3.65%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78.95%和82.46%,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疼痛和脓肿直径分别为(0.41±0.37)和(0.52±0.39)cm,对照组分别为(1.37±0.92)和(1.28±0.83)cm,观察组患者疼痛和脓肿直径下降率分别为(94.71±10.20)%和(92.63±9.8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1.35±13.25)%和(81.78±10.29)%。两组患者疼痛及脓肿大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