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 3D-TEE)在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PV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步诊断为二尖瓣人工瓣膜PVL拟行PVL封堵的患者,均于术前再次接受RT 3D-TEE检查,采用3D-Zoom采集二尖瓣PVL局部放大容积图像,切割优化后进行径线测量,统计分析3D图像在PVL数量、位置、形态等,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定性金标准,计算两种超声检测方法的正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TTE检查67例疑似PVL的患者中,RT 3D-TEE确诊为PVL的为62例,共发现PVL 84处,其中40例为单发PVL,22例存在2处PVL,5例为人工瓣膜内少量反流,与DSA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RT 3D-TEE技术能够快速、明确诊断二尖瓣人工瓣膜术后PVL,其准确率高于TTE,便于PVL术前评估,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重要参考,是PVL诊断、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瓣膜置换术(HV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病理检查,并于术前、术后实施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结果由一名资深医生予以记录,包括钙化斑块及主动脉瓣环内径等情况。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心功能及术后瓣膜情况。结果患者二维(25.86%)、三维(30.17%)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所得钙化斑块检出率均略低于手术病理结果检出率(3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三维TEE检查所得主动脉瓣环内径均低于手术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水平低于术前(P<0.05)。116例患者均完成HVR,其中7例(6.03%)患者主动脉瓣环径于术中变大,应用大号人工瓣膜实施手术;4例(3.45%)发生钙化瓣分裂,应用人工瓣膜进行固定,116例患者术后复查结果显示瓣膜开启正常。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明确心脏瓣膜病变情况,便于评价患者心功能,为术前人工瓣膜选择提供参考,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左胸胸骨旁途径微创封堵动脉导管手术及术后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左胸胸骨旁途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成功完成封堵手术,全组无术中中转开胸及输血,术后无封堵器脱落、溶血、心律失常、二次开胸等并发症。全组随访1~10个月无并发症,出院后返院复查心脏彩超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移位。结论经左胸胸骨旁途径微创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优质的术后管理配合保证手术成功及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的损伤,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股静脉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4年1-12月单纯PDA患者25例,年龄(4.5±2.1)岁,体质量(19 ±7) kg,动脉导管直径(5.9±1.2) mm.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行PDA封堵术,封堵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结果 23例患者成功在经朐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股静脉PDA介入封堵术.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PDA,改为超声引导下经股动脉封堵成功.手术操作时间为(33 ±5) min,PDA蘑菇状封堵器直径(11.4±1.5) mm.3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6±0.8)d.术后1个月随访时均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使用放射线和造影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在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周围血管插入导管介入治疗。术前经胸彩超确定适应证。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观察封堵器是否固定、有无心包积液、残余分流,是否影响瓣膜功能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9例ASD、11例PDA,5例VSD均成功封堵。其中1例ASD封堵术后封堵边缘有少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分流消失,其余封堵术分流立即消失。结论:在介入手术中,彩超检查术前可以确定先心病封堵术的适应证,术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型号、准确显示封堵器位置、检查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可实时地反复随访观察其远期效果。尤其在房缺及室缺等封堵术上,彩色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检查及术中监测已成为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封堵治疗50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VSD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封堵VSD,术后1, 3, 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0例VSD患者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1.8~13.4(5.54±2.75)mm,封堵成功率96.0%(48/5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7%(8/48),封堵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左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封堵VSD是一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丁春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46-47,66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8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功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93例。封堵术后行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3天、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以后根据情况每半年或1年随访1次。结果经导管成功封堵治疗的93例患者,共植入VSD封堵器93枚。随访7天~42个月中无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是非常安全、有效、可行的非开胸手术方法。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随访及累积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104-109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1~46岁;在影像学引导下应用封堵器行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 d行心电图(ECG)、胸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后1、3、6、12个月、2年进行随访。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手术成功,术后为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右心腔缩小,肺动脉压降低,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经导管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胸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80例为研究组,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112例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封堵成功79例,失败1例,成功率98.8%;对照组封堵成功109例,失败3例,成功率97.3%。研究组术后有3例残留少量心包积液,其余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现1例股静脉血栓,1例穿刺处血肿,5例少量心包积液。所有病例随访1年,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及肺动脉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三尖瓣反流面积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使用的封堵器大小与超声心动图评价的ASD最大径呈正相关(r=0.940,P<0.01),对照组使用的封堵器大小与超声心动图筛选的ASD最大径亦呈正相关(r=0.928,P<0.01),研究组的相关性略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不亚于经导管封堵术,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巨大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后的随访观察,评价经导管封堵AS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科成功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ASD直径在30mm以上并完成1年以上随访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分别术后3d、1、6个月及1年各查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1次,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ASD患者TTE测量ASD直径30~38(33.8±1.85)mm,置入封堵器直径36~42(39.2±1.38)mm。术中2例发生一过性Ⅰ度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在长达1年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明显缩小(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则逐渐增大,但仍在正常范围。随访1年时,2例患者遗留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封堵巨大ASD安全、有效,术后右心房及右心室可逐渐恢复正常,达到根治ASD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53-85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常见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患者304例。于术前、术后48h、1月、3月、6月及1年,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定其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301例患者均成功封堵。与术前比较,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术不仅有效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而且早期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心腔几何构型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33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应用双盘镍记忆合金伞状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33例ASD患者全部封堵成功.1例因ASD过小导管无法通过放齐手术.结论 TTE在ASD封堵术前适应症准确评价,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封堵器的脱落率,避免外科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精准的介入护理配合。方法 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精准的介入护理,包括患者的筛选和准备、术前的器械准备、术中的生命体征监测与介入医生、麻醉医师的配合,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各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结果成功完成1例伴发胸痛晕厥、超声诊断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患者术后康复出院,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熟悉手术过程,提供设施完备的杂交手术室,术中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手术各种并发症,能有效保证TAVI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微创封堵治疗,包括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术,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63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29例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矫正术。术后3 d、3个月、6个月、1 a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疗效。结果 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中,13例改为经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余均封堵成功。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中,27例封堵成功,7例改为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63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中,7例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11例合并Fallot四联症,7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1例合并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全部封堵成功,术后房、室水平无分流。术后随访1 a,封堵成功患者无封堵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地指导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封堵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术后17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经导管介人封堵术的175例PDA患者进行观察,行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患者术后即刻封堵结果、心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5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77个月.封堵后即刻有9例(5.14%)存在微量分流,3例(1.71%)降主动脉或肺动脉血流增快.1个月随访时,未见残余分流.3例血流增快者在随访1~5年后血流降至正常.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心脏重塑明显改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每博搏出量封堵前分别为(31.6±7.8)mm,(33.0±7.6)mm.(51.6±10.6)mm,(40.3±19.5)ml、(118.6±32.5)ml、(77.7±38.1)ml;封堵后1周降分别为(29.4±6.6)mm,(30.8±6.7)mm,(47.5±9.2)mm、(34.6±19.0)ml、(80.3±29.6)ml、(64.5±31.1)ml(P<0.05).术后1个月与1周相比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介入封堵治疗PDA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中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应用AGA公司或国产的ASD封堵器对4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术后随访6~51(14.59±11.69)个月。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心功能情况、肺动脉压力变化。于术后1d,1、3、6、12个月以及每年复查X线胸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45例患者ASD最大直径为(19.8±5.65)mm,所选择的ASD封堵器直径为(23.86±6.37)mm;44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失败,成功率97.8%;1例术后出现中量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经及时心包穿刺引流处理后痊愈出院;其中1例术后出现右股静脉血栓形成伴右股静脉不完全性堵塞,经抗凝6个月血栓消失。封堵成功的44例患者随访6~51个月均无心力衰竭发生;胸片肺充血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右心房有不同程度缩小,肺动脉压力术前为(46.57±18.27)mmHg,术后为 (24.45±15.55)mmHg, 术后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ASD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可行、安全的,封堵成功率高,近、中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7.
王秀芹  牟芸  姚磊  郑哲岚 《中外医疗》2016,(18):186-188
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二尖瓣脱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4—12月在该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脱垂的,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55例患者,行经食管实时三维动态超声心动图术前及术后监测,术前观察二尖瓣的三维的形态及结构、功能及反流程度,手术完成心脏复跳后再次观察成形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功能及反流情况。结果55例患者均能够清晰显示二尖瓣三维图像并定位脱垂部位,10例由二尖瓣成形术改为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后即刻观察成形术效果或评价人工瓣膜功能。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提高瓣膜成形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为心脏手术术前决策及术后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6年该院PDA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216例,其中系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8(男3,女5)例,占3.7%。该组中年龄3~35岁,平均(11.8±8.5)岁,再通的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1.5~4.0mm,采用COOK可控弹簧圈或国产PDA蘑菇伞经导管封堵再通的PDA,术后24h、1、3、6个月和1年随访,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8例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均一次介入封堵成功,介入手术成功率100%。其中应用弹簧圈封堵3例,应用国产PDA蘑菇伞封堵5例。手术时间为25~44min,平均(34.3±6.7)min,X线透视时间为4~9min,平均(6.6±2.1)min。术后定期随访,患者PDA残余漏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是可行、有效、安全的,可以作为外科术后再通的PD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宜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者32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封堵手术,术后TTE随访评价疗效.结暴:32例患者均在TTE引导下成功完成封堵治疗,封堵术后即刻分流消失或存在微少量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薪 《西部医学》2016,28(4):528-533,53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作用。方法 59例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程度、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评估心功能,术中介入操作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介入过程中引导瓣膜植入、监测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估置入瓣膜效果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人工瓣膜功能、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质量指数等。结果 59例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中重度主动脉狭窄49例,单纯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0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值比较(22.4±2.3mm vs.24.8±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主动脉窦管交界处内径、主动脉窦部高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升主动脉内径)测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1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堵塞,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置入失败转入心外科开胸手术,其余患者均成功置入瓣膜。术后即刻评估瓣周漏微量或无占67%,轻度占31%,中度仅占2%。术后1周及术后3月主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最大压差、平均压差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术后1周左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月进一步降低。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EF)有所恢复,术后3月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TAVI治疗中不可或缺,在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